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教育性質的電影放映

在文檔中 日治時期電影與社會教育 (頁 35-63)

第二章 電影的傳入與運用

第二節 社會教育性質的電影放映

電影傳入臺灣後,以日俄戰爭為契機,逐漸發展成為都市地區的娛樂活動之 一,自 1921 年之後逐漸成為都市地區主要的民眾娛樂活動。65同樣的,日本國內 商業性質電影放映,亦受日俄戰爭之催化而蓬勃發展,1912 年前後已成為日本 都會地區民眾最主要的娛樂活動項目。66

惟此種營利導向的經營方針,引起 1910 年代日本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關 係者的注意與討論。1907 年日本《教育時論》雜誌,報導德國柏林市學務委員 會提出之電影管理意見,其以營利性質電影之內容與放映場館對小學生的生理、

心理發展有害為由,建議當局限制小學生進出一般的營利性質電影院,並改以教 育性的學校放映會取代之。同年 10 月,《臺灣教育會雜誌》與《臺灣日日新報》

亦相繼刊載此則消息。67

1911 年,日本文部省開始針對電影和幻燈之趣味性、教育性,以及其對兒 童可能造成之不良生、心理影響進行一系列之調查。68日本的《教育時論》雜誌 刊登〈惡活動寫真〉一文,討論時下電影流行趨勢對於日本學童的影響,指出各 地方小學校長多期待官方主動取締不良電影,以防止對於兒童之弊害。69同年發 生「ジコマ」事件,70更進一步引發日本社會各界對於兒童、青少年電影觀覽問

65 戶田清三,〈活動寫真について〉,《臺灣教育》第 261 號(1924.03),頁 73。

66 權田保之助,《民眾娛樂問題》(東京:同人社書店,1921),頁 6。

67 〈活動写真と小學生徒〉,《教育時論》第 811 號(1907),頁 36-37。轉引自 加藤亞希子,〈明 治後期における青少年の<墮落>:活動写真をめぐる言說をてがかりに〉,《熊本大学社会文 化研究》4 號(2006.03),頁 174 表一「教育時論刊載の活動写真に関する記事」;〈內外彙 報 活動写真と小學生徒〉,《臺灣教育會雜誌》第 68 號(1907.11),頁 56-57;〈活動寫真は 有害〉,《臺灣日日新報》1907.10.22 日刊 3 版。

68 〈兒童と活動寫真〉,《讀賣新聞》1912.01.12 朝刊;〈活動写真の調査〉,《教育時論》第 942 號(1911),頁 26。轉引自 加藤亞希子,前引文,頁 174。

69 〈惡活動寫真〉,《教育時論》第 946 號(1911),頁 46。轉引自 加藤亞希子,前引文,頁 174。

70 1911 年 10 月,法國エクレ—ル社製作的偵探電影「ジコマ」由福寶堂引進日本上映,內容是 描寫天才罪犯「ジコマ」與名偵探ポ—ラン・ブロックエ—鬥智鬥勇的故事,該片於淺草金龍 館首映後,繪有怪盜「ジコマ」的大幅看板與日本最初的片假名題名,引起觀覽熱潮,在長 達一個多月的上映期間,五錢或十錢的入場費每日收入可達八佰至一千圓,而滿場的觀眾導 致電影院內混亂的情形,地方官廳亦派遣巡查前往維持秩序,據戲院主任山本吉太郎所言,

因場內混雜之故,甚至發生觀眾由二樓座席墜落的意外,該片最後因風紀問題遭地方官廳禁 止放映;翌年 5 月「ジコマ」後篇上映,旋於 6 月因造成社會不良風氣之故,再遭禁映。吉

28

題之關注。1913 年 3 月,《臺灣教育》雜誌登載筆名竹月生之學校教師,對在臺 北放映的電影內容與電影院內情況之實地體驗與感想,其認為無論是電影內容、

影片品質、說明者文化素質及電影院內的環境,都甚為低劣,容易對充斥電影院 內之兒童與青少年男女觀眾產生許多不良之影響;因此,呼籲教育當局關注營利 性電影放映所衍生之問題。71可知臺北亦有類似問題之存在。72

