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治時期電影與社會教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治時期電影與社會教育"

Copied!
2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文星 博士. 日治時期電影與社會教育. 研究生:傅欣奕 2013 年 1 月. 撰.

(2)

(3) 摘要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運用電影的娛樂、報導、宣傳、教化等功能,以及其 直觀的視覺特性,作為教化和宣傳之工具。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後,當局更積 極利用電影宣傳戰爭動員和相關政策。因此,本論文旨在究明中日戰爭前後總督 府運用電影從事社會教育的情形,以中日戰爭前之「黎明之村」 、 「幸福的農民」, 與戰爭時期之「南進臺灣」 、 「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等影片為例,分析其歷史背 景和影片情節,探討官方透過這些影片推動之社會教育和戰爭宣傳。 據初步研究結果,1899 年電影傳入臺灣之初,部分日人和官方團體已利用 其娛樂性和近代性作為慈善募款、活動餘興節目及日本文明進步之象徵。1904 年日俄戰爭爆發後,電影透過報導戰爭時事之放映活動而逐漸普及至臺灣西部地 區。1914 年,臺灣教育會開始運用電影推動社會教化,電影亦隨之普及至全臺 各地;1920 年代以降,臺灣各官方、社教團體及地方州廳教育課等,亦陸續利 用電影從事社會教育。迨至 1930 年代,臺灣西部地區的社教電影放映活動已相 當普及。中日戰爭爆發後,社教電影放映活動明顯增加,從事戰爭報導與國策宣 傳等,並普及至全臺各地。 由中日戰爭前後社會教育影片之背景和情節內容,可知「黎明之村」 、 「幸福 的農民」皆強力宣傳臺灣農業改良政策與總督府社會改造,透過電影情節的鋪陳, 分別運用善惡對立之道德價值與貧富生活的對比,將政策宣傳主旨融入影片劇情 中;「南進臺灣」、「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則運用許多象徵性的畫面,促進觀看 者配合南進國策與戰爭動員之意願。 要之,日治時期官方社會教育電影放映活動實有助於臺灣各種近代化知識之 普及。中日戰爭爆發後,電影成為支援日本戰爭動員和國策宣傳的重要工具之 一。. 關鍵字:電影、社會教育、戰爭報導、宣傳、黎明之村、幸福的農民、南進臺灣、 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

(4)

(5)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電影的傳入與運用 ................................................................ 11 第一節. 傳入初期的電影放映 ............................................................................. 13. 第二節. 社會教育性質的電影放映 ..................................................................... 27. 第三章 中日戰爭爆發前的電影與社會教育..................................... 55 第一節. 電影與農業改良-以「黎明之村」為例 ............................................. 56. 第二節. 電影與社會改造-以「幸福的農民」為例 ......................................... 78. 第四章 中日戰爭時期的電影與社會教育....................................... 107 第一節. 電影與南進宣傳-以「南進臺灣」為例 ........................................... 108. 第二節. 電影與戰爭動員-以「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為例 ....................... 135. 第五章 結論 ..................................................................................... 153 附錄一 1917-1929 年間臺灣教育會製作社會教育影片一覽表... 157 附錄二 影片情節單元表 .................................................................. 161 一、黎明之村 ..................................................................................................... 161 二、幸福的農民 ................................................................................................. 168 三、南進臺灣 ..................................................................................................... 172 四、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 ................................................................................. 191. 附錄三 教科書中的電影 .................................................................. 195 參考書目 ............................................................................................. 201.

(6) 表次 表 2–1–1 1905 年 1 月 26 日淡水館電影放映會上映之影片 ................. 19 表 2–1–2. 1905-1906 年臺灣慈善婦人會各地方慈善音樂會活動一覽表 ..................................................................................................... 22. 表 2–1–3. 1910-1915 年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電影巡迴放映區域一覽表 ..................................................................................................... 26. 表 2–2–1 1914-1921 年臺灣教育會巡迴電影放映一覽表 ................... 30 表 2–2–2 1917-1929 年臺灣教育會製作社會教育影片分類統計表 ... 33 表 2–2–3 1923-1928 年臺灣教育會巡迴電影放映一覽表 ................... 35 表 2–2–4 1928-1937 年臺灣各州廳社會教化電影放映概況一覽表 ... 42 表 2–2–5 1937-1940 年戰爭時局電影放映活動一覽表 ....................... 50 表 4–1–1 1937 年 7 月臺灣總督與地方州、廳知事一覽表 ................. 116 表 4–1–2. 影片「南進臺灣」中各州廳概況一覽表 .............................. 128. 表 4–2–1. 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訓練實施概況一覽表 .......................... 143.

(7) 圖次 圖 3–2–1 1931 年組織人事調整後嘉南大圳組合業務組織圖 ............... 88 圖 3–2–2. 嘉南大圳官佃溪貯水池堤堰工事圖(一) ............................ 92. 圖 3–2–3. 嘉南大圳官佃溪貯水池堤堰工事圖(二) ............................ 92. 圖 3–2–4. 官佃溪貯水池堤堰工事之「半水成填充式(Semi hydraulic fill)」 工法示意圖 ................................................................................ 93. 圖 3–2–5. 嘉南大圳林內第一取水口 ........................................................ 94. 圖 3–2–6. 影片「幸福的農民」中直順庄國語夜學會上課的畫面 ...... 100. 圖 3–2–7. 影片「幸福的農民」中之直順庄張清榮宅 .......................... 101. 圖 3–2–8. 影片「幸福的農民」中之後善庄林阿仁宅 .......................... 101. 圖 3–2–9. 影片「幸福的農民」中林父與張清榮交談的畫面 .............. 102. 圖 4–1–1. 影片「南進臺灣」中暗示南進的畫面 .................................. 118. 圖 4–1–2. 影片「南進臺灣」中之南洋資源示意圖 .............................. 121. 圖 4–1–3. 影片「南進臺灣」中之軍隊行進和軍艦航行畫面 .............. 122. 圖 4–1–4. 影片「南進臺灣」中官員遠眺南方海洋的畫面 .................. 124. 圖 4–1–5. 影片「南進臺灣」中對照想像中的臺灣與現今(影片製作當 時)臺灣的畫面 ...................................................................... 126. 圖 4–1–6. 影片「南進臺灣」中之臺北、臺中及臺南街景 .................. 131. 圖 4–1–7. 影片「南進臺灣」中都市人車分道與「亭仔腳(人行道)」的 畫面 .......................................................................................... 132. 圖 4–2–1. 影片「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中勞動作業休息時間畫面 .. 146. 圖 4–2–2. 影片「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中遙拜宮城與敬拜神宮大麻的 畫面 .......................................................................................... 148. 圖 4–2–3. 影片「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中學科學習的畫面 .............. 149. 圖 4–2–4. 影片「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中之軍事訓練畫面 .............. 149.

(8)

(9) 第一章. 緒論. 日治時期臺灣電影,按照其內容性質、用途及放映的場合,主要有下列幾種 類型,一是普通電影院上映之娛樂性質電影,通常是具有故事情節的劇情片;二 為官方或民間事業團體的宣傳性質電影;三為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運用之教育性 質電影。其中,官方對社會教育電影的運用,1930 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是透過巡 迴放映的方式,向一般民眾宣傳日語普及、生活改善等社會教化事項。 1920 年代以降,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地方州廳教育課,以及臺灣教育會、 各地同風會等社會教化團體,陸續購入或製作教育性質影片,並組成電影隊從事 地方巡迴放映工作。1929 年以後,西部各州紛紛整合州下各市街庄與社會教化 團體的電影相關事業,組成州電影協會等組織,俾有效地運用州下之影片和放映 器材。 進入中日戰爭時期後,臺灣總督府積極運用電影作為國策宣傳與戰爭動員的 媒介,隨著戰爭日漸激烈,戰場自中國擴及西南太平洋地區,臺灣總督府遂進一 步成立臺灣電影協會,總攬全臺之教化、宣傳電影事業。在不同階段,官方運用 電影從事教化、宣傳工作的情形,以及其放映電影之內容,值得進一步探討。 戰後第一本介紹日治時期臺灣電影發展的著作為呂訴上的《臺灣電影戲劇 史》,1該書介紹日本統治時期至 1950 年代臺灣電影、戲劇的發展概況,並加入 個人擔任「弁士(電影說明者)」時期的經驗,為在臺灣製作之電影與臺灣電影 人士的活動留下重要的文字記錄;可惜對日治時期的著墨較少,且受限於當時日 治時期資料取得不易,以致難以提供整體性的視野。 近人研究指出,呂著關於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的內容約有半數參考自日人市 川彩的《アジア映画の創造及建設》一書,2該書出版於 1941 年 10 月,當時正 值戰時體制時期,全書旨在透過介紹日本電影事業現況、海外輸出事業經緯、殖 1 2. 呂訴上,《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社,1961)。 李道明,〈電影是如何來到臺灣? 重建臺灣電影史第一章(初稿)〉, 《電影欣賞》第 65 期 (1993.09) ,頁 107-108;村山匡一郎,〈市川彩『アジア映画の創造及建設』解題〉, 《日本 映畫論言說大系第 1 期:戰時下の映畫統制 10 アジア映画の創造及建設》 (東京:ゆまに書房 , 2003),頁 459。. 1.

