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網路分析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4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社會網路分析法

社會網路是研究行動者(actor)之間的關係的集合[33]。行動者可以是朋友

、家庭、組織或國家,針對行動者之間的關係與聯繫情況,來進行研究與分析。透過 社會網路可以觀察到行動者,在社會網路中的角色或地位等特徵,當然也可以知道行 動者之間的關係(例如:男女朋友或者父子),瞭解到社會的現象與演變。

社會網路是由多個點(代表行動者)與各點之間的連線(代表行動者之件的關係) 所組成的集合,用點和線來表達網路,這尌是社會網路形式化的界定[33]。

針對社會網路之單元分別加以說明如下:

(一) 點(Node)

社會網路分析著重於行動者之間的關係,然而單獨的行動者或行動者的個人屬性 [37],最基本的成分尌是點與線(Node and link),點代表行動者,而線代表行動者 之間的關係或聯繫。

(二) 關係(Relation)

關係的特徵可分為四個部份說明,分別為內容、方向、強度、主動關係或被動關 係。

 內容:內容乃指兩個行動者之間,所產生關係的原因與關係建構之基礎,例如:

兩個行動者,因為同公司或同單位進而產生關係。Borgatti 在 1998 年將關係的 內容分成不同種類[38] ,如表 3 所示:

表 3 不同內容之種類的關係

內容關係的種類 舉例說明

親情(Kinship) 父母親、兄弟姊妹等。

內容關係的種類 舉例說明

社會角色(Social Roles) 主管、指導老師、朋友等 情感(Affective) 哭鬧、尊重、喜歡等 認知(Cognitive) 明白、感覺相似等 動作(Action) 跑步、吃飯、唱歌等

流量(Flows) 兩個行動者之間的資訊交流量等 距離(Distance) 兩個行動者之間相遇的間隔等

 方向:分為有方向性(Directed)及無方向性(Undirected)。如圖 4 所示 Ian 與 Kevin 兩者都認識 Bill,可是 Ian 與 Kevin 彼此互不認識,此種關係便是無方向 性的關係。但是 Ian 認識 Bill,不過 Bill 卻不認識 Ian,這樣單方面的關係,

可視為是具有方向性的關係。

圖 4 行動者之間關係的社會網路分析圖

 強度:關係因為不同種類的內容,也尌有著不同強度,因為不同的關係型態,其 衡量方式可能有不同的變化。譬如圖 4 所示,Bill 與 Angela 兩人彼此互相認識,

如果 Bill 與 Angela 是夫妻的話,便可以用兩人之情感作為衡量的基準。

 主動關係或被動關係:行動者之間的關係產生時,本身意向之主被動的不同也是 一種關係的特徵,例如:同事關係與同學關係,若沒有事先預約的安排,一般行 動對於這樣關係的發生是處於被動的情況。不過像是師生論文指導的關係,對老 師與學生雙方而言,通常都具有主動的選擇權,因此可歸類為主動關係。

(三) 聯繫(Tie)

聯繫乃是指兩個行動者之間的關係組合[39]。可是聯繫所包含的關係可能只有一 種、也有可能由多種的關係組合而成,例如兩人彼此有情感交流、學術交流等關係。

然而聯繫的「強弱」又可分成弱聯繫(Weak Ties)及強聯繫(Strong Ties)這兩種 觀念[48] 。簡單來說,強聯繫代表關係是親近、特別的,且自發性的維持聯繫,經 常透過各種不同的關係,來達到彼此之間長時間的互動。弱聯繫代表關係是彼此之間 比較少有關係或是親近的接觸,且彼此之間很少提及個人的經驗、很少交談,彼此不 曾接觸的事情。

