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社會支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北市為例

第三節 社會支持

人類不能離群索居,必須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分享社會中的各種資源來充實生活內 涵,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自我成就,並增加個人的人際互動,提升生活品質,尤其對從工 作崗位退休的退休人員,更需要繼續的參與社會活動,來美化退休後的老年生活。在以 人為主體的社會中,社會支持有其必然存在的意義。退休既是人生的重要事件,當然會 對退休者造成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的衝擊,面對這些衝擊,社會支持扮演著重要的角 色。它具有穩定、緩衝和保護的功能,能協助退休者紓發情緒、建立自信、增進身心健 康及生活的滿意。

一、 社會支持的意涵

人在面對壓力時,除個人的人格特質及採取因應策略外,另一個對壓力適應的最重 要因素是他能否從正式或非正式資源中所得到情緒性、實質性及訊息性的支持,亦即個 人是否有能力去處理壓力,端賴社會支持的質與量而定(井敏珠,1991)。欲探知社會支 持的內涵,須從國內外各學者對社會支持所下的定義作進一步分析。

(一) 國外方面

Caplan(1974)認為社會支持是指不斷的與自己提供回饋的社會團體互動,這些 支持性團體和組織、社交網絡,分別給予資訊、認知指導和物質支持,是個人有被 他人認定的機會,透過人與人間相互高度的關懷,適時的回報,甚至必要時的申斥,

種種對他人的回饋,彌補了個人在社區中溝通的不足。Caplan 認為社會支持是在壓 力時期提供各種生理、心理、訊息、工具或物質上的協助,以使其能夠因應生活壓 力、維持幸福感並增進適應(引自井敏珠,1991)。

Cobb(1976)對社會支持提出訊息功能的觀點,他將社會支持定義為一種資訊的 提供,認為社會支持的訊息使個人相信是被愛、被尊重、被關懷的,是有價值及受 尊重的,使個體相信自己是屬於一個社會網絡,並有共同義務。對於溝通網絡彼此 是互惠的,並在此相互義務的網絡中,其價值受到肯定。這種訊息功能滿足社會需 求,且保護個體在危機與壓力源中免受不利的影響,其定義偏重於心理層面的支持 (引自陳靜嵐,2001)。

Sarason, Levine, Basham (1983)認為所謂社會支持是指當一個人有所需要時,能 夠得到別人的幫助或支持,以及滿意這些支持的知覺信念。認為社會支持不僅可提 供人們積極的適應和個人的發展,更可以是個人在面臨壓力時的一個緩衝系統,能 幫助個人對抗壓力和減輕壓力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引自洪秀珍,20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北市為例

(二) 國內方面

吳英璋、張苙雲(1986)認為社會支持是個人與他人互動而獲得情感、自尊、讚 賞、歸屬、認同及安全的基本需求,這些需求的滿足是透過被認可、得到忠告、訊 息提供以及在財務上實際獲得援助等方式而達成。

邱瓊慧(1988)認為社會支持是個體透過互動,使初級團體的成員提供各種情緒 性或實質性的支持,當個體面臨壓力情境下,能增加適應能力,並且在需求上得到 滿足。

井敏珠(1991)認為社會支持是個體透過互動,使其周遭的任何人或有關機構的 成員提供各種情緒上、實質上或訊息上的支持、回饋,尤其在壓力情境下,能滿足 需求、增進適應能力。

曾秀卿(1998)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觀點,認為社會支持是一種社會互動,透過人 與人、人與組織(機構)間的互動,提供個人情感上、實質上和訊息上的支持與協 助,藉此不僅可以減輕個人的憂鬱、焦慮和生活上所面臨的壓力,而且還可增進個 人的適應能力。

綜合上述學者的觀點,社會支持涵蓋了情感性、實質性及訊息性的支持等基本元 素,而社會支持是指個體與其社會網絡(家人、朋友、鄰居或專業協助者等)互動的過 程中,個體得到服務性或實質性的幫助、情感性的扶持或訊息的提供,來滿足個體本身 的需求,幫助個體紓解壓力、促進其生活適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加幸福感。

二、 社會支持的理論

社會支持的理論基礎來自於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緩衝理論(buffer theory)、

交換理論(exchange theory)、社會整合理論(social integration theory),形成研究社會支持 的來源,以下僅就這四個理論加以探討:

(一)依附理論

從社會支持的意涵來看,它是一種「施」與「受」的關係。依附概念是Bowlby 在 1958 年所提出,其指涉的是嬰兒與特定對象(通常是母親)之間所形成的強烈而持久的 情感連結(affectional bond),其透過不斷與依附對象互動後,逐漸形成對外在的世界、依 附對象以及自我的內在運作模式(internetworking model),這個模式不僅是嬰兒內心結構 的核心,也是與他人建立關係的一個藍圖,它會持續的影響著嬰兒長大成人後的人際關 係模式,對個人的思考與行為具有廣泛的影響,一旦運作模式形成後,就會十分穩定,

並且影響一個人一生親密情感關係的特色(引自陳斐虹,1996)。

社會支持在青少年以及成人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在嬰兒時期的依附經驗中所 扮演的角色是相似的。在孩童時期支持性的依附經驗可以培養個人的價值感,並且可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北市為例

