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的影響–以利害關係者角度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的影響–以利害關係者角度分析"

Copied!
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所) 碩士論文. 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的影響 – 以利害關係者角度分析 Impact of The Pier-2 Art Center on Community: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研究生:曾信慧 撰 指導教授:潘明珠 博士 中華民國 104 年 07 月.

(2) 謝誌 充實又忙碌的兩年過去了,能完成這份研究要感謝曾經幫助我的許多人。 首先,謝謝指導教授潘明珠老師,犧牲休息時間不斷督促我和斧正我的謬處,老師 懇切、認真的態度讓我深深感受到一位學者在做學問和提攜學子的風範--在研究路上一 路陪伴不放棄。能接受潘老師的指導,實是我等之幸。口考期間勞煩陳啟仁教授、陳慧 如教授二位於百忙中撥冗審閱我的論文和親自指點,在此也深深感謝之。 其次,要感謝的是我的雙親,雖然父親在過去十多年數次罹患重病,經多次急救、 手術、化療、復健,因有母親常伴其左右、不離不棄,使身體得以恢復健康。這也開始 二年前我得以實現年輕未完成的計畫。同時也要感謝我的手足、親友,因它們協助照護 雙親,讓我能無後顧之憂放心學習。 在職進修研究所這兩年雖然是勞累,但晚上一踏進教室看到同學噓寒問暖、加油打 氣、分享心得,白天累積的倦態便一掃而光,內心感到富足又美好。感謝班上所有同學, 讓我的研究所生涯如此多彩。在此,我要說聲:「有你們,真好。」另外特別感謝協助 我最多的青芳和佳芬兩位同學,因為她們的幫忙,我論文的產出才會如此順利。 最後,要感謝那些在我進行訪談以及進行問卷的受訪者。因為有各位的協助,才有 這次研究的成果,僅將這份成果獻與您們。. 曾信慧 謹誌 民國 104 年 7 月於高雄大學. I.

(3) 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的影響 – 以利害關係者角度分析. 指導教授:潘明珠 博士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所) 學生:曾信慧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所) 摘要 公共政策的決策者必須以民意為基礎,政策才能推展順利。而駁二藝術特區是高雄 市重大的公共政策,若能從利害關係人的角度來了解特區對當地社區的影響,並將關係 人所關注之重大議題引進政策之中,將使政策的擬定與推動更具公平性,也更能符合社 區的需求。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分析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的衝擊,並比較不同的利害關係者間 的差異性。本研究以駁二藝術特區的利害關係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政府人員、藝文業 者、居民、攤商及遊客五大類型。藉由文獻資料整理與 10 名利害關係者的深度訪談, 共歸納出 28 項衝擊因子,並發展為「社區衝擊」量表。本研究以問卷調查進行資料蒐 集,共發出 307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302 份,依此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整理如下:(1)整體而言,駁二藝術特區利害關係者對社區衝擊認知持正 面的認同度,(2)以社區衝擊構面分,認同度依序為「藝術空間」、「永續經營」、「產業 特色」及「開放衝擊」;(3) 駁二藝術特區利害關係者不同的人口統計背景在社區衝擊 及其構面的認知有顯著性差異;(3) 駁二藝術特區不同的利害關係者在社區衝擊及其構 面的認知有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將分析結果做出總結和建議,以提供社區發展及政府相關政策擬定的參考。. 關鍵詞:駁二藝術特區、閒置空間再利用、社區發展、利害關係者、社區衝擊、社區影 響 II.

(4) Impact of The Pier-2 Art Center on Community: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Advisor: Dr. Ming-Chu Pan Department (Institute) of Kinesiology, Health, and Leisur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Student: Hsin-Hui Tseng Department (Institute) of Kinesiology, Health, and Leisur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Abstract Public policy-makers must take public opinion into account for a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Pier-2 Art center is a major public project for Kaohsiung city. In order to develop an equitable polic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the Pier-2 art center project on the community and how stakeholders are affected by this proje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Pier-2 Art center project on the community and to examine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ived impact among different stakeholder groups. Five stakeholder groups were identified: government officer, art group, community citizen, vendor and tourist.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0 subjects were firstl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with 28 impact factors was then developed based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A total of 307 stakeholders were interviewed to measure their perception of how the Pier-2 Art center project impacts on different domains. 302 val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furthe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are: (1) stakeholders, in general, perceived positive impacts of the Pier-2 Art center project on the community, (2) the level of agreement of perceived impact dimensions are, in descending order: art space arrangement, sustainabl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uniquen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negative community impact,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various demographic groups in percep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Pier-2 art center project on the community and (4)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takeholder groups in percep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Pier-2 Art center project on the community. Implication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ty and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regarding to the Pier-2 Art center project are discussed. Keywords: Pier-2 Art Center, the free space reuse, community development, stakeholder, impact III.

(5) 目. 錄. 謝誌 .................................................................................................................... I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目. 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內容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閒置空間再利用 ............................................................................................ 7. 第二節.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13. 第三節. 社區衝擊 ...................................................................................................... 19. 第四節. 利害關係者 ..................................................................................................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 2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2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0.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設計 ................................................................................... 3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38. 第一節. 利害關係者之人口統計特性分析................................................................ 38. 第二節. 社區衝擊量表項目分析 ............................................................................... 42. 第三節. 社區衝擊量表的因素與信度分析................................................................ 44. 第四節. 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衝擊認知的現況分析 ................................................ 48 IV.

(6) 第五節. 利害關係者人口統計特性與社區衝擊的差異分析 ..................................... 57. 第六節. 利害關係者與社區衝擊的差異分析 ............................................................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第一節. 結論 ............................................................................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第二節. 建議 ............................................................................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參考文獻 ..........................................................................................................73 附錄 ..................................................................................................................77. V.

(7) 表目錄 表 2-1 駁二藝術特區主要活動 .............................................. 18 表 3-1 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的影響因子 ...................................... 30 表 3-2 利害關係者深度訪談名單 ............................................ 32 表 3-3 社區衝擊量表 ...................................................... 33 表 3-4 公部門樣本蒐集統計表 .............................................. 36 表 4-1 利害關係者人口統計之敘述性統計(n=302) ............................. 38 表 4-2 利害關係者敘述性統計 .............................................. 40 表 4-3 社區推展衝擊量表題項的項目分析 .................................... 42 表 4-4 社區衝擊量表因素分析表 ............................................ 44 表 4-5 信度分析 .......................................................... 46 表 4-6 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衝擊之現況分析表 ................................ 49 表 4-7 各利害關係者在「社區衝擊」構面的現況分析 .......................... 52 表 4-8 各利害關係者在「社區衝擊」因子的現況分析 .......................... 55 表 4-9 「利害關係者」與「社區衝擊」的差異性檢定摘要表(n=302) ............. 57 表 4-10「居住高雄與否」與「社區衝擊」構面的差異性檢定摘要表 .............. 59 表 4-11「居住高雄市時間」與「社區衝擊」構面的差異性檢定摘要表 ............ 59 表 4-12「個人月收入」與「社區衝擊」構面的差異性檢定摘要表 ................ 60 表 4-13「職業」與「社區衝擊」構面的差異性檢定摘要表 ...................... 61 表 4-14「社區衝擊」與「利害關係者」的差異性檢定摘要表 .................... 63 表 4-15「社區衝擊」因子與「利害關係者」的差異性檢定摘要表 ................ 65 表 5-1 利害關係人認同度最高的三個衝擊因子 ................................ 68 表 5-2 利害關係人認同度最低的三個衝擊因子 ................................ 68. VI.

(8) VII.

