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聽覺障礙者生涯發展之影響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聽覺障礙者生涯發展之影響因素

身心障礙者的生涯發展與其障礙類型有關,肢體或感官障礙者的訊息接觸管 道可能受到許多限制,因此思考生涯發展課題時,難免受到侷限(林幸台,2001)。

高玉蓉(1994)整理相關文獻提出限制身心障礙者達到生涯發展階段任務要 求的因素有:環境對身心障礙者低的生涯期許態度、他人對身心障礙的態度、早 期經驗缺乏、隔離的情境、缺少學習的楷模、學習活動與實際生活脫節、受限的 心智能力、工作的刻板印象及自我接納程度等。

而許雅惠(2006)綜合文獻提出身心障礙者生涯阻礙之因素有:早年經驗的 限制、作決定的能力、自我概念與身心障礙等。

以下綜合國內身心障礙者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及國內聽覺障礙者生涯發展之 相關研究,研究者以個人因素及環境因素二面向,探討影響聽覺障礙者生涯發展 之影響因素如下:

壹、影響聽覺障礙者生涯發展之個人因素

在個人因素方面,研究者以性別、年級/年齡、生理障礙狀況、自我概念、對 聽障接納態度與溝通問題等面向探討如下:

一、性別

曾仁美(1998)、王雅麗(2005)研究視障者、林惠芬(2006)研究智障者的 研究指出性別對生涯成熟沒有顯著的影響;許雅惠(2006)的研究指出身心障礙 大專院校女性學生在猶豫行動上的生涯阻礙因素高於男性;蔡慧玲(2006)的研 究指出視障、聽障及肢障的身心障礙大學生的生涯自我效能和生涯決策不因性別 的不同而有顯著影響;而高玉蓉(1994)針對啟聰學校高職階段的聽障學生進行 調查,卻發現不同性別對生涯成熟會造成顯著差異,女性的生涯成熟優於男性。

因此,性別因素對高職聽障學生可能有影響,但仍可做進一步探討。

二、年級/年齡

由發展論的觀點來看,生涯成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Super,1983)。 King(1987)以年齡為研究變項,結果發現不論聽障者或聽人年齡愈大生涯成熟 程度愈佳。可是 Super 也認為年級比年齡更加能反映出生涯發展成熟度,但高玉 蓉(1995)的研究結果卻顯示年級對高中職階段聽障生生涯成熟並無影響,甚而 有偏低且發展遲滯的現象。

因此,年級或年齡的增長不一定表示生涯成熟程度也會增加,但仍可做進一 步探討。

三、生理障礙狀況

林淑玟(1999)探討 121 位在聽覺、視覺或肢體上有障礙的中學生和 115 位 一般學生的生涯成熟,研究結果指出不同障礙類別學生的生涯成熟並無顯著差異。

聽力損失會影響感官的經驗,而感官的經驗卻可以促進嬰幼兒對環境探索的 興趣,引領兒童成功的學習與認知的互動,因此聽力損失必然會對這些領域造成 影響(林寶貴及錡寶香,1993)。且聽障者愈早失聰對學業、溝通、社會適應及職 業適應等各方面發展影響愈大(林寶貴,1994)。但高玉蓉(1994)針對啟聰學校 高職階段的聽障學生進行研究的結果顯示,不同失聰時期對其生涯成熟並無影 響,可能的原因為:啟聰學校聽障學生所接觸的環境刺激相似,教材內容或其他 活動不因學生本身之失聰時期而有所不同或調整,因此不同失聰時期的學生生涯 成熟程度沒有差異。

而 King(1990b)研究指出聽力損失程度會影響聽障者生涯成熟。因為聽力損 失程度影響聽障者對外界聲音訊息吸收的程度,聽力損失程度愈重對聲音刺激愈 不敏銳,訊息吸收愈困難,使他們生活經驗受到很大的限制,對工作世界的認識 也有限。但高玉蓉(1994)研究的結果卻顯示,不同聽力損失程度對聽障生的生 涯成熟並無影響,因為不論聽障生的聽力損失程度如何,他們面對相同的社會態 度,所受到的限制是相同的。

因此,失聰時期與聽力損失程度對聽障者的生涯發展造成的影響不明顯,反 而是聽覺障礙造成的感官經驗不足影響較為深遠。

四、自我概念

視障者的自我概念發展與社會互動有關,與生理障礙未必有直接相關,且其 自我概念型態會影響個人的生涯決定與發展方向(林宜樺,2004)。雙親皆聾或雙 親中有一人是聾的聽障學生之自我概念,高於雙親是正常聽人的聽障學生,高職 階段聽障學生的自我概念低於聽力正常之同儕(林寶貴及錡寶香 1993)。而高中職 身心障礙者在整體生涯自我概念上,對自我生涯興趣與對實際生涯認知,相對地 較為偏低,且曾有工作經驗者的生涯抱負、生涯興趣及生涯認識皆高於未曾有工 作或工讀經驗者(林宏熾及林巾凱,2003)。

正向的自我概念是傑出聽障人士成功的因素之一(張淑品,1999),而擁有自 信、積極進取是成功聽障人士肯定自己能力、激發努力動機的原動力(高敏惠,

1995)。

五、對聽障接納態度

蔡采薇(1999)研究發現腦性麻痺學生的求學生涯和自我概念、成就動機、

接納殘障的態度、價值觀、人格特質、興趣、信仰等個人因素相關。而顏上玲(2000)

