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競用現象觀察實驗

第四章 案例調查與避難模擬

第四節 競用現象觀察實驗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備註:上述奈良松範【9】之研究成果部分,係本研究依該研究之成果圖重新計算整理之 平均值。

以上樓梯的步行速度而言,技術手冊介於每分鐘 27 到 35 公尺之間;本 研究實驗平均值為每分鐘 39 公尺。以下樓梯的步行速度而言,技術手冊介 於每分鐘 36 到 47 公尺之間;奈良松範的實驗值介於每分鐘 35 到 50 公尺之 間;本研究實驗平均值為每分鐘 54 公尺。前述技術手冊的步行速度值,係 參考國外規範及研究結果研定,提供法規檢討之用而採取保守值。奈良松範 的實驗報告未說明受測人員的組成及情境,本研究則是以年齡介於 20 到 40 歲的人員進行火災避難演練情境模擬實驗,以不發生危險快步走的方式進 行,步行速度比技術手冊以及奈良松範的實驗值快。本次電腦模擬的重點在 於比較模擬及果與實驗結果,來評估電腦模擬的可行性,因此電腦模擬應採 用之步行速度參數,應以本研究實驗值較為合理,故採用上樓梯速度為每分 鐘 39 公尺(水平分量),下樓梯每分鐘 54 公尺(水平分量)。

第四節 競用現象觀察實驗

本實驗依照實驗概述、情境設定、實驗安排、電腦模擬、實驗分析與綜 合討論等依序說明如下:

一、 實驗概述:

本研究配合既定的消防演練辦理,選定某 12 樓建築物的一座折梯為實

第四章 案例調查與避難模擬

驗場景,觀察救災者與非火災層避難人員衝突時的情形。實驗的樓梯寬度 150 公分,每階之階深 27 公分高 16 公分,進入樓梯之防火門寬 125 公分。

二、 情境設定與攝影機安排

(一) 情境設定

(1)3F 火警發生後,引燃一旁之可燃物造成火災,中控室人員發現狀況 後,立即通報查看,確認火災後,啟動自衛消防編組,自衛消防編 組成員採取自身應變事項,進行通報並撥打 119 電話報警、初期滅 火及人員避難疏散等動作,將電源、空調關閉後,確認區劃內無滯 留人員後,立刻將防火鐵捲門降下,確認電扶梯上之人員避難後,

立即停止運轉,將電梯停止於起火區劃以外之處所,形成區劃後,

立即回報中控室 。

(2)3F 發生火警後,警報 2 樓到 5 樓之警報鳴動,消防隊抵達時,2 樓 到 5 樓的人員已經疏散完畢。中控室通知其他樓層人員避難。此時,

消防隊由 1 樓向上救援,其他樓層避難者向下避難。

(3)消防人員第 1 組人員(5 人)由 1 樓佈署車輛並搭乘緊急昇降機進 行人員、水線佈署,進入火災現場進行搜索。第二組人員(5 人)

由樓梯向上,在 3 樓樓梯間發現門鎖住,因此以破壞工具破壞防火 門以便進入火場救援。第三組人(5 人)持續往樓上搜救。

(4)安排避難人員自 6 樓 46 人、7 樓 46 人(包含幼稚園小朋友 14 人)、

8 樓 31 人,同時由樓梯向下避難到避難層戶外為止。

(二) 實驗安排

實驗開始時,避難者經由樓梯向下往避難層移動,消防隊員自避 難層經由樓梯向上移動。錄影機安排於 2 樓到 8 樓的樓梯間各 1 台,

以及 2 樓到 4 樓的樓梯另一側各增加 1 台,共 11 台錄影機錄下全部過

圖 4-12 模擬一之攝影機安裝地點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 實驗分析

(圖 4-13A)消防隊未抵達前,避難人流 順暢

(圖 4-13B)消防隊抵達後,因為救災動 線與避難動線交錯,造成避難人流擁塞

第四章 案例調查與避難模擬

(圖 4-13C)消防隊進行防火門破壞,此 時 5 名消防隊員位於樓梯間右上方的角 落,可以發現,技術規則檢討樓梯以弧形 檢討,並未強制防火門旁邊應設置一個緩 衝空間,實際上這個緩衝空間對在本案例 之中,讓消防隊在此進行破壞防火門或部 署等活動,降低了救災人員與避難人員的 競用衝突。