(9) 圖目錄 圖 2-1 圖 2-2 圖 2-3 圖 3-1. 駁二藝術特區全區道路圖 ..........................................................................15 駁二藝術特區全區場域圖 ..........................................................................16 駁二藝術特區參訪統計圖 ..........................................................................16 研究架構 .................................................................................................27. 圖 3-2 研究流程 .................................................................................................28.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節主要分為四大部分,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 節為研究內容。以下就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政府的公共政策與社區的永續發展息息相關,政府根據地方特色為社區制訂適當的 公共政策,而地方社區則依據政策方針執行計畫。而隨著社區總體營造、文化產業化和 地域振興觀念的日趨成熟,社區居民也從被動的接受政策而邁向主動的參與社區事務並 進行活化社區的行動;而任何的公共政策也必須以民意為基礎,才會推展順利,避免執 行時產生窒礙難行的窘境(丘昌泰,2000)。由於社區是由不同的個人與團體所組成,任 何社區的改變都會影響到社區成員的利益,而社區成員的態度與想法也會影響公共政策 的走向,因此社區成員可視為是政策的利害關係者。Dunn(2004)指出,公共政策必須重 視政策利害關係人意見與態度,以制定公平正義的政策;所謂政策利害關係人是指受到 政府政策影響或直接間接影響公共政策,包含政策制定者、政策受益者、政策犧牲者。 有鑑於此,公共管理者必須於變遷的社會中尋求政策利害關係者動態的平衡點,並與利 害關係人保持溝通與互動,才能制定能回應其需求或符合其期待的政策,更須將利害關 係人所關注之重大議題引進永續發展策略中(蕭宏金,2010),以作為擬訂公共社會責任 的實行政策與相關規劃的參考指標。 研究者認為利害關係者係指在一個組織群體中相互影響的人;雖然組織的政策和群 體的態度主要為獲取正當的利益,但利益不盡然止於金錢,它也許反應在情感上、政策 上或個人對活動感興趣上。若以藝文活動為例,利害關係者可視為是受活動投資的表現 而相互影響的人,包含內部要素(對於活動有直接影響的要素),即主辦單位,如公部門 的相關人員、投資業者(利益取向)、當地社區居民、攤販或商家和活動的參與者;外部 要素(對於活動為間接性的影響),即協辦單位,如贊助者(非利益取向)。因此本研究對 1.

(11) 駁二藝術特區的政策計畫、執行、參與、贊助、獲利的人,其可能彼此互相影響的人界 定為駁二藝術特區的利害關係者,其身分為「公部門人員」 、 「藝文業者」 、 「居民」 、 「攤 商」及「遊客」等。 利害關係者此概念最早應用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通常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假設前 提,但隨著經營環境的改變,企業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受到巨大的挑戰,並清楚意 識到還必須兼顧到其他關係者的利益,包括客戶、員工、供應商、媒體、當地社區及政 府部門等,否則將對企業的生存發展產生極大的威脅。爾後,公共政策學者亦將此概念 廣泛應用在公部門事務的制定與管理上(Dunn, 1994)。因為任何一項政策,必將涉及或 多或少的利害關係者,若無法制定符合公平正義的政策,必然興起不平之鳴,造成政策 的窒礙難行。因此,重視利害關係者將有助於處理反對與衝突的意見,更可整合不同利 害關係人或團體的意見,以及擴大決策的民意基礎,有助於政策的推動,並減少可能帶 來的潛在衝擊。 一九八 Ο 年代,為追求保存舊有建築物的真正意義,人們開始尋求可以使歷史建築 物活化的保存方式,在仍能保存建築原樣的修護原則下,乃興起再利用的觀念,且成為 八 Ο 年代後的新主流。而臺灣即從 2002 年起由文建會開始將閒置的臺北酒廠酒廠進行 舊空間活化再利用的計畫,同時為解決華山長期藝術表演權與公民使用權之間的爭議, 乃整併調整為「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持續至今,政府積極以此模式推動藝術文化活動 和文化創意產業,並希望透過藝術教育的薰陶與藝術欣賞的過程提升人口素質,以強化 國家文化發展與競爭力,尤其藉由美感的經驗與創意,為各行各業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文 創商品與行銷通路。但是,並非所有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案例都是全然成功的。許多藝術 園區在推展的過程中會衍生出諸多問題,甚至造成當地居民的抗議,因此有必要針對案 例之利害關係者進行了解,以減少可能的衝擊。 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就積極倡導一項運動,該運動是利用政府與民間 力量的統合來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以提升生活素質,可以說是一種簡單而又有效解決 社會問題的方法。然而,任何社區問題的解決,必須要以當地人民的自主性與及自發性 為前提,其中涉及利害關係者或團體不少。因此,了解利害關係者如何看待一項政策的 2.

(12) 推動,以及社區成員所意識到政策對社區的影響就更顯重要。 高雄這座城市曾經因為高雄港的設立而名列為亞洲貨物轉運吞吐之冠,然隨著時代 的變遷,榮景不再,尤其是高雄港所在地的鹽埕區,早已沒落數十年,港邊盡是倉庫群 閒置。高雄市政府於 2000 年因尋找國慶煙火施放場所,偶然發現「駁二」這個具有實 驗性的場域,而在一群熱血的藝文界人士的積極努力下,於 2001 年成立駁二藝術發展 協會,並結合文建會「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專案資源,催生推動駁二藝術特區作為南部 人文藝術發展的基地。政府有鑑於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 Museum)經驗:該 館原本是一座火力發電廠,之後整裝而成為今天的英國泰德當代美術館,此項政策不僅 受到居民的支持,也因為獲得 2001 年的「普立茲克建築獎」 ,廣受遊客的青睞,更讓閒 置舊建物再利用為藝文空間的議題,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耑此,當高雄港這塊閒置的 倉庫群區於 2006 年起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接手經營後即積極推動各項文化設施,而各 項表演節慶活動、藝文人口推廣計畫也於完工後同步推動。回顧國內藝文園區相關研究 發現,大部分研究的焦點著重於園區的規劃管理與經營策略、藝文活動的休閒動機、休 閒涉入與休閒效益等相關議題,而以利害關係者的角度探討藝術園區帶給社區影響的研 究則付諸闕如。就活動規劃及執行層面而言,因其涉及之範圍極為廣泛,所涵蓋的層面 亦相當複雜,當中所牽涉之「利害關係人 (stakeholders)」即為一個活動在規劃成形過程 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陳希林、閻蕙群,2004) ,包含:政府、主(承)辦單位、居民、 媒體等。一個活動之執行者如欲了解活動舉辦的環境因素,首先就要找出權益牽涉其中 之個人或團體;其次,了解這些個人與團體各自所擁有之目標與利益後,如何顧及各個 範圍與層面,並從中求取一個平衡點以達到活動規劃之最大效果就顯得相對重要。 駁二藝術特區如果能發展成功,不僅讓高雄市是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得以改觀,也 增加了整個城市的觀光競爭力,而最重要的則是帶動當地產業的轉型,讓高雄市的產業 能朝向服務業、旅遊業、或自然人文產業等發展方向。不同利害關係者如能共同合作, 長遠詳盡規劃讓駁二園區提高知名度且增加周邊效益與附加價值,如:「政府公部門」 積極投入各項基礎建設、興建各項服務設施、環境綠化、配合園區多元活動的舉行(Kim, Gursoy, & Lee, 2006) ,藉此相關施政得以讓園區總體營造順利推動;而園區內「藝文業 3.

(13) 者」的投資和協助實際負責各項事務之運作(鄭志富,2001),其對活動的舉辦是舉足 輕重的;再者社區活動的推展必須考慮當地「居民」 、 「商家」的參與和支持(Hiller, 1990), 故瞭解居民、商家對社區活動的認知應被視為重要項目(Kim & Petrick, 2005)。此外, 社區要能繁榮成長就必須視社區提供的服務是否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張永昌,2010) 其「遊客」造訪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社區發展重要的考量(經建會,1990;陳思倫、高 麗真,1994;郭建池,1999;賴如怜,2002;李莉莉,2002)。若駁二藝術特區各項政 策、建設、活動等能滿足各利害關係者的需求,則該社區便能穩定長久發展下去。 綜合以上所述動機,為了使駁二藝術特區的發展能與當地社區共榮共享,並發揮帶 動地方發展、活化社區資源的功能,本研究希望能從不同利害關係者的角度,探討駁二 藝術特區對社區的衝擊,並藉此提供給相關單位作為日後研擬相關政策與規劃的參考。. 4.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旨在以利害關係者探討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的衝 擊並提出下列研究目的: 一、了解利害關係者對駁二藝術特區在社區衝擊認知的現況。 二、探討利害關係者人口統計特性對駁二藝術特區在社區衝擊認知的差異。 三、比較不同利害關係者對駁二藝術特區在社區衝擊認知的差異。 四、探討不同利害關係者對社區衝擊的永續經營、開放衝擊、藝術空間及產業特性四個 構面的差異。 五、彙整研究結果並針對需改進與修正項目提出參考建議。. 5.

