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社區衝擊

一、社區的定義及要素

根據徐震教授(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書中將國外的學者對社區的定義分為四大 類:

(一) 側重地理的或結構的概念

Park (1921)認為「社區是社會團體中個人與社會制度的地理分布」,Maciver (1928) 指「社區是任何共同生活的地區」,Sanderson (1939) 稱「社區是地方居民與社會制度之 間的結合型態,……並在村鎮中有一個共同活動的中心」。

(二) 側重心理的或互動的概念

Poston (1953)強調「居民具有各種的興趣與互助的設施,及人與人之間的相知,Green (1954)稱社區是居民生活中互相關連與互相依賴的網狀體。

(三) 側重行動的或功能的概念

Steiner (1930)認為「社區在求相互保衛與共同福利」,Brunner (1955)認為「社區生 活的動力即在於自行發現其共同的利益及需要與自求解決的方法」。

(四) 新興的綜合或體系的概念

Warren (1963)認為「社區是社會單位及體系的聯合體,以擔負地區中主要的功能」, Sanders (1958)就地方社區而言:「沒有一個單純的概念可以是和社區一切目的。」故「社 會學上所稱的社區是一種全面的或綜合的社區。」

蔡宏進(1991)認為社區扼要的含義乃是指一定地理區域內的人及其社會性活動及現 象總稱。這種社區的概念至少包括三個要素:1.一群人;2.一定的地理範圍及 3.人的社 會性,包括其社會意識、關係、及活動的總稱。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社區是:共同居住在一地區上的一群人,基於共同的利益、

需求、服務所產生的問題而組織起來,為解決問題互助合作,以求共同發展。因此社區 的要素包括居民、地區、共同關係、社區組織及認同感等。

二、社區衝擊

社區衝擊可能因某種活動或一連串事件對於不同的層面所引起的變化、效益,或產 生新的狀況、而且都以一體兩面的方式存在:即有正面的利益衝擊,也會帶來負面的衝 擊 (楊明賢,2002)。正面影響如:增加所得、基礎建設更完備、帶動產業發展、改善生 活品質、促進文化交流、增進對世界了解等;而負面的影響主要是過度依賴觀光、治安 惡化、消費價格上揚、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社區特色文化流失等。因此,本研究將可 能影響駁二社區衝擊的因素,如: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納入研究的構面當中。

Latane 在西元 1981 年提出社會衝擊理論(social impact theory)。此理論陳述了社會影響 力是來自於它的強度、接近性,以及影響源的數目對目標個人所產生的影響。社會衝擊 理論提出三個論點:1.團體的重要性為家庭、友誼、愛情關係、利益共同體等重要團體 影響較強;2.凝聚力愈強大的團體,作決策時愈容易互相影響及 3.團體的接近程度為物 理距離愈接近者影響愈大。

台灣的社區由於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急速起飛和政治解嚴之後,在急速邁入現代化 生活之際,隨著經濟成長、產業結構改變與快速都市化的呈現,過去賴以家族為主的社 會結構和倫理秩序也急速轉變。有些鄉村地區的居民因就業、就學,導致人口大量外移,

呈現人口減少、老化現象,傳統產業與地方活力頓時衰退,地方的文化特質與資產不斷 流失。而都會地區也因人口大量集中,遷徙流動大,人際關係疏離,缺乏對社區的認同 和對公共事務的冷漠。追求高度的經濟成長改變了台灣傳統的社會生態,帶來社區各方 面的衝擊。於是如何找回社區的核心價值,凝聚社區共同意識的社會認同感,平衡城鄉 發展,發揮各社區展現地方文化特色,成為政府與民間急需思索的課題。

1995 年文建會指出社區與文化重建結合的重要性,並以生命共同體為論述主軸,

喚起社區意識,以落實於地方社區政策執行的定位,並清楚意識到,唯有藉由社區自主 能力去自治經營,才能迎接「地方的時代」來臨,因此強調政府部門的施政也應該從社 區單位入手,並由社區本身進行不同部門的資源整合,才能讓社區永續經營。在此基礎 下,行政院各部門亦積極推出重視民眾參與和富有社區特色文化產業的政策及相關計劃,

如內政部「全方位推展社區發展工作實施方案」及「福利社區化」政策,環保署「生活

環境總體改造計劃」、經濟部「商店街開發推動計劃」和「形象商圈區域輔導計劃」,經 濟部中小企業處「社區小企業輔導」,衛生署「社區健康營造計劃」,經建會「創造城鄉 新風貌行動計劃」等(黃煌雄等,2001),其涉及層面廣,釋放出的政治資源之多是前所 未見。而政府各行政單位所推動社區活動的各項決策計畫乃是由行政部門負責資源下放,

建立審查與監督的機制,再由地方社區的村里單位、社區發展協會、文史工作室或基金 會等,依不同領域和性質的社造計劃案,向不同的行政單位提出申請。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的社區會會逐漸形成多元文化和多樣組構的社會特質,在新、

舊不同生活方式的相互影響下,居民可能面臨著兩種以上的文化混雜和衝擊,並引發自 我認同與社會調適的問題。對一個開放性的社區而言,人們雖因自由往來與流動而促使 多元文化的交流,但由於風俗民情、語言差異等因素也會產生各種正負面的影響。