(10) 民地電影發展沿革及東亞各國電影事業概況等,作為戰時日本文化事業輸出的參 考。該書首先介紹日本電影事業、電影政策及海外輸出等之現況與沿革;接著, 敘述殖民地臺灣、朝鮮及東亞各國的電影發展概況;最後,該書結論主張配合官 方推動的「興亞文化運動」,排除向來歐美電影在亞洲的影響力,代之以日本電 影為主軸的文化輸出事業。3其參考文獻為日本官方資料、各國電影年鑑、雜誌 及報紙之記載,對當時日本帝國境內各地區電影史的研究具有相當之參考價值, 但有關臺灣的內容僅 13 頁,並非全書重點;同時,且作者亦自訴, 「由於相關的 調查工作尚待完備,因此暫以未定稿的形式發表。」4足見其內容仍有待商榷與 補充。5 1970-1980 年代陳世慶撰〈臺灣電影事業〉、6杜雲之撰《中國電影史》7及 陳飛寶撰《臺灣電影史話》8等論著,大多本乎《臺灣電影戲劇史》的基礎,亦 即承襲呂訴上與市川彩之著述,並沒有多少新的研究發現。 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的學術性研究始於 1990 年代。李道明、羅維明等人, 爬梳報刊資料《臺灣日日新報》,探討電影傳入臺灣的確切時間點,以及初期的 電影放映活動;進而探討電影傳入初期的重要人物高松豐治郎之生平,以及高松 之臺灣同仁社的電影事業,藉以究明其電影放映活動與臺灣統治當局的關係。9其 後,李道明發表〈日本統治時期-電影與政治的關係〉一文,討論日治時期電影 與臺灣宣傳、理蕃政策、教育運用及戰爭宣傳等之關係;10葉龍彥撰〈日治時期 臺灣紀錄片之歷史性分析〉一文,闡明日治時期官方積極運用紀錄片作為宣傳與. 3. 市川彩, 《アジア映画の創造及建設》 (東京:國際映畫通信社出版部,1941;東京:ゆまに書 房復刻,2003) 。 4 同上書,頁 40。 5 1995 年 1 月李道明發表於《電影欣賞》雜誌上的研究,即在檢視《アジア映画の創造及建設》 中〈臺灣映畫事業發達史稿〉的基礎上,指正、補充電影傳入臺灣初期的情形。詳閱李道明, 〈臺灣電影史第一章:1900-1915〉 ,《電影欣賞》第 73 期(1995.01) ,頁 28-44。 6 陳世慶,〈臺灣電影事業〉 ,《臺北文獻》第 17、18 期(1971.06) ,頁 44-128。 7 杜雲之,《中國電影史》 (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72) 。 8 陳飛寶,《臺灣電影史話》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8)。 9 李道明,〈電影是如何來到臺灣? 重建臺灣電影史第一章(初稿)〉,《電影欣賞》第 65 期 (1993.09) ,頁 107-108;羅維明,〈「活動幻燈」與「臺灣紹介活動寫真」--臺灣電影史上 第一次放映及拍片活動的再考察〉, 《電影欣賞》第 65 期(1993.09),頁 118-119;羅維明, 〈日治臺灣電影史料出土新況〉 , 《電影欣賞》第 66 期(1993.11) ,頁 120-121;李道明, 〈臺 灣電影史第一章:1900-1915〉 ,頁 28-44。 10 李道明, 〈日本統治時期-電影與政治的關係〉 , 《歷史月刊》第 94 期(1995.11) ,頁 123-128。. 2.

(11) 教育媒介的情形;11上述研究利用一手史料的發掘和運用,究明電影傳入初期的 一些基本史實,並開啟日後研究日治時期電影與官方教化、宣傳關係之途徑。其 後,黃仁、田村志津枝等人利用前述研究基礎,撰述一些通史性的書籍與年表, 或進一步發掘、深化相關的史料與史實。12 王文玲撰〈日據時期臺灣電影活動之研究〉一文,是第一篇論述日治時期臺 灣電影放映活動的學位論文。13指出電影具有政治、經濟及休閒娛樂等多重性格, 在殖民地臺灣的特殊環境下,雖然難以發展出獨立自主的特質,僅能作為日本電 影之從屬,但仍透過電影說明者的解說與臺灣民眾對於中、日、美電影的選擇, 呈現一般臺灣民眾的民族認同,而臺灣文化協會更進而組織「美台團」,藉由巡 迴電影放映活動宣傳其主張。該文亦探討電影院的設立與經營概況,以臺北為例, 說明臺灣都市地區休閒、娛樂活動的概況,並指出臺日雙方觀影文化的差異。該 文對於臺灣總督府的電影政策、電影文化發展,以及商業性、非營利性、藝術性 等不同類型的電影放映活動,皆有一定程度的探討;惟該文屬於開創性研究,且 當時關於電影內容與放映活動的史料大多尚未被發掘,因此,未能對電影內容與 放映情形作實證的分析,是較為可惜之處。 葉龍彥的研究從電影院與地方電影發展史的角度出發,進而擴大以全臺灣為 範圍的研究,先後出版《光復前後高雄市的戲院與電影》 、 《新竹市電影史》 、 《臺 北西門町電影史 1896-1997》及《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等書。14《日治時期臺 灣電影史》一書主要以《臺灣日日新報》作為基礎史料,將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 11. 12. 13. 14. 葉龍彥, 〈日治時期臺灣紀錄片之歷史性分析〉 , 《臺灣史料研究》第 7 期(1996.02) ,頁 55- 71。 田村志津枝, 《はじめに映画があった植民地台湾と日本》 (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0) ;李 道明、張昌彥主編, 《紀錄臺灣:臺灣紀錄片與文獻書目選集》 (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2000) ; 李道明、王慰慈主編, 《紀錄臺灣:臺灣紀錄片與新聞片影人口述》(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 2000);川瀨健一著 李常博譯, 《臺灣電影饗宴:百年導覽》(臺北:南天書局,2002) ;川瀨 健一,〈臺灣映畫略年表〉, 《天理臺灣學會年報》第 12 號(2003.06) ,頁 26-39;黃仁、王 唯編著, 《臺灣電影百年史話》 (臺北:中華影評人協會,2004) ;黃建業主編, 《跨世紀臺灣電 影實錄》 (臺北:國家電影資館,2005) ;川瀨健一, 〈日本統治時代台湾の映画史と施策 -資 料の發掘と聞き取り調查-〉,《天理臺灣學會年報》第 16 號(2007.06),頁 11-49;黃仁, 《日本電影在臺灣》(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 。 王文玲,〈日據時期臺灣電影活動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葉龍彥, 《光復前後高雄市的戲院與電影》 (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5) ;葉龍彥, 《新竹 市電影史》 (新竹:竹北文化,1996) ;葉龍彥, 《臺北西門町電影史 1896-1997》 (臺北:文 建會,1997);葉龍彥,《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臺北:玉山出版社,1998) 。. 3.

(12) 發展分為「萌芽時期」 、 「興起時期」 、 「興盛時期」及「太平洋戰爭時期」四個階 段,15透過各時期上映的影片、電影院發展及電影相關人士的生涯略歷,描述日 治時期臺灣電影放映活動之情形與上映影片的內容。可惜全書較缺乏對電影相關 團體、人物的貫時性觀察,以及制度層面之分析;且該書對於總督府電影政策, 以及官方的電影教育、宣傳活動著墨較少;另外,其分期標準較傾向於娛樂電影 發展的趨勢,亦未必符合臺灣總督府的電影政策之變遷,以及官方電影教育、宣 傳活動之實況。 洪雅文撰〈日本殖民地支配下臺灣映畫界に関する考察〉一文,16繼 1990 年代以來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探討愛國婦人會的電影放映活動,是近 20 年來第 一篇以日文撰寫之相關研究。另外,佐藤忠男撰《增補版 日本映畫史 2》一書 中有〈日本支配下の台湾における映画〉一章,略述日治時期臺灣電影發展的情 形。17 其後,關於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電影政策,以及官方運用電影從事教化、 宣傳活動之研究陸續展開。三澤真美惠撰《殖民地下的「銀幕」 臺灣總督府電 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一書,是修訂其碩士論文〈日本時代臺灣的電影 政策(1895-1942)〉,正式出版為專書。18該書的主軸是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 的電影政策為中心,配合當時臺灣社會的電影放映活動,析論日治時期臺灣總督 府的電影政策,以及其運用電影之策略,闡明總督府當局透過法律與對電影教育 之運用,建立日本在殖民地的「文化霸權」 、支配「知識」主導權的過程和方式。 指出總督府當局一方面透過警察力量執行電影取締和檢閱政策,二方面藉由臺灣 教育會的電影放映與其攝製之影片,向臺灣人形塑日本民族主義和日本人形象; 同時,亦向日本國內宣傳總督府殖民地統治的理想樣貌。該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 留存的官方檔案、報紙及雜誌等史料,廣泛運用《臺灣教育》 、 《臺灣警察協會雜 誌》及《臺灣警察時報》等刊物,究明臺灣教育與警察當局的電影施策與活動之 15 16. 17 18. 葉龍彥,《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頁 34-36。 洪雅文, 〈日本殖民地支配下臺灣映畫界に関する考察〉 (東京:早稻田大學戲劇研究所修士論 文,1997) 。 佐藤忠男,《增補版 日本映畫史 2》 (東京:岩波書店,2006) ,頁 112-114。 三澤真美惠, 《殖民地下的「銀幕」 臺灣總督府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 (臺北:前衛 出版社,2002) ,頁 417;三澤真美惠, 〈日本時代臺灣的電影政策(1895-1942)〉 (臺北:國 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 4.