(圖 4-13D)第一組消防隊員已經進入火 場,第二組人員沿著樓梯向上,也是造成 競用擁塞情形。

圖 4-13 三樓樓梯間實驗情形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以上實驗可歸納下列結論:

(一) 由圖 4-13A,消防隊未抵達前,避難人流順暢。由圖 4-10B,消防 隊抵達後,因為救災動線與避難動線交錯,造成避難人流擁塞。由

避難人流的競用情形降低,人流恢復順暢。圖 4-10D,救災人員沿 著樓梯向上,與避難人流造成競用,再度發生擁塞情形。

(二) 比較圖 4-13B 與圖 4-13D,圖 4-13B 發生競用的情形為救災動線與 避難動線交錯,因此避難人員要繼續往下避難必須跨越消防水線與 消防動線,避難人員等待消防隊員通過,無法繼續避難,等到消防 隊員的運作有空檔時,才能繼續避難。圖 4-13D 發生競用的情形為 消防隊員使用了樓梯的一部份寬度,造成避難人員可以使用的樓梯 變窄,導致人流速度減緩,但此時,避難人流與救災人流都能夠順 利前進,只是移動的速度比較緩慢。相較於圖 4-13B 與圖 4-13D,

圖 4-13B 發生競用的影響比較嚴重。

(三) 圖 4-13C 可以看出,技術規則檢討樓梯平台寬度,是以樓梯寬度畫 弧形檢討,只要防火門的開啟不要侵入弧形檢討空間內即可,並未 強制防火門旁邊應設置一個緩衝空間,本案的樓梯在防火門前面有 一個約 1.5 公尺*1.7 公尺的緩衝空間,實際上這個緩衝空間對在本 案例之中,讓消防隊在此進行破壞防火門或部署等活動,讓消防隊 員的活動不至於影響並難人流,因此這個空間的設置對於降低救災 人員與避難人員的競用衝突,有其助益。

(圖 4-14A)開始避難時的情形。

第四章 案例調查與避難模擬

(圖 4-14B)大人帶小朋友,小朋 友步行速度非常慢,導致避難人 流擁塞,部分避難人流開始由樓 梯內側超越。可以發現小朋友下 樓梯時一邊需要大人牽手,一邊 需要扶著牆壁或扶手,由於樓梯 內側可能消防救災拉水線會使 用,如有發生競用時,樓梯外側 有扶手,對於避難應該有正面的 助益。150 公分的樓梯寬度,能夠 容納 2 個大人 1 個小孩,以 2.5 人計算,每階梯站 1 人,則滿載 之人流密度為每平方公尺 6 人。

(圖 4-14C)模擬傷患運送,佔據 一半樓梯寬度,剩餘寬度僅容許 1 人通行。有傷患或行動不便者,

會造成後方擁塞回堵。

(圖 4-14D)在模擬傷患後面,有 大量的人潮被塞住,造成擁塞,

在沒有指導的情形下自然而然,

外側為行動緩慢之人流,內側為 行動較為快速之人流。

圖 4-14 四樓樓梯間實驗情形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以上實驗可歸納下列結論:

(一) 由圖 4-14B,大人帶小朋友,小朋友步行速度非常慢,導致避難人 流擁塞,部分避難人流開始由樓梯內側超越。模擬都是假設人流 速度相同,實際上的人流速度差異相當大,而且會有超越的情形。

(二) 由圖 4-14B,可以發現小朋友下樓梯時一邊需要大人牽手,一邊需 要扶著牆壁或扶手,由於樓梯內側可能消防救災拉水線會使用,

如有發生競用時,樓梯外側有扶手,對於避難應該有正面的助益。

(三) 由圖 4-14B,150 公分的樓梯寬度,能夠容納 2 個大人 1 個小孩,

以 2.5 人計算,每階樓梯深度 27 公分可以站 1 人,則滿載之人 流密度為每平方公尺 6 人。

(四) 由圖 4-14C 及圖 4-14D,模擬傷患運送,佔據一半樓梯寬度,剩餘 寬度僅容許 1 人通行。有傷患或行動不便者,會造成後方擁塞回 堵。因此弱勢避難者可能會造成整體人流的阻礙,對於正常避難 者與弱勢避難者都相當不公平,弱勢避難者的避難,應該獨立規 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