鑑於前述日俄戰爭期間電影放映之報導宣傳特質,與戰後娛樂電影發展產生 諸多問題,1911 年 5 月,日本文部省決議以「防範一般出版品對於學生思想與 生活習慣之不良影響,同時鑑於電影和幻燈等新媒體的流行,認為可資社會教育 之運用」為由,設置「通俗教育調查委員會」,以文部省官員、視學官及各地學 校代表為中心,聘請演說、電影及幻燈之專業人士擔任囑託,調查、審議通俗教 育實施之相關事項,並設置研究會,蒐集、製作施行所需的相關材料,作成調查 報告書,供地方通俗教育實施參考,以各地教育會為執行單位,積極進行社會教 育之推廣工作。73翌年 7 月,臺灣教育會亦設置「通俗教育委員會」,展開臺灣之 社會通俗教育推廣事業;而相關之主管業務則置於臺灣總督府學務部視學掛的職 掌之下。74

一、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前的社會教育影片之放映

中日戰爭爆發前,社會教育電影放映活動最初是在臺灣教育會的推動下展開,

迨至 1920 年代以降,總督府各單位、地方之州廳教育課和社教團體,以及各民 間團體等,也紛紛開始運用電影從事教化、宣傳活動;其中,尤以中央之臺灣教 育會與地方的州廳教育課、社教團體之電影放映最具社會教育色彩。茲以臺灣教

山旭光,《日本映畫史年表》(東京:映畫報國社,1940;東京:ゆまに書房復刻,2006),頁 653—654。

71 竹月生,〈窓の落葉(六) 臺北の活動寫真〉,《臺灣教育》第 131 號(1913.03),頁 33-35。

72 西岡英夫,〈通俗教育より觀たる蓄音機と活動寫真〉,《臺灣教育》第 150 號(1914.10),頁 47-48。

73 〈通俗教育の獎勵〉,《讀賣新聞》1911.04.27 朝刊;〈文部省の二新官制(文藝院と通俗教育)〉,

《讀賣新聞》1911.05.16 朝刊;〈通俗教育委員會〉,《讀賣新聞》1911.05.18 朝刊;〈通俗教 育第一著手〉,《讀賣新聞》1911.06.16 朝刊;久保內加菜,〈通俗教育施設における「資料」

の概念〉,《生涯学習.社會教育学研究》21 號(1997),頁 27—28。

74 〈會報 評議委員會 第十二回總會〉,《臺灣教育會雜誌》第 124 號(1912.08),頁 81-82;〈學 務部處務規程〉,《府報》1911.11.02 第 3363 號。

29

育會與地方州廳教育課、社教團體為主要對象,探討其運用電影從事社會教化之 概況,亦略述其他官方單位和民間團體的情形。

(一) 臺灣教育會

1914 年 9 月,總督府學務部鑑於社會通俗教育推廣成效不彰,決定自日本 國內購入幻燈與電影放映器材,供社會通俗教育使用;同時,教育會通俗教育部 亦附設「活動寫真班」,展開社會教育性質的電影放映活動。75是年 12 月,臺灣 教育會與學務部合作,以「附屬小學校」和「臺北第一小學校」之學生、家長等 為對象,在總督府國語學校先後舉行 2 回電影放映會,成效頗佳。761915 年 1 月,

《臺灣教育》雜誌報導學務部視學就此回放映活動進行之說明,表示「此次的放 映活動係作為通俗教育與未來學校教育補助之用途,以改善臺灣通俗教育之不足 的。」77顯示學務當局欲藉由電影、幻燈放映推動社會教育,並進而嘗試電影、

幻燈放映於學校教育中運用的可能性。

其後,臺灣教育會又陸續在新竹、臺北、臺南、嘉義、基隆等地的小、公學 校,舉行類似的電影放映活動,對象更擴及公學校、女學校學生之父兄、家長等 地方民眾。781915 年 6 月,臺灣教育會舉行始政二十年紀念電影放映會,特別自 日本國內引進新影片,連續 3 日在臺北公園和國語學校上映,供一般民眾入場觀 覽;79同年 10 月,又以臺灣一般民眾為對象,在臺北圓山臨濟寺內舉行電影、幻 燈放映。80總計 1915 年度,臺灣教育會共舉辦 32 回幻燈與電影放映會,81其對象

75 〈通俗教育の普及 活動寫真の利用〉,《臺灣日日新報》1914.09.24 日刊 7 版;〈通俗教育普 及〉,《臺灣日日新報》1914.09.26 日刊 6 版;中村貫之,前引文,頁 47。