(13) 發展,以及其內部運用電影之思想的變遷。其後,相關研究大多將之視為日治時 期電影史的重要著作之一,亦是本文重要的參考論著。 三澤真美惠另撰有〈植民地時期台灣における映画受容の特徵〉一文,19將 日治時期臺灣的電影活動分為營利性質與非營利性質二類,探討日本和中國營利 性質電影放映活動之概況、臺灣總督府和臺灣文化協會的電影運用方式,以及臺 灣人和在臺日人接受這些電影影響的情況。而在《帝国と祖国のはざま 植民地 期台湾映画人の交涉と越境》一書中,20三澤進一步將研究視野擴及當時臺灣、 日本、中國間之互動,探討夾雜在臺灣、中國及日本間之臺灣電影人的電影活動 與其國家、民族、文化認同間的矛盾和妥協。 歐淑敏撰〈日治時期臺灣電影的政教功能〉一文,21探討日治時期臺灣的電 影檢閱制度、電影院和電影說明者,以及臺灣總督府電影政策和文教政策間之關 聯。惟其內容並未超出先前的研究成果,史料方面,官方檔案與報紙、雜誌等資 料顯然不足。 王姿雅撰〈從影像巡映到臺灣文化人的電影體驗-以中日戰爭前為範疇〉 一文,22其前半部透過高松豐治郎與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的電影放映活動,究明 日治初期來臺日人與官方外圍團體之電影放映情形,以及高松豐治郎與愛國婦人 會活動所建立的官方巡迴電影放映基礎;指出總督府當局係在此基礎上逐漸掌握 電影的啟蒙、教化功能;並利用《臺灣民報》、《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與蔡 培火、葉榮鐘等人的回憶文字,闡明 1920 年代「美台團」的電影放映活動,以 及臺灣文化協會藉由巡迴電影放映與官方爭奪啟蒙、教化權之嘗試。江佩諭撰〈日 治時期社會組織對於電影的運用 以「愛國婦人會」與「臺灣文化協會」為中心〉 一文,23亦探討類似的主題。 近年來出現探討日治時期電影與臺灣近代社會、文化形成關係之研究,吳文 19. 20. 21 22. 23. 三澤真美惠, 〈植民地時期台灣における映画受容の特徵〉, 《台湾映画-台湾の歴史.社会を 知る窓口-》(京都:晃洋書房,2008),頁 30-70。 三澤真美惠, 《帝国と祖国のはざま 植民地期台湾映画人の交涉と越境》(東京:岩波書店, 2010)。 歐淑敏, 〈日治時期臺灣電影的政教功能〉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 王姿雅, 〈從影像巡映到臺灣文化人的電影體驗-以中日戰爭前為範疇〉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江佩諭,〈日治時期社會組織對於電影的運用 以「愛國婦人會」與「臺灣文化協會」為中心〉 (臺北: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5.

(14) 星撰〈日本植民地統治下における台湾近代社会の形成 -映画の背景となる台 湾史の一側面を語る-〉一文,探討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社會之近代知識、觀念 形成的過程,其內容包含近代衛生的引進和普及;法律、時間觀念之建立;近代 學藝活動的傳佈;以及風俗文化之變遷和餘暇生活的出現等層面。並進一步以公 學校國語教科書中有關電影的課文為例,分析各時期的課文內容,以觀察電影放 映從休閒餘暇活動進而成為教化宣傳手段的情形。指出國語教科書介紹電影之課 文不僅使臺灣人學生認識近代知識,且具有促成臺灣社會近代化進展之意義。24該 文闡明臺灣近代社會形成的過程,並指出電影在其中所具有之意義,此一研究取 徑啟發筆者甚多,有助於了解透過教科書中的電影課文對臺灣社會之影響。 李承機撰〈臺灣近代メディア史研究序說:植民地とメディア〉一文,25探 討日治時期臺灣近代傳播媒體展開之軌跡,析論其在殖民地所呈現之形式與樣態, 將臺灣傳播媒體史分為「胎動期(1920 年代以前)」、「展開期(1920-1931)」 及「急速擴大期(1932-1938) 」三階段。其中,第三階段論及 1932 年以降臺灣 的廣播與商業電影、新聞電影等大眾媒體之流行,以及其間的競合和共生關係, 指出其乃是促成臺灣「大眾消費社會」出現之原型,惟該論文主要以報紙為討論 對象,探討電影的內容不多。卓于綉撰〈日治時期電影的文化建制:1927-1937〉 一文,26探討臺灣常設電影院空間形成的過程,電影院內之觀影文化和當時流行 的電影類型,以及臺灣文化協會對電影教化權、放映空間之爭取與其對於電影等 娛樂活動之態度,嘗試藉此呈現日治中期具有現代休閒娛樂性格的電影文化之形 成;並透過論述臺灣文化協會爭取電影放映空間的過程與其對民眾娛樂改善所提 出之主張,企圖說明日治中期臺灣的電影文化中,同時存在反殖民與同化於文明 開化的雙重性格。 川瀨健一整理日治時期臺灣報紙、雜誌上刊載的電影放映資訊,編成《植民 地台湾で上映された映画. 24. 25. 26. 1899(明治 32)年-1934(昭和 9)年》、 《植民地台. 吳文星, 〈日本植民地統治下における台湾近代社会の形成 -映画の背景となる台湾史の一側 面を語る-〉, 《台湾映画-台湾の歴史.社会を知る窓口-》,頁 3-29。 李承機, 〈臺灣近代メディア史研究序說:植民地とメディア〉 (東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 科地域文化研究專攻 博士論文,2004)。 卓于綉, 〈日治時期電影的文化建制:1927-1937〉 (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2008)。. 6.

(15) 湾で上映された映画. 1935(昭和 10)年-1945(昭和 20)年》二書,27該書以. 年表方式,詳列出日治時期臺灣的常設電影院上映之影片基本資訊。 佐藤重人撰〈日本殖民時代臺灣的「教育映畫」之研究-以《臺灣日日新報》 報導為中心〉一文,28該文以《臺灣日日新報》之報導為主要資料,探討日治時 期官方教育性質電影放映的概況,以及官方電影放映活動與各時期政治環境變遷 之關係,嘗試定義教育性質電影的內涵,並呈現不同時期教育電影的功能和用途 之變遷。 2006 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發行館藏之一批日治時期臺南州教育課所有 的教育影片與「准演執照」,開啟日治時期教育性質影片分析研究之途徑。謝侑 恩撰〈影像與國族建構-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日據時代影片《南進臺灣》 為例〉一文,29是第一篇運用該批史料進行分析研究的論文,以戰爭時期拍攝之 國策紀錄片《南進臺灣》為文本,分析日本透過該片形塑戰時國家意識與國家認 同之方式。惟該文對於一手史料之運用稍嫌不足,未能清楚說明影片內容與日本 南進政策間之具體關聯及其歷史背景。周怡卿著〈從日據時期電化教育影片探討 後殖民文化認同之面向〉一文,30亦利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藏的日治時期電影 史料,探討教育性質電影與日本國家意識之傳遞。惟該文對影片內容的分析略顯 不足,且缺乏對不同時期教育性質電影內容之討論。 綜上可知,近 20 年來的研究成果已逐漸描繪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電影 政策與主要社會教育團體運用電影從事教化宣傳活動之概況。但關於中日戰爭爆 發前與戰爭時期社會教育性質影片之內容分析,則仍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關於 這些教育宣傳性質影片製作之目的為何?攝製時的政策背景為何?影片實際傳 遞給觀看者的訊息為何?在在都有待進一步深入討論。 本文以分析歷史文獻、影片資料及電影劇本為主,並參考相關論著,作為討 27. 28. 29. 30. 川瀨健一, 《植民地台湾で上映された映画 1899(明治 32)年-1934(昭和 9)年》 (奈良: 東洋思想研究所,2010) ;川瀨健一, 《植民地台湾で上映された映画 1935(昭和 10)年-1945 (昭和 20)年》 (奈良:東洋思想研究所,2010) 。 佐藤重人, 〈日本殖民時代臺灣的「教育映畫」之研究-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為中心〉 (臺 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 謝侑恩, 〈影像與國族建構-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日據時代影片《南進臺灣》為例〉 (臺 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周怡卿, 〈從日據時期電化教育影片探討後殖民文化認同之面向〉 (臺南: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 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7.

(16) 論之依據。所利用的主要資料有《臺灣總督府府報》、 《臺灣の社會教育》、 《臺灣 事情》、 《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等官方檔案與總督府出版品,日治時期影片 「幸福的農民」、 「南進臺灣」、 「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及電影劇本「黎明之村」, 31. 以及《臺灣教育》、《臺灣時報》、《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等報. 章雜誌之動態資料與《日本映畫論言說大系》收錄之戰前電影教育理論專書,透 過廣泛、周延地利用資料,期能客觀地呈現日治時期官方運用電影作為社會教育 媒介的情形。 本文擬探討中日戰爭前後,臺灣總督府運用教育性質電影從事社會教化與政 策宣傳之情形。以 1937 年中日戰爭之爆發作為前後期的分水嶺,主要是因日治 時期的社會教化與政策宣傳活動,與臺灣島內外政治局勢,以及殖民地相應角色 之扮演息息相關。中日戰爭爆發以前,官方教化宣傳電影的運用在各行政層級與 各行政領域間呈現分頭進行的情形,內容亦多以社會改造、農業改革及衛生宣傳 等為主題;迨至進入戰爭時期後,配合非常時期的需求,總督府當局開始逐步強 化對電影教化宣傳活動的統制與一元化的管理,內容轉而強調國民思想指導、戰 爭動員及國策宣傳等主題。 本文探討的重點著重於官方教化宣傳電影與臺灣社會教育間之關係,擬透過 影片分析,分別針對前後期重要政策相關之宣傳影片,討論其內容與教化宣傳政 策的關聯性。由於臺灣的教育性質電影運用深受日本電影教育理論之影響,用是 本文在討論影片性質時,將盡可能統合日本國內的情形與相關之理論,以究明教 化宣傳電影運用的脈絡。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和目的,回顧向來的研究,並介紹本論文的 章節安排。第二章為「電影的傳入與運用」 ,第一節「傳入初期的電影放映」 ,首 先略述電影由日本傳入臺灣的過程,再探討傳入初期電影作為文明開化象徵、報 導宣傳運用及娛樂等之功能;第二節「社會教育性質的電影放映」,分別略述中 日戰爭爆發以前臺灣教育會、地方社教團體及地方州廳教育課的電影放映活動, 31. 「幸福的農民」 、 「南進臺灣」 、 「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三部影片收錄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發 行之《片格轉動間的臺灣顯影》 ;電影劇本「黎明之村」則收在日治時期臺灣農友會出版之《小 作慣行改善映畫說明集》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策劃, 《片格轉動間的臺灣顯影:國立臺灣歷史 博物館修復館藏日治時期紀錄影片成果》 (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8) ;臺灣農友會, 《小作慣行改善映畫說明集》(臺北:臺灣農友會,1929)。. 8.

