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技活動中的人文議題:建構網路社群(web-based community)

參、中文傳播資料庫的連結想像與理論發展

一、 科技活動中的人文議題:建構網路社群(web-based community)

網際網路在 1990 年代之後成為最重要的傳播溝通管道之一,比起電視在 70 年代的對人們傳播行為的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如同電視風行之後有識之士開 始擔憂電視對人們的生活將會造成影響一般,網際網路同樣引起人們的擔憂。人 如何在科技進步的時刻,調整自己的作為、改變生活的內容,都是傳播科技研究 者所關注的。其中,大眾傳播媒介興起之後,人們透過傳播媒體進行的集體活動 如何對對單一個人造成影響,則是研究者觀察的重點之一。研究者想知道,新的 媒介是否帶來了新的人際關係、新的影響模式。

社區則是這類觀察所使用的重要概念。

過去的社區概念圍繞在以特定地理區塊為中心的一群人。網際網路興起之 後,伴隨著網路「空間」(cyberspace)、「討論群」(discussion group)等隱喻的使用,

使得一群人具即在網路上的行為,也稱為「社區」(或「社群」)活動。

網際網路首先是作為一種科技。它代表了資訊傳遞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定,

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傳散訊息。不過,科技雖然使資訊得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傳 送,但能夠組合社群的這種隱性力量(latent power),卻一定要由一群能力足堪使 用科技的一群人來執行才行。(Rheingold, 1994:4)換言之,當我們以「虛擬社區」

來說明網路中的人際交往時,不只要著眼於科技面,同時也應當要關注人群群聚 的現象。

(一) 虛擬社區之「虛」

1.「虛」在技術面

虛擬社區(virtual community)的形成與網路科技的發展與盛行有關。虛擬社群 的「虛擬」二字,一般解釋為物理性質的身體沒有聚在一處,但透過網際網路有 溝通交往事實。也就是說,網際網路的溝通環境因為不需要參與者在身體上、物 理性質上靠近彼此,相對於實體世界中大家群聚在一個(有限的)地理物質環境 中的社區活動,網路社群所形成的「聚落」因為缺乏物理特徵,因而也就被視為

「虛擬」(virtual)。由此出發,有一部份對網路的討論集中在網路(溝通)環境 所隱藏的「空間」印象(如:Harvey, 198929;Simpson, 199530)。

網路的「虛擬」另外也與網路空間的模擬性質有關。王佳煌(2000)31將網路 社群區分為五種,分別是郵寄名單(mailing list)、電子佈告欄(BBS)、網路論壇 (UseNet)、多人城樓(multi-user dungeon/dimension, MUD,一般稱為「泥巴」)、

網路聊天系統(Internet Relay Chat, IRC)。不管哪一種,都是以文字描述作為構築 溝通環境的主要元素。而「文字描述」就正是網路空間被描述為「虛擬」的原因:

它不是真正地建構出一個物理向度上的空間,而是對這麼一個實際物理空間的

「描述」。「虛擬」者,便是指以文字模擬真實。

所謂「文字描述」在早期(以及某些特定網頁中)的確純粹指「書寫文字」;

但近晚,由於繪圖軟體技術門檻下降、取得成本降低,「文字描述」應該要包括 以圖像描繪的交談場景。而由於文字或圖像描述無論如何都是對現實環境的「模 擬」,因此透過網路群聚在一起的人們,通常以「虛擬社區」來描述之。虛擬社 區之「虛」因此便意味在電腦中介傳播活動中,以文字描述或圖畫對真實生活的 模擬。早期透過電腦中介的傳播溝通活動,如 BBS,完全以文字描述為工作,

構築出參與者互動溝通的空間。到了近晚,繪圖工作的發展、大眾化,以及各種 影像處理程式成本的降低,在在使得透過電腦溝通的人們可以以更為便捷、便宜 的方式取得虛擬現實環境的影像技術。在影像、聲音效果加入之後,所謂「虛擬」

也就更邁向對現實的「擬實」;於是,所有的影像、聲音、文字,都以是否能夠 摹寫出臨場感官經驗為評斷優劣的標準。

換言之,「虛擬社區」所「虛擬」者,乃是指透過技術對現實物理環境的模 仿。

然而,當我們以「虛擬」社區來描述網路上的活動時,雖然能夠確切指出電 腦中介傳播活動在技術面上以新科技擬仿真實生活的特質,卻忽略了人們在這個

「虛擬」社區中實際操作的各種真實動作。比方,在這些社區裡交朋友,在這些 社區裡因為各種人際互動而感到開心或挫折…等。換言之,「虛擬社區」這個說

29 Harvey, David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0 Simpson, Lorenzo C. (1995) Technology, Time and the Conversations of Modernity. New York:

Routledge.

