•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五節 研究流程

研究前先蒐集、閱讀相關文獻資料,擬定研究方向及主題後,尋找合適的研 究參與者進行前導性研究,並確定訪談大綱後。期間,持續閱讀文獻資料並撰寫 論文計畫書送審,待論文計畫審查通過後,開始邀請受訪者參與研究,並依照訪 談大綱進行訪談,訪談過程中同時進行錄音、錄影。訪談結束後將錄音帶、錄影 帶轉謄成逐字稿,內容經受訪者確認後,進行資料分析,呈現研究發現並提出結 論與建議。研究流程如圖 3-2 所示:

圖 3-2 研究流程 蒐 集 、 閱 讀 相 關 文 獻

擬 定 研 究 方 向 及 主 題

確 定 受 訪 者 , 正 式 進 行 訪 談 尋 找 受 訪 者 資 料

論 文 計 畫 審 查 撰 寫 論 文 計 畫 書

資料轉錄與分析,呈現研究發現 修 正

完成論文初稿,並進行審查、修正、再審查程序

完 成 論 文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者先將訪談錄影帶按發問順序轉謄為逐字稿,並將逐字稿親自交給受訪 者或以郵寄方式寄給受訪者檢視、修正、補充,待受訪者回覆逐字稿後,進行逐 字稿閱讀及編碼工作,並歸納出不同的類別項目。透過訪談,並整理受訪者資料 後,本研究進入資料分析的階段,茲說明如下:

壹、編碼方式

訪談是本研究最主要的資料來源,因此除了在每一逐字稿前附註受訪者代 碼、代稱、訪談時間、訪談地點以及錄影帶電子檔編號外,也盡量保留受訪者的 語氣、表情等。訪談過程中,聽障學生使用口語及手語表達時,常有字序顛倒;

省略連接詞、助詞、單位詞;使用關鍵字、肢體動作或臉部表情呈現意思;對抽 象概念詞句的接收較慢,無法迅速回答的情形。因此研究者常重複說明題意;或 換句話說來引導聽障學生表達;重複聽障學生的意思,以確認其真正想法。

為避免簡略、重複的語句及手語字序顛倒等情形影響閱讀,研究者將受訪者 回答的一段逐字稿整理成一般人熟悉的語序後,呈現於第四章中。以下將研究者 使用在逐字稿內文中的符號及代表意義列於表 3-5。

表 3-5 轉譯符號表

符號 代表意義 例 子

「 」 一段談話內容 「我聽媽媽說,我二、三歲發燒送醫,變成聽障。」

( ) 伴隨的動作表情 「(手摸一下額頭)不知道。…我對自己聽不到 有一點點難過,有哭一點點(抓著頭)。」

< > 補充說明

「我幫媽媽洗頭。媽媽一天會給我一百元。…是 媽媽教我洗頭,洗頭不能左看右看,要向前看。

<小賢家經營理髮店>」

… 過程有停頓或省略 「我的優點是成績好。…老師有稱讚我的成績 好。常常鼓勵我要努力,以後讀大學。」

此外,研究者將蒐集的逐字稿資料以「資料蒐集方式-研究參與者代碼/代稱-訪談時間-訪談次數」順序,將逐字稿中研究者與受訪者之間的對話做編碼,以利 資料分析工作的進行。茲將逐字稿編碼說明列於表 3-6。

表 3-6 逐字稿編碼說明表

資料編碼例子 說 明

(訪-A/小伯-970520-1) 第一部分 為資料蒐集方式-「訪」指「訪談」。 第二部分 為受訪者代碼/代稱-依序有 A/小伯、B/

小佑、C/小賢、D/小婷、E/小雲、F/小蓉、

G/小佩、H/小慧,共八位受訪者。

第三部分 為訪談日期-共六碼,970520 表示於民國 97 年 5 月 20 日進行訪談。

第四部分 為訪談次數-共一碼,1 表示第一次訪談。

貳、進行資料分析及綜合歸納

在研究過程中,持續進行訪談資料蒐集、編碼與分析,並反覆閱讀逐字稿,

檢視訪談的對話內容,將有意義的文字段落標記底線,形成一個資料單位,並給 予該資料單位適當的命名,即形成初級關鍵字,並註明資料單位編碼,此資料單 位編碼即是上述訪談順序編號,以利後續的分析及資料追蹤(詳見附錄四)。在資 料分析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初級關鍵字的名稱,期望能貼切地表達資料的核心議 題。

發展主題與架構編碼逐漸形成後,歸納各類編碼形成類別。進行資料編碼及 群聚的工作,並依之前分析的結果,直接將資料編碼並納入類別,同時在編碼、

歸類的過程中,再次思量所給予的編碼、所納入的類別是否適合,並進行調整,

最後再將各項類別納入「生涯發展探索經驗」範疇中,形成論文主軸。

參、呈現資料

所有受訪者的訪談資料編碼與分類完成後,依主題列表呈現結果。根據列表 進行研究發現與討論、研究結果的撰寫。在撰寫的過程中,仍不斷回顧原始的訪

談逐字稿,以確保列表所呈現的概念在訪談的脈絡中是否能被適當的解釋,以達 成研究目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