(15) 第三節. 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探討利害關係者對駁二藝術特區的社區影響。研究內容主要 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內容。 二、回顧國內、外相關文獻,藉以建立研究理論基礎。 三、研究方法之確立,包括研究架構與假說、問卷設計、樣本調查、資料分析與方法的 選定。 四、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五、對研究結果作出結論,並提出適當建議供後續相關研究者參考。. 6.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一共分為四節,分別就閒置空間再利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社區衝擊及利害 關係者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以下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閒置空間再利用. 一、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定義 依照文建會在 2001 年「試辦閒置空間再利用實施要點」中第二條定義: 「閒置空間 係依法指定為古蹟、登錄為歷史建築或未經指定之舊有閒置之建築或空間,在結構安全 無虞,仍具有可再利用以推廣文化藝術價值者」。閒置空間再利用的主要精神是在文化 傳承、土地使用及建築機能維護,兼顧市場法則營運模型的原則下,重新界定結構安全 之舊有建物或場域的角色與功能。依據舊有空間的自身條件、外在環境與社會需求,使 閒置不用的空間得到嶄新的使用機能,並儘可能創造經濟上的附加價值,使其得以延續 生命週期、永續經營。由此定義中可知,閒置空間再利用的主要目的是將已閒置的空間 再加以利用,做為推廣文藝活動之用,將有助於國內藝文中心的增加及設置,使國人得 以近距離接觸藝術文化,同時也讓藝術家有更多的創作空間和表演場域。 二、閒置空間再利用源起 歐美國家在 1960 年代前衛藝術對抗美術館藝術殿堂的體制暨藝廊的商業壟斷。當 時的藝術家尋求廢置的空間以展示其創作,歷史性建築物與整體環境的關係與價值才逐 漸受到重視,開啟了現代歷史性建築物的保存運動。1970 年代以後,各國開始對老舊建 築物進行保存與修護的工作,到了 1980 年代後乃興起再利用的觀念。 三、國外閒置空間再利用案例 (一) 波士頓兒童博物館(Children Museum, Boston) 波士頓兒童博物館起源於 1913 年,一群老師為了交換教授科學的教材與想法,而 7.

(17) 在波士頓鄰近的牙亞買加平原成立了中心。1979 年,該館遷移至位於河岸邊國會路上的 現址,現有空間乃由一座位於碼頭 (Fort Point Channel) 邊的磚造倉庫改建而成。 其特色為:為一個獨立、非營利、免稅的組織。其經費來源來自門票、會員、各類 委託製作、補助案、企業、基金會、個人、州政府與聯邦政府贊助。該館是全美國同類 博物館中歷史第二悠久、規模第二大的博物館。部份典藏品並非收存於庫房,而是以開 放貯存(open storage)的方式,使觀眾可以一覽各類收藏。 (二) 鐵道冷藏庫(Les Frigos, Paris) 鐵道冷藏庫興建於 1920 年,佔地 20,000 ㎡,位於法國由奧茲特利茲車站(Gare d'Austerlitz)延伸而來的鐵道腹地末端,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冷藏庫因此遭到閒置 的命運。1980 年,一些藝術創作者在此聚集,幾乎是個自給自足的藝文產業特區。1991 年,巴黎市政府提出一個「河左岸區域開發計畫」,此計畫帶來藝文產業特區的生存威 脅。於是在 1992 年,在對內的管理公會之外另行組成 APLD91 協會,對這樣龐大的公 共規劃進行長期的策略性抗爭。APLD91 協會並以冷藏庫為中心的地域進行規劃,具體 提出文化休憩特區的訴求,也獲得市政府與當地居民的認同。 (三) 自力造屋整修建材倉庫的藝廊 (Gallery ef, Tokyo) 這座藝廊位於日本淺草地區,1923 年淺草一帶幾乎毀於關東大震災,本屋為唯一倖 存的建築。這座咖啡館兼藝廊,位在淺草雷門寺地鐵出口的主要道路上,該區一直是東 京熱門的觀光地點,並富有江戶的庶民風情,區內大多為餐廳及零售業者的店鋪。是該 區碩果僅存的建材倉庫,後來的繼承者提出「無國界咖啡館」的構想,經家人及朋友的 支持完成了將倉庫整修為藝廊的工作。其間策劃的展覽都以前衛、另類藝術為主,整體 展現出極強烈的對比效果與迷幻的藝術氣息。為了保存古老建築,平成 10 年(1998),屋 主向文化廳申請通過,此棟倉庫被列入「登錄文化財」,受文化財法令規範,所有權人 並負有保存的責任。 (四) 藝穗會(Fringe Club,Hong Kong) 藝穗館位於香港中環,是一棟碩果僅存的歷史建築物裡,外觀很有香港開埠時的特 色,在還未有冰箱前它曾是一所冷藏庫。藝穗會於 1982 年成立,為一個註冊的非營利 8.

(18) 慈善團體。藝穗會於 1984 年接管這座冷藏庫之前,原本香港政府曾有意將它拆除,當 藝穗會接管後,冰庫被列為文化資產,並隨即開始不同階段的修繕,並取名藝穗館。直 至今天這座獨特的建築物現已被賦予新的生命,不斷孕育出富創意的藝術家。藝穗會堅 持藝術創作的自由,展演不分菁英、通俗、中外,所以很快地就成為各類實驗性創作的 發表場域,吸引許多中外人士前去觀賞,也獲得國際聲譽的肯定。漸漸地,因為藝文的 人潮,藝穗會帶動了中環黃金地區周邊老社區的再開發,成了今日香港旅遊的必經之地 --蘭桂坊。從藝穗會的案例,我們可看到藝文組織可以獨立經營運作,在與多方的合作、 共生共榮的原則下,為香港保留一片自由發表的天空。 (五) 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 Museum,London) 泰特現代藝術館的建築物的前身是座落於英國泰晤士河的河畔發電站,當初由建築 師史考特設計。後經過瑞士建築師 Herzog 和 de Meuron 重新設計,將舊火力發電廠重 新整裝,讓這座棄置多年的河岸發電廠 (Bankside Power Station) 搖身一變成為時尚的藝 術殿堂,而成為今日的英國泰德現代藝術館。該藝術館曾獲得 2001 年的「普立茲克建築 獎」,也讓閒置舊建物再利用為藝文空間的議題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 四、臺灣近年閒置空間再利用 曾梓峰(2002)指出「閒置空間再利用」應不只是基於經濟及社會成本考量下之層 面而已,相對的,是要延續在空間中所呈顯的一種在地產業風貌及當地人文社區之意識 與情感,能在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轉變中邁向永續性經營都市,並在都市快速變遷中繼續 保留及呈顯歷史文化所積累的集體記憶,甚至在既有的基地環境及建築物條件中給予新 的創造性,並誘發民間積極投資之意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 王惠君(2003)在「閒置空間的春天-空間再利用宣導手冊」中提出公有閒置空間 及土地調查與評估建議為:1.提高政府財產及資源之利用效能;2.增進政府各部門之協調 機制;3.創造公有閒置空間之多元功能再利用;4.推動藝術文化之永續經營;5.建立公眾 參與機制活化文化資產以及 6.創造新的文化使用空間經驗。 既然公有閒置空間的存在,代表國家整體資源的浪費,若能善加運用將可開創資源. 9.

(19) 能量。因此,2005 年行政院文建會組專案小組,彙集各縣市可成為藝文空間的公有閒置 建物現況,初步普查台灣地區共計有 136 處,閒置建築的形式包括:(1).已指定為文化資 產的古蹟;(2).具歷史風貌特色且未經指定為古蹟的歷史。建築或風貌建築;(3).以現代 營建技術及建材所構築的一般性建築;(4).建物局部或遺構,如舊磚牆或紀念碑等特色建 築及(5).上揭各類建物但其空間主體與結構窳陋頹敗的荒廢建築。同年行政院針對閒置公 共設施進行檢討並提出活化計畫。該計畫主要的精神是在建築結構安全無虞的情況下, 善用這些空間以符合在地居民的需求;並透過符合時代潮流的營運方式,進行能得大眾 接受的活動計畫,使聯結與社區居民的關係,也可恢復建築本身的功能延續空間的生命 週期產生活化利用效益。 五、臺灣閒置空間的經營方式 臺灣閒置空間目前的經營方式有四種,分別為1.既有功能;2.公辦公營;3.公辦民營 以及4.委外經營。受到近年來世界各國政府組織行政法人化的影響,閒置空間再利用傾向 公辦民營或委外經營的方式(湯志民,2008)。四種經營方式說明如下。 (一) 既有功能 這是針對被活化再利用的空間在其被指定為古蹟以前就已經是正在使用中,如總統 府、監察院、萬華龍山寺、楊三郎美術館等。事實上,符合這種標準的空間很多,目前 都在使用當中。所以嚴格來說,這些不能算是閒置空間再利用,它們與政府實施的閒置 再利用政策沒有太大的關係。 (二) 公辦公營 這是在政府控制下,具社會教育性質的再利用空間,包括一些地方文物館、博物館 等。例如:台灣文學館、鐵道博物館等。這些地方多為古蹟或歷史建築,但因其主要功 能為展示,故對建物造成破壞的可能性是最低的。 (三) 公辦民營 國內有些藝術村,主要作為政府推動民間藝術活動的場域,即是採取公辦民營的方 式經營。因為藝術創作需要相當大的空間,所以藝術家所能利用的幾乎都是公營企業暫 時廢棄的空間,如鐵道倉庫、酒廠與糖廠等。例如:華山藝文特區、橋頭糖廠、嘉義藝 10.

