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日治時期臺灣電影,按照其內容性質、用途及放映的場合,主要有下列幾種 類型,一是普通電影院上映之娛樂性質電影,通常是具有故事情節的劇情片;二 為官方或民間事業團體的宣傳性質電影;三為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運用之教育性 質電影。其中,官方對社會教育電影的運用,1930 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是透過巡 迴放映的方式,向一般民眾宣傳日語普及、生活改善等社會教化事項。

1920 年代以降,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地方州廳教育課,以及臺灣教育會、

各地同風會等社會教化團體,陸續購入或製作教育性質影片,並組成電影隊從事 地方巡迴放映工作。1929 年以後,西部各州紛紛整合州下各市街庄與社會教化 團體的電影相關事業,組成州電影協會等組織,俾有效地運用州下之影片和放映 器材。

進入中日戰爭時期後,臺灣總督府積極運用電影作為國策宣傳與戰爭動員的 媒介,隨著戰爭日漸激烈,戰場自中國擴及西南太平洋地區,臺灣總督府遂進一 步成立臺灣電影協會,總攬全臺之教化、宣傳電影事業。在不同階段,官方運用 電影從事教化、宣傳工作的情形,以及其放映電影之內容,值得進一步探討。

戰後第一本介紹日治時期臺灣電影發展的著作為呂訴上的《臺灣電影戲劇 史》,1該書介紹日本統治時期至 1950 年代臺灣電影、戲劇的發展概況,並加入 個人擔任「弁士(電影說明者)」時期的經驗,為在臺灣製作之電影與臺灣電影 人士的活動留下重要的文字記錄;可惜對日治時期的著墨較少,且受限於當時日 治時期資料取得不易,以致難以提供整體性的視野。

近人研究指出,呂著關於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的內容約有半數參考自日人市 川彩的《アジア映画の創造及建設》一書,2該書出版於 1941 年 10 月,當時正 值戰時體制時期,全書旨在透過介紹日本電影事業現況、海外輸出事業經緯、殖

1 呂訴上,《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社,1961)。

2 李道明,〈電影是如何來到臺灣? 重建臺灣電影史第一章(初稿)〉,《電影欣賞》第 65 期

(1993.09),頁 107-108;村山匡一郎,〈市川彩『アジア映画の創造及建設』解題〉,《日本 映畫論言說大系第 1 期:戰時下の映畫統制 10 アジア映画の創造及建設》(東京:ゆまに書房 , 2003),頁 459。

2

民地電影發展沿革及東亞各國電影事業概況等,作為戰時日本文化事業輸出的參 考。該書首先介紹日本電影事業、電影政策及海外輸出等之現況與沿革;接著,

敘述殖民地臺灣、朝鮮及東亞各國的電影發展概況;最後,該書結論主張配合官 方推動的「興亞文化運動」,排除向來歐美電影在亞洲的影響力,代之以日本電 影為主軸的文化輸出事業。3其參考文獻為日本官方資料、各國電影年鑑、雜誌 及報紙之記載,對當時日本帝國境內各地區電影史的研究具有相當之參考價值,

但有關臺灣的內容僅 13 頁,並非全書重點;同時,且作者亦自訴,「由於相關的 調查工作尚待完備,因此暫以未定稿的形式發表。」4足見其內容仍有待商榷與 補充。5

1970-1980 年代陳世慶撰〈臺灣電影事業〉、6杜雲之撰《中國電影史》7及 陳飛寶撰《臺灣電影史話》8等論著,大多本乎《臺灣電影戲劇史》的基礎,亦 即承襲呂訴上與市川彩之著述,並沒有多少新的研究發現。

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的學術性研究始於 1990 年代。李道明、羅維明等人,

爬梳報刊資料《臺灣日日新報》,探討電影傳入臺灣的確切時間點,以及初期的 電影放映活動;進而探討電影傳入初期的重要人物高松豐治郎之生平,以及高松 之臺灣同仁社的電影事業,藉以究明其電影放映活動與臺灣統治當局的關係。9其 後,李道明發表〈日本統治時期-電影與政治的關係〉一文,討論日治時期電影 與臺灣宣傳、理蕃政策、教育運用及戰爭宣傳等之關係;10葉龍彥撰〈日治時期 臺灣紀錄片之歷史性分析〉一文,闡明日治時期官方積極運用紀錄片作為宣傳與

3 市川彩,《アジア映画の創造及建設》(東京:國際映畫通信社出版部,1941;東京:ゆまに書 房復刻,2003)。

4 同上書,頁 40。

5 1995 年 1 月李道明發表於《電影欣賞》雜誌上的研究,即在檢視《アジア映画の創造及建設》

中〈臺灣映畫事業發達史稿〉的基礎上,指正、補充電影傳入臺灣初期的情形。詳閱李道明,

〈臺灣電影史第一章:1900-1915〉,《電影欣賞》第 73 期(1995.01),頁 28-44。

6 陳世慶,〈臺灣電影事業〉,《臺北文獻》第 17、18 期(1971.06),頁 44-128。

7 杜雲之,《中國電影史》(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72)。

8 陳飛寶,《臺灣電影史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8)。

9 李道明,〈電影是如何來到臺灣? 重建臺灣電影史第一章(初稿)〉,《電影欣賞》第 65 期

(1993.09),頁 107-108;羅維明,〈「活動幻燈」與「臺灣紹介活動寫真」--臺灣電影史上 第一次放映及拍片活動的再考察〉,《電影欣賞》第 65 期(1993.09),頁 118-119;羅維明,

〈日治臺灣電影史料出土新況〉,《電影欣賞》第 66 期(1993.11),頁 120-121;李道明,〈臺 灣電影史第一章:1900-1915〉,頁 28-44。

