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永續經營與發展

第三節 社會發展與演進的趨勢

(一)文化資產與文化觀光對社會的影響

陳采欣曾指出:「西方學者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文化發展歷程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 1950 至 1960 年代,文化政策以建立推廣高級藝術的機構為核心,如 美術館和歌劇院等,非以促進經濟發展為目的,文化價值重於產業策略。第二階 段是 1970 至 1980 年代,文化政策成為實現社會和政治議題的手段,主要目標在 於擴大文化資源的可及性,文化政策成為建立社群的方法。到了1980 年代中期以 後,無論國家或地方政府都開始體認到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和都市更新扮演重要 的角色。...文化產業政策對於增加就業人口、促進相關服務和產業的成長,以及帶 動旅遊產業的發展皆具有重要的影響,也成為創造地方收入的重要途徑。」268。 在十九世紀末全球化的經濟型態改變之後,許多國家不再以重工業來做為經濟發 展主要取向,許多城市為了擺脫舊有工業重鎮的形象,紛紛投入無污染的文化產 業,試圖在藝術與人文的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形式(Pechlaner, 2000)。音樂和藝術 又被稱為文化產業或創意產業,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經濟發展策略(Hayter &

Pierce, 2009)。文化產業不但無重工業污染,同時也能提昇國際形象、增進居民生 活品質和教育涵養與促進社會和諧(Campbell, 2011)。由於文化產業消耗較少的天 然資源、製造最少的汙染,所獲得的收益又相當可觀,因此在各國的發展日趨重 要,競爭也日益激烈。

有學者認為各國與各城市在文化產業之間並非全然是競爭的角色,而是可以 互相連結,增廣觀光的多樣性與帶來更多人潮(McKercher & Cros, 2002)。歐洲國 家在地理上的關係密切,形成歐盟與申根條約的簽訂後對外來旅客的方便性增

      

268:陳采欣,「從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探 討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治理」(劉俊裕主編),

全球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 2013, p. 307

加,各國之間所形成的文化形象與吸引力,能彼此合作吸引更多的觀光客與跨國 企業的投資。歐洲所形成整體的文化吸引力將有助於延長觀光客停留的時間,提 高整體消費,帶動周邊產業一併發展。因此文化產業似乎是解決歐洲經濟危機的 好辦法。但劉俊裕也提到:「文化治理不再是單純的文化資源分配與管理,而是以 藝術文化為核心價值來思考都市的政治、經濟、社會治理模式」269。因此,現今 的文化政策,必須以藝術文化為本,從經濟與社會甚至是教育多方面來考慮。以 下筆者將就維也納的音樂觀光發展與經濟、社會,還有教育方面進行討論。

1. 音樂觀光與經濟發展

文化資產的公共化比起私藏將更有價值,因為無人問津、無人知曉的文化與 歷史遺產難以鑑定與證明其價值(Campbell, 2011)。因此文化資產應用在文化建設 與觀光上將使更多人分享並見證其價值,也可以造福社會與促進經濟繁榮。文化 資產的保存與文化產業的高度開發並非總是背道而馳,文化產業行銷的宗旨也並 非將產品的銷售量與顧客參觀量達到最大。在文化產業的角度裡,最理想的文化 行銷策略是能將觀光者的期待與渴望與文化產品結合(McKercher & Cros, 2003)。

在 Bourdieu 所強調的文化資本概念中,古典樂被認為是屬於高等文化享受往往與 品味、精緻、時尚、教育與創造力相聯結,也因此容易有階級的區分(Bourdieu, 1979)。因此在觀光的研究中,常把文化觀光客的族群認為是較有教育水準或者 是經濟能力較好的族群(Horowitz, 1985)。但困難的是,文化資產的價值常因個 人觀點而異(Garnham, 1987)。

單純從觀賞音樂表演的族群,很難判斷旅客是否真正屬於音樂觀光的愛好 者。有人願意花兩百元台幣坐在最便宜的位置,也有人願意花上千元坐在包廂,

      

269:劉俊裕,「全球都市文化策略:理論 與實務的反思」(劉俊裕主編),《全球都市文化

治理與文化策略》, 2013, p. 377

當然也有人只願意觀賞免費的表演。但是,坐在包廂的人未必懂得欣賞音樂,而 在免費表演的場所也有真正的音樂愛好者與專家前往聆聽。

然而維也納的觀光客,究竟有多少文化觀光的動機,與其消費能力是否成正 相關,以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很難得知。而本地居民參與音樂欣賞的次數可能也不 少於外來的觀光客。尤其是對維也納的市民們而言,音樂似乎一直是日常生活中 重要的一部分。況且,休閒娛樂本身,常常是需要音樂活動來助興的(Gibson &

Connell, 2005)。因此音樂究竟是觀光的主要動機還是附屬動機,在區分上有一定 的困難。

音樂觀光所涉及的面向多元且複雜,與觀光客所停留的時間、地理位置,都 未必有絕對的關係。尤其是當音樂觀光與許多其他產業相互結合,讓單純音樂觀 光的影響難以辨別(Leiper, 1999)。Gibson 與 Connell 認為,音樂觀光與娛樂業、

旅館、餐飲業、節慶的規劃、交通、法律問題等都有關係。Gibson 與 Connell 的研 究中也指出:「在維也納和薩爾斯堡,全國 6%的重要產品都與音樂觀光有關...連 帶引進其他的觀光人潮,例如:滑雪與登山健走」(Gibson & Connell, 2005)。因此 在維也納,除了各項與一般觀光有關的產業如:餐旅、禮品、紀念品等周邊商店 跟著蓬勃發展,咖啡廳與書店、樂譜店、樂器店等也是其中的經濟收入來源。

