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心理因素對運動行為的關係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五節 社會心理因素對運動行為的關係

本節主要在驗證研究假設三:「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會因社會心 理因素不同而有所相關」,以運動社會心理因素中之運動自我效能、

運動社會支持、自覺運動障礙、自覺運動利益等連續變項與運動行為 進行皮爾森積差相關考驗。

一、運動自我效能與運動行為

由表4-17可知,研究對象的運動自我效能與運動行為(r=0.267,

p<.05),達統計上顯著正相關,即研究對象的運動自我效能愈高,

運動行為得分也愈高。此與呂淑美(2004)、賴妙純(2003)、鍾東蓉

(2000)林靖斌(2001)、陳芮琪(2000)的研究結果相同。

二、運動社會支持與運動行為

由表4-17可知,研究對象的運動社會支持與其運動行為r值 為.147,達統計上顯著正相關,表示研究對象所獲得的運動社會支持 愈高,運動行為得分也愈高。此與賴妙純(2003)、鍾東蓉(2000)

的研究結果一致。

另外,由表4-18中可知,研究對象從三類親友所獲得的運動社會 支持來看,「父母」與「老師」的運動社會支持並未達統計上之顯著 差異水準,只有「同儕」所提供的運動社會支持與運動行為呈正相關。

分述如下:

(一)父母的運動社會支持

由表4-18中所顯示父母的運動社會支持與運動行為之相關值(r

=0.048,p>.05),未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

(二)老師的運動社會支持

由表4-18可知,老師的運動社會支持與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之相 關值(r=-0.032,p>.05),未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

(三)同儕的運動社會支持

由表4-18可知,同儕的運動社會支持與運動行為(r=0.299,

p>.05),達統計上顯著正相關,表示同儕所提供的運動社會支持愈 多,研究對象從事運動行為的比率也愈高。

綜合以上結果可知,同儕的運動社會支持是影響研究對象從事運 動行為的重要因素,顯示研究對象獲得同儕的運動社會支持愈多,其 參與運動行為也愈高。

此結果可能是研究對象為高中職學生,此時主要發展的是與同儕 的人際關係,故同儕的影響力較大,而父母的影響力較小。

三、運動障礙與運動行為

由表4-17中可知,研究對象其自覺運動障礙與運動行為(r

=-0.236,p>.05),達統計上顯著負相關,表示研究對象之自覺運動障 礙愈高,其從事運動行為愈低。此與呂淑美(2004)、賴妙純(2003)、

鍾東蓉(2000)的研究結果一致。

四、自覺運動利益與運動行為

由表4-17可知,研究對象的自覺運動利益與其運動行為r值 為.185,達統計上顯著正相關,表示研究對象自覺運動利益愈高,其 從事運動行為的比率也愈高。此與賴妙純(2003)、鍾東蓉(2000)

等研究結果相符。

綜合上述,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自覺運動利益與 運動行為間都呈正相關;即運動自我效能愈高者、運動社會支持愈 多、自覺運動利益越高者,有愈高的運動行為得分。而自覺運動障礙 與運動行為成負相關。

表4-18社會心理因素對運動行為之相關矩陣

運動行為 自我效能 社會支持

自覺運動障

自覺運 動利益

運動行為

自我效能

.267(*)

社會支持 .147(*) .250(*)

自覺運動障礙 -.236(*) -.309(*) -.178(*) 自覺運動利益

.185(*) .269(*) .344(*) -.305(*)

* 在顯著水準為0.05時 (雙尾),相關顯著。

表4-19父母、老師及同儕的運動社會支持對運動行為之相關矩陣

運動行為 父母社會支持 同儕社會支持 老師社會支持 運動行為

父母社會支持

.048 同儕社會支持

.299(*) .365(*) 老師社會支持

-.032 .279(*) .342(*)

* 在顯著水準為 0.05 時 (雙尾),相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