(17) 與戰時總督府電影宣傳政策和社會教育電影放映的情形,藉以闡明戰爭爆發前後 的社會教育電影放映活動之概況。 第三章為「中日戰爭以前的電影與社會教育」,第一節「電影與農業改良- 以『黎明之村』為例」 ,首先討論該影片製作之背景,探究 1920、1930 年代臺灣 總督府的農業改良政策,略述官方對於甘蔗、稻米的品種、耕作技術等之改良措 施,以及「小作慣行改善」政策與其實施之經緯,接著,以電影劇本「黎明之村」 為例,分析其如何透過情節的鋪陳,宣傳「小作慣行改善」事業的內容;第二節 「電影與社會改造-以『幸福的農民』為例」,首先探討中日戰爭爆發前臺灣總 督府的社會教育政策,析論該政策內容與主要社會教化團體的事業概況,接著, 略述嘉南大圳農田水利事業之經緯,並討論社會教化團體與「實行小組合」組織 之關係,最後,以「幸福的農民」影片為例,分析該片如何藉由劇情之安排,宣 傳嘉南大圳水利事業,鼓勵灌溉區農民組成「實行小組合」以改善農村經濟,並 向農民宣導破除迷信、學習日語等生活改善措施。 第四章為「中日戰爭時期的電影與社會教育」,第一節「電影與南進宣傳- 以『南進臺灣』為例」,先探討臺灣與日本南進政策之關係,以及臺灣作為南進 據點在各時期所扮演之不同角色,接著,以「南進臺灣」影片為例,分析該片製 作之緣由與時代背景,進而論述影片是如何向觀看者闡述日本南進之目的,鼓吹 南進的熱潮,並宣傳作為南進據點的臺灣;第二節「電影與戰爭動員-以『臺灣 勤行報國青年隊』為例」,首先略述臺灣總督府戰爭動員之概況,再進一步說明 「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的成立與主要活動,最後透過影片分析,探討影片如何 進行戰爭動員的號召與宣揚皇民奉公之精神。第五章則是結論。. 9.

(18) 10.

(19) 第二章. 電影的傳入與運用. 電影傳入臺灣初期,主要是以其新奇性,被作為商業性質表演與慈善募款活 動之娛樂物;1惟其中亦具有彰顯近代科學文明之象徵意涵,此點可由電影傳入 初期《臺灣日日新報》中對電影放映活動的報導得知,記者大多強調電影的電氣 化特質及其作為嶄新科學技術的一面。2其後,部分官廳、團體亦開始運用電影 放映作為彰顯殖民統治者代表近代科學文明的手段。3 1914 年以降,臺灣教育會開始運用電影作為社會教化之媒介。41923 年出版 之電影理論專書《社會教化與活動寫真》中便指出,電影生動的畫面、自由的題 材及千變萬化的場景變換等特質,能夠在視覺上有效地引起觀看者的注意和興趣, 且具有牽動情緒與形成群眾心理的感染力,是社會教化宣傳的理想工具。5臺灣 教育會職員中村貫之指出,1931 年,臺灣運用電影從事社會教化的情形已頗為 發達,全年度放映次數達 2,200 回,觀看人次約 150 萬之眾。6 1937 年 7 月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統治當局更積極透過官廳、學校及民間 團體舉辦巡迴新聞電影放映會,並以經費補助的方式,鼓勵營利性質劇院放映新 聞影片,7或以特定主題辦理戰爭電影的觀看活動。8 1937 年 11 月的《臺灣時報》中刊載〈情報與宣傳〉一文,強調報紙、廣播 及電影等媒體在主導國內輿論取向與國家政策宣傳方面之重要性,並特別注重電. 1 2. 3 4 5. 6 7 8. 中村貫之〈臺灣に於ける教育映畫〉, 《臺灣教育》第 360 號(1932.07) ,頁 47。 〈十字館の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899.09.08 日刊 5 版; 〈電氣活動大寫真〉, 《臺灣日 日新報》1900.06.21 日刊 6 版。 〈活動幻燈〉 ,《臺灣日日新報》1901.11.21 日刊 4 版。 中村貫之,前引文,頁 47。 山根幹人, 《社會教化と活動寫真》 (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3;東京:ゆまに書房復刻, 2006),頁 50-55、67-69、71。 中村貫之,前引文,頁 48。 原保夫,〈時局とニュ-ス映畫〉, 《臺灣時報》1937.11,頁 74-80。 例如高雄州東港郡下的番社國語講習所,即於 1941 年度行事中,配合戰時防空思想培養,於 是年 3 月 10 日上午安排電影觀覽活動,至屏東觀看戰爭宣傳性質電影「燃燒的天空(燃ゆる 大空)」 。番社國語講習所, 《昭和十六年 日誌》。感謝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曾令毅 學長,不吝提供出借相關資料。. 11.

(20) 影的價值,認為新聞電影「是未來最值得期待的宣傳手段之一」 。9而同期刊登的 另一篇專文〈時局與新聞電影〉,更明確地指出新聞電影在臺灣運用之價值,文 中認為「即使是在尚未普及日語常用的農村地區,電影亦能透過影像的視覺傳遞, 注入對民眾思想之影響力」。10 綜上可知,電影自傳入臺灣之初,即為部分官廳、團體所運用,且在 1914 年之後成為官方社會教化推動之媒介。1937 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電影的宣 傳、報導價值為官方所重視。有鑑於此,關於電影傳入臺灣初期放映活動之概況 和特徵為何?電影如何成為社會教化之媒介?官方運用電影作為社會教化手段 為何?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關於報導戰爭之電影放映活動的發展概況為何?其 內容變遷為何?這些問題皆有深入探討之必要。. 9 10. 大塚正,〈情報と宣傳に就て〉, 《臺灣時報》1937.11,頁 66-73。 原保夫,前引文,頁 74-80。. 12.

(21) 第一節 傳入初期的電影放映. 電影技術的原理始於一種運用視覺暫留原理的簡單科學玩具,藉由置於圓筒 中快速轉動的連續圖像,創造出動態之錯覺。1839 年,法國舞台劇背景畫家路 易.達蓋爾(Louis Lacqeus Mand Daguerre)與英國的威廉.塔爾波特(William Fox Talbot)相繼發明影像攝影與顯影的技術,此後,相關之攝影技術發展迅速,法 國的傑森(Pierre Jules Cèsar Janssen)、馬黑(Éstienne-Jules Marey)及英國攝影 家麥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等人,陸續研發出連續攝影的技術,應用於 天文攝影、生理學及動態影像等領域;1880 年,麥布里奇進一步結合法國砲兵 軍官 Franz Von Uchatius 發明之幻燈投影機,放映其「Animal in Motion」連續影 像作品,稱之為「動物活動鏡(The Zoogyroscope)」,此係電影概念的原型。隨 後,美國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A. Edison)與其助手狄克生(W. K. L. Dickson) 根據前述的研究成果,於 1893 年發表最初的電影放映和攝製技術,翌年,法國 的盧米埃兄弟改良愛迪生的發明,製作出能夠於開放空間放映與移動拍攝的電影 攝影、放映機械。11 世界上第一次的公開電影放映出現於 19 世紀末葉的法國,1895 年 12 月 28 日,盧米埃兄弟(Auguste and Louis Lumière)在巴黎放映他們的第一部影片「火 車進站」;與此同時,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也發展出類似的電影攝製、放映技術; 隨後,電影挾其真實重現動態影像的奇幻特質,以嶄新娛樂物之姿,迅速地在歐 美各主要城市中出現。12 1896 年末,電影經由「京都モスリン紡織會社」工程師稻畑勝太郎自法國 傳入日本。稻畑曾經以日本京都府第十回海外留學生身分,於 1877 年留學法國 里昂工業學校。1896 年 3 月,稻畑奉命再次赴法考察紡織工廠設計期間,經里 昂工業學校時期同窗奧古斯都‧盧米埃介紹,得知其弟路易‧盧米埃發明之電影. 11. 12. 中崎昌雄, 〈活動写真への道 Muybridge ,Marey, Edison〉 《 ,中京大学教養論叢》 (34:3) 1994.02, 頁 113-178;Richard M. Barsam 著;王亞維譯, 《紀錄與真實 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 (臺北: 遠流出版社,1996),頁 26-31。 同上書,頁 21、33-35、39-40、48-49。. 13.