以探索周遭支持性的關係,貫穿整個生活空間,並從事個人認為有意義的任務。個人所 建立的各種相互支持性的關係,與嬰兒和母親的依附關係極為相似,兒童期有安全的依 附是日後建立社會支持關係的基礎。由此觀點來看社會支持,可證明社會支持具有穩定 性的功能(黃惠貞,1999)。

(二)緩衝理論

緩衝理論為 Antonovsky 所提出,他們認為社會支持代表一個緩衝器,保護人們在 壓力中得以有緩衝的力量。而Swindle(1983)研究發現,擁有較多社會支持的個體,比較 能夠彈性處理生活上的壓力問題,使生活中出現較少不良的身心影響。因此,社會支持 被認為具有緩衝的效果,可減輕身心症狀的發生(引自王素蘭,2006);Felner(1984)也指 出社會支持在緩和心理壓力、促進身心健康上有其重要性;Caplan(1974)亦指出在壓力 的情境下,社會支援可減低壓力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降低個體罹患疾病的可能性,且能 增進其健康(引自黃惠貞,1999)。

回顧有關心理健康、心理異常或心理困擾的研究,便可發現社會支持與個體身心適 應的關係是存在的。Kessler 和 Mcleod(1985)指出「有強烈的證據顯示;在正常人的樣本 上,社會支持與幸福感及心理困擾有顯著相關。」Munroe 和 Steiner(1986)認為從眾多且 一致的研究發現,社會支持的助益效果是不容小看;這種效果來自直接的保護效果或是 緩衝人生壓力的傷害,社會支持與降低心理異常發生的或然率有所關聯(引自邱文彬,

2001)。因此,高齡者若能有足夠的社會支持,當承受壓力時,社會支持就會發生緩衝 壓力的作用,並可降低罹患疾病的可能且促進身心健康。

(三)交換理論

Homans 是交換理論的倡始者,其理論是植基於「酬賞」的觀念上。交換理論的主 要目的在於解釋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互動與小團體的結構。此理論基本上認定個人之間的 交換行為乃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礎之一,社會互動事實上就是一種交換行為(蔡文輝,

1998)。交換理論是將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視為一種利益交換的過程,若交換的雙 方不能彼此都得到滿意的結果及利潤,那麼也沒有交換的必要,社會互動亦不會產生。

在交換的過程中必然會牽涉到「利潤」的問題,而這利潤或酬賞可以是具體的,如經濟 的支持、物質的餽贈,也可以是非具體的,如聲望、喜愛、協助、贊同、同理心、情感 上的關懷等。準此而論,社會支持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人際往來間的「對等性」,也 就是提供援助者與接受援助者間是相互幫忙,在供與需之間維持平衡,如此才能維持兩 者間社會支持網絡的互動(杜玉楨,1996)。

在老年階段,得自他人的會越來越多,而能付出的會越來越少,「施」與「受」的 不對等,也是老年人不受到重視的原因之一。在交換理論下,將社會支持視為一種交換 過程,藉著資源交換的互動,接受者與提供者雙方都能彼此付出,且得到回饋;因此老 年人雖然金錢上、體力上不如年輕人,但還是可藉著與家人和朋友間的互動,分享彼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北市為例

的生活經驗,貢獻自己的智慧。

(四)社會整合理論

社會整合理論是社會學大師涂爾幹(Durkhein)所發展的一項重要理論,此理論是以 個人的社會參與、整合及有意義互動所形成的「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ence)作為群 體的信念與行為準則(引自葉允斌,2001)。此一理論的考量使得「社會支持」的研究超 越了個人性的視角,而著重在人口、團體或組織存在的社會整合特質,強調了社會因素、

社會實體(胡幼慧,1991)。

從社會整合的觀點言之,社會整合會影響個人行為,完全的整合則可強化個人與社 會的連帶進而降低疏離感,如果社會能提供完整的支持系統,提供良好的支持內涵、建 構優質社會意識,那麼將有效的減少社會適應問題以及增強個體的適應能力(洪秀珍,

2000)。

綜合以上四種理論對社會支持所持的觀點可了解,依附理論則從嬰兒的依附經驗看 社會支持,兩者的功能極為相似,能夠給予被支持者穩定的感覺,老年人平日建立的安 全、和諧的人際關係將是建立退休後社會支持關係的基礎;緩衝理論將社會支持當作個 體在面臨生活中壓力時,保護個體的一個緩衝器,老年人在老年生活中遭遇到困難或面 臨挫折時,家人的支持或親友的鼓勵,就是一個緩衝器,能幫助抒發情緒、恢復生活信 心等;在交換理論下,接受社會支持者和提供社會支持者,都將社會支持當作是一種資 源交換的過程,藉由資源交換,彼此都付出且得到回饋,老年人參與社會服務、社團活

綜合以上四種理論對社會支持所持的觀點可了解,依附理論則從嬰兒的依附經驗看 社會支持,兩者的功能極為相似,能夠給予被支持者穩定的感覺,老年人平日建立的安 全、和諧的人際關係將是建立退休後社會支持關係的基礎;緩衝理論將社會支持當作個 體在面臨生活中壓力時,保護個體的一個緩衝器,老年人在老年生活中遭遇到困難或面 臨挫折時,家人的支持或親友的鼓勵,就是一個緩衝器,能幫助抒發情緒、恢復生活信 心等;在交換理論下,接受社會支持者和提供社會支持者,都將社會支持當作是一種資 源交換的過程,藉由資源交換,彼此都付出且得到回饋,老年人參與社會服務、社團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