社會網路分析應用的層面很廣,在近代的研究文獻當中,有運用在流程管理、問 題管理、虛擬團體關係分析與知識管理等等。不過在這麼多的知識領域應用上都有一 個主要的核心,尌是行動者間一定要有關係,不論是情感、認知或流量等。一定要有 關係的存在,社會網路分析才能夠進行網絡分析並提供相關關連網絡圖或數據,揭露 網絡關連性。針對社會網路分析相關研究文獻整理如表 4。

社會網路分析法無法運用在行動者間是沒有關係的知識領域,因為行動者間不存 在何關連時,可以預期相關研究的參考價值有限。

表 4 社會網路分析法相關研究文獻之彙整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發現/貢獻

陳美惠19 李來錫 王相華 蘇倍以 (2008)

以墾丁社頂部落生態旅遊的 發展過程為例,應用社會網絡 分析法與內容分析法以相關 的社區會議紀錄為材料,探討 部落共識的凝聚。

結果顯示,發展社區生態旅遊,需 有持續且具體可行的做法,以引導 居民配合進行相關工作,避免居民 參與熱誠降低,漸漸建立居民的共 識與工作默契,方可達成社區生態 旅遊的目標。

邱議德10 (2003)

強 調 社 會 結 構 能 反 映 出 個 人、制度、科技所表現出的模 式,且不同的社會結構具有不 同社會資本,而社會資本則能 促動人類的行動。對組織核心 單位的工作,嘗詴著利用結構 化和量化的社會網路分析法 進行團隊的探討。

在實務上對知識管理的策略及團 隊體質的診斷皆有正面幫助。使用 者可以選用工具性的社會網路或 情感性的社會網路作為面對特定 情境之用。因此對於社會網路與團 隊的研究確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與 實用性。

陳俊彰21 (2001)

建 構 出 『 教 師 的 知 識 分 佈 圖』,且將原本分散凌亂的教 師相關資訊,從眾多網頁中自 動蒐集,並且整理,提供更完 善的知識分享環境。

1.自動擷取出教師基本的資料。

2.利用教師個人網頁存有教師專 長資訊與教師相關論文著作,

綜合以上兩項資料來建立教師 專長資訊,提供知識指引的功 能。

3.利用搜尋引擎來收集教師相關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發現/貢獻

網頁,從中組合出教師的社會 網路資訊,提供接觸知識的路 徑。

4. 建 構 出 完 整 的 教 師 知 識 分 佈 圖,能夠有效率達到知識指引 的功能,讓問題的解決或知識 的分享環境更佳理想。

許全佑16 (2004)

以社會網路分析方法,針對線 上學習的團體成員予以測量 與觀察,瞭解個人於日常之人 際互動關係與線上人際互動 行為的關聯性,以及線上人際 互動模式的發展趨勢,以期對 於線上學習社群之形成與發 展特徵做一探索,並提出新的 思考方向和研究視野。

1. 提供教師們對於群組互動歷程 的參考資訊,給予適當的回饋 及協助,以提供後續發展網路 教學之教師、系統開發者與系 統管理者參考,使其能於最短 時間,花最少的成本,建構出 符合理想的互動式網路教學環 境,達到更高的學習成效。

2. 提供線上學習與社群研究發展 的新方向與視野。

葉懿慧27 (2008)

為了彌補網路拍賣評價系統 之不足,針對此種詐欺共犯群 體,提出一個模組化的詐欺共 犯群體偵測流程。

為了兼顧核心與週邊可疑成員的 偵測,該研究所提之偵測流程使用 K-Plex與N-Club兩種方法。偵測所 得結果可依照詐欺共犯群體涉入 程度由高排至低的詐欺者帳號、共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發現/貢獻

犯帳號、可疑共犯帳號。

陳俊宏20 (2002)

建構一個線上的社會網路分 析系統來促進團隊成員彼此 的協同合作,為了讓使用者可 以掌握團隊內的社會網絡關 係,此系統可以針對某一個體 或整個群體描繪? 其社會網 絡圖,並提供相關的社會網絡 特徵的資訊給使用者。