(22) 技術,並留下深刻之印象,認為電影呈現的動態影像比起相片將更能向日本人介 紹歐洲的文明科技;是年 11 月,稻畑偕同電影技師杜雷爾(M.Durel),攜帶兩 臺電影放映機與攝影器材返國,並於 1897 年 1 月在京都四条河原附近舉行試映 會,是為日本最初的電影放映活動。不久,又陸續在京都、大阪地區舉辦售票之 娛樂性質的電影放映會,觀看者無不深受電影動態影像之震撼。 同年,東京的吉澤商店亦購入電影放映機,在東京的高級劇院神田錦輝館舉 行售票電影放映。其後,駒田好洋、橫田永之助等人相繼展開商業性的巡迴電影 放映,更加速電影之傳佈,日本各主要都市紛紛開始出現商業娛樂性質的電影放 映活動。13由此可知,日本最初的電影放映活動,是以新奇娛樂物之樣貌,透過 固定劇場與巡迴電影放映隊呈現於一般民眾的面前。. 一、電影傳入臺灣 1899 年前後,電影自日本傳入臺灣。目前可知臺灣最初放映電影的紀錄, 是 1899 年 9 月在臺北十字舘劇院連續上映十天之「美西戰爭」等短片,14該訊息 刊載於 1899 年 9 月 8 日的《臺灣日日新報》上,報導中談到「十字館本次放映 的是美國愛迪生發明之活動電氣寫真……。」15翌年 6 月,在臺灣從事木材販售 的日商大島豬市與「法國自動幻畫協會」電影技師松浦章三等人,於臺北「淡水 館」和「十字館」放映法國盧米埃兄弟之「火車進站」 、 「海水浴」等十餘部影片, 16. 是年 6 月 21 日, 《臺灣日日新報》刊登此次電影放映活動的廣告,略謂: 「今回. 自 21 日起,在當地十字館連續一週開演新技術(電氣應用活動大寫真)以供觀 覽。」17 1901 年 10 月 23 日,《臺灣日日新報》再次刊登電影放映會的消息,載稱: 13. 14. 15 16. 17. 田中純一郎, 《日本映画発達史 I 活動写真時代》(東京:中央公論社,1975) ,頁 38-51、 95;田村志津枝, 《はじめに映画があった植民地台湾と日本》 (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0) , 頁 9。 報導中提到將放映「美西戰爭」等「活動寫真」 ,明確可知放映的是電影而非幻燈片; 「美西戰 爭」被視作為最早的幾部非劇情片與戰爭電影之一。Richard M. Barsam 著、王亞維譯,前引 書,頁 58。 〈十字館の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899.09.08 日刊 5 版。 李道明, 〈台灣電影史的第一章〉 , 《台灣紀錄片研究書目與文獻選集》 (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 2000),頁 3-27。 〈電氣活動大寫真〉,《臺灣日日新報》1900.06.21 日刊 6 版。. 14.

(23) 「激戰電影放映會自 24 日起,每晚 6 點於西門町外街一丁目之鐵路平交道南側 舉行,放映『北清事變』、『英杜大戰爭』、故北白川宮殿下洩(澳)底灣上陸之 尊容等(影片),尚有大聲美音發音機播放內地流行之「節義太夫」等樂曲作為 餘興演出。」18 而目前可知最早由臺灣人從事的電影放映活動,則是 1903-1904 年間苗栗 人廖煌在苗栗和臺北舉行的一系列商業性質電影放映會。報載其於 1903 年前往 東京學習電影放映技術,並購入放映機和約 25 部影片返臺,隨後於苗栗與臺北 大稻埕、西門街一帶從事收費之電影放映,作為娛樂用途。19 從前引《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可知,當時報紙大多強調電影的電氣化特質 及其作為嶄新科學技術的一面;初期的放映活動中亦搭配同屬新科技的音樂播放 作為餘興節目,顯示電影在傳入臺灣之初,新聞媒體是以近代科學技術的面貌將 其介紹給一般民眾。另外,電影放映活動以其新奇有趣的一面吸引民眾關注之外, 尚具有營利性與娛樂性兩項特徵,可知電影自傳入之初即是以其近代性和娛樂性 為臺灣民眾所認識。 初期的放映活動並未帶來電影的流行,一則因影片取得不易,須從日本跨海 進口;二則日治初期臺灣治安未靖,日本電影界人士來臺意願不高,三則當時在 臺灣無論是日本人或臺灣人都還未形成看電影之風氣,娛樂演藝活動仍以戲劇與 漢人傳統娛樂為主流。20迨至 1904-1905 年日俄戰爭期間,受到戰時民間不安情 緒的影響,臺灣官民普遍關心戰況的發展,透過各地戰爭實況影片放映之契機, 電影才開始在都市地區受到社會各界之矚目。21同一時期日本電影界亦因日俄戰 爭之故,電影院數目、電影公司組織及民眾觀影人次等皆明顯呈現擴張之趨勢。 22. 二、文明開化的象徵 電影傳入臺灣不久,日本人與臺灣官方似乎已注意到運用幻燈、電影放映等. 18 19 20 21. 22. 〈激戰活動寫真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1.10.23 日刊 5 版。 〈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4.01.07 日刊 5 版。 葉龍彥,《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臺北:玉山出版社,1998) ,頁 56-58。 詳閱三澤真美惠, 《殖民地下的「銀幕」 臺灣總督府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 (臺北: 前衛出版社,2002),頁 274-276;田村志津枝,前引書,頁 66。 詳閱佐藤忠男,《增補版 日本映畫史 1》 (東京:岩波書店,2006) ,頁 107-113。. 15.

(24) 近代科學產物,作為彰顯文明開化象徵之用途,相繼於各地方舉行幻燈或電影放 映會,向臺灣民眾公開放映幻燈片或電影,透過近代科學技術的展示,作為日本 殖民統治文明開化之象徵。 例如 1896 年 11 月 21 日新竹國語傳習所的始業式中,當局即特別舉行幻燈 放映會,向在場的 300 多名臺灣民眾展示代表近代科學文明的幻燈技術,《臺灣 新報》之報導談到,當局欲藉此放映會「使其認識文化為何物」,進而增強地方 民眾入學的意願。23 1900 年 6 月 19 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日人大島豬市與松浦章三在臺北 從事電影放映的消息,略謂:. 此次大島豬市從日本內地攜來活動寫真……發明者為法國里昂府理學博 士盧米埃氏,其花費 21 年時間,以理化學應用之結果,於 1895 年試驗成 功。……今回大島氏依同會(法國自動幻畫協會)之託,以向土人展示學 術上之進步為目的而持來,近日將於淡水館或臺北座放映。24. 報導中首先略述電影發明的概況,次則言明這次的放映活動是為了向臺灣人展示 「學術上之進步」。雖然目前未能尋獲大島豬市或「法國自動幻畫協會」之相關 文獻記載,以佐證此回放映活動的主要目的,但由上可知,該報導強調運用現代 科學產物向臺灣人展示現代學術之用意;而此次放映活動似乎頗受歡迎,因此, 在原訂之閉幕放映後又增加 3 日的延長放映。25 1901 年 11 月 21 日, 《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活動幻燈〉的消息,詳細描述 新竹舉行電影放映活動的情形,並具體描述與會人士對首次電影體驗之反應,略 謂:. (11)月之十七日,新竹北門外竹陽軒特設活動幻燈會,邀請各紳缙於午 後六日(時)至場觀會,至時,新竹廳長并守備隊長、廳內諸屬員及諸富. 23 24 25. 〈各直轄學校の近況(承前)新竹國語傳習所〉,《臺灣新報》1896.12.27 日刊 3 版。 〈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0.06.19 日刊 5 版。 〈十字館の活動写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0.07.01 日刊 3 版。. 16.

(25) 紳人民等,足有二百餘人入會。其幻燈比往常各公學校幻燈迥異,各公學 校所幻燈影,其燈係就當面照來,與人觀閱,其影中諸景係就翕相中諸景 照出,不能活□;此則用電火自背後照出,其活動非一人一事而已,舉全 局中人影出照(照出),或走、或行、或笑、或哭、或戰、或騎、或聚、 或散,無不情景必肖,使閱者如身臨當境,其幻影諸景係就北京近事,如 軍隊行停、砲火操演、天津攻戰、煙臺占領諸景,會中諸人以為,似此活 動得未曾有,每觀到入神處,群拊掌呌(叫)26妙不絕云。27. 記者特別說明此次放映的電影與以往的幻燈片具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指出電 影呈現之動態影像,能使觀看者產生「如身臨當境」的感受,與會者多認為這是 以往未曾經歷之嶄新體驗,無不聚精會神於影片的情節而隨之起舞;並指出此次 放映活動邀集當地各紳缙名士,包含新竹廳長、守備隊長及當地士紳、富人等重 要人士。綜上可知,這次的放映活動具有以代表近代科學的電影技術,向新竹一 帶社會上層人士展示的意涵;當時出席之各界人士,對此次放映活動應留下不小 的印象。 日治時期曾擔任大甲公學校教員與苑裡庄長的櫟社成員陳瑚,在其詩集《枕 山詩抄》中,留有一篇描述其觀看電影經驗的詩作〈觀日露戰爭活動寫真有感〉。 詩中首先描述其電影經驗的奇幻感受,盛讚電影可提供跨越時空的平臺,透過布 幕與放映機投射之光影,便能使人如臨現場;次則談到片中呈現的種種戰爭場景 皆歷歷在目,感同身受,使其亦不禁為之心酸;進而體會到戰爭之記載已突破既 往的文獻史籍,如今透過影像的傳遞,即可使人直接感受到戰爭的震撼和殘酷。 28. 顯示電影經驗對觀看者產生之震撼,以及所感受到的近代科學文明體驗。由上. 或可推論日治初期臺灣民眾首次觀看官方電影放映時亦產生類似之衝擊,從而感 受到電影的現代性,形成統治當局與文明象徵的連結。 26. 27. 28. 「呌」 ,叫之異體字,呼喊的意思。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異體字字典》,正式版第五版 2004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a/fra/fra00491.htm 2012.11.04 10:42。 〈活動幻燈〉 ,《臺灣日日新報》1901.11.21 日刊 4 版。田村志津枝的研究中,據此內容推測 當時所放映的是日本吉澤商店製作之「北清事變活動寫真」 。詳見田村志津枝,前引書,頁 54。 陳瑚, 《枕山詩抄》(臺北:龍文,1992) ,頁 17-18。轉引自王姿雅, 〈從影像巡映到臺灣文 化人的電影體驗-以中日戰爭前為範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頁 61、149。. 17.