(20) 術村等。 (四)委外經營 委外經營是目前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最常使用的模式,目前各縣市的閒置空間再利 用,大多數都屬於此類。因為政府不必負擔財政責任,完全脫手給民間,又可以藉由民 間活力的注入,提升行政效率。例如: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台北故事館和高雄駁二藝術 特區。 七、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對象 在各縣市再利用的閒置空間當中,除了極少數熱心人士提供的私人空間以外,絕大 部份都屬於公家單位。因此,公有閒置空間可視為是全民資產。因為法令解除了對產業 空間的限制,使得閒置空間再利用所以被大力提倡,但也面臨了「誰是使用的主體?」的 棘手問題。以駁二藝術特區為例,特區除了可讓藝術家進駐,作為扶植藝術家的場域外, 還兼具社區營利之功能。例如,文創業者設攤販賣文創商品、文化投資業者於展演空間 的特展活動等,諸如此類活動都會與地方社區居民互動與連結,而使閒置空間發展為類 似新類型的社區總體營造。 閒置空間若沒有善加利用,是會再度成為「閒置空間」 ;閒置空間的再利用若能在自 給自足的情況下獨立發展,維持穩定的經濟利益,也能確保永續發展,即使沒有政府的 補助,也不會影響其運作。但並非沒有經濟利益就無再利用之價值,文化資源保存與社 區民眾的需求也該納入考量之中。所以空間提出再利用成功與否之因素有:再利用方向 明確、運作資源的取得、經費來源穩定、民眾的支持,最重要的還是相關單位政策上能 夠發揮空間特質、發展社區特色,永續經營才能再締造建築生命的週期(出處?)。 八、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成功案例 (一) 華山文化園區 華山名稱由來,在清朝時期原稱三板橋庄大竹圍,後來名稱乃取自日本治台的首任 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的名字而來。1940 年在樺山町增設貨運站,與台北酒廠的鐵路酒 廠支線相連。至國民政府時期再將「樺山」改為「華山」,並沿用至今。 11.

(21) 1997 年藝文界人士群起聲援爭取閒置十年的台北酒廠再利用,成為一個多元發展的 藝文展演空間。自 1999 年起台北酒廠正式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 ,成為提供給藝文界、 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創作場域。2002 年起文建會開始計畫運用閒置的酒廠進行舊空 間活化再利用,同時為解決華山長期藝術表演權與公民使用權之間的爭議,乃整併調整 為「創意文化園區」,作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特別用地。在 2005 年底結合舊廠區及公 園區的「華山創意文化園區」重新開放供藝文界及附近社區居民使用至今。 華山文化園區於轉型之後便針對周圍環境景觀進行改造,將園區規劃為包含公園綠 地、創意設計工坊及創意作品展示中心的創意文化園區,目的在於提昇國內設計能力、 國民生活美學,提供一個可讓藝術家交流及學習,甚而推廣、行銷創意作品的空間。 (二) 台中 20 號倉庫 台中 20 號倉庫位於台中舊火車站後方,是一系列鐵道倉庫藝文再生計畫的代稱,當 年文建會為提倡地方人文藝術,與地方學者共同尋覓適合的空間,台中舊火車站後方的 老廢倉庫具有高大、寬敞的優勢,因而雀屏中選。20 號倉庫室內面積大約 500 坪,室外 廣達 800 坪,包含台鐵 20 至 26 號 7 個倉庫,1998 年租下了這 7 個倉庫,並交由藝術策 展公司規畫為藝術畫廊,賦予新的面貌,並附設咖啡廳,成為新興的台中旅遊景點。 20 號倉庫是 7 個倉庫的代稱,實際上有 20~26 號,加上廢棄車廂改裝,每個空間有 不同的規劃,讓展演場地更為多元。 (三) 橋頭糖廠 橋仔頭糖廠為台灣由老式糖廠進入現代化製糖的第一座糖廠,更是台灣工業化發軔 地,具有歷史 文化重要的象徵意義,本公司余董事長政憲乃決定於橋仔頭糖廠成立台灣 糖業博物館,並於西元 2006 年 5 月 1 日台糖公司 60 週年慶同時開幕,希望藉由博物館 的誕生讓台灣糖業的文化傳承下來,並冀望資產活化,增進地方發展,開創後糖時代的 先機。 糖業博物館內除了原有製糖工場的現地解說參觀外,更將舊有糖倉改造成為舒適的 展示館,包含互動式的製糖教育,生動的糖業鐵道文化介紹以及舊糖廠之創意回顧等精 彩豐富的內容,另外館內陳列許多來自各地著名的藝術家所創作的多媒材創作品,讓來 12.

(22) 感受知性的您,也能被這美麗的環境、瑰麗的古蹟及憾動人心的藝術品所 深深吸引。. 第二節.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一、藝術園區 臺灣多數的閒置空間再利用是由藝術工作者主動介入,並透過巧思及創意改造而成 的 (陳明輝、陳建銘、劉光盛,2005)。因此,與之相關的名詞有藝術園區、文化園區、 文化產業園區、文創園區或藝術特區等。隨著文化產業園區在西方城市的發展,相關的 研究也越來越多。Derek (1992)在文化產業集聚的觀念,認為文化園區指的是: 「特定的 地理區位,其特色是將一城市的文化與娛樂設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該地理區位內, 文化園區是文化生產與消費的結合,是多項使用功能(工作、休閒、居住)的結合」 。Frost (2001)認為文化園區是一個在都市中具備完善組織、明確標示、供綜合使用的地區,它 提供夜間活動且延長地區的使用時間,讓地區更具有吸引力;文化園區提供藝術活動與 藝術組織所需的條件,並規劃居民與遊客相關的藝文活動;文化園區也提供當地藝術家 更多就業或居住的機會,讓藝術與社區發展更緊密結合。 文建會從 2001 年開始積極利用老舊閒置空間推動文化產業,許多空間更提供藝術 家尋求展演的場所,並發展成為藝術村。台灣的藝術村為藝術家們打造了創作、研習、 展演、與民眾互動及國際交流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場域。近幾年來藝術村結合閒 置空間再利用計畫,讓許多相關機構進駐,以發揮藝文推廣的功能;再加上藝文工作者 的努力,台灣各地藝術園區受到諸多民眾的肯定與支持。 綜合上面所述,藝術園區是指:提供藝術組織在固定空間進行藝術活動,為改善環 境和推動藝術文化產業所設立的區域。而駁二藝術特區就是在文建會積極推動藝術文化 產業下,利用高雄港區舊有閒置的倉庫和周邊的空間,為藝術創作者或文創產業者提供 了藝術展演的場域。 二、駁二藝術特區成立緣起 「駁二」係指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內第二號接駁碼頭,建於 1973 年 6 月 12 日,原 13.

