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科技接受模式

(一)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由 Davis 在 1986 年所 提出,其為有效解釋與預測資訊科技之行為意向而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理性行為理論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Fishbein & Ajzen, 1975)為基礎如圖 2-3,

配合資訊系統使用的應用情境,並加以修改而塑造出來讓使用者對於資訊系統接受的 模式。Ajzen 與 Fishbein (1980)共同發展出 TRA 理論其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預測和 瞭 解 人 類 的 行 為 。 TRA 理 論 常 用 於 探 討 人 類 行 為 的 意 圖 (behavioral intention)(Ajzen & Fishbein, 1975) , 根 據 TRA 理 論 , 一 個 人 從 事 特 定 行 為 (behavior)乃是取決於執行這種行為的行為意圖(Behavior Intention,BI),而行為 意圖則被個人的態度 (attitude)及主觀規範 (subjective norm)所共同決定。在理 性行為理論中,Ajzen & Fishbein (1975)認為信念(beliefs)與評估(evaluations) 會影響對行為的態度(attitude toward behavior)。而規範性信念(normative beliefs) 與依從的動機(motivation to comply)會影響主觀的行為規範(Subjective norm;

SN);行為的態度與主觀規範會影響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而行為意圖 反映了個人對於從事某項行為的意願。

信念與評估 行為的態度

主觀的行為 規範

行為意圖 實際行為

規範性信念 與動機

圖 2-3 理性行為理論 (Ajzen & Fishbein, 1975)

從過去的研究得知,影響個人對資訊科技接受與否的因素很多。(Davis,1989)

提出「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其理論基礎乃為了解 外部因素對使用者內部的信念(Beliefs)、態度(Attitude)與意圖(Intention)的影 響,以及從使用者內在認知的觀點來解釋使用者採用資訊科技的接受使用行為。其假 定兩個明顯的個人認知因素,亦即認知上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U)及認 知上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y to use,EOU)與科技接受行為最有關係。TAM 模型是 目前最常被用來研究使用者對資訊科技是否接受的理論模型之一,也是用來預測及解 釋使用者對於資訊系統的使用行為意圖的有效工具。用於解釋或預測使用資訊科技的 影響因子,如圖 2-4 所示:

使用系統 的態度

使用的 行為意圖

實際系統 的使用

認知 易用 認知 有用

易用 認知

圖 2-4 科技接受模型 (Davis,1989)

1、外部變數(External Variables,EV)

其他可能影響潛在使用者之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的一些外部因素,例如使用者 特徵、使用電腦經驗、系統特性、訓練、系統設計階段的使用者涉入、系統建置的性質 等(Davis,1986)。這些外部變數會間接地影響到使用者的行為意向與實際使用行為。

2、認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PEOU)

使用者認知到學習使用某一特定科技系統的容易使用的程度信念(Davis,1989);

也就是指當使用者知覺到要學習熟悉使用一項新的系統時容易的程度。當「認知易用性」

的程度愈高,則「認知有用性」的程度也會愈高。而認知易用性,通常會受外部變數的 影響,如系統介面設討等。當使用者認知到系統愈容易學習時,則採用系統的態度就愈 正向。

3、認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

(Davis et al., 1989)說明認知有用性為「使用者相信使用一個特定的科技系統 將會提昇其績效的信念」,當個人覺得系統有用時,他會對此一系統抱持正面的態度,

對系統使用結果會有正面的評價。

4、行為態度(Attitude toward using,AT)

使用者受到系統特性或其他潛在影響所產生的行為傾向或偏愛,行為態度通常受到 認知有用性與易用性的影響,進而影響具體的行為表現。

5、行為意圖(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BI)

行為意向受到行為態度影響外,還受到認知有用性所影響,這將直接影響使用者對 於此系統的使用。

6、系統實際使用(Actual System Use,ASU) 實際的使用行為受到行為意圖影響。

根據 TAM 模式,實際系統的使用行為(Behavior)直接受到行為意圖(Behavior Intention)的影響;而行為意圖(Behavior Intention)則直接受到使用態度(Attitude) 的影響。態度則可以透過認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與認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兩個變數來推測(Taylor & Todd,1995)

有關 TAM 模式的相關研究,透過科技接受模式解釋與預測資訊科技使用的實證研究 相當多(Davis,1989;Davis et al.,1989;Lederer et al.,2000;Lin and Lu,2000;

Moon and Kim,2001; Heijden,2003; Venkatesh et al.,2003),研究者從不同的研究 對象、角度及不同的系統屬性以驗證科技接受模式,包括個人電腦、電子郵件、瀏覽器、

文字處理軟體、試算表軟體等;這些研究結果均支援認知易用、認知有用、使用態度、

使用意圖與實際使用之間的關係。根據 Davis 在 1989 年對 TAM 的驗證,獲得幾個對電 腦使用上的觀點(張金鐘,2002):(1)使用者的意圖可以預測其對使用電腦的行為。

(2)認知上的有用性是使用電腦意圖的最重要因素。(3)認知上的易用性是使用電腦 意圖的次要決定因素。

有關科技接受模式的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2-1:

表 2-1 科技接受模式的相關文獻整理

學者(年份) 應用 研究議題

Davis(1989)

電子郵件、編

客觀可用性(Objective Usability)與 電腦自我效能對認知易用性有顯著的影

學者(年份) 應用 研究議題 響網站的使用意向。

Moon & Kim (2001) 網際網路 探討認知娛樂與認知易用性、使用態度 影響網站使用意向的程度。

張金鐘(2002) 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

探討數位化教材、資訊素養、師生互動 與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之相關及認 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接受態度之關 係。