(26) 另外,官方之「撫蕃」單位亦藉地方廳巡迴電影放映與「蕃人觀光」等活動, 安排原住民觀看電影,藉由近代科學文明產物電影所帶來的震撼,使其服從臺灣 總督府之統治。291906 年 7 月 7 日《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中,描述屏東潮 州地區原住民首次觀看電影後的反應,略謂:「本年二月間,潮州支廳曾開活動 寫真會,而該撫蕃派出所,帶同轄下蕃人一同觀玩,時諸蕃無不驚心詫異,始覺 文明野鄙,相棄宵壤,自嘆往日之相頑抗者,殊實謬錯,今已豁然醒悟,自知此 後不得不沾恩王化矣。」30當局運用電影作為文明開化象徵之「理蕃」措施可見 一斑。此後,官方亦陸續於「蕃人觀光」行程中安排觀看電影,以收電影作為文 明開化象徵之功效。31. 三、報導與宣傳的功能 1904 年 2 月,日俄戰爭爆發後,臺灣官民普遍關心戰況之發展,因應相關 時事報導之需求,臺北的日商水谷鹿之助和岡田米吉,以及在日本從事勞工運動 巡迴電影放映的高松豐治郎,陸續引進日俄戰爭實況等新聞紀錄片來臺放映,32臺 北的榮座、臺北座、淡水館等主要劇場,33以及基隆、新竹等地劇場,皆有關於 戰爭電影之放映活動。34而官方亦鼓勵民眾前往觀看戰爭實況影片,曾經擔任保 29. 30 31. 32. 33. 34. 〈歸順落の下山〉, 《臺灣日日新報》1905.02.04 日刊 2 版; 〈蕃界雜事彙報 蕃人と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9.04.08 日刊 2 版。 〈雜報 生蕃化服〉,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6.07.07。 〈雜報 來北觀光之蕃人〉,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6.10.28;〈雜報 生蕃各處觀光〉, 《漢文 臺灣日日新報》1907.11.02; 〈雜報 誠哉生蕃〉 ,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7.11.09; 〈雜報 寄 付于蕃人〉,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8.01.15;〈不思議之影(蕃人の活動寫真見物)〉 ,《臺 灣日日新報》1909.06.13 日刊 7 版;〈蕃人の活動寫真見物〉, 《臺灣日日新報》1909.07.09 日刊 5 版; 〈雜報 蕃人觀光〉,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01.09; 〈島政要聞 觀光續報〉, 《漢 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02.15; 〈蕃人の活動寫真見物〉 , 《臺灣日日新報》1910.04.26 日刊 5 版; 〈觀光蕃人の活動寫真見物〉, 《臺灣日日新報》1910.10.01 日刊 5 版; 〈雜報 降蕃觀光〉,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10.15;〈亞鉛歐鐵 蕃人少見多怪〉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1910.10.19。 〈活動寫真の不活動〉, 《臺灣日日新報》1904.12.30 日刊 5 版; 〈戰爭の活動寫真〉, 《臺灣日 日新報》1905.01.09 日刊 5 版; 〈臺灣に於ける活動寫真の進步 臺灣教育會通俗教育委員戶 田清三〉 ,《臺灣日日新報》1924.01.01 日刊 5 版。關於高松豐治郎在臺灣的活動,詳閱李道 明,前引文,頁 3-27;葉龍彥,前引書,頁 62-71。 〈活動戰爭寫真〉 , 《臺灣日日新報》1904.12.27 日刊 5 版; 〈戰爭の活動寫真〉 , 《臺灣日日新 報》1905.01.09 日刊 5 版; 〈淡水館の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5.01.25 日刊 5 版; 〈活 動寫真は今夜から〉, 《臺灣日日新報》1905.03.03 日刊 5 版。 〈基隆の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5.03.11 日刊 5 版; 〈新竹の活動寫真〉 , 《臺灣日日 新報》1905.01.24 日刊 5 版。. 18.

(27) 正的臺中仕紳張麗俊,於 1906 年 2 月 22、23 日日記中,留下至役場領取日俄戰 爭電影放映會入場券與分配票券給甲長發放的記錄。35 1905 年 6 月 28 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當時戰爭電影放映會之實況。指 出 6 月 24、25 日兩夜在三角湧(三峽)舉行日俄戰爭電影放映會,廣受關心戰 爭時局的當地民眾矚目,記者估計兩日的入場人數達 3,000、5,000 人之譜。36顯 示臺灣民眾踴躍入場觀看戰爭電影之放映。 又,官方團體與各界人士亦積極運用電影之報導與娛樂性質,作為募集軍隊 撫恤金的手段。1905 年 5 月 24 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高松豐治郎自 1905 年 1 月起連續 4 個月在臺灣西部各地官廳和支廳從事巡迴放映活動,總計舉行 96 回,觀看人數累計 16 餘萬人次,募款金額超過 15,000 圓。376 月, 《臺灣日日 新報》又報導高松接受新竹中港支廳內保正與有志者委託,連續 4 日在新竹中港 街和頭份街舉行「恤兵電影放映會」。38 就電影放映會的內容觀之,會中不僅上映戰爭實況影片,中途亦穿插具娛樂 性之電影。茲以 1905 年 1 月 26 日「淡水館」舉行的戰爭電影放映會為例說明之 (參見表 2 – 1 – 1)。. 表 2 – 1 – 1:1905 年 1 月 26 日淡水館電影放映會上映之影片 影片名稱. 影片名稱. 1. 遼陽車站附近 彼我大混戰. 11. 月世界之奇觀一千尺. 2. 旅順大海戰 敵艦之轟沉. 12. 於普蘭店生擒敵方哨兵. 3. 旅順口閉塞傳之爆沉. 13. 我第二軍金州灣上陸. 4. 黃金山砲臺射口內部. 14. 旅順海戰中傷病兵之登陸. 5. 我步兵大舉朝南山方向突進. 15. 在俄都(舉行)之勝利祈願. 6. 第三回旅順攻擊魚雷之爆炸. 16. 俄方義勇隊(自)莫斯科出發. 35. 36 37. 38. 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解讀, 《水竹居主人日記(一)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 史研究所,2000) ,頁 20、22;王姿雅,前引論文,頁 57-58。 〈三角湧の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5.06.28 日刊 5 版。 〈臺北座の落成と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5.05.24 日刊 5 版。市川彩撰之《アジア 映畫の創造及建設》中談到,高松豐治郎於 1905 年接受愛國婦人會邀請,在臺灣總督府支援 下巡迴臺灣各地舉辦日俄戰爭電影巡迴放映會,但在查閱《愛國婦人會 臺灣本部沿革誌》等 文獻後發現,高松與該會合作之巡迴電影放映活動是始於 1909 年 9 月;因此,關於 1905 年 高松巡迴募款電影放映活動的委託單位為何?仍有待進一步之探討。 〈恤兵活動寫真會〉,《臺灣日日新報》1905.07.14 日刊 5 版。. 19.

(28) 7. 我第一師團出征閱兵式. 17. 我騎兵隊大舉朝鴨綠江岸前進. 8. 俄艦出沒北海道之騷動. 18. 滿洲馬賊蜂起 焚燒俄方教會. 9. 金州南門破壞 彼我的大血戰. 19. 南山攻擊 我砲兵隊之苦戰. 10. 攻圍軍 旅順市街榴散彈炮擊. 20. 餘興 銀行之大賊. 資料來源: 〈淡水館の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5.01.25 日刊 5 版。. 表中除了具有報導和宣傳性質的戰爭實況紀錄片外,亦穿插「月世界之奇觀 一千尺」與「銀行之大賊」兩部影片,以兼顧娛樂之效果。 綜上可知,戰爭期間臺灣西部各地舉辦的巡迴電影放映,與都會區的劇場電 影放映會,明顯具有戰爭報導之性質,亦被利用作為戰爭撫恤金募款之手段;尤 有甚者,1904、1905 年以日俄戰爭為契機,電影放映活動首次普及至臺灣西部 之都會地區。 另外,臺灣總督府亦開始運用電影向日本國內宣傳其統治業績。1907 年 2 月,臺灣總督府為了向日本國內介紹當前臺灣的概況,委託高松豐治郎製作「臺 灣紹介」紀錄片,從北到南拍攝臺灣西部各地之人文自然景觀、產業,以及學校、 衛生醫療機構、港口、鐵道等各項近代化設施與總督府理蕃相關設施,並拍攝臺 灣總督府官邸與佐久間佐馬太總督等官員之影像,耗時約 1 個多月,計拍攝 206 個場景、109 項主題,影片總長 2 萬呎。39 影片完成後,先於 5 月 8 日晚間在民政長官官邸舉行試映,隨後陸續在臺北 「朝日座」與臺南等地上映;40並於同年 6 月由高松攜往日本,在東京勸業博覽 會臺灣館附近舉行放映會;其後,又在「東洋協會」正式放映,並陸續巡迴橫濱、 靜岡、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岡山、廣島、馬關、博多、長崎、佐世保、 熊本、鹿兒島等都市從事宣傳放映活動。41 39. 40. 41. 〈臺灣紹介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7.02.22 日刊 5 版; 〈臺灣紹介活動寫真(攝影の 箇所)地方各廳の物產〉 , 《臺灣日日新報》1907.02.23 日刊 5 版; 〈佐久間總督と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7.03.06 日刊 5 版; 〈活動寫真攝影の終了〉 , 《臺灣日日新報》1907.04.12 日刊 5 版; 〈臺灣紹介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7.05.05 日刊 5 版;〈臺灣紹介活動寫 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7.05.07 日刊 5 版。關於該片內容之討論,可詳閱葉龍彥,前引書, 頁 71-78。 〈臺灣紹介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7.05.09 日刊 5 版; 〈臺南の高松活動寫真〉 , 《臺 灣日日新報》1907.06.04 日刊 5 版。 〈臺灣紹介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7.05.12 日刊 5 版; 〈臺灣紹介活動寫真內地に赴 く〉, 《臺灣日日新報》1907.06.09 日刊 5 版。. 20.

