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

研究對象各背景資料如表4-1所示,說明如下:

(一)性別

本研究之慢性精神病患以男性居多,有149位(62,6%),女性89 位(37.4%)略少;以99年底國內慢性精神病人數之人口統計來看,

男性佔50.38%、女性佔49.62%,本研究抽樣上女性比例似乎較低,

可能與抽樣設定範圍為社區復健之慢性精神病障礙者有關,然目前並 無正式統計可顯示處於社區復健之慢性精神障礙者之性別比例。

(二)年齡

以年齡來看則以35-44歲的樣本居多,有98人(41.2%),25-34 歲者次之,有70人(29.4%),兩者合佔整體樣本數之七成

(70.6%),再其次為45-54歲有43人(18.1%),55-64歲者也有16人

(6.7%),24歲以下者最少,僅11位(4.6%)。以99年底國內慢性精 神病人數之人口統計來看,45-64歲相對較他年齡組別為多,30-44歲 次之,此或與生活、工作、經濟壓力有關,而民國89年底至99年9月 底資料趨勢,30歲以上患者每萬人口患病比率有逐年增加之趨勢,因

此與本研究抽樣分配無異,慢性精神障礙者似以中壯年為主。

表4-1 慢性精神障礙者背景基本資料

背景變項 變項內容 人數 比例

性別 149 62.6

89 37.4

年齡 16歲-24歲 11 4.6

25歲-34歲 70 29.4

35歲-44歲 98 41.2

45歲-54歲 43 18.1

55歲-64歲 16 6.7

學歷 大學及研究所以上 40 16.8

專科 34 14.3

高中職 110 46.2

國中 45 18.9

國小 9 3.8

家庭狀況 獨居 20 8.4

與父母同住 154 64.7

與配偶或子女同住 14 5.8

其他 9 3.8

機構 41 17.2

工作狀態 無工作 142 59.7

穩定全職工作 44 18.5

尚未穩定之全職工作 13 5.5

穩定之兼職工作 27 11.3

尚未穩定之兼職工作 12 5.0

全體 238 100

(三)學歷

學歷部分,主要為高中職畢業者,計110人(46.2%),佔有近半 的比例,其次為國中45人(18.9%)以及大學39人(16.4%),研究所 以上最少,僅有1位(0.4%)。

(四)家庭狀況

家庭狀況部分以與父母同住者(含與父母及配偶同住)居多,

有154人(64.7%),占了半數以上,另外居住在康復之家等機構中的 比例也很高,有41人(17.2%),僅次於與父母同住,最少的則是僅 與子女同住的,有1人(0.4%),包含與子女同住、與配偶以及與配 偶、子女同住的三項加起來也才14人,僅佔5.8%,這可能與慢性精神 障礙者獨立能力較差,也很少結婚,故多依賴父母照顧有關。

(五)工作狀態

在工作狀態上,原始問卷分為有無工作、兼職或全職(以每周有 無工作到20小時以上來區分),以及目前工作持續了多少個月等三 題,經整理後將每週工作20小時以上訂為全職,少於20小時為訂兼 職;工作持續6個月以上為穩定;少於6個月為尚未穩定,合併為較易 瞭解、分析的五組工作狀態。

其中絕大多數慢性精神障礙者仍屬於無工作狀態,共142人

(59.7%),有穩定全職工作的有44人(18.5%),有穩定兼職工作的 也有27人(11.3%),另有少數屬於尚未穩定之全職工作13人

(5.5%),以及尚未穩定之兼職工作12人(5.0%)。

二、研究對象疾病因素之描述

研究對象疾病相關變相描述如表4-2,分別說明如下:

(一)診斷類別

本節主要針對調查對象之診斷、患病年數、障礙程度、門診狀況 以及用藥情況等進行描述性統計,呈現樣本目前之疾病與就醫狀況。

在診斷類別中,以精神分裂症者最多,有183人(76.9%),躁鬱症者 次之,有30人(12.6%),憂鬱症障礙者最少,有25人(10.5%)。

(二)患病年數

多數樣本患病年數在11-15年之間,有60人(25.2%),其次為21 年以上者54人(22.7%)和6-10年的53人(22.3%),發病期間在16-20年間的有37人(15.5%),人數最少的是1-5年,也有34人