結合了社會網絡分析及資料礦採 的技術,分析不同發展時期團隊內 成員的互動型態,以及社群的管理 者可以了解社群內不同團隊的活 動類型。綜合以上兩方面的結果,

可以預期社會網絡分析對於虛擬 團隊內知識管理的活動具有顯著 的成效,而成員間的互動型態跟角 色也會影響團隊的整體發展。

丁耀民01 (2005)

由自我為中心社會網路的角 度,探討不同的人際關係類型 與關係強度在影響使用意願 的途徑有什麼樣的差異。由認 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形象 來預測,對於虛擬社群的使用 意願是否產生不同程度的影 響。

1. 增加被推薦人的使用意願需要 透過虛擬社群人際關係網路中的 口碑推薦。

2.被推薦人認知關係的強度與類 別對虛擬社群使用意願的改變,前 者會有顯著的差異,而後者則沒有 差異。

3.透過形象的增加與提升認知有 用性的間接影響,才能夠改變使用 的意願。

4. 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形 象,透過弱關係的推薦,對於使用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發現/貢獻

意願的改變沒有顯著的影響。

蕭節中34 (2006)

從安全議題的觀點,提出一個 開放式行動商務安全評量框 架,藉由社會網絡分析來尋求 解決對策,並以NFC在行動商 務應用為例,透過安全評量框 架分析應用情境所發生的安 全議題。

對所有安全議題社會網絡分析的 結果得知關係(即網絡中的線)連 結越多的實體(即網絡中的點)或 是子集合(及網絡中的派系)表示 發生安全議題的頻率越高。藉由行 動商務安全評量框架,能夠發現應 用情境或是資訊系統,在網絡中是 否 存 在 安 全 議 題 密 度 很 高 的 區 域。如果有的話,設法消除這些區 域則整個應用或系統的安全會大 幅地提昇。

張正宏23 (2008)

建構國內大學系所從事知識 管理研究的主題及脈絡,經由 共詞與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的 結合,且透過關鍵詞的連結來 建構一套動態性的知識管理 研究範疇。

第一國內知識管理研究領域的主 題結構,藉由視覺化的策略座標 圖,能夠顯示出來。

第二知識管理研究的發展趨勢,從 座標圖上關鍵詞的分佈情形,可以 獲知。

第三提供往後選擇知識管理相關 研究議題上的一個參考依據。

安開赫02 (2005)

在現今,企業需要建立雙向且 與外界同步的訊息管道,避免

1.社群忠誠度與顧客忠誠度間存 在顯著的正向關係。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發現/貢獻 陷入結構性困境,進而保持競

爭優勢。然而社群於商業上的 應用屬開發階段,對於社群在 商業上的價值、經營方式以及 如何衡量都值得我們加以研 究。

2.社群意識、社群滿意度與信任,

三者均與社群忠誠度呈現顯著正 向關係,其中以社群意識的影響力 最為重要。

3.成員的互動品質影響這三項先 決因素的重要構面,且間接影響社 群忠誠度的形成。

4.互動關係認可方式與傳統張貼 文章數的指標同時使用,能提供不 同角度的互動詮釋。

5.商業社群成員期望能得到更多 的公司反應與協助,在社群制度上 能有公平的獎勵制度,以鼓勵成員 繼續為社群投入心力,也是經營社 群中不可忽略的一環。

林琨華09 (2007)

提出一套融合互助學習與教 導制度的合作學習機制,結合 電腦輔助合作學習的環境與 社會網路概念,並以家族經營 的理念作為提升合作意願的 積分機制,設計出一套以社會 網路概念為基礎的合作學習

經由問卷結果得知,使用者能夠接 受並使用本系統,但認為提高學習 成效與學習動機的效果尚可。在各 種關係、聲望與積分等資訊之中,

使 用 者 比 較 可 能 會 採 用 輔 導 關 係、輔導聲望及積分作為選擇小組 對象的依據。此外,使用者傾向於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4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