(23) 為一般的港口倉庫。1991 年行政院核定國家建設 6 年計畫,明示在中部地區設立「藝術 村」 ,選定南投縣的九九峰,並於 1997 年 10 月 16 日成立「藝術村籌備處」 。但是,1999 年發生的 921 大地震讓九九峰受損嚴重,加上 1997 年 6 月起為配合政府再造精簡組織 使「九九峰藝術村」這個名詞走入歷史。而藝術村籌備處則轉型成為「藝術村資源中心」, 專門協助籌設小型藝術村及幫助藝術家進駐機制等推廣計畫,也因此促成了「高雄市駁 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的成立。2000 年高雄市政府因尋找國慶煙火施放 場所,偶然發現這個具有實驗性的場域,但因年久失修,進駐單位針對舊建物的狀態進 行空間的各項整建工程,一群熱心且具有熱忱的藝文界人士於 2001 年成立駁二藝術發 展協會,結合文建會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專案資源,催生推動駁二藝術特區作為發展愛河 文化流的開端,和南部人文藝術發展的基地。駁二藝術特區於 2002 年 2 月 23 日修建完 成並舉行開幕式,也成為高雄市社區總體營造的代表性作品。但駁二藝術特區倉庫群十 分老舊,修繕需要大筆資金挹注;加上原先向高雄市港務局及台糖租用的倉庫需負擔龐 大的租金之故,於是高雄市政府將駁二藝術特區採委外經營,以提高經營效率。到了 2003 年年底「駁二藝術發展協會」管理營運結束,乃委外由樹德科技大學繼續經營,一直到 合約到期,於 2005 年年底結束營運, 2006 年起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接手經營至今。 三、成立目的 鑑於國內各地文化設施長期以來不敷使用,2005 年行政院文建會主動聯絡地方文史 工作室或相關社團、個人等民間網絡,積極規劃閒置建物的活化利用,期能藉以與地方 政府協力拓展藝文展演空間,進而達成全民共享藝文的理想。 由於高雄市是一個臨海的港都城市,駁二藝術特區又是因高雄港倉庫閒置空間再利 用的政策下成立的,因此同其他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建物一樣,尋求永續發展的機會是努 力的目標。駁二藝術特區的設立除了希望能將閒置空間整頓再利用,以延續舊有建築物 的生命週期外,地方政府更以前衛、實驗、創新為理念來打造成為高雄國際藝術平台, 期待能將駁二藝術特區發展成為臺灣南部的實驗創作場所。因此,2006 年由高雄市政府 文化局開始接手經營之後便積極推展多元的藝文活動,以利高雄市藝文人口計畫的推動,. 14.

(24) 消除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 四、駁二藝術特區的範圍如下: (一) 以行政區劃分:隸屬於高雄市鹽埕區新化里管轄。 (二) 區外道路劃分:東至五福四路,西至西臨港線自行車道,南至光榮街,北到七賢三 路。 (三) 以駁二區內展場(圖 1-2、圖 1-3)分: 1.大勇倉庫群:C1~C5 倉庫、7 號倉庫、9 號倉庫、自行車倉庫、P2、P3 倉庫、本 東倉庫。 2.蓬萊倉庫群:B3、B4、B6~B10。 3.大義倉庫群:C6~C11。. 西臨港線 自行車道. 五福路 七賢三路 圖 2-1 駁二藝術特區全區道路圖 資料來源:駁二藝術特區官方網站 http://pier-2.khcc.gov.tw. 15.

(25) 圖 2-2 駁二藝術特區全區場域圖 資料來源:駁二藝術特區官方網站 http://pier-2.khcc.gov.tw. 五、主要活動 駁二藝術特區從 2006 年開始至今成果頗豐,可從舊有倉庫群空間再利用的範圍逐 漸擴大,參訪的人次也逐年攀升,而活動內容也愈來愈具多樣性得以窺知。. 圖 2-3 駁二藝術特區參訪統計圖 資料來源:駁二藝術特區官方網站 http://pier-2.khcc.gov.tw 圖 2-3 為駁二藝術特區參觀人次的統計圖,顯示 2008 年駁二藝術特區的參訪數僅 有 16 萬人次,但到了 2013 年就成長到 322 萬人次,5 年內的參訪人次成長 19 倍。光 2014 年 1~4 月的累積人次就超過 2011 年整年的參訪人次。 除了參訪人次屢創新高外,駁二藝術特區的活動內容也愈來愈具多樣性,如表 2-1 所示。其主要活動分述如下: 16.

(26) (一) 青春設計節 2005 年開始舉辦「青春設計節」 ,這是一個屬於青年學子的育成展與創意競賽舞台, 已成為台灣具有指標性的青年創意設計聯展,包括各種文化創意主題與藝術創作形式, 讓青年創作有機會透過公開活動展示自我行銷與夢想發聲。 (二) 好漢玩字節 高雄市政府邀請來自海內外各專長領域的藝術家、設計師,以漢字為中心意象,結 合多媒體科技媒材,利用在地空間特色展演藝術裝置,策劃一場融新匯舊、既復古又時 尚的漢字狂歡節。 (三) 鋼雕藝術節 在高雄原屬重工業城市,藉由產業的基礎將鋼鐵視為不只是工業材料,更轉化成最 具代表性的藝術形態與創作熱力。 (四) 貨櫃藝術節 高雄港曾是亞州重要的貨櫃轉運站,以當地貨櫃產業提出另一 種貨櫃藝術的發展 方向實踐「生活設計‧貨櫃建築」理念。 (五) 高雄人來了大公仔 為推廣高雄市的文化公仔,文化局選定 95 年「駁二文化公仔創意大賽」的首獎作 品「工人及漁婦」,代表高雄底層勞動者,也是經濟主要貢獻者,象徵高雄旺盛的生命 力。藉由「工人&漁婦」素坯的背影形體,創作出精彩有趣的高雄城市文化公仔。 (六) 音樂演唱會 邀請 The Wall 音樂公司進駐月光劇場,於每週末舉辦流行及獨立樂團音樂演唱會 (七) 電腦娛樂活動 SONY 電腦娛樂公司設置數位產業中心,進行遊戲軟體研發及測試帶動相關的產業 的進駐。 (八) 視覺特效藝術畫 台灣的藝術家蘇家賢在駁二藝術特區創作出在地性的壁畫《車站》,不僅是視覺上 令人驚嘆的效果,更是從平面藝術邁向公共空間,讓民眾樂於參與互動的作品。 17.

(27) (九) 大港開唱 近年來高雄的蛻變成為台灣人的共同驕傲,除了物質建設上的南北均衡以外,以高 雄為首的南台灣文化價值觀漸漸型塑成形。大港開唱即是純屬於高雄在地的音樂祭。 (十) 小火車乘坐 小火車為 DT650 型 1:8.4 縮尺比例煤水動力火車,該項活動廣受孩童的喜愛。 (十一) 駁二市集 園區有評選機制,以符合園區氛圍為參考依據。市集活動時間為周休下午時分,展 售作品為原創文創品,不限手做,拒絕批貨、水貨、嚴禁仿冒。每位申請成功的商家商 品內容必須遵守政府相關法令。 (十二) 其他 餐飲、自行車體驗、大草原均是休閒活動的好場所。無論過去或現在,駁二藝術特 區都是高雄人不可缺少的好場所,也是近幾年諸多參訪者絕佳的選擇。 表2-1 駁二藝術特區主要活動 活動名稱. 主要特色. 展出/活動地點. 青春設計節. 青年學生創意設計展. 依主辦單位而定. 好漢玩字節. 結合多媒體以漢字為中心意象. 依主辦單位而定. 鋼雕藝術作品. 以鋼鐵為創作媒材. 鐵道雕塑公園. 貨櫃藝術節. 以貨櫃為創作媒材. 依主辦單位而定. 高雄人來了大公仔. 以「工人&漁婦」素坯彩繪後展示. 西臨港線自行車道邊. 音樂演唱會. 流行及獨立樂團的表演. 主題館. 電腦娛樂活動. 遊戲軟體研發. 大勇區 9 號倉庫. 視覺特效藝術畫. 藝術家蘇家賢 3D 壁畫創作. 大勇區 7 號倉庫. 大港開唱. 高雄的音樂祭. 依主辦單位而定. 小火車乘坐. 火車為 DT650 型縮尺比例煤水動力火車 蓬萊區. 駁二市集. 原創文創品. 大勇、大義兩區. 其他. 餐飲. 各主題餐廳. 大草原. 一畝田. 自行車體驗. 園區內外的自行車道.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8.

(28) 第三節. 社區衝擊. 一、社區的定義及要素 根據徐震教授(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書中將國外的學者對社區的定義分為四大 類: (一) 側重地理的或結構的概念 Park (1921)認為「社區是社會團體中個人與社會制度的地理分布」,Maciver (1928) 指「社區是任何共同生活的地區」 ,Sanderson (1939) 稱「社區是地方居民與社會制度之 間的結合型態,……並在村鎮中有一個共同活動的中心」。 (二) 側重心理的或互動的概念 Poston (1953)強調「居民具有各種的興趣與互助的設施,及人與人之間的相知,Green (1954)稱社區是居民生活中互相關連與互相依賴的網狀體。 (三) 側重行動的或功能的概念 Steiner (1930)認為「社區在求相互保衛與共同福利」,Brunner (1955)認為「社區生 活的動力即在於自行發現其共同的利益及需要與自求解決的方法」。 (四) 新興的綜合或體系的概念 Warren (1963)認為「社區是社會單位及體系的聯合體,以擔負地區中主要的功能」, Sanders (1958)就地方社區而言: 「沒有一個單純的概念可以是和社區一切目的。」故「社 會學上所稱的社區是一種全面的或綜合的社區。」 蔡宏進(1991)認為社區扼要的含義乃是指一定地理區域內的人及其社會性活動及現 象總稱。這種社區的概念至少包括三個要素:1.一群人;2.一定的地理範圍及 3.人的社 會性,包括其社會意識、關係、及活動的總稱。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社區是:共同居住在一地區上的一群人,基於共同的利益、 需求、服務所產生的問題而組織起來,為解決問題互助合作,以求共同發展。因此社區 的要素包括居民、地區、共同關係、社區組織及認同感等。. 19.