的研究發現口足畫家經由接納自己的殘障、克服自卑心結、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

自我肯定,就能進而自我超越。

聽障者能否接受本身的障礙是與其和他人接觸的經驗有關,經驗為挫折、痛 苦者較不易接納自身的殘障,適應較為困難;反之經驗為愉悅者,且能了解自己 失聰原因者,較能接納自我且適應良好(吳武典、張正芬、盧台華、蔡崇建,1991)。

對聽障接納態度可由兩方面探討,分別為外界環境對聽障者的接納態度,以 及聽障者對自己的接納態度(邵慧綺,2002)。高玉蓉(1994)以聽障者對自己的 接納態度,針對啟聰學校高職階段的聽障學生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對聽障接納 態度」能有效預測啟聰學校高職階段學生生涯成熟。此外,在張淑品(1999)從 成功的聽障人士之生涯歷程與心理分析中歸納發現:能接納自己聽障的事實是聽 障人士成功的重要因素。

六、溝通問題

高敏惠(1995)研究指出溝通是成功聽障者最大的困難來源。林宏熾及黃湘 儀(2005)訪談 10 名高中職聽覺障礙學生,發現受訪者的構音與聽語能力影響其 自我效能,聽語及閱讀能力不佳的受訪者難以化解與非聽障者溝通的隔閡,且聽 障學生在彰顯思想與情緒的決策性溝通上猶有困難。

King(1990a)指出接觸訊息的多寡將影響個人對工作世界的認知、工作價值 觀及生涯抉擇能力等等。而有效能的訊息傳達與接收是聽覺障礙者所需的工作社 會技能(沈惠貞,2004)。聽障學生由於溝通方式及溝通能力的限制,使得他們幾 乎與聽覺的世界隔離而處於孤立、分離的情況,再加上聽障學生缺乏適當的溝通 策略以彌補或克服溝通困難,無法拉近聽障者與聽覺世界的距離,他們難以吸收 外界的訊息也無法與別人交換經驗,因此,溝通的問題造成聽障者對工作世界沒 有正確的認知,生涯相關訊息相當缺乏,缺乏參與生涯決策過程的能力(高玉蓉,

1994)。

綜上所述,溝通問題、自我概念及對聽障接納的態度是聽障者最大的困難來 源,而性別、年級/年齡、失聰時期、聽力損失程度等因素不一定會影響聽障學生 的生涯成熟程度。由此可知,聽障者的生涯發展個別差異性大,但其若能運用適 當的溝通策略(如配戴助聽器、運用多元溝通方式等)以彌補或克服溝通困難,

拉近與聽覺世界的距離,並能接納自己聽障的事實,發展正向的自我概念,則較 能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涯歷程經驗。

貳、影響聽覺障礙者生涯發展之環境因素

在環境因素方面,研究者以家庭社經地位、父母親的期望、學校的支持程度 及社會的態度與支持程度等面向探討如下:

一、家庭社經地位

李翠玲(1991)研究發現家庭社經地位會影響子女在未來生涯歷程中是否有 傑出之表現。家庭社經地位影響個人對社會及職業的認識,故是影響個人生涯發 展的重要家庭因素之一,其所包含的向度,一般以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職業水準作

為指標(蕭雅云,2003)。許多研究支持家庭社經地位與學生生涯成熟之間有正相 關存在,社經地位高者生涯成熟程度愈高,這種情況可能因為:(1)父母教育程 度與職業水準高者,往往刺激子女的教育意願與職業期望;(2)父母教育程度高 者,往往較重視家庭的文化資源,安排子女較多的文化刺激,提供較多的職業知 識與角色模範;(3)父母社經地位高者,所從事之職業多半為專業化之職業,一 般均較重視子女之職業成就;(4)父母社經地位高者,較強調生涯計畫的重要性,

鼓勵孩子延緩即時的滿足感,多多思考未來(高玉蓉,1994)。

但高玉蓉(1994)針對啟聰學校高職階段的聽障學生進行研究的結果顯示,

不同社經地位對其生涯成熟並無影響。進一步推測可能的原因有二:(1)國內啟聰 學校是住宿式環境,許多學生住在學校,與父母接觸的時間不多;(2)學生使用的 溝通方式為手語,親子間的溝通可能因而受到阻礙。因此,探討聽障生與父母的 互動方式更為重要。

二、父母親的期望

林淑玟(1992)研究發現父母親的教育期望以及父母親的職業期望等變項會 影響肢障者的生涯成熟,而來自父母過度的關心與期望亦造成部份身心障礙大學 生之壓力來源(林真平,2002)。

林寶貴及錡寶香(1993)指出父母不當的期望,會造成聽障子女的心理壓力,

並影響心理社會發展及獨立的行為。而蕭金土(1993)研究指出啟聰學校高職部 學生父親的教育態度、教育期望及職業期望能有效預測學生的生計試探,母親的 教育態度及職業期望、父親的教育期望能有效預測生計決策,且父親的教育期望 與母親的教育態度能有效預測生計發展取向,此外,同學會影響高職聽障學生的

並影響心理社會發展及獨立的行為。而蕭金土(1993)研究指出啟聰學校高職部 學生父親的教育態度、教育期望及職業期望能有效預測學生的生計試探,母親的 教育態度及職業期望、父親的教育期望能有效預測生計決策,且父親的教育期望 與母親的教育態度能有效預測生計發展取向,此外,同學會影響高職聽障學生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