10 李道明,〈日本統治時期-電影與政治的關係〉,《歷史月刊》第 94 期(1995.11),頁 123-128。

3

教育媒介的情形;11上述研究利用一手史料的發掘和運用,究明電影傳入初期的 一些基本史實,並開啟日後研究日治時期電影與官方教化、宣傳關係之途徑。其 後,黃仁、田村志津枝等人利用前述研究基礎,撰述一些通史性的書籍與年表,

或進一步發掘、深化相關的史料與史實。12

王文玲撰〈日據時期臺灣電影活動之研究〉一文,是第一篇論述日治時期臺 灣電影放映活動的學位論文。13指出電影具有政治、經濟及休閒娛樂等多重性格,

在殖民地臺灣的特殊環境下,雖然難以發展出獨立自主的特質,僅能作為日本電 影之從屬,但仍透過電影說明者的解說與臺灣民眾對於中、日、美電影的選擇,

呈現一般臺灣民眾的民族認同,而臺灣文化協會更進而組織「美台團」,藉由巡 迴電影放映活動宣傳其主張。該文亦探討電影院的設立與經營概況,以臺北為例,

說明臺灣都市地區休閒、娛樂活動的概況,並指出臺日雙方觀影文化的差異。該 文對於臺灣總督府的電影政策、電影文化發展,以及商業性、非營利性、藝術性 等不同類型的電影放映活動,皆有一定程度的探討;惟該文屬於開創性研究,且 當時關於電影內容與放映活動的史料大多尚未被發掘,因此,未能對電影內容與 放映情形作實證的分析,是較為可惜之處。

葉龍彥的研究從電影院與地方電影發展史的角度出發,進而擴大以全臺灣為 範圍的研究,先後出版《光復前後高雄市的戲院與電影》、《新竹市電影史》、《臺 北西門町電影史 1896-1997》及《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等書。14《日治時期臺 灣電影史》一書主要以《臺灣日日新報》作為基礎史料,將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

11 葉龍彥,〈日治時期臺灣紀錄片之歷史性分析〉,《臺灣史料研究》第 7 期(1996.02),頁 55-

71。

12 田村志津枝,《はじめに映画があった植民地台湾と日本》(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0);李 道明、張昌彥主編,《紀錄臺灣:臺灣紀錄片與文獻書目選集》(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2000); 李道明、王慰慈主編,《紀錄臺灣:臺灣紀錄片與新聞片影人口述》(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

2000);川瀨健一著 李常博譯,《臺灣電影饗宴:百年導覽》(臺北:南天書局,2002);川瀨 健一,〈臺灣映畫略年表〉,《天理臺灣學會年報》第 12 號(2003.06),頁 26-39;黃仁、王 唯編著,《臺灣電影百年史話》(臺北:中華影評人協會,2004);黃建業主編,《跨世紀臺灣電 影實錄》(臺北:國家電影資館,2005);川瀨健一,〈日本統治時代台湾の映画史と施策 -資 料の發掘と聞き取り調查-〉,《天理臺灣學會年報》第 16 號(2007.06),頁 11-49;黃仁,

《日本電影在臺灣》(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

13 王文玲,〈日據時期臺灣電影活動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14 葉龍彥,《光復前後高雄市的戲院與電影》(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5);葉龍彥,《新竹 市電影史》(新竹:竹北文化,1996);葉龍彥,《臺北西門町電影史 1896-1997》(臺北:文 建會,1997);葉龍彥,《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臺北:玉山出版社,1998)。

4

發展分為「萌芽時期」、「興起時期」、「興盛時期」及「太平洋戰爭時期」四個階 段,15透過各時期上映的影片、電影院發展及電影相關人士的生涯略歷,描述日 治時期臺灣電影放映活動之情形與上映影片的內容。可惜全書較缺乏對電影相關 團體、人物的貫時性觀察,以及制度層面之分析;且該書對於總督府電影政策,

以及官方的電影教育、宣傳活動著墨較少;另外,其分期標準較傾向於娛樂電影 發展的趨勢,亦未必符合臺灣總督府的電影政策之變遷,以及官方電影教育、宣 傳活動之實況。

洪雅文撰〈日本殖民地支配下臺灣映畫界に関する考察〉一文,16繼 1990 年代以來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探討愛國婦人會的電影放映活動,是近 20 年來第 一篇以日文撰寫之相關研究。另外,佐藤忠男撰《增補版 日本映畫史 2》一書 中有〈日本支配下の台湾における映画〉一章,略述日治時期臺灣電影發展的情 形。17

其後,關於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電影政策,以及官方運用電影從事教化、

宣傳活動之研究陸續展開。三澤真美惠撰《殖民地下的「銀幕」 臺灣總督府電 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一書,是修訂其碩士論文〈日本時代臺灣的電影 政策(1895-1942)〉,正式出版為專書。18該書的主軸是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 的電影政策為中心,配合當時臺灣社會的電影放映活動,析論日治時期臺灣總督 府的電影政策,以及其運用電影之策略,闡明總督府當局透過法律與對電影教育

宣傳活動之研究陸續展開。三澤真美惠撰《殖民地下的「銀幕」 臺灣總督府電 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一書,是修訂其碩士論文〈日本時代臺灣的電影 政策(1895-1942)〉,正式出版為專書。18該書的主軸是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 的電影政策為中心,配合當時臺灣社會的電影放映活動,析論日治時期臺灣總督 府的電影政策,以及其運用電影之策略,闡明總督府當局透過法律與對電影教育

在文檔中 日治時期電影與社會教育 (頁 9-1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