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線上資料庫標準作業流程

中文傳播資料庫第三期計畫從計畫開始之初,便以建立管理系統為主要系統 架構。管理系統的意義在於將過去伺服器維修員的工作移交給實際上負責登錄資 料、審核資料的登錄員與內容編輯,以使線上資料庫可以實際在「線上」操作,

不需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建立各種登錄與編輯工作 的「標準作業流程」24

線上資料庫的標準作業流程,主要步驟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是「對外合 作」,也就是資料提供者與資料庫工作小組的溝通;第二則是「內部作業」,也就 是資料庫本身的系統轉移或程式撰寫。

24 由於資料庫已經發展為代管、轉移許多不同類型的系統平台,如果要詳述每一種資料類型的

(一) 對外合作:「電影資料庫」資料匯入經驗

資料庫轉型為系統作業平台之後,工作小組工作項目從蒐集、登錄資料,轉 為構思編輯電子報、編輯資料庫內容、尋求對外合作、發展各類資料標準作業流 程等工作。過去傳統圖書館式資料庫將蒐集資料、登錄資料以及將資料數位化的 工作視為最主要的工作項目,因此主要人力是建制在登錄員、打字員等工作項目 上。本資料庫第一、二期計畫,也請所有助理擔任相當程度登錄打字的工作;直 到第三期計畫第一年工作項目,也有很大一部份人力建制在登錄「傳播大事紀」

上。不過,比較「資料庫」概念的變革,雖然人力使用的方式表面上看起來很接 近,但其意義卻大不相同。

在前兩期計畫中,投入在登錄與資料蒐集工作中的人力,是本資料庫後來各 種發展的基底磐石。有了數以萬計的基本資料,傳播資料庫才有資料庫的基本型 態。而第三期計畫投注最多人力的「傳播大事紀」一方面為傳播資料庫建立了新 型態的資料,另一方面也是傳播資料庫思考如何建立「標準作業流程」的實驗。

1. 格式

傳播資料庫在建立傳播大事紀時,不僅投入大量人力、時間與金錢,自行蒐 集各類資料,同時也將本計畫共同主持人政大廣播電視系盧非易副教授原已建立 的「臺灣電影資料庫」合作,將電影資料庫所收錄的電影大事紀也納入到傳播資 料庫之中。於是,傳播大事紀首先遇到的就是兩個資料庫的資料合併問題。

電影資料庫所建立的電影大事紀,在格式上區分為「標題」與「內容」兩部 分。這個經驗在傳播大事紀建立初期,提供了傳播資料庫工作小組提供了一個重 要的概念:為了搜尋的便利、同時也為了資料呈現在視覺上的有效性,所有形式 的大事紀應該要將「標題」與「內容」區分。如此,在搜尋上,即使採取全文比 對模式,也不會對系統造成太大的負擔;而減輕系統的負擔,對於傳播資料庫這 類小型學術資料庫來說,是很重要的系統設計方向。

電影大事紀的建構成果,後來整理出版為《臺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 (1949-1994)》25一書。電影資料庫 電影大事紀的建構,受限於當時的系統技術 以及對資料庫工作目標的(狹隘)想像,因此電影大事紀的登錄欄位,除了「事 件年代」、「標題」、「內容」外,已無其他資訊。五年後,傳播大事紀建立的時空 環境已經大不同於彼時,傳播大事紀登錄員既然有比較便利的數位版新聞內容可 茲使用,所能擷取的資訊量、登錄工作所費時間上,當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語。

中文傳播資料庫工作小組面對數位環境的改變,以及學術界對資訊的需求,

除了保留電影資料庫所區分的「標題」、「內容」、「事件日期」等登錄欄位外,另 外還發展出「登錄員」、「登錄日期」、「關鍵字」、「分類項」、「報刊名管理」26

25 盧非易(1998)。《臺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台北:遠流。

26 傳播大事紀資料來源主要是「聯合知識庫」;然「聯合知識庫」收錄了聯合報系所發行,包括

「出版商」、「發行商」、「版次」、「頁數」27等欄位。其中「登錄員」與「登錄日 期」是為編輯管理進度所設計;其他項目則為學術研究所需的參考索引訊息。

2.工作流程

從電影資料庫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將大事紀的呈現區分為「標題」與「內容」。

但另一方面傳播資料庫獨特的工作方式發展出其他作業模式。例如,電影資料庫 在建立時,主要資料來源也是報紙,但當時國內報紙都尚未有數位化的電子資料 庫可供查詢,因此電影資料庫的大事紀必須由登錄員以翻閱紙本報紙的方式抄錄 回來,然後再鍵入到資料庫中。然而傳播大事紀建構當時,至少已經有聯合報系 的「聯合知識庫」、中央社的「CAN 中央社新聞全文檢索」、中時報系的「中國 時報影像資料庫」等由報紙媒體直接數位化新聞內容製作完成的電子資料庫可供 查詢。兩相比較,傳播大事紀至少在數位化這個工作上,比電影大事紀來得更容 易上手。