(29) 二、社區衝擊 社區衝擊可能因某種活動或一連串事件對於不同的層面所引起的變化、效益,或產 生新的狀況、而且都以一體兩面的方式存在:即有正面的利益衝擊,也會帶來負面的衝 擊 (楊明賢,2002)。正面影響如:增加所得、基礎建設更完備、帶動產業發展、改善生 活品質、促進文化交流、增進對世界了解等;而負面的影響主要是過度依賴觀光、治安 惡化、消費價格上揚、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社區特色文化流失等。因此,本研究將可 能影響駁二社區衝擊的因素,如: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納入研究的構面當中。 Latane 在西元 1981 年提出社會衝擊理論(social impact theory)。此理論陳述了社會影響 力是來自於它的強度、接近性,以及影響源的數目對目標個人所產生的影響。社會衝擊 理論提出三個論點:1.團體的重要性為家庭、友誼、愛情關係、利益共同體等重要團體 影響較強;2.凝聚力愈強大的團體,作決策時愈容易互相影響及 3.團體的接近程度為物 理距離愈接近者影響愈大。 台灣的社區由於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急速起飛和政治解嚴之後,在急速邁入現代化 生活之際,隨著經濟成長、產業結構改變與快速都市化的呈現,過去賴以家族為主的社 會結構和倫理秩序也急速轉變。有些鄉村地區的居民因就業、就學,導致人口大量外移, 呈現人口減少、老化現象,傳統產業與地方活力頓時衰退,地方的文化特質與資產不斷 流失。而都會地區也因人口大量集中,遷徙流動大,人際關係疏離,缺乏對社區的認同 和對公共事務的冷漠。追求高度的經濟成長改變了台灣傳統的社會生態,帶來社區各方 面的衝擊。於是如何找回社區的核心價值,凝聚社區共同意識的社會認同感,平衡城鄉 發展,發揮各社區展現地方文化特色,成為政府與民間急需思索的課題。 1995 年文建會指出社區與文化重建結合的重要性,並以生命共同體為論述主軸, 喚起社區意識,以落實於地方社區政策執行的定位,並清楚意識到,唯有藉由社區自主 能力去自治經營,才能迎接「地方的時代」來臨,因此強調政府部門的施政也應該從社 區單位入手,並由社區本身進行不同部門的資源整合,才能讓社區永續經營。在此基礎 下,行政院各部門亦積極推出重視民眾參與和富有社區特色文化產業的政策及相關計劃, 如內政部「全方位推展社區發展工作實施方案」及「福利社區化」政策,環保署「生活 20.

(30) 環境總體改造計劃」 、經濟部「商店街開發推動計劃」和「形象商圈區域輔導計劃」 ,經 濟部中小企業處「社區小企業輔導」 ,衛生署「社區健康營造計劃」 ,經建會「創造城鄉 新風貌行動計劃」等(黃煌雄等,2001),其涉及層面廣,釋放出的政治資源之多是前所 未見。而政府各行政單位所推動社區活動的各項決策計畫乃是由行政部門負責資源下放, 建立審查與監督的機制,再由地方社區的村里單位、社區發展協會、文史工作室或基金 會等,依不同領域和性質的社造計劃案,向不同的行政單位提出申請。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的社區會會逐漸形成多元文化和多樣組構的社會特質,在新、 舊不同生活方式的相互影響下,居民可能面臨著兩種以上的文化混雜和衝擊,並引發自 我認同與社會調適的問題。對一個開放性的社區而言,人們雖因自由往來與流動而促使 多元文化的交流,但由於風俗民情、語言差異等因素也會產生各種正負面的影響。 Giddens(1994)認為:地區性的變遷往往跨越時間和空間。陳秋玉(2005)提出:社區開 放衝擊是「由社區開放所產生一連串的活動所引起的變化、效益或產生新的狀況,且會 帶來正面的利益,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社區開放衝擊論述的發展,1960 年代多著 重於經濟效益,1970 年代則較關注當地社區、居民態度,而社會學家則對觀光發展多 所批判,對社區開放衝擊的認知多呈現負面,直至 1980 與 1990 年,兼具正負影響的 社區開放衝擊論述才趨於完備(Ap&Crompton, 1998)。Ap & Crompton(1998)提出社區開 放衝擊七個面向,包括社會與文化、經濟、擁擠度、環境、服務、稅收與社區態度。為 方便探討衝擊的內涵,多數學者及專書多從經濟、社會文化、實質環境等三個面向切入 及探討。(陳思倫、郭柏村 1995;顏宏旭,1994)。因此本研究從此三個面向歸納分析 (一) 經濟面 經濟面的影響是在觀光衝擊中最早被正視的。Mathieson & Wall (1982)認為觀光經濟 衝擊的程度受到六個因素影響,分別為 1.主要設施的性質及其對觀光客的吸引力;2.觀 光客在當地方消費數量及密集度;3.當地經濟發展的程度;4.當地經濟基礎的實況;5. 觀光客在當地再流通的程度;6.當地對觀光客需求的季節性所做的調整程度,以上這些 因素決定了觀光的經濟衝擊是正面或是負面的。觀光發展帶來的經濟利益,包括收入與 生活品質的提昇、當地經濟的改善、就業機會的增加、經濟投資、發展與支出等環境的 21.

(31) 改善、稅收增加、公共建設與交通運輸的改善、購物機會的增加等;負面的影響則為商 品與服務價格的提升或短缺、地價與房價提高、日常生活消費或賦稅的增加、傳統勞力 市場的減少(Ap. & Crompton,1998;Youell,1998;顏宏旭,1994)。 本研究除了參考游瑛妙(1999)的地方經濟開發、觀光開發及增加觀光收益,另參考 林燕明(2005)與張鈞凱(2005)之研究中提到社區開放對於藝文活動的效益與在經濟面相 關之題項。而根據 2008 年立法院第 7 屆第一會期第二次會議議案內容提及:我國經濟 面臨高度工業化後之新局面,既有以大規模製造業為主的生產型態,已逐漸失去優勢, 未來除持續往高科技產業方向發展外,勢須建立更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之新產業型態, 並深化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競爭力。根據先進國家之發展經驗,在知識經濟時代中,文 化創意產業係能創造高度附加價值之重要產業之一。因此,政府提出以低度管理、高度 輔導為原則,就政策引導、智財應用、人才培育、公用設施、產業輔導、資金取得、土 地利用及協助行銷等不同面向推動地方經濟,同時帶動社區經濟發展。因此本研究以政 府推動地方產業特色、繁榮地方經濟為目標,將其列入研究經濟面的變項中。 (二) 社會文化面 Pizam & Milman 於 1984 年將社區開放社會文化衝擊定義為:「社區開放促成價值 系統、個人行為、家庭關係、集體生活型態、道德行為、創意表現、傳統慶典及社區組 織發生改變的一種歷程。」社區開放帶來社會文化衝擊主要項目包含:增加對地方的認 同與驕傲、知名度的增加、犯罪率的增加、傳統價值觀念改變或文化商品化等(吳宗瓊, 2003)。駁二藝術特區因為推動藝文活動而興起,因此具有豐富的藝術文化意義,因而 採文建會 2009 年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之「文化創意」要點:(一) 活動內容的藝術價值(二)活動主題展現的地方文化特色等為評估項目。 (三)活動有助提 升當地正面形象(葉碧華,1999)。(四)活動達到教育與學習之功能(游瑛妙,1999)。因此 本研究將增加對地方的認同、提升當地形象、道德行為、傳統價值觀念改變、創意表現、 社區特色風貌改變等列入研究社會文化面的變項中。 (三) 環境面 環境是觀光的根本,沒有優質的環境,遊客就不會造訪,可以說觀光在某種程度上 22.