(29) 1907 年「臺灣紹介」紀錄片在日本國內進行一系列放映活動,一則向日本 本國介紹臺灣總督府的統治概況與臺灣之人文自然景觀,二則具有宣傳臺灣總督 府統治業績之意涵,42是臺灣總督府當局首次運用電影從事宣傳活動之記錄與首 部以臺灣為主題製作的紀錄片。. 四、娛樂的功能 早在 1904 年日俄戰爭爆發前夕,日本岡山孤兒院的「音樂活動寫真隊」 已透過慈善音樂電影放映會之方式,來臺募集營運所需的經費。43《臺灣日日新 報》的報導中談到:「此回由岡山孤兒院院童組成的音樂隊,受基隆有志之士與 『赤十字會特志婦人會』之邀來臺,於基隆公會堂舉行慈善音樂會,會中並穿插 各地名勝之幻燈、電影等節目,廣受好評。」此次活動在「赤十字會特志婦人會」 之協助下,以會場販售之商品收入和各界捐款,作為孤兒院的營運經費;隨後, 陸續於臺北、新竹等地舉行,成效頗佳。44期間亦接受臺北醫學校校友會之邀, 於學校宿舍內舉行音樂演奏與電影放映會;45巡迴至新竹時,更因應日俄戰爭時 局,特別借出電影器材舉辦戰爭實況電影放映會。46返日後,又曾於 1906 年 11、 12 月間再次來臺舉行類似之募款活動。47 1904 年 10 月,為因應日俄戰爭期間鼓吹「國民奉公」之政策,由臺灣民政 長官後藤新平夫人後藤和子出面,號召在臺官員與臺人士紳、富豪之妻等各界人 42. 43. 44. 45 46 47. 〈臺灣紹介活動寫真 臺灣紹介の主旨〉, 《臺灣日日新報》1907.02.21 日刊 5 版; 〈臺灣紹介 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7.05.12 日刊 5 版。 〈岡山孤兒院の慈善募集〉 ,《臺灣日日新報》1904.01.26 日刊 5 版。岡山孤兒院是由日本社 會福祉運動先驅石井十次成立,其自 1880 年代起開始從事孤兒救濟事業;為募集營運經費, 石井組成樂隊與幻燈放映隊,自 1898 年起,陸續巡迴日本、朝鮮、臺灣及美國各地進行募款 演出;1903 年,再從美國購入電影攝影、放映器材,從事電影放映活動,進而自 1905 年起, 自行攝製相關影片作為事業宣傳與社會啟蒙之用;迨至 1911 年始以成效不彰為由,終止相關 募款活動。佐藤忠男,前引書,頁 436-437。 〈基隆慈善音樂會の景況〉 , 《臺灣日日新報》1904.02.04 日刊 5 版; 〈岡山孤兒院慈善音樂幻 燈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4.02.09 日刊 4 版;〈新竹通信 幻燈盛會〉, 《臺灣日日新報》 1904.03.06 日刊 5 版。 〈醫學校の慈善音樂幻燈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4.02.09 日刊 5 版。 〈征露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4.05.04 日刊 5 版。 〈岡山孤兒院慈善會(第一日)〉, 《臺灣日日新報》1906.11.30 日刊 5 版; 〈岡山孤兒院慈善 會(第二日) 〉, 《臺灣日日新報》1906.12.01 日刊 5 版; 〈岡山孤兒院慈善會(第三日)〉, 《臺 灣日日新報》1906.12.02 日刊 5 版;〈臺南の慈善音樂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7.01.17 日 刊 2 版。. 21.

(30) 士,於臺北「榮座」劇院舉辦慈善音樂會,以其門票收入與各界捐款贈予海、陸 軍恤兵部,與「臺北特志看護婦人會」 、 「臺北愛國婦人會」等婦女慈善團體。會 後,鑑於活動之成效良好,眾人遂決議組成「臺灣婦人慈善會」,推舉後藤和子 擔任會長,於每年春秋兩季定期舉行慈善募款音樂會,並購置電影放映器材,於 音樂會後放映電影作為餘興,以收娛樂之效。48 翌年 7 月,第二回慈善音樂會開幕,自日本延聘著名音樂家來臺演出,並在 會中穿插音樂欣賞,以錄音機播放新近之流行曲目,又放映日俄戰爭、東京街景、 毆洲都市街景,以及美國的水難救助實況與養蜂事業等 30 餘部電影,作為餘興 節目,同時亦兼具報導和教育之功能。《臺灣日日新報》之報導表示,「(雖然) 電影放映的娛樂價值頗高,惟所需之時間亦不少,因此導致現場樂器演奏的時間 遭到縮減。」49其娛樂之功能與價值可見一斑。臺北場結束後,婦人慈善會又陸 續於臺灣西部各地區盛大舉辦類似之募款活動(參見表 2 – 1 – 2),從當時新聞 之報導可知,各地的活動都備受重視,地方官民要人無不親自出席或響應募捐。 50. 表 2 – 1 – 2:1905-1906 年臺灣慈善婦人會各地方慈善音樂會活動一覽表 地區.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臺北. 1905.07.12. 榮座. 樂器演奏、獨唱、合唱、電影放映、 不明. -07.13 宜蘭. 1905.08.02. 入場人數(概算). 音樂播放、魔術戲法 不明. 樂器演奏、電影放映、音樂播放. 1300(第一日). 基隆公會堂. 樂器演奏、電影放映、音樂播放、體. 400(僅臺籍). -08.03 基隆. 1905.08.09. 48. 〈慈善音樂會の開催〉, 《臺灣日日新報》1904.10.07 日刊 5 版; 〈音樂會前景氣〉 , 《臺灣日日 新報》1904.10.20 日刊 5 版; 〈慈善會の成立〉, 《臺灣日日新報》1904.10.26 日刊 2 版; 〈婦 人慈善會の新成〉1904.10.27 日刊 3 版; 〈婦人慈善會の前途〉 , 《臺灣日日新報》1904.10.30 日刊 5 版。 49 〈慈善音樂會〉 , 《臺灣日日新報》1905.07.05 日刊 5 版; 〈慈善音樂會彙報〉 , 《臺灣日日新報》 1905.07.07 日刊 5 版; 〈慈善音樂會活動寫真〉 , 《臺灣日日新報》1905.07.08 日刊 5 版; 〈慈 善音樂會活動寫真(承前)〉,《臺灣日日新報》1905.07.09 日刊 5 版。 50 當時的《臺灣日日新報》屢屢詳細報導各地慈善音樂會之內容細節,從活動企畫協議至音樂會 當日的實況,皆撰文報導。又據報導之內容可知,各地方官民人士無不積極響應活動,一般 民眾的反應亦頗為熱烈。例如 1905 年 10 月的新竹場中,地方望族新竹鄭氏與北埔姜家等, 都由家族女性長輩親自出席,且積極響應募捐。在此自然不能忽視官方動員的可能性,但亦 能顯示出該活動之規模與受重視的程度。〈新竹慈善婦人音樂會の盛況〉, 《臺灣日日新報》 1905.10.26 日刊 5 版。. 22.

