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閉症幼兒家庭尋求社會支持之過程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自閉症幼兒家庭尋求社會支持之過程

本節在說明自閉症幼兒家庭獲得社會支持的歷程,根據訪談、文 件資料和觀察方法,從資料中了解個案家庭背景的描述及生長環境,

並得知家庭如何發現幼兒的異狀;當家庭在得知幼兒「自閉症」症狀 後,他們有哪些心情反應,事後做了哪些處置,藉此研究勾畫出個案 家庭尋求社會支持的過程。

一、個案家庭的心路歷程

(一)、個案背景資料

兩個個案家庭皆位在台東市區;研究者第一次接觸到小亦和小家 這兩個個案家庭時,分別是到宅輔導和學校的音樂治療教學,他們的 主要照顧者未有工作,對於個案的狀況都非常的積極,都希望個案能 從資源獲得幫助;目前兩個個案都是家庭中唯一的幼兒。

1、小亦的家庭

圖4-2 小亦家庭結構圖

小亦目前和祖父、祖母住在一起,爸爸媽媽和一個姊姊、兩個弟 弟居住在台北;爸爸目前從事房屋仲介工作,媽媽則協助爸爸並擔任 家管的職務,平均一年有3~4次會回台東,雖然父親是家中主要經濟 來源,但最近經濟狀況不好,所以生活費的支付變得很不穩定,現在 小亦的主要照顧者為祖母,從小就由祖母帶大。在教養方面,常使用 斥責的態度,高壓式的教育,對於小亦過於保護(文件S-初訪950421);祖母 也曾在二年前擔任過保母的工作,但因前一陣子要多照顧小亦的小

祖父 祖母

小亦 小弟

弟,那時小亦又鑑定出是「自閉症」,所以已經停掉手邊的工作;小 亦的弟弟在今年過年時,已被爸爸和媽媽帶上去台北,就剩下小亦留 在台東,而祖母也很高興地覺得有多餘的時間專心照顧小亦。但最近 小亦的祖母身體狀況突然變得不是很好,祖母認為是十幾年前因為罹 患過乳癌和子宮頸癌的關係,所以有感受到體力上的負荷;小亦的祖 父待人客氣,但是對小亦的教養採較消極的態度,常常認為他是「大 雞晚啼」的緣故,還未完全接受他的症狀。

他是大雞晚啼,學習的較慢,不是人家說的阿達,這個跟阿達不一樣ㄝ,

他只是學的比較慢,很多東西他都會,他只是要時間。(觀察961114)

2、小家的家庭

圖4-3 小家家庭結構圖

民國94年初前,小家都跟媽媽住在北部的外婆家。爸爸是台東 人,平時在台東上班,遇到假日時會北上和小家他們一起相聚。在民 國94年初後,因為小家的祖母生病,小家的媽媽要照顧婆婆,所以小 家跟媽媽從北部搬到台東定居,但是沒有跟祖母住在一起。目前小家 跟爸爸和媽媽一同住在市區的公寓,平時爸爸上班,小家在托兒所上 全天班,媽媽則擔任家管的職務,也是小家的主要照顧者,她曾經在 幼教機構上班,所以具有基本的幼兒教育的概念,能清楚目前小家在 發展上所需要加強的部分,而爸爸也重視小家的情形,A、B醫院的 語言治療師都表示,一開始家長最在意則是小家口語表達的部份;

他們期待就是他要能跟正常孩子一樣阿,能說話阿,會說話阿,阿說話人 家聽的懂阿,可是他們不懂他們的孩子是在人際或方面的問題,剛開始 阿,可是之後慢就慢就理解。 (訪談 ST960511-1-024)

但是透過溝通,媽媽可以理解語言治療師的出發點,但爸爸 卻還不行。

他爸爸會很care他語言這個部分,可是呢,我只要跟他媽媽討論,他媽媽 也認同語言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核心問題,他必須先處理她一些基本層次的 一些能力的問題……。 (訪談BST1960507-1-021)

小家

媽媽是非常認同我這個做法,可是爸爸一直認為說做幾次治療怎麼他的語 言沒有趕快出來這樣子……。 (訪談 BST1960507-1-022)

爸爸對於小家的教養方式也採較縱容的方式,都盡量滿足她物質 上的要求。語言治療師表示,若是爸爸和媽媽能一同參與小家的療 育,則將有助於小家的進步。「…因為爸爸都會比較寵小孩,所以我希望 爸爸參予多一點,家長兩個都一定要一起參予,然後一起教這個孩子會比較 快,…」 (訪談ST960511-1-026)

(二)、發現異狀 1、小亦

小亦的祖母未曾質疑他的異狀,一開始是由姑姑發現小亦的言語 和行為方面比較落後。因為姑姑在A醫院產房當護士,她自己的同事 也有類似的小孩,所以就建議小亦的祖母要帶去做檢查,但小亦的祖 母卻沒有放在心上,她認為可能小亦只是缺乏同伴的互動。

他姑姑有跟我講啦!講說…就是他的行為、動作不一樣,……那時候我是 很鐵齒啦,我想這個孩子算是遲緩兒嗎?我認為他不可能是遲緩兒啊!應

該是沒有同伴去刺激他、沒有玩伴,所以我就不了了之、不理他……。

(訪談AP960401-1-001)

在民國95年,小亦快五足歲的時候,祖母發現小亦的走路的姿 勢和平常人不一樣,站立時呈現X型,跑步和走路也很不穩,所以才 到女兒(小亦的姑姑)上班的A醫院就診;那時到了復健科,主治的 黃醫生覺得小亦的腳就他目前狀況還不算嚴重,卻提醒祖母必須去重 視小亦的心智部分。