Giddens(1994)認為:地區性的變遷往往跨越時間和空間。陳秋玉(2005)提出:社區開 放衝擊是「由社區開放所產生一連串的活動所引起的變化、效益或產生新的狀況,且會 帶來正面的利益,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社區開放衝擊論述的發展,1960 年代多著 重於經濟效益,1970 年代則較關注當地社區、居民態度,而社會學家則對觀光發展多 所批判,對社區開放衝擊的認知多呈現負面,直至 1980 與 1990 年,兼具正負影響的 社區開放衝擊論述才趨於完備(Ap&Crompton, 1998)。Ap & Crompton(1998)提出社區開 放衝擊七個面向,包括社會與文化、經濟、擁擠度、環境、服務、稅收與社區態度。為 方便探討衝擊的內涵,多數學者及專書多從經濟、社會文化、實質環境等三個面向切入 及探討。(陳思倫、郭柏村 1995;顏宏旭,1994)。因此本研究從此三個面向歸納分析 (一) 經濟面

經濟面的影響是在觀光衝擊中最早被正視的。Mathieson & Wall (1982)認為觀光經濟 衝擊的程度受到六個因素影響,分別為 1.主要設施的性質及其對觀光客的吸引力;2.觀 光客在當地方消費數量及密集度;3.當地經濟發展的程度;4.當地經濟基礎的實況;5.

觀光客在當地再流通的程度;6.當地對觀光客需求的季節性所做的調整程度,以上這些 因素決定了觀光的經濟衝擊是正面或是負面的。觀光發展帶來的經濟利益,包括收入與 生活品質的提昇、當地經濟的改善、就業機會的增加、經濟投資、發展與支出等環境的

改善、稅收增加、公共建設與交通運輸的改善、購物機會的增加等;負面的影響則為商 品與服務價格的提升或短缺、地價與房價提高、日常生活消費或賦稅的增加、傳統勞力 市場的減少(Ap. & Crompton,1998;Youell,1998;顏宏旭,1994)。

本研究除了參考游瑛妙(1999)的地方經濟開發、觀光開發及增加觀光收益,另參考 林燕明(2005)與張鈞凱(2005)之研究中提到社區開放對於藝文活動的效益與在經濟面相 關之題項。而根據 2008 年立法院第 7 屆第一會期第二次會議議案內容提及:我國經濟 面臨高度工業化後之新局面,既有以大規模製造業為主的生產型態,已逐漸失去優勢,

未來除持續往高科技產業方向發展外,勢須建立更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之新產業型態,

並深化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競爭力。根據先進國家之發展經驗,在知識經濟時代中,文 化創意產業係能創造高度附加價值之重要產業之一。因此,政府提出以低度管理、高度 輔導為原則,就政策引導、智財應用、人才培育、公用設施、產業輔導、資金取得、土 地利用及協助行銷等不同面向推動地方經濟,同時帶動社區經濟發展。因此本研究以政 府推動地方產業特色、繁榮地方經濟為目標,將其列入研究經濟面的變項中。

(二) 社會文化面

Pizam & Milman 於 1984 年將社區開放社會文化衝擊定義為:「社區開放促成價值 系統、個人行為、家庭關係、集體生活型態、道德行為、創意表現、傳統慶典及社區組 織發生改變的一種歷程。」社區開放帶來社會文化衝擊主要項目包含:增加對地方的認 同與驕傲、知名度的增加、犯罪率的增加、傳統價值觀念改變或文化商品化等(吳宗瓊,

2003)。駁二藝術特區因為推動藝文活動而興起,因此具有豐富的藝術文化意義,因而 採文建會 2009 年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之「文化創意」要點:(一) 活動內容的藝術價值(二)活動主題展現的地方文化特色等為評估項目。 (三)活動有助提 升當地正面形象(葉碧華,1999)。(四)活動達到教育與學習之功能(游瑛妙,1999)。因此 本研究將增加對地方的認同、提升當地形象、道德行為、傳統價值觀念改變、創意表現、

社區特色風貌改變等列入研究社會文化面的變項中。

(三) 環境面

環境是觀光的根本,沒有優質的環境,遊客就不會造訪,可以說觀光在某種程度上

是依附環境而生的。陳思倫&郭柏村(1995)認為觀光的開發對實質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可 分為兩部分,1.為觀光活動本身帶來影響及 2.為提供觀光活動設施所帶來的影響。吳宗 瓊(2003)提出觀光發展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包括:改善地方基礎建設、環境資源的保 護、環境的髒亂、交通的混亂與活動空間過度擁擠等。

駁二藝術特區原本就是文建會推展南區藝文活動重要的據點,所以在本研究亦參考 文建會 2009 年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之「永續經營」面向的「經 驗成果的傳承」、「主題的延續性」,「加強基礎建設的建置」、「提供完善的服務品質」、「經

駁二藝術特區原本就是文建會推展南區藝文活動重要的據點,所以在本研究亦參考 文建會 2009 年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之「永續經營」面向的「經 驗成果的傳承」、「主題的延續性」,「加強基礎建設的建置」、「提供完善的服務品質」、「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