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旨在針對南投縣高中職學生運動行為研究結果作成結論與 建議,以供有關單位作為未來規劃及推廣青少年運動之參考。

第一節 結論

本節綜合第四章分析的結果,針對本研究主要的發現提出下列的 結論︰

一、研究對象社會心理因素

研究對象的運動自我效能接近中間值、運動社會支持方面,同儕 支持度高於中間值,父母及老師的運動社會支持均偏低;具有中等程 度的自覺運動障礙,有高度的自覺運動利益。

二、運動行為的現況

運動頻率方面三種強度皆以平均每週二次最多(激烈運動

13.1%、中度運動15.0%、輕度運動14.1%),此與陳芮淇(2000)對 某高職學生運動行為的研究結果相似,平均每週運動一次相比較,本 研究對象每週的運動次數較高,這可能是研究對象、學制或地區不同 的因素所造成;運動強度方面以中度運動(41.5)與輕度運動(39.4)最 多;研究對象每次運動時間之分布,輕度運動時間(24.7)、中度運動 時間(12.9)均以每次參與一至二十分者佔最多,重度運動時間(9.4)則

以二十一分至四十分為多;運動種類主要為籃球48.3%、爬樓梯45

%、騎腳踏車36.9%、慢跑36.2%。

三、個人背景因素對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

研究對象性別若為男生、入學學測在一百分至二百分之間、自覺 健康狀態愈好有較高的運動自我效能;有參加運動社團者、就讀二年 級學生、自覺健康狀較好有較高的運動社會支持;學測二百分以上、

自覺課業有壓力,父母教育程專科或大學畢業者、父母最高職業第三 類有較高的父母運動社會支持;男生、有參加運動社團者、仁愛高農 及自覺健康狀況愈好者有較高的同儕運動社會支持;性別為女生、就 讀二年級、就讀仁愛高農、入學學測成績一百分以下、課業壓力感覺 尚可者的老師運動社會支得分較高;女生、沒有參與運動社團者、自 覺健康狀況愈差者的自覺運動障礙得分愈高;男性、有參與運動社團 者、就讀三年級者、自覺健康狀況愈好者其自覺運動利益愈越好。

四、 個人背景對運動行為的影響

研究對象若為男生、有參與運動社團者、自覺健康狀況愈好者、

父母職業越高者會有較高的運動行為。

五、 社會心理因素對運動行為的影響

運動行為與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與自覺運動利益顯著正 相關;運動行為與自覺運動障礙有負相關。

六、 運動行為之預測變項方面

研究變項對運動行為的解釋力達19.8%,其中性別參與運動 社團、父/母最高職業狀況、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自 覺運動障礙對運動行為有顯著預測力。

第二節 建議

由以上研究發現再從學校行政方面、教師方面、家長方面、學生 方面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建議以增進學生運動行為:

一、 學校行政方面

(一)規劃女性活動空間:學校應規劃完善充足運動設施及器材能 給能女學生使用(例如:女生專用球場),並加強宣導如何使用校 內外相關之運動器材、場所,以提升女學生運動比率。

(二)增設多樣化運動社團:學生運動社團之參與為規律運動必 要且相關之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學校可調查學生感興趣的運動 項目,進而廣設合乎學生需求的運動社團,鼓勵學生多參加運動 社團,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

二、教師方面

(一)鼓勵學生多從事運動:教師應擬定專為高中學生設計之運動 項目、運動活動和運動計劃等,讓學生有更容易參與運動的機會,

並應在課程中增加促進健康有關運動的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 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導多樣化運動技巧:教師如能培養學生室內室外皆宜之運 動種類,而克服其環境之限制,有助於提升學生運動行為。

三、家長方面

(一)保持對孩子運動的正向態度:父母應有正確的觀念,不要僅 要求孩子課業成績上的發展,也要多鼓勵並與孩子一同從事 運 動,對於其運動行為能給予正面肯定,給予學生良好正向的支持。

四、學生方面

(一)主動參與運動社團:參與運動社團之學生其規律運動行為表 現較佳,運動社團之參與為運動行為之重要影響因素,參與運動 社團學生可學習到運動相關技巧,更容易將運動納入平時日常生 活。

(二)主動結交運動同好:多與同好一起從事運動,建立同儕團體 運動的共識,透過與同儕彼此共同規劃運動計劃及相互承諾進行 所規劃的運動計劃,彼此切磋琢磨互相支持與鼓勵,以培養良好 的運動風氣。

五、未來研究方向

(一)擴大研究對象:本研究因限於時間及人力,以南投縣高中職 學生為母群體進行調查研究,因此研究結果的推論有其限制,無 法推論到所有的高中職學生的運動行為。建議未來可擴大母群 體,以其對高中職學生的運動狀況有更多的瞭解,甚至,可以針 對不同的年齡層進行研究,建立一個有系統且完整性的資料,以 作為推展全民運動策略之參考。

(二)進行各種研究方法:本研究是一回溯性研究,對自變項與運 動行為間的因果關係難以確定,建議未來可以採用縱貫性的追蹤 研究,除了可以減少研究中因回憶所造成的誤差外,更可深入了 解運動行為與其他相關因素上的因果關係;或是結合質性訪談的 方法,進一步探討影響規律運動行為起始、中斷或持續的原因。

(三)針對運動行為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本研究調查時間為四月 份,所以無法推論高中職學生一整年的運動情況,從事運動種類 有可能會因季節變化而受到限制。因此建議未來應建立全年追蹤 調查,以研究高中職學生運動行為是否受到季節變化影響,以期 能獲得更長久性的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