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工員對目睹兒童與暴力家庭之看法…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社工員對目睹兒童與暴力家庭之看法…

從受訪者接觸目睹兒童的過程中,這群目睹兒童所呈現的問題與特質為何?

受訪者除了看到目睹兒童之負向特質,像是外顯行為問題、內向性行為與情緒問 題等,受訪者也看見目睹兒童正向力量的展現,從逆境中發展出自己的正面能 量,研究者分為以下兩部份做探討:

一、負向特質

從第二章文獻探討發現,國內、外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目睹暴力對兒童造成之 影響,包括行為與情緒問題、社會能力等。受訪之社工員在提到目睹兒童時,亦 提到在暴力中成長的兒童,其所感受到的暴力遠比大人想像的嚴重,帶給兒童莫 大的恐懼與害怕,誠如其中一位受訪者所述:

「其實這樣家裡面的混亂其實給孩子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只有父母親看 到的行為問題,而是一個很混亂的、很恐懼的,對,然後就是也可能 這個照顧者本身其實孩子就是害怕的、不敢表達的,因為就是其實從 孩子的角度跟大人去看的會很不一樣……他們看到的那個部分比我想 像的更嚴重,就是從他們的觀點來看的話,其實那個真的隨時都在影 響他的生活,然後他其實沒有辦法就是他沒有辦法看到他的需求,其 實他都在觀察大人發生什麼事情,對,所以我覺得從孩子的角度就能 夠去理解,為什麼這樣子的環境對孩子的後續影響會這麼大。」(SW1)

暴力環境亦不利於兒童健全發展與成長,影響兒童生、心理與社會能力:

「因為其實暴力的環境本來就不利於兒童發展,它不單單只是影響了孩 子在生理上的發展,也影響了孩子情緒啊、社會能力的發展,那、這 個,尤其像是一個暴力跟變動的不穩定的環境,本來對兒童發展來講 就是個相當不利的因子,所以其實第一個來講,就是說兒童在這樣的 環境中成長跟發展的話,他就有一個非常不利的發展因子啊!」(SW10)

從社工員與目睹兒童互動經驗中,可歸納為外顯行為、內向性行為與情緒、

社會能力與課業學習、發展方面以及長期影響五方面,以下分述之:

(一)外顯行為問題

1.攻擊性或是偏差行為

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目睹兒童,可能由於模仿作用,會有較多攻擊性 或是外顯行為(Levendosky et al., 2002),從受訪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亦

發現目睹兒童有攻擊性的行為或是偏差行為出現:

「就是如果說有些狀況的話,就是他們對於暴力的認識阿,就是他 們可能會很習慣就去用這樣子(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SW1)

「(問:他(目睹兒童)可能成為暴力的一個施暴者或者是受虐者,

就你經驗,你也自己這樣認為嗎?)我看到很多現象是這樣,大 部分都會放棄自己,所以你看到很多,像我們如果說做到高關懷 的,那個其實到青少年,你去看他的家庭,其實都是暴力家庭。

」 (SW3)

「那些問題喔!那個攻擊性嘛!然後說謊啊!」(SW4)

「我就有接到一個小朋友,我就覺得,他還算是蠻典型的目睹暴力 的小孩,然後就是他在他的行為表現上,他是屬於很具有攻擊性 的一個孩子。」(SW5)

「我覺得蠻典型的就是,講話都會很帶有威脅感。就常常用威脅的 方式、用威脅的口吻講話,可是我會覺得孩子可能不太清楚他在 講什麼,可是他就是很自然而然地講說你再怎麼樣怎麼樣,我就 怎麼樣怎麼樣,然後就是那樣的口氣,他真的就是威脅的方式去 跟別人互動。」(SW8)

目睹兒童因社會學習之示範作用,易倣仿效加害人不適當的行為,目 前已有實證研究指出子女會學習父母的暴力行為(沈瓊桃,2005;童伊迪、

沈瓊桃,2005),在本研究中,有些受訪者也直接指出,目睹兒童出現不適 當行為是因倣效加害人所導致。

「他(目睹兒童)可能會有行為偏差出現,因為他長期看到他的加 害人的行為,譬如說加害人可能心情不好,或是說別人有人冒犯 他的時候,他就用罵的方式去回應,然後小孩子這樣他每天這樣 看、每天這樣看,他就會學起來,他可能會學習到,同學弄他一

下,我很不爽,我就罵回去這樣子,或者是說他會有暴力的行為 ,會用打的方式。」(SW2)

「有一位是三歲,很明顯就可以看到模仿,像我去家裡面,模仿這 個部份,只要跟媽媽溝通,大概就會知道說,可能媽媽跟爸爸吵 架的時候,爸爸也是一直甩門啊!爸爸可能跟媽媽吵到最後,就 是砰!就把浴室的門關起來....最後他的動作就是跑去房間裡面甩 門,就是關起來,然後這樣子的情況,就是我去家訪不是只有一 次。」(SW7)

「就是那個打他的那些、比較大的一些哥哥或姐姐,真的有學習到 那個暴力的影響,…...那我們直接在找那個打人的那個,比較大 的年長的孩子來了解他……他就說也不曉得啊!反正家裡看多了 ,他也會告訴你,家裡看多這種場面,你就會發現說,都從哪裡 看來的,爸爸還不是都這樣,他就會用爸爸也是這樣。」(SW9)