(14.3%),各項目分配比例頗為平均。

(三)障礙程度

在障礙程度上,僅有9位未領取身心障礙手冊(3.8%),而大多 數樣本屬中度的障礙程度,有147位(61.8%),其次是輕度障礙54人

(22.7%),重度者較少僅27人(11.3%),極重度有1位(0.4%)。

以99年底國內慢性精神病人數之人口統計來看,中度障礙者佔56.96

%最多,輕度障礙者佔24.64%次之,重度障礙者佔17.03%居第三,

極重度者僅佔1.37%,因本研究以社區復健之慢性精神障礙者為調查 對象,故病情絕大多數都是經評估較為穩定者,因此輕中度之比例較 高。

表4-2 慢性精神障礙者疾病因素資料

(四)症狀對日常生活干擾

受測者被問到症狀是否會干擾其日常生活時,多數受測者(90 人,37.8%)認為有症狀但不至於干擾到日常生活,認為會輕度影響 日常生活的有67人(28.2%),有52人(21.8%)認為自己平常幾乎都 沒有症狀出現,認為有中度影響者21人(8.8%)、重度影響者8人

(3.4%)則是少數。

(五)門診狀況

大多數受測者(235人,98.7%)表示自己有在接受門診治療,僅 有兩位表示自己未進行門診,但會接受醫生到康復之家進行之團體治 療,尚有一位則是漏未填答此項目,經研究者實際瞭解,抽樣個案都 是有在接受持續治療的,只是在頻率上會有些差異,其中會規律門診 者有222人(93.3%),另外有16人(6.7%)則表示自己病情不穩定時 才會去看門診。

(六)服藥狀況

關於服藥狀況,大多數受測者會每天按時、按量服藥,計206人

(86.6%),其次是有症狀才會服藥,有17人(7.1%),另有17人表 示偶爾會忘記服藥(5.0%),有3人則是每天按時但不按量服藥

(1.3%),人數最少。

(七)副作用對日常生活干擾

至於服藥後的後副作用與生活影響性,有94人(39.5%)認為感 受到副作用但不會影響日常生活,認為有輕度影響的則有68人

(28.6%),表示沒有感受到副作用的有55人(23.1%),認為吃藥的

達5人(2.1%),總計認為吃藥副作用會對生活產生影響的有89人,

達到37.4%的比例。

第二節 慢性精神病患社會支持與活動參與現況 ㄧ、社會支持現況

在社會支持的感受上,本研究分為家人、親友以及機構工作人員 等不同來源,並區分為情緒支持、評價支持、訊息支持、協助支持等 不同構面來施測,共15題,最高總得分75分,得分越高,表示社會支 持感受越高。

針對研究問題一「慢性精神障礙者所在社會支持上的感受如何?

主要來源為何?」根據問卷之敘述性統計分析來看,以次數分配來 說,3個量表當中機構人員來源得分為三者最高之比例達55.5%,家人 來源得分最高為三者最高之比例達37.4%,家人來源得分最高為三者 最高之比例僅1.3%。因此大部分受測者的感受上,對於機構人員提供 之社會支持來源是較強的,其次是家人,最後才是親友。

表4-3 社會支持不同來源得分比較

次數 百分比%

家人來源得分最高 89 37.4

親友來源得分最高 3 1.3

機構人員來源得分最高 132 55.5

家人及親友來源得分同為最高 2 0.8

家人及機構人員來源得分同為最高 11 4.6

親友及機構人員來源得分同為最高 1 0.4

總和 238 100.0

此外以得分來看,受測之慢性精神障礙者感受到的社會支持來源 得分來看,依序為來自機構人員(3.44分),其次為家人的(3.11 分)以及為親友的(2.32分)。社會支持構面最高分是「評價支持」