(31) 操、活人畫 新竹. 1905.10.25. 新竹小學校. -10.26 桃園. 臺中. 彰化. 樂器演奏、電影放映、音樂播放、活. 不明. 人畫. 1905.11.10. 桃園街林家租. 樂器演奏、電影放映、音樂播放、活. -11.11. 館. 人畫. 1905.11.23. 舊經理部派出. 樂器演奏、電影放映、唱歌體操、活. -11.24. 所. 人畫、魔術戲法. 1905.11.28. 公學校. 樂器演奏、活人畫. 不明. 1905.12.06. 南門外舊衛戍. 樂器演奏、電影放映、小學校學生合. 2000. -12.07. 醫院遺址. 唱、公學校學生合唱、學生舞蹈、活. 3700. 2000. -11.28 嘉義. 人畫、魔術戲法 鹽水港. 1906.02.03. 公學校. -02.04 阿緱. 樂器演奏、電影放映、音樂播放、魔. 4000. 術戲法. 1906.02.10. 阿緱廳前屏東. 樂器演奏、電影放映、音樂播放、公. -02.11. 會館. 學校學生合唱、幼稚兒合唱、小學科. 2000. 學生合唱、活人畫、魔術戲法 鳳山. 1906.02.20. 舊監獄建築內. 樂器演奏、各種演藝、活人畫. 3000. 臺南孔廟. 樂器演奏、電影放映、小學校學生合. 7000(臺日各半). -02.21 臺南. 1906.02.23 -02.26. 唱、公學校學生合唱、學生舞蹈、體 操、活人畫、魔術戲法. 資料來源: 〈慈善音樂會第一日〉, 《臺灣日日新報》1905.07.13 日刊 5 版; 〈慈善音樂會第二日〉, 《臺灣日日新報》1905.07.14 日刊 5 版;〈宜蘭の慈善音樂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5.08.04 日 刊 2 版;〈雜報 宜蘭婦人慈善會〉,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08.05; 〈基隆の慈善音樂會(初 日)〉 , 《臺灣日日新報》1905.08.09 日刊 5 版; 〈新竹の慈善音樂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5.10.24 日刊 5 版; 〈新竹慈善婦人音樂會の盛況〉 , 《臺灣日日新報》1905.10.26 日刊 5 版; 〈桃園の婦人 慈善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5.11.08 日刊 5 版;〈雜報 桃園慈善會〉,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1905.11.15; 〈臺中の慈善音樂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5.11.26 日刊 5 版; 〈彰化の慈善音樂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5.11.28 日刊 5 版;〈嘉義の慈善音樂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5.12.10 日 刊 5 版;〈鹽水港の慈善音樂會(第一日)〉, 《臺灣日日新報》1906.02.06 日刊 5 版; 〈鹽水港の 慈善音樂會(第二日)〉, 《臺灣日日新報》1906.02.07 日刊 5 版; 〈臺南の慈善音樂會準備〉, 《臺 灣日日新報》1906.02.10 日刊 2 版;〈阿緱の慈善音樂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6.02.14 日刊 5 版; 〈鳳山の慈善音樂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6.02.23 日刊 2 版; 〈臺南の慈善音樂會〉, 《臺灣 日日新報》1906.02.27 日刊 5 版; 〈臺南慈善音樂會と雜況〉, 《臺灣日日新報》1906.03.02 日刊 5. 23.

(32) 版。. 由上表顯示,慈善募款音樂會的會場大多在公會堂、學校、會館等能夠容納 眾多人數之場地舉辦;活動內容除了樂器演奏與合唱、獨唱等音樂表演外,亦加 入當地學生之體操、舞蹈,以及魔術表演、活人畫51等娛樂活動;並藉由錄音機 音樂播放、電影放映等新奇之近代科學產物,一則收娛樂之效,二則藉此新奇事 物吸引一般民眾入場。《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在報導宜蘭場時,便特別描述一般 民眾對電影、錄音機等近代科學技術之反應,文中指出:「音樂與『活動寫真』 及『蓄音器』等,皆為土人所未聞見,殆人人有奇異之感,但見滿場靜寂無聲, 惟齣齣皆拍手喝采而已,故今次之會,不特與各人以歡娛己也,且於精神上亦喚 52. 起其非常之感動也。」 桃園場之報導則表示: 「此間本島人最傾心者,乃為活動 寫真。」53由此可知,或許對各地購票入場的臺灣人而言,電影放映和錄音機音 樂播放等新奇娛樂,是活動廣受矚目的原因之一。顯示電影等新奇娛樂物對臺灣 一般民眾之吸引力。此後,經過 1905、1906 年臺灣慈善婦人會之慈善音樂會等 活動,電影放映的娛樂性逐漸透過前述之電影觀看經驗為一般臺灣民眾所認識。 其後,官方與醫院、學校等團體亦開始在園遊會、醫院開幕式、患者慰問會、 小學校父兄會等活動中放映電影,藉其娛樂性作為活動餘興。541905 年 7 月,日 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醫院之開幕式中,即將電影放映安排於活動節目中,《臺灣 日日新報》的報導特別提到:「此幻燈係新式映畫,在內地亦罕見,此次特許諸 色人等,一律隨意參觀,不論內地人本島人,皆可陸續集覽。」55可知當時電影 放映尚未普及,院方亦特意藉機作為宣傳。 另外, 1907 年總督府國語學校的學藝活動中亦有電影放映會;56而 1908 年 51. 52 53 54. 55 56. 活人畫是明治年間流行的一種家庭遊戲,經常作為集會活動之餘興節目。首先選擇著名畫作為 主題,將舞臺佈置成畫中的場景,再由表演者扮演畫中人物登場,且其相關之服裝、道具等 物品都得一應俱全,以完整呈現靜態畫作之原貌。すみれ小史, 《集會餘興 遊藝博士》 (東京: 大學館,1906)頁 17-19。 〈雜報 宜蘭婦人慈善會〉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08.05。 〈雜報 桃園慈善會〉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11.15。 〈總督官邸大園遊會餘興〉,《臺灣日日新報》1906.01.16 日刊 5 版; 〈雜報 第一小學校父兄 會〉,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7.11.28; 〈患者慰問活動寫真〉, 《臺灣日日新報》1908.05.15 日刊 5 版; 〈共進會の餘興〉,《臺灣日日新報》1908.08.27 日刊 5 版。 〈支部醫院開院式彙報〉,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07.08。 〈校友會記事〉,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第 21 號(1907),頁 113-124。. 24.

(33) 9 月臺北物產共進會召開之展覽會,也在會場中設置臨時劇場,每夜安排電影放 映與戲劇表演等節目交替演出;571908 年 6 月,臺灣總督府之始政紀念日慶祝晚 會中,亦放映電影作為娛樂活動。58綜上可知,1905 年以降,電影作為娛樂之用 途已日漸普及,臺灣之官方、學校、醫院及各民間團體都陸續將電影放映運用於 各類型的活動中。 1909 年 9 月,「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59因應臺灣總督府之「蕃地」討伐行 動,為籌募「隘勇線前進隊」之救護費與補助慰問金,與高松豐治郎的「臺灣(高 松)同仁社」合作,計畫巡迴全臺各地舉行慈善電影放映會,一則募集所需經費; 二則具有啟迪地方民智之功效。所上映的電影內容包含歷史劇、武士道、家庭小 說故事等有益於風教之題材。60 是年 9 月 22 日起,首先於臺北市內之「臺北演藝場」連續 9 日舉行放映會, 61. 其後,分二隊於 7 個月期間巡迴全臺各市街庄(臺東除外) ,從事電影放映活動。. 在 1910 年 5 月 27 日召開之地方幹事部長會議中,鑑於巡迴電影放映之成績頗為 良好,遂決議於臺北、臺南兩地常設電影放映隊,每月上映 6 回電影,再分別成 立 3 組巡迴放映隊,每月 3 回輪流巡行各地舉行電影放映會;1914 年,臺北的 上映活動改為常設性質,臺南每月放映 3 回,其他各地方則每月 2 回定期舉辦。 62. 此後,該電影放映隊陸續於 1910-1915 年間,巡迴全臺各地方廳定期舉行 電影放映活動(參見表 2 – 1 – 3) 。又分別於 1910 年 7 月、10 月,以及 1912 年 9 月三次派遣攝影技師隨同「隘勇線前進隊」深入宜蘭、新竹等地山區,拍攝軍 警戰鬥與民政長官內田嘉吉視察前線之實況,作為慰問討伐隊員、慈善募款及地 57 58 59. 60 61 62. 〈雜報 共進餘興〉,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8.09.06。 〈明日の總督官邸夜會〉, 《臺灣日日新報》1908.06.12 日刊 2 版。 1904 年 2 月,日俄戰爭爆發,在臺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夫婦倡議下,大日本愛國婦人會在臺 灣創立愛國婦人會,吸收在臺日本婦人與本地士紳、名望者之妻為會員,從事社會公益活動, 且於翌年整編為臺灣支部,由後藤和子出任支部長。該會主要透過捐款、經營蕃產交易、電 影放映(1909-1916)等方式募集資金,從事軍事救護、撫恤、婦人教育等事業。愛國婦人 會臺灣支部, 《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貳十五周年》 (臺北: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1929) ,頁 1; 大橋捨三郎編, 《愛國婦人會 臺灣本部沿革誌》 (臺北:愛國婦人會臺灣本部,1941) ,頁 19、 113-118。 大橋捨三郎編,前引書,頁 136-138。 〈愛國婦人會活動寫真〉 , 《臺灣日日新報》1909.09.17 日刊 5 版。 大橋捨三郎編,前引書,頁 138-141。.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iterature and Film: A Guide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lm Adaptation.. Malden,

週五聯課 -My English Heroes 週五聯課 -微電影拍攝及製作 週五聯課 -VR x Movie x閱讀

學行基礎班、導航計劃、 學行、 成長課 德公社 成長課 德公社 講座 成長課毒品 學行警方講座 成長課 攤位遊戲 廉政行動電影欣賞 廉政互動劇場 導航計劃 性教育 成長課

看現代中國歷史》為題舉行中五級電影欣賞會,選擇合適的時段播放張 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

日本電信電話公社宣布,於 9 月 30 日起正式終止呼叫器(BB Call)的服務。日本 呼叫器服務從 1968 年起由電信電話公社開始提供,與當年台灣的

• 與生命教育主題相關的各類多元選修課程:「幸 福學、學幸福」、「哲學與生活運用」、「電影

、明泰科技、淩網科技有限公 司、威寶電信、神準科技、漢 翔航空、智邦電信公司、華寶 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和碩聯合

2021年2月修訂) ,並於擬送 審課本日期/送審截止日期 前至少 三個工作天 將申請表 的電子檔,以MS Word 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