76 〈通信彙報 臺北通信〉,《臺灣教育》第 153 號(1915.01),頁 56;〈會報 第十三回總會〉,《臺 灣教育》第 159 號(1915.07),頁 129;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學務部,《臺灣總督府學事第十三 年報》(臺北:該部,1917),頁 37。

77 〈通信彙報 臺北通信〉,《臺灣教育》第 153 號(1915.01),頁 56。

78 〈新竹通俗教育會〉,《臺灣日日新報》1915.01.30 日刊 3 版;〈新竹通俗教育會〉,《臺灣日日 新報》1915.01.31 夕刊 3 版;〈新竹通俗教育會 地方廳に於ける先鞭〉,《臺灣日日新報》

1915.02.01 日刊 5 版;〈通信彙報 臺北通信〉,《臺灣教育》第 155 號(1915.03),頁 64;〈通 信彙報 臺北通信〉,《臺灣教育》第 156 號(1915.04),頁 54-55;〈通俗教育會 大稻埕公學 校〉,《臺灣日日新報》1915.03.16 日刊 2 版;〈通俗教育會開催 仙洞及基隆に於て〉,《臺灣 日日新報》1915.08.14 日刊 2 版。

79 〈會報 第十三回總會〉,《臺灣教育》第 159 號(1915.07),頁 131。

80 〈會報 活動寫真會開催〉,《臺灣教育》第 162 號(1915.11),頁 52;〈教育講演會 女學校及 臨濟寺にて〉,《臺灣日日新報》1915.10.15 日刊 2 版。

30

亦由學生和學生家長及於一般臺灣民眾。

1916 年 2 月,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進行業務調整,結束巡迴電影放映事業,

將該會擁有的 20 部影片贈予臺灣教育會,其內容為關於總督府「蕃地討伐」實 況之紀錄片。82此後,臺灣教育會成為放映社會教化性質電影的主要團體,1914 年以降,每年皆巡迴全臺灣各地方辦理社會教育電影放映(參見表 2 – 2 – 1),

至 1921 年止,臺灣各地社會教育性質電影放映會大多是由教育會「活動寫真班」

巡迴舉行。

表 2 – 2 – 1:1914-1921 年臺灣教育會巡迴電影放映一覽表

年度 區域 回數 人數

1914 臺北廳、新竹廳、嘉義廳 19 20000

1915 基隆廳、臺北廳、新竹廳、嘉義廳、臺南廳、宜蘭廳、阿緱廳 58 60000 1916 臺北廳、桃園廳、新竹廳、臺中廳、阿緱廳 33 63000 1917 臺北廳、臺南廳、阿緱廳、澎湖廳、中國廈門 52 96000 1918 臺北廳、桃園廳、阿緱廳、中國廈門、汕頭 28 42000 1919 臺北廳、桃園廳、新竹廳、臺中廳、花蓮港廳 67 125700

1920 臺北州、新竹州、高雄州 19 70000

1921 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 33 98650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大正三年分 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 第 20 編》,頁 493;臺灣總督 府,《大正四年分 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 第 21 編》,頁 533-534;〈通信彙報 臺北通信〉,《臺 灣教育》第 153 號(1915.01),頁 56;〈通信彙報 臺北通信〉,《臺灣教育》第 155 號(1915.03),

頁 64;〈通信彙報 臺北通信〉,《臺灣教育》第 156 號(1915.04),頁 54-55;〈會報 幻燈會〉,

《臺灣教育》第 157 號(1915.05),頁 57;〈通信彙報 臺北通信〉,《臺灣教育》第 160 號(1915.09),

頁 28;〈會報 活動寫真會開催〉,《臺灣教育》第 164 號(1916.01),頁 40;〈會報 活動寫真會 開催〉,《臺灣教育》第 165 號(1916.02),頁 51;〈通信彙報 臺北通信〉,《臺灣教育》第 169 號(1916.07),頁 64-65;〈會報 活動寫真會開催〉,《臺灣教育》第 173 號(1916.11),頁 69;

〈會報 活動寫真會開催〉,《臺灣教育》第 174 號(1916.12),頁 57;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學務部,

《臺灣總督府學事第十三年報》(1917),頁 37;〈會報 活動寫真會〉,《臺灣教育》第 176 號(1917.02)

頁 84;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學務部,《臺灣總督府學事第十四年報》(1917),頁 35;臺灣總督府

頁 84;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學務部,《臺灣總督府學事第十四年報》(1917),頁 35;臺灣總督府

在文檔中 日治時期電影與社會教育 (頁 35-6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