Heijden (2003) 資訊系統

探討認知視覺吸引和資訊系統有相關,

會正向影響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及 認知享受。

Wang(2003) 資訊系統 探討資訊系統的學習以及使用者滿意度

Venkatesh et al.(2003) 資訊系統 內在動機對使用意願、使用行為有顯著 的相關。

沈旭豐(2008) 數位學習

探討台灣地區數位學習的系統品質、內 容品質、認知易用性、認知有用性及學 習滿意等構面之相關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有些學者乃針對原始模式做驗證(Adams, Nelson & Todd, 1992),也有些學者是對 原始模式做擴充其他相關變數(Taylor & Todd, 1995)以提高模型對科技接受行為的解 釋力。(Ma & Liu,2004)指出此部分的擴增變數有性別、組織文化、經驗、自我效能等。

而本研究參考(李鍵壕,2004)及本研究作者整理出相關學者研究的構面如表 2-2 所示:

表 2-2 TAM 相關研究構面

研究者 年代 重要的研究構面

Davis 1989 認知有用、認知易用、使用態度 Adams, Nelson & Todd 1992 認知有用、認知易用、使用態度 Adams et al. 1993 認知有用、認知易用、實際使用

Taylor & Todd 1995 認知有用、認知易用、使用態度、知覺行為控 制、主觀規範

Igbaria et al. 1995 電腦使用經驗、組織支援、自我效能、電腦焦 慮、認知有用、認知易用、實際使用

Venkatesh & Davis 1996 認知有用、認知易用、電腦自我效能

Hwang & Yi 2002 認知有用、認知易用、態度、自我效能、休閒 性、學習目標導向

Wang 2003 認知有用、認知易用、態度

陳淑鳳 2000 認知有用、認知易用、態度、終端使用者滿意 度

陳俊偉 2001 認知有用、認知易用、態度、主觀規範、自我 效能、知覺行為控制、編利性、正確性

李祐榮 2001 認知有用、認知易用、態度

沈旭豐 2008 認知有用、認知易用、使用者滿意度

有些研究結果發現使用態度與使用意向有時並不顯著,所以亦有些學者去除使用態 度或使用意向構面,直接以認知易用與認知有用解釋使用者使用科技的意向(Straub et al.,1995)。TAM 陸續經過許多學者的不斷修正,為了簡化研究模型大多省略「態度」

這個變數,過去實證研究指出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對使用意圖有直接的影響效果 (Venkatesh & Davis,1996)。

(二)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

Szajna(1996)根據 Davis et al. (1989)的研究結果,將科技接受模式加以修正,

去除「態度」變項,並於實際操作後也證實了,使用者在實際使用或學習某新資訊科技 後,對新科技的認知有用性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使用程度,但其認知易用性對於使用意 向並無直接的影響,同時認知易用性會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認知有用性,實際操作後所 修正的 TAM 模式如圖 2-5 所示。

認知有用性(PU)

行為意圖(BI) 實際操作(ASU)

認知易用性(PEOU)

圖 2-5 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架構圖 資料來源:Szajna ( 1996)

Davis and Venkatesh (1996)在研究中,亦直接考量使用意向而未將「行為態度」

列為研究的變項中;將 TAM 模式中的「認知易用性」,進行更深入的分析與探討,且經 由實證後發現,在系統建置完成之後,「電腦自我效能」、「客觀使用能力」與「直接經 驗」三者會影響「認知易用性」,其架構如圖 2-6。

電腦自我效能

(Computer elf-efficacy)

(Direct experience)

直接經驗

(PEOU)

認知易用性

(Objective usability)

客觀使用能力

圖 2-6 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

資料來源:Davis and Venkatesh (1996)

由於 TAM 具有模型精簡、構念明確易懂且大量的實證支持等優點,目前己廣泛應用 在個人接受資訊科技影響因素的研究上,例如電子郵件(Davis, 1989)、語音郵件與文字 處理(Adams et al.,1989)、試算表(Mathieson, 1991)、資料庫管理系統(Szajna, 1994)、

決策支援系統(Chin & Gopal, 1995)、電子商務網站(Zeithaml et al.,2002)等等,

為近年來探討使用者接受科技領域方面最被廣泛應用的理論之一。

TAM 陸 續 經 過 許 多 學 者 的 不 斷 修 正 , Venkatesh and Davis (1996 ; 2000 ) 及 Szajna(1996)為了簡化研究模型大多省略「態度」這個變數,過去實證研究指出認知 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對使用意圖有直接的影響效果,而有些研究對行為意圖的影響則直 接忽略「態度」之研究構面。(Venkatesh & Davis, 2000)對於 TAM 修改提出 TAM2 模型,

主要差異在於減少了態度(Attitude)構面。因此本研究為探討導覽義工們對於接受「情 境式數位訓練學習系統」的影響因素,選擇 TAM2 的精簡模型為本研究的基礎模式,同 樣排除「態度」變數所造成的影響,並且探討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及外部變數對於 使用情境式數位訓練學習系統意圖的影響。

綜而言之,由以上文獻可知「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其理論基礎乃為了解外部因素對使用者內部的信念(Beliefs)、態度(Attitude)與意圖 (Intention)的影響,以及從使用者內在認知的觀點來解釋使用者採用資訊科技的接受 使用行為。TAM 模型是目前最常被用來研究使用者對資訊科技是否接受的理論模型之 一,也是用來預測及解釋使用者對於資訊系統的使用行為意圖的有效工具。本研究省略

「態度」這個原 TAM 用來解釋或預測使用資訊科技的影響因子,而以電腦使用經驗、電 腦自我效能與電腦焦慮為影響使用資訊系統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使用意圖的外在

「態度」這個原 TAM 用來解釋或預測使用資訊科技的影響因子,而以電腦使用經驗、電 腦自我效能與電腦焦慮為影響使用資訊系統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使用意圖的外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