(32) 是依附環境而生的。陳思倫&郭柏村(1995)認為觀光的開發對實質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可 分為兩部分,1.為觀光活動本身帶來影響及 2.為提供觀光活動設施所帶來的影響。吳宗 瓊(2003)提出觀光發展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包括:改善地方基礎建設、環境資源的保 護、環境的髒亂、交通的混亂與活動空間過度擁擠等。 駁二藝術特區原本就是文建會推展南區藝文活動重要的據點,所以在本研究亦參考 文建會 2009 年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之「永續經營」面向的「經 、 「提供完善的服務品質」 、 「經 驗成果的傳承」 、 「主題的延續性」 , 「加強基礎建設的建置」 濟結構的改變」等,作為本研究的變項考量。其次,希望駁二藝術特區在政府積極推動 公共政策結合地方產業的特色、社區共同推動,而所安排的活動中,期以在地高度的參 與性增加居民認同感。在此參考文建會 2009 年之「在地參與」面向的「結合在地社會 資源及團隊的程度」、「在地民眾的參與度及認同感」,將其納入本研究的變項之中。. 23.

(33) 第四節. 利害關係者. 一、利害關係者的定義 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這個名詞最早始用於 1963 年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研 究之中,開始於公司本質推理的討論。隨著時間的累積,不同學者因研究操作之需要, 產生範疇相當廣泛的定義。最客觀與引用最廣的定義係從 Freeman 於 1984 年之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著作中所提出,利害關係者係指可以 影響組織任務或被組織任務影響的群體及個體(O'Riordan & Fairbrass, 2008) ,其學說與 定義一直為利害關係者研究廣泛應用。西元 1990 年代引入至公部門領域,援用該分析 在機制或計畫的制訂管理上。因為任何一項機制或計畫的運作,勢必涉及到或多或少的 利害關係人,這些利害關係人之間常常意見分歧或形成不同聯盟關係,因此在擬訂政策 或計劃時,必須認定有多少利害關係人牽涉在其中,釐清他們所追求的目標何在、互相 的利益衝突、對於機制目標的達成會有什麼風險存在、及彼此之間的關係,進而界定出 各方利害關係人未來參與機制的適當形式。Dunn(2004)指出,公共政策必須重視政策利 害關係人意見與態度,以制定公平正義的政策;所謂政策利害關係人是指受到政府政策 影響或直接間接影響公共政策,包含政策制定者、政策受益者、政策犧牲者。 國內學者蕭宏金(2010)提出企業的利害關係人不只是股東與顧客而已,還包括一些 與企業有對立關係如利益衝突的族群,企業的利害關係者理論概念便從早期的簡單輸入 輸出模式演進到多元化關係。 綜合上述論點,研究者認為利害關係者係指在一個組織群體中相互影響的人;雖然 組織的政策和群體的態度主要為獲取正當的利益,但利益不盡然止於金錢,它也許反應 在情感上、政策上或個人對活動感興趣上。若以藝文活動為例,利害關係者可視為是受 活動投資的表現而相互影響的人,包含內部要素(對於活動有直接影響的要素),即主辦 單位,如公部門的相關人員、投資業者(利益取向)、當地社區居民、攤販或商家和活動 的參與者;外部要素(對於活動為間接性的影響),即協辦單位,如贊助者(非利益取向)。 24.

(34) 因此本研究對駁二藝術特區的政策計畫、執行、參與、贊助、獲利的人,其可能彼此互 相影響的人界定為駁二藝術特區的利害關係者。本研究界歸納出駁二藝術特區的五種利 害關係者角色,分別為「公部門人員」、「藝文業者」、「居民」、「攤商」及「遊客」等, 說明如下: (一) 高雄市政府公部門人員 國內的藝術村主要作為政府推動民間藝術活動的場域,因為藝術創作需要相當大的 空間,所以利用的幾乎都是公營企業暫時廢棄或閒置的空間。為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政策最常使用委外經營的模式,而駁二藝術特區也是依循此模式,由 公部門進行活動計畫的審查,如此較能掌握活動相關的計畫,以及各局處的資源配合等 事宜。因此本研究「公部門人員」係指與駁二藝術特區發展有關的高雄市政府相關局處 的決策者、規劃者或執行者,相關局處包括文化局、教育局、都發局、工務局、觀光局、 交通局、國稅局、民政局、警察局等。 (二) 藝文業者 駁二藝術特區多數的活動與藝文有關,而藝文活動的投資業者或文創商家可能是重 要的資金來源,也可能提供相關的資源與服務,以增添活動的多樣風貌和體驗,這些人 則從活動中尋求商機與發展機會。要成為駁二藝術特區的文創商家,必須向公部門提出 計畫,經過公部門的審核通過後,才被允許在園區內設置店家或攤位。本研究「藝文業 者」係指在駁二藝術特區及周邊之藝術工作者、藝文活動投資業者或文創商家。 (三) 居民 居民是社區重要的組成份子。當駁二藝術特區開放參訪以及舉辦活動之際,社區居 民是最直接受到影響的人。本研究所指的「居民」係指居住在駁二藝術特區及周邊附近 的居民,主要集中在高雄市鹽埕區新化里,本身並不從事營利事業。 (四) 攤商 駁二藝術特區所提供的活動非常多元,除了藝文活動外,參訪者也會從事其他消費 行為,因此也會和其他的服務業者接觸並產生互動,包括餐飲業者、自行車出租業者、 風箏販售業者等。本研究所指的「攤商」係指在駁二藝術特區及周邊附近設置的攤販的 25.

(35) 商家,但本身並不屬於藝文活動的投資業者或文創商家。 (五) 遊客 駁二藝術特區除了少部分特展倉庫須付費外,多數地區都是免費參觀,倉庫群外更 是一個開放的休憩空間。因此許多高雄市民,尤其是鄰近居民,常將駁二藝術特區視為 是日常休憩的場所。為了避免角色重疊,本研究中「遊客」係指到駁二藝術特區的遊客, 但本身並不住在駁二藝術區及鄰近區域。. 26.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從利害關係人的角度探討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的衝擊。包括研 究架構與流程、研究假設、研究工具、研究對象與抽樣設計、資料處理,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本研究依據研究背景與動機及文獻探討建立本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研究主要包 含兩大部份:第一部份探究利害關係者不同的人口統計背景在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衝擊 認知的差異情形;第二部分則是探討不同的利害關係者在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衝擊認知 的差異情形。 利害關係者人口統計特性  性別  年齡  教育程度     . 職業 婚姻狀況 個人月收入 是否居住高雄市 居住高雄市時間.  是否居住鹽埕區 社區衝擊認知  永續經營  開放衝擊  藝術空間  產業特性. 利害關係人角色  公部門人員  藝文業者  居民  攤商  遊客 圖 3-1 研究架構 27.

(37) 本研究於確立研究方向後,先進行相關議題及文獻的蒐集與整理,並針對利害關係 者進行深度訪談,以確認研究目的,進行問卷設計與調查,並將資料彙整後進行統計分 析,最後將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建議。本研究流程圖如圖 3-2 所示。. 建構研究問題與目的. 界定研究範圍及對象. 半結構式深度訪談. 文獻回顧. 確立研究目的. 問卷設計. 抽樣設計. 正式問卷發放. 因素分析/信度分析 資料處理及分析 t 檢定/ANOVA. 結論與建議 圖 3-2 研究流程. 28.