以工作流程來看,資料庫對電影大事紀的引用,首先是由系統人員瞭解電影 大事紀的資料形式,依照電影大事紀的資料形式、儲存形式,轉存為傳播資料庫 所設計的格式。由於傳播大事紀的登錄欄位多於電影大事紀,因此電影大事紀在 某些欄位就空白。例如「登錄員」方面,由於原先並無此欄資料,因此一律由「系 統管理員」代替,以便於與傳播大事紀其他登錄員區分開來。再如「關鍵字」欄 位,則由傳播大事紀編輯人員依據每則大事紀重下關鍵字;同時編輯人員也一併 統一字形格式。

此外,由於電影資料庫是以「手工業」的方式請登錄員抄寫電影大事紀,因 此內容難免過簡。因此,傳播大事紀登錄員在回顧 50 年傳播大事時,登錄到同 一筆資料時,得到資訊數位化的協助,內容較能完整呈現。此時,便由編輯人員 針對兩筆同樣的資料整併大事紀為一則。

正如本文所言,電影資料庫建制的時間點,數位化線上資料庫並不普及,因 此許多工作都是以手工方式操作,登錄欄位也略顯不足。這此情況下,難免有事 件發生確實日期錯誤28、事件內容、關鍵字未下等不足之處。透過電影資料庫與 傳播大事紀的整併工作,本研究編輯人員等於是徹底將電影資料庫所收錄資料重

聯合報、經濟日報、民生報、聯合晚報、星報,乃至於海外版的歐洲日報、世界日報等七份報紙。

登錄時,登錄員必須依照所選取新聞的刊載位置,選擇不同的報刊名。此外,傳播大事紀同時還 有各類年鑑資料、傳播科技博碩士論文等幾個不同來源,登錄員都必須依照每筆資料來源,選擇 合適的報刊名稱登錄。

27 「頁數」欄位主要供出自書籍、博碩士論文、年鑑資料等資料來源的大事紀登錄之用。其他 如「出版商」、「發行商」等,也是設計給來自書籍資料的大事紀登錄時使用。

28 正確說法應該是「事件發生日期」與「事件刊載於報端日期」之間的落差。為了避免這類錯 誤再度發生在傳播大事紀中,傳播大事紀表單設計上以「事件發生日期」、「刊載日期」與「登錄 日期」三個區別的欄位分別註明。「事件發生日期」與「刊載日期」由登錄員鍵入,「登錄日期」

則由系統自動記錄。如此,登錄員在登錄時,因為有兩個日期要求,便能注意每個日期登錄的正

新整理。從傳播資料庫的角度看,不但是電影資料庫收蒐集大事紀挹注了傳播大 事紀,提供在電影資料方面完整的訊息;從電影資料庫的角度看,也等於是一次 校正資料內容的機會。

(二) 內部作業

在成為系統作業平台、媒體之後,資料庫工作小組的主要工作從登錄、蒐集 資料,轉變為尋求各類合作者。因此資料庫工作小組的主要工作是找尋同意將資 料形式資料庫化的合作對象。

以剛發展出來的「主題資料」為例,資料工作小組有鑑於資料「編輯」的重 要性,發想出與一般線上資料庫不同的主題資料庫,就是希望藉由主題資料的填 寫格式,突顯出每位主題製作者對特定主題的想像。

目前,傳播資料庫工作小組大致將人力分為「系統」與「編輯」兩組;「系 統組」負責程式撰寫與維護,「編輯組」負責內容編排與進度管理。資料在轉變 為系統平台之後,資料蒐集方式不再是地毯式的建構資料,而是以「編輯」方式,

重新利用既有資料。是以,「編輯組」的工作主要在找出新的編纂資料方式。相 對地,「系統組」必須支援編輯所提出的構想,配合撰寫或修改程式,以符合編 輯之所需。

由此看來,傳播資料庫的「標準作業流程」,表現在內部作業上,是從編輯 組的「編輯構想」啟動,系統配合撰寫程式、製作登錄表單後,再由編輯或登錄 員試用表單,並回報試用狀況給系統組。經過幾次來回往覆,不管是登錄表單或 各種登錄路徑的結構,都會比較符合實際的操作流程,由此發展出的表單才能以 更為友善的方式,實際開放給其他登錄員或資料製作者使用。資料庫第三期計畫 第一年工作中所建立的傳播大事紀,已經完成「編審作業標準化」(參見傳播資 料庫第三期計畫期中報告),接下來其他工作涉及編審作業的,都師法該流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