進一步從性別去看目睹兒童行為問題,SW2表示擔心目睹嚴重暴力之 男童,易有複製暴力行為出現;SW5提到男性目睹兒童易學習施暴者的暴 力行為;女性則易成為受暴者的角色。

「因為我們比較擔心的是,就是如果說,一個家庭暴力情況比較嚴 重的話,然後這個目睹兒童部份,如果是男生的話,他很有可能 會有學習模仿的行為。」(SW2)

「譬如說今天同樣家裡面有男生跟女生,男生對這件事的看法跟反 應,跟女生可能就不太一樣……譬如說今天男性有時候就會碰到 ,今天家裡的那個男性角色,就是小朋友的男性角色,他可能他 會有就是攻擊的,他會學習模仿爸爸的那個權威角色在,然後可 能女生的話,可能就會學習媽媽的那個角色。」(SW5)

2.過動症狀

SW1表示進到服務體系的目睹兒童許多都被醫學診斷為過動,評估可 能暴力環境是影響因素之ㄧ,造成兒童的情緒表達與肢體反應較為敏銳。

「每個進來我們這邊的孩子,男生啊!大部份男生可能都有一半以 上都有過動,而且是在醫院診斷……可是就是很妙,就是有些過 動的孩子,你發現時間拉長之後,然後媽媽他可能已經脫離那個 暴力的那個情境的時候,你發現孩子進步其實真的很快……或者 是真的是暴力的那個情境的影響,就是是一個很混亂的情況,所 以他那個情緒的那種表達,那種肢體的那種反應很很敏感。」(SW1)

3.黏膩或討好行為

除了上述目睹兒童的問題狀況,在其他外顯行為方面,目睹兒童也會 發展出黏膩或討好個性。

「有的人會很囉唆,一直講同樣的事情,因為那個對他來說那個是 重要的事,他就一直講、一直講,然後手足會煩、會煩,他就會 發展出那種,有些人啦!有些人就會發展出那種很磨人的那個個 性,很黏、很磨,然後就一直要纏著你、纏著你,一直要你回應 他,要聽他講……甚至有的會發展出討好,他們會很討好你,你 說什麼,就說你好好喔!你怎麼樣,他就什麼樣他都順著你、順 著你。」(SW3)

(二)內向性行為與情緒問題 1.負向的情緒感受

生活在暴力環境的目睹兒童,有相當多的負向情緒,包括恐懼、不安、

憤怒、為難、擔心與混亂,以下分述之:

(1)恐懼與不安

當目睹兒童處在暴力的氛圍中,或是當自己本身亦是受暴者,目 睹兒童是相當恐懼與不安的。

「他們是非常害怕,特別是有些要跟著就是大人吵啊!或是這個 爸爸本身對這個孩子也有些虐待、或是精神一些可能恐嚇啊!

有的是他可能還處在那個,可能父母親還沒有分開,還在同一 個家庭裡面,那個家庭的氛圍會,就是每天都很緊張。」(SW1) 「他們看過父母親爭吵,或是說有肢體衝突的時候,小孩子心裡 面的壓力,他會覺得恐懼、會害怕,幾乎每個小孩子都會這樣 子,…....他們那種心理恐懼的層面是還蠻大的,然後第二個部 份是,小朋友會因為這樣子,會覺得情緒很低落,尤其是那種 ,他父母親是反覆、長期的不和。」(SW2)

「孩子一定是較,在情緒上一定會顯的比較不安,...他很怕再 碰到這種(暴力)情形的發生,他該怎麼辦,這種他會產生情 緒焦慮。」(SW6)

(2)憤怒

暴力家庭的氣氛往往易連帶影響到目睹兒童的情緒,受訪者提

到,處在暴力環境中的目睹兒童會有憤怒的情緒感受。

「他們有很多的憤怒,他們有非常多的憤怒,那、那個憤怒其實 他們都一直壓抑,然後他會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表達他的憤怒 。」(SW3)

「當然一般人最容易注意到的就是他們很憤怒,就是說他們沒有 辦法控制自己的衝動,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憤怒。」(SW10)

(3)為難與擔心

夾在父母中間的目睹兒童,往往是相當為難的,目睹兒童亦會擔心 自己的行為表現是否引起父母不悅,而被遺棄,或是擔憂母親會離開自 己,甚至自己也可能成為暴力的受害者。

「通常孩子呈現的就是他們很為難。」(SW1)

「很擔心自己的表現,對,很擔心自己的表現,有些那種可能父 母親氣頭上就說,他可能說就是、你再怎樣我就是、不要你啦 !之類的那種話,有時候有些家庭裡面會常常出現。」(SW1) 「他們很擔心他們的媽媽會消失、會不見,或者甚至會死亡,那 他們也很擔心自己會被連累在暴力的情境裡。」(SW10)

(4)混亂

當目睹兒童無法適當處理自己的情緒,易陷入混亂、衝突的情緒 中。

「另外一種類型的孩子,就是沒有辦理處理自己很多很困擾的情 緒,所以讓他變得非常的混亂、矛盾、衝突。」(SW10)

2.情緒表達問題

目睹兒童在情緒表達方面的問題不盡相同,有僵化的情緒反應、退縮

目睹兒童在情緒表達方面的問題不盡相同,有僵化的情緒反應、退縮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