(38)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本節依照本研究的目的提出下列假設: 假設一:利害關係者不同的人口統計背景在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衝擊認知有顯著性差 異。 假設 1-1:利害關係者年齡不同在社區衝擊認知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 1-2:利害關係者性別不同在社區衝擊認知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 1-3:利害關係者居住地區不同在社區衝擊認知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 1-4:利害關係者居住高雄市時間不同在社區衝擊認知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 1-5:利害關係者教育程度不同在社區衝擊認知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 1-6:利害關係者職業不同在社區衝擊認知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 1-7:利害關係者月所得不同在社區衝擊認知上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二:駁二藝術特區不同的利害關係者在社區衝擊認知上有顯著性差異。 假設 2-1:不同的利害關係者在社區衝擊的「永續經營」構面認知上有顯著性差異。 假設 2-2:不同的利害關係者在社區衝擊的「開放衝擊」構面認知上有顯性差異。 假設 2-3:不同的利害關係者在社區衝擊的「藝術空間」構面認知上有顯著性差異。 假設 2-4:不同的利害關係者在社區衝擊的「產業特性」構面認知上有顯著性差異。. 29.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及研究架構,自行編製研究工具,以進行資料蒐集。茲將本研 究問卷編製及計分方式進行說明。 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為「社區衝擊量表」,第二部份為「利害關 係者人口統計資料」,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社區衝擊量表 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獻資料整理,羅列出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可能的影響因子共計 29 項,如表 3-1 所示,包括正面及負面的影響;接著針對其中 10 名駁二藝術特區的利害 關係者進行半結構式問卷的深度訪談,以便從訪談中提取適用於駁二藝術特區的社區影 響因子,並針對前述的 29 項因子進行增減與修正。訪談名單及訪談的結果如表 3-2 所 示。經文獻探討與深度訪談,29 項影響因子中的「塑造地方特色」 、 「破壞當地文化」 、 「失 去當地原始性」 、 「破壞自然景觀及生態」 、 「地區過度擁擠」等 5 項,因深入訪談的受訪 者均無提及予以去除,另加入與本研究主題相關的題項,和深入訪談時受訪者提出的題 項為:「工作機會不固定」、「增加當地藝術的需求」、「保存傳統建築及歷史遺跡」、 「社 區藝文活動會更加活絡」及「促進社區的產業發展」等五個影響因子,共歸納出駁二藝 。社區衝 術特區對社區的影響因子共計 29 項,如表 3-3 所示,發展為「社區衝擊量表」 擊量表採李克特(Likert)五等尺度測量,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別以 5 分 至 1 分計分。 表3-1 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的影響因子 構面內容 增加居民收入. 出. 處. 經建會,1990;陳思倫、高麗真,1994;郭柏村,1994;郭 建池,1999;湯幸芬,2001;賴如怜,2002;李莉莉,2002; 葉育翰,2002;江香樺,2002. 增加工作機會. 李來圓,1998;郭建池,1999;賴如怜,2002;李莉莉,2002; 江香樺,2002;文建會,2010. 加速都市發展. 文建會,2010. 接下頁 30.

(40) 構面內容. 出. 處. 增加外來投資. 經建會,1990;林佩如,2000;李莉莉,2002. 增加當地稅收. 湯幸芬,2001. 物價上漲. 經建會,1990;陳思倫、高麗真,1994;李莉莉,2002; 陳珮君,2006;張莉汶,2008. 增加生活支出. 經建會,1990;陳珮君,2006 經建會,1990;陳思倫、高麗真,1994;陳珮君,2006;. 經濟收益分布不均. 郭 柏村,1994;游仁君,2000;王慧美,2002;蔡明學,2002. 工作機會不固定. 本研究(訪談結果). 公共維護費用的增加. 文建會,2009;郭柏村,1994. 增進生活品質. 顏宏旭,1994. 對社區的自我認同. 郭建池,1999. 增加當地藝術的需求. 本研究(訪談結果). 瞭解不同的文化. 陳珮君,2006;郭柏村,1994;郭建池,1999;莊啟川, 2002;江香樺,2002;文建會,2010. 增進與觀光客的接觸. 經建會,1990;顏宏旭,1994;郭柏村,1994;賴如怜, 2002. 塑造地方特色. 郭柏村,1994. 破壞當地文化. 游仁君,2000;李莉莉,2002. 破壞社區的關係. 經建會,1990. 失去當地原始性. 游仁君,2000;李莉莉,2002;蔡明學,2002. 增加犯罪率. 陳思倫、高麗真,1994. 與遊客間的衝突. 陳珮君,2006;張莉汶,2008. 增加公共設施的建設. 郭柏村,1994;李來圓,1998. 改善地區景觀. 張莉汶,2008;賴如怜,2002 葉育翰,2002. 增加休閒娛樂空間. 郭柏村,1994;葉育翰,2002. 保存傳統建築及歷史遺跡. 本研究(訪談結果). 保護自然景觀及生態. 莊啟川,2002;江香樺,2002. 增加環境汙染. 李來圓,1998;李莉莉,2002;江香樺,2002;王慧美, 2002. 破壞自然景觀及生態. 李莉莉,2002. 影響當地交通. 黃翠梅,1996;葉育翰,2002,蔡明學,2002. 影響居民安寧. 黃翠梅,1996;王春勝,2000;李莉莉,2002. 地區過度擁擠. 黃翠梅,1996;莊啟川,2002;蔡明學,2002. 接下頁 31.

(41) 構面內容. 出. 社區藝文活動會更加活絡. 本研究(訪談結果). 提高休閒空間的再利用率. 本研究(訪談結果). 促進社區的產業發展 註: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訪談結果). 處. 表3-2 利害關係者深度訪談名單 類別/編號. 性別. 大約 年齡. 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影響的描述 正面: 收入、工作機會、稅收增加,增進都市發展、外來投資 增加、生活品質提高、社區自我認同增加、增進當地藝. 公部門人員 1. 男. >40. 術需求、瞭解不同的文化、增進與觀光客的接觸、塑造 地方特色、增加公共設施的建設、改善地區景觀、保存 傳統建築、保護自然景觀。 負面: 公共維護費用的增加、與遊客間的衝突。. 文創業者 1. 女. >30. 正面: 收入、工作機會、稅收增加,加速都市發展、外來投資 增加、提高生活品質、社區自我認同較高、增進當地藝 術需求、瞭解不同的文化、增進與觀光客的接觸、塑造. 文創業者 2. 女. >40. 地方特色、增加公共設施的建設、改善地區景觀、保存 傳統建築、保護自然景觀。 負面: 工作機會不固定、影響居民安寧。. 居民 1. 男. >70. 居民 2. 女. >40. 正面: 收入、工作機會、稅收增加,增進都市發展、增加外來 投資、提升生活品質、社區自我認同較高、當地藝術需 求增加、塑造地方特色、增加公共設施的建設、改善地 區景觀、保存傳統建築。. 居民 3. 男. >40. 負面: 收益分布不均、影響交通、公共維護費用的增加、破壞 當地文化、影響社區的關係、與遊客間的衝突、增加支 出、影響居民安寧。. 接下頁. 32.

(42) 類別/編號. 性別. 大約 年齡. 攤商 1. 男. >50. 攤商 2. 女. >40. 駁二藝術特區對社區影響的描述 正面: 收入、工作機會、稅收增加,增進都市發展、增加外來 投資、社區自我認同增加、增加當地藝術需求、增進與 觀光客的接觸、塑造地方特色、增加公共設施的建設。 負面: 收益分布不均、影響交通、工作機會不固定、與遊客間 的衝突、增加支出. 遊客 1. 遊客 2. 女. 男. >30. >30. 正面: 收入、工作機會、稅收增加,增進都市發展、外來投資 增加、提升生活品質、社區自我認同、增加當地藝術需 求、瞭解不同的文化、增進與觀光客的接觸、塑造地方 特色、增加休閒空間、增加公共設施的建設、改善地區 景觀、保存傳統建築 負面: 影響交通、物價上漲、房價上揚、破壞當地文化、與遊 客間的衝突、支出增加、保護自然景觀、活動地區過度 擁擠. 註:本研究整理 表3-3 社區衝擊量表 題 項. 題 項 增加社區的收入. 社區獨特的文化得以發揚. 增加社區的工作機會. 社區的文化更容易遭受破壞. 促進社區的產業發展. 社區既有的特色風貌會逐漸流失. 帶動社區的外來投資. 社區的關係會趨於緊張. 刺激社區的物價上漲. 社區治安會趨於惡化. 加速社區收益的分布不均. 社區居民與遊客間容易發生摩擦或衝突. 助長社區的房價上揚. 提高社區閒置空間的再利用率. 社區公共維護的費用會增加. 社區的基礎建設會更完善. 提昇社區的生活品質. 社區的市容景觀會加速改善. 提高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及凝聚力. 增加社區居民的休閒空間. 社區的藝文活動會更加活絡. 社區的建物得以保存或受到維護. 增進社區與觀光客的交流及互動. 社區的交通會趨於惡化. 提昇社區的正面形象. 社區居民的安寧更常受到影響. 接下頁 33.

(43) 題 項. 題 項 帶動社區藝文團體的進駐及參與. 社區環境容易髒亂. 社區居民的生活空間受到限制 註:本研究整理 二、利害關係者人口統計資料(Stakehold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本研究將人口統計特性定義為: 「描述樣本與人口統計相關之特性」 ,包括利害關係 者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居住高雄與否、居住鹽埕區與否、居住時間、教育程度、個 人每月平均所得、職業,以類別尺度測量。.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正向成就 (positive accomplishment) 正向目標 (意義) (positive purpose) 正向健康 (positive health)..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