應該是到了94年底,那時候看他的腳,越看越不像樣,越來越不對勁,後 來就去找A醫院的復健科。結果我去了,那復健科的黃大夫就說:阿嬤我 跟您說,他的腳是有扁平足,還有內八,其實這個還不嚴重,應該是他的 頭部更嚴重。你的頭腦要先治好,不然雙方面都不討好……。

(訪談AP960401-1-001)

由這過程可以知道,雖然小亦姑姑提醒祖母,但祖母並不是因為 察覺到小亦「自閉症」的特徵,才帶他到醫院就診,而是小亦腳行動 不便會影響到他的生活。

2、小家

小家的媽媽曾經在幼教機構上班,對幼兒行為的觀察比較有敏覺 性;一開始發現小家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時,是在小家快兩歲時,

有一次她踩破氣球,卻沒有任何的反應,媽媽當下認為她是不是聽覺 上有出問題;

我當初發現的時候,是她踩氣球踩破了,然後很大聲,然後她沒有反 應,……然後就帶去 B 醫院去檢查,耳鼻喉科檢查聽力,然後醫生檢查

的結果就是正常,OK,都沒有問題…。 (訪談 BP960330-1-003)

經過一連串的生理檢查,小家的檢查結果都是正常,但是媽媽還 是會質疑,因為已經將近快兩歲了,語言上卻沒有什麼進展;於是自 己上網查詢了一些資料,詳細瞭解幼兒的發展狀況,發現小家在語言 上是明顯落後的,那時她自己沒有想到是「自閉症」的症狀,只覺得 她應該是「發展遲緩」。剛好她自己也認識了一個小兒科醫師,於是 將小家的情形告知他並請他幫忙診斷,小兒科醫師建議媽媽可以帶小 家到B 醫院的「心智科」,並介紹她去找鄭醫師。

他(鄭醫師)很厲害的是,那個醫生一看,他們可能就是以自閉症的那個 範圍去看,他就說媽媽這什麼是發展性廣泛…廣泛性發展障礙。然後我們

那時候不曉得廣泛性發展障礙,他就說俗稱「自閉症」……。

(訪談BP960330-1-011)

經過鄭醫師初步診斷後,他安排了心理師幫小家作心理衡鑑,發 現小家她具有自閉症的特徵。

就是整體評估,他們的評估都是那種三百二十題呀什麼的,整體評估下來 然後做那種克氏測驗呀,是有自閉症的特質在。例如說不理人、不看人,

眼睛不對焦……。 (訪談 BP960330-1-075)

小家媽媽具有幼教的背景知識,所以在小家兩歲時,她就觀察到 小家行為異狀的地方,當時都從生理和語言的問題去質疑小家的情 形,最後透過小兒科醫師建議,才到「心智科」去作診斷。

(三)、診斷 1、小亦

原本到A醫院是要看小亦X腳的情形,經過周醫師診斷的結果,

卻引起祖母另一項關注的部分—小亦的心智;祖母聽到復健科醫師的 建議後,同意先幫小亦安排職能和語言治療,並再請心理師幫她作鑑 定;作完鑑定三天後,祖母就到A醫院掛了號,急著想瞭解小亦的結 果報告。

有去做心理測驗,就是A 醫院的兒童心理師,在 2 樓,就去做心理測驗,

結果禮拜五去做,然後禮拜一就想要去看報告了,…,醫師說亞斯伯格,

高功能。恩…我有聽到一句高功能跟亞斯伯格,…也是自閉症的一種啦!

但是是高功能的。 (AP960401-1-070)

祖母先前有聽別人提過「自閉症」的症狀,經過第一次周醫師對 小亦的診斷後,祖母心裡就會開始懷疑小亦是不是和自閉症有關連,

但結果未出來,他還是不敢貿然斷定,也不敢相信小亦就是這種症 狀。當掛了號來到診間,醫生向祖母解釋小亦是「亞斯伯格症」後,

祖母也繼續詢問周醫師這是不是「自閉症」,周醫師則對她說:「是自

閉症的一種」,當時祖母不敢置信,因為她認為家族中沒有人有類似 的症狀,而且自己之前又是保母,所以以遺傳和後天教養的因素來 看,她很難去接受這個事實。

當時就楞掉了阿!我說哪會這樣,我家又沒人這樣。我的家族沒有這樣 子,就是阿功這邊的家族也沒有,笨笨的怎麼都沒有阿。,……就是很難 過阿,為什麼我幫人家帶孩子帶的這麼漏氣(沒面子)。就是這樣講阿!

(訪談 AP960401-1-101) 於是她又繼續詢問周醫師發生的原因,是不是因為隔代教養的關 係,還是媽媽懷孕的時候發生問題的緣故…等等,產生一些不必要的 自責和錯誤的歸因;但周醫師只是跟祖母說目前原因不可考,這症狀 與後天的影響是沒關係的。

我已經有心理準備了。……醫生說是自閉症的一種,但他是高功能的。我 又問:醫生,是隔代帶的才會這樣的嗎?醫生告訴我說:『你不要這樣子 想,你這樣子想你會受不了。現在社會很多…單親的也有、隔代的也有。』

(訪談 AP960401-1-077) 小亦的祖母回家以後,跟他的父母親提到小亦的狀況,但他們對 報告結果都非常質疑,雖然大家都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但小亦的祖 母卻認為大家都未覺察到事情的嚴重性,都覺得只要自然去看待小亦

(訪談 AP960401-1-077) 小亦的祖母回家以後,跟他的父母親提到小亦的狀況,但他們對 報告結果都非常質疑,雖然大家都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但小亦的祖 母卻認為大家都未覺察到事情的嚴重性,都覺得只要自然去看待小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