31王佳煌(2000)。《資訊社會學》。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法過度強調了技術面對真實生活的擬仿,卻輕忽了在其中生活、溝通、行動的人 的真切感受。由此可見,「虛擬社區」這個描述不但受到心物二元對立之說的影 響,將心靈與物質做一區別,同時還賦予物理性質一個優先的地位,試圖將智力、

感覺、情緒、溝通等成分等而下之,以「虛擬」帶過。但,除了理論預設之外,

這個排序方式卻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2.傳播學者的介入方式

這看起來是個方法論上的哲學問題:到底是該討論新科技對人們的影響,還 是直接討論人感受的內容與方式的改變?這些問題似乎不是資料庫研究所當討 論者。然而本研究在第三期計畫以後端管理系統作為工作平台之後發現,事實 上,是我們對人的想像改變了,因此資料庫建制的基本邏輯、方式、甚至資料庫 的結構,也就會跟著改變。由以上對「虛擬社區」之「虛」的解讀可以發現,而

「虛擬社區」一詞所代表的,其實是心物二元論的產物,不但過度強調了身體物 理性質的重要性,貶低智力、情緒、溝通等人的活動,而且在今天看來,也過度 強調科技生活中的物質層面(也即,科技本身發展那一面),這種談法不過是網 際網路興盛初期研究者的偏狹想像,與目前我們所能瞭解的電腦中介傳播形成的 社區,已經相去甚遠。而傳播資料庫第三期工作所建立的後端管理系統,最能凸 顯在電腦中介傳播活動中,「社區」一詞的意義。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當傳播研究學者將心力集中在建立「傳播資料庫」

時,總是會遇到傳播學到底跟資訊工程學有何不同的問題。過去,傳播學者以「專 業」自居的,一直是「傳播溝通活動的專家」,但從系統、工程的角度來看,有 關資料庫建構的工程問題,其實根本已經被學門劃分歸類到資訊工程的領域中;

傳播學似乎從來沒能在「資料庫建構」的活動中取得自己發言的正當性。似乎傳 播學者在建構傳播資料庫的活動中,就只能接受工程人員在系統方面的建議,然 後在建構完成的基礎上大量餵食傳播學相關資料,如此而已。

特別是,當「心物二元對立」的想法,將物理性質擴大解釋,並且視為建構 資料庫的核心內涵時,傳播學者能對資料庫置喙的,更被理論預設所貶低。從這 個角度來看,傳播學門看待資料庫的方式一定要改變,否則就更容易被邊緣化。

本研究認為,如果能將資料庫所建立的社群以「網路社區」(而不是「虛擬社區」) 來描述,傳播學者便有機會在對網路社區的討論中,針對參與者溝通活動的部分 進行討論,而不會受限於技術的限制。

本文第貳部分曾說明,傳播資料庫第三期計畫第二年工作以主題資料重點工 作項目之一。主題資料的發想,主要是有鑑於傳播領域內容龐雜多元,入門新手 在沒有領域知識的情況下,很難以鍵入正確關鍵字的方式,取得資料庫所蒐集的 文獻或其他類型資料。由此出發,傳播資料庫才會以「主題」作為資料建構的路 徑,目的就是希望資料的收集可以以「使用者」作為想像的起點,而不是資料庫 蒐納容量為起點。過去的資料庫總是希望蒐集特定領域範圍中所有資料,並且以

數量作為評估資料庫的標準;但本資料庫認為,如果沒有真正嘉惠使用者,那麼 收集的資料數量,其實並不等於資料庫的實用效能。在此,傳播學者介入傳播資 料庫的方式,便是提供次領域專業知識,透過「主題資料」的建立,為傳播社群 成員提供經過整理的資料內容。由此,所謂由資料庫所中介建立的「社區」,除 了具有網路社區的虛擬化環境,即:物理身體不需移動便可以獲取資料,的特色 外,同時具有「社區」分享的意義。這也正是何以本研究傾向於不使用「虛擬社 區」一詞的原因。因為對傳播資料庫建立的社區而言,成員所提供的資料都是研 究發展的結果,這些成果並不「虛擬」。

除此之外,在底下的章節中,本文也將說明傳播資料庫即將發行的「資料庫 電子報」。底下的說明將顯示,由於資料庫工作小組所思考的資料庫內涵已經大 不同於從前,因此傳播學者所能介入的,也就較一般資料庫更多。

在觀察傳播資料庫第三期計畫的建構過程之後,本研究希望提出以「網路社 群」(web-based community)取代虛擬社群的說法,以便凸顯透過網際網路工作溝 通之團體的實存性質。也就是說,我們認為對資料庫描述不應該限制為「虛擬」

社區;而是,透過線上溝通實際執行各種工作、形成討論群的群聚團體—網路社 區(web-based community)。在實際的工作中,這個群體所展現的,不再是「虛擬 社區」之「虛」,而是網路社區之「實」。討論網路社區之「實」便等於是討論一 個社區(透過電腦的中介)的形成;這正是傳統傳播學「社區傳播」所談及的面 向。如此一來,傳播資料庫的建構就不再僅是系統與技術的問題,而更是一個人 文議題:人們如何在科技(電腦中介技術)的協助之下,形成交往溝通的社群。

(二) 網路社區(web-based community)之「實」

「社群」代表了一種社會群聚。人們在網路上經由文字、視聽覺符號所構成 的環境中,透過長期公共 公開討論,引出屬於同一個社區的感受,如此就有可

「社群」代表了一種社會群聚。人們在網路上經由文字、視聽覺符號所構成 的環境中,透過長期公共 公開討論,引出屬於同一個社區的感受,如此就有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