音樂觀光與就業機會

Gibson 與 Connell 還提到:「音樂觀光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和經濟效益是最直接 衝擊當地居民的」270。同時他們的研究中也指出維也納的音樂觀光產業為當地增 加了許多直接與間接的就業機會271。音樂觀光的發展可以促成就業人口和勞動力 的增加、吸引投資者和增加稅收。音樂活動如音樂會、戲劇表演、音樂劇表演、

      

270:Cris Gibson, John Connell,《Music and Tourism : On the Road Again》, 2005, p. 93 註271:Cris Gibson, John Connell,《Music and Tourism : On the Road Again》, 2005, p. 112

節慶等等,能創造許多就業機會。音樂市場的蓬勃發展,也讓維也納的音樂家們 得以有發展空間和演出的舞台,許多音樂廳、歌劇院裡也需要許多工作人員和導 覽人員。同時,音樂家任教於音樂學院,將增加師資的需求。

音樂相關的行業包括:樂譜店、樂譜出版商、印刷行以及樂器行。有專門的 樂器製造學校公司和工廠將需要許多技術員工和較高級的技師,這些都能創造就 業的機會,促進經濟的發展。而周邊的旅行社、旅館業、餐飲業不但能提高就業 率,也能刺激消費並帶來可觀的商機。音樂觀光的發展造成外來人口增加、住宿 的機率提高,當地消費也跟著提高。不僅如此,音樂家、音樂教育者、音樂產業 的相關工作者,都會因此而移入定居,帶來較多城市內的消費和稅收。

音樂觀光與文化遺產的保存

文化資產的再造比起延續文化資產花費更多時間和資金,文化資產的再造可 能需要無中生有,加上必須有前瞻性的創意才能成功發展,還要考慮時間的浸漬 與催化,才能慢慢讓眾人接受。相反地,將現存的文化遺產活化並永續經營,不 但可以喚起眾人對舊有文化的記憶,加深認同,並為社會帶來經濟與文化的更新。

因此先天上已經擁有悠久的文化藝術歷史的國家與城市擁有許多優勢,而擁有文 化遺產的更加值得努力發展,這可能也是為何各國競相登錄世界文化遺產及爭取 歐洲文化首都的頭銜的原因272

舉例海頓與莫札特的故居、生前的遺物與手稿、樂器、樂譜等等,對其家族 而言固然是珍貴的傳家寶,但公開讓世人得以緬懷景仰,不但可以讓眾人永遠記 得他們的音樂成就,同時也能讓維也納的音樂形象更鞏固、促進觀光產業、提昇 經濟。當然,經濟的提昇也能回饋於遺產的保存與維護(McKercher & Cros, 2002)。

      

272:劉虹麟,「歐洲文化首都之文化形象 體現:以格拉斯哥與利物浦為例」(劉俊裕主編),

全球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 2013, p. 273

文化產業要有固定的市場,必須要建立起文化資產與觀光者之間的良好互動 和信任(Garnham, 1987)。也就是說,文化資產本身要對觀光者而言親切容易消化,

避免艱澀難懂,讓一般大眾易於接受才能具有觀光吸引力。舉維也納為例,讓這 些音樂家活在世人的認知與記憶裡是最好的方法,這些形象與資訊不斷地重複出 現在觀光景點,不斷地提醒人們對這些音樂家的了解和認識,並且激起情感上的 依賴與鍵結,這樣一來就使得觀光客對這些音樂文化感覺親切而不陌生,更願意 投入參與文化參觀與音樂活動欣賞。所幸文化資產的好處是不易被消耗,一個人 與一千人觀賞一場音樂表演並不會減損音樂會的本質,因此能鼓勵更多人一同分 享或消費文化資產(Garnham, 1987)。

音樂觀光與經濟發展規劃

如何把文化藝術融入國家發展的規劃、創造競爭優勢與創新的產品,已經成了 現今各國經濟發展的新目標。除了媒體所扮演的角色日趨重要,政府與民間的合 作也成了文化產業永續經營的要點(Hayter & Pierce, 2009)。媒體提供了一種新型 態的媒體能將文化產業包裝與宣傳,塑造城市、景點與節慶活動的形象,同時也 能突顯其獨特性、賦與其不同的樣貌。特別是音樂、藝術和電影業常與新的科技 技術結合,以達到聽覺與視覺新的效果,也使得文化藝術在多媒體上有了與從前 不同的需求。因此,音樂與藝術創作家的實力在文化產業中固然重要,更重要的 是能具有創意的想法以及與媒體結合,創造更多表演的空間和國際網絡,將音樂

如何把文化藝術融入國家發展的規劃、創造競爭優勢與創新的產品,已經成了 現今各國經濟發展的新目標。除了媒體所扮演的角色日趨重要,政府與民間的合 作也成了文化產業永續經營的要點(Hayter & Pierce, 2009)。媒體提供了一種新型 態的媒體能將文化產業包裝與宣傳,塑造城市、景點與節慶活動的形象,同時也 能突顯其獨特性、賦與其不同的樣貌。特別是音樂、藝術和電影業常與新的科技 技術結合,以達到聽覺與視覺新的效果,也使得文化藝術在多媒體上有了與從前 不同的需求。因此,音樂與藝術創作家的實力在文化產業中固然重要,更重要的 是能具有創意的想法以及與媒體結合,創造更多表演的空間和國際網絡,將音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