(3.06分),次高分的是「情緒支持」(3.05分)。

表4-4 社會支持構面統計

平均數 標準差

社會支持來源

家人 3.11 0.94

親友 2.32 0.86

機構 3.44 0.69

社會支持功能

情緒支持 3.05 0.67

評價支持 3.06 0.69

訊息支持 2.89 0.70

協助支持 2.89 0.67

進一步透過 t 檢定來分析,比較各支持來源的差異性是否顯著,

研究者發現社會支持得分上「家人來源」顯著高於「親友來源」,「機 構來源」顯著高於「家人來源」,「機構來源」顯著高於「親友來 源」,三者中社會支持得分以機構來源最高,社會支持得分親友來源 則是最低。

表4-5 社會支持來源成對樣本 t 檢定

成對樣本變數差異

社會支持來源比較 平均數 標準差 t 顯著性 (雙尾)

家人 -親友 .79 .95901 12.74*** .000

家人 -機構 -.33 1.02349 -4.94*** .000 親友 -機構 -1.12 .92828 -18.61*** .000

***P<0.001

本研究在社會支持來源上的發現,與盛均君(2005)以台北市康 復 之 家 為 例 所 得 研 究 結 果 相 同 , 也 與劉 玉 雲 ( 1998 ) 、 黃 瑞 琦

(2002)等研究相似。這樣的結果與文獻回顧結果相呼應,Dozier&

Franklin(1988)提到精神分裂患者在生病後,逐漸喪失朋友的支持 網絡,使他們感到孤獨和被排除在外。Clinton 等人(1998)指出精 神病患的網絡成員很少,也少與他人有較親密的關係。另外也提到病 患的社會網絡大小、角色的組合、成員間的互動皆有影響,故慢性精 神障礙者所感受到的社會支持來源變成以機構工作人員為主,與一般 人有所不同。

以 t 檢定分析比較各支持功能的差異性是否顯著後,研究者發現 社會支持各功能構面當中情緒性支持的得分顯著高於訊息性及協助性 支持,評價性支持得分則顯著高於訊息性、協助性支持。至於訊息性 支持與協助性支持的得分則無顯著差異。因此相較下受測者在情緒性 支持、評價性支持這兩個功能構面的社會支持感受較佳。

表4-6 社會支持功能成對樣本 t 檢定

成對樣本變數差異

社會支持功能比較 平均數 標準差 t 顯著性 (雙尾)

情緒性支持 - 評價性支持 -.015 .47 -.49 .627 情緒性支持 - 訊息性支持 .16 .43 5.63*** .000 情緒性支持 - 協助性支持 .16 .49 4.98*** .000 評價性支持 - 訊息性支持 .17 .49 5.46*** .000 評價性支持 - 協助性支持 .17 .50 5.36*** .000 訊息性支持 - 協助性支持 .00007 .43 .003 .998

***P<0.001

二、活動參與現況

在活動參與的衡量上,本研究之活動參與量表共12題,最高得分 4分,得分越高,表示該題對受測者來說困難度越高,同時活動參與 分為認知、四處走動、生活自理、與他人相處、生活活動以及社會參 與等六個向度來施測。

研究者將活動參與總量表得分依照年齡分組發現,並選取該組50 百分位、75百分位、85百分位、90百分位、95百分位者之得分進行比 較,根據統計數據發現年齡越大的組別,其各百分位者之得分較高,

活動參與能力較低,但在55-64歲組當中,其50-90個百分位之得分較 前一個組(45-54歲組)略降,可能是因55-64歲組人數僅16人,故跳 動幅度較大。

與Andrews等人(2009)在澳洲進行的WHODAS2.0研究常模比較,

本研究受測之慢性精神障礙者在百分比排序之活動參與得分上較 Andrews等人(2009)所得出之一般人百分比排序得分高出許多,故 慢性精神障礙者在活動參與能力上較一般人差,而與「有超過一項精 神狀態」者相比,也仍高出不少,詳如表4-8所示。

可能原因在於兩個研究的收案標準不同,Andrews等人(2009)

抽取的是有心理疾病達一年以上者,其研究所定義之心理疾病包括情

抽取的是有心理疾病達一年以上者,其研究所定義之心理疾病包括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