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樂曲分析

第一節 第一樂章

較慢的行板 (Andante assai),f 小調,3/4 與 4/4 的混合拍子,二段體 (Rounded Binary Form)。

【表格 3】第一樂章曲式結構分析

段落 調性 小節數

A 陳述段

陳述段 1 f 01-27 陳述段 2 ab (f: iii) 28-50 陳述段 3 b (f: iv) 51-68 B 出離段 c (f: V) 69-78

再陳述段 f 79-107

【譜例 1】第一樂章 低音架構50

50 The practice of performance (1995),176。

浦氏曾自述,此曲的第一樂章像一個故事的序言,故筆者以陳述段 (Statement) 將 A 段落細分之。第一樂章主題,是由鋼琴作為開端,以傳統的四小節樂句為單 位,建立在 f 小調上。在 A 段中,主題共陳述了三次。第一次建立在原調 f 小調上,

第二次在第 28 小節建立在 f 小調的三級降 a 小調上,第三次自第 51 小節開始建立 在 f 小調的四級 (根音升高半音) b 小調上 ,見【譜例 1】。以持續低音 (Ostinato) 的寫法持續六小節後,自第 57 小節開始完整陳述主題一次後,繼續 B 音的持續低 音,進入 B 段。

首先,A 段的主題 (第 1-4 小節),由鋼琴雙手齊奏呈現,加深了主題的明確 性,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音型為五度 (C-F、Ab-Db、F-Bb),此三組五度音的最高音 (C-Ab-F) 正好完整地建立了 f 小調的主和絃,而最後一次的 C-F (屬音-主音),則將 主題完整的向下一個八度,將音樂帶至一個更深沉的氛圍。隨即小提琴以一個對 比的短促音型進入後,緊接著不安的震音 (tr),小提琴以同樣的音型和音高伴隨不 同的力度 (p、mp、mf) 記號重覆了三次,與鋼琴具權威性的五度下型交替出現至 主題再次呈現,見【譜例 2】。

【譜例 2】第一樂章 第 1-8 小節

第 16 小節 ,見【譜例 3】。鋼琴以 f 小調主音 F,以二度下行轉調至 a 小調 的屬音上,此調性區域中 (第 16-27 小節) 鋼琴的左手共有兩組二度下行 (E-D-C-B、

F#-F-E-Eb),最後至 Eb (Ab小調的屬音) 上停留四小節後,轉入 Ab小調。

【譜例 3】第一樂章 第 16 小節

第 17 小節,小提琴首次出現雙聲部旋律,下聲部為第 4 小節小提琴 G-Ab-Bb 的小二度升高 (G#-A-B),上聲部為新的旋律,鋼琴的右手與小提琴的下聲部齊奏 進行。第 20 小節鋼琴的右手藏有小提琴下聲部的旋律,第 21 和 22 小節,線條由 小提琴接至鋼琴,後小提琴與鋼琴連續齊奏五小節。第 27 小節,小提琴與鋼琴出 現了相反的力度記號,小提琴是漸弱、鋼琴卻是漸強,預示著鋼琴即將出現的第 二次主題陳述 ,見【譜例 4】。

【譜例 4】第一樂章 第 17-27 小節

第二次的主題陳述建立在 Ab小調上,與第一次主題陳述不同於第 1 小節的進 行是先往下行走,而下一小節也較第一次主題陳述提早出現了較有前進感的八分 音符,走向更低音域且多為黑鍵色彩之中。小提琴出現後,鋼琴游移在黑鍵與白 鍵的色彩中,最後則是傾向於白鍵,至下一個調性,見【譜例 5】。

【譜例 5】第一樂章 第 28-31 小節

於第 39 小節轉入 g 小調後,鋼琴停留在屬音 D 上長達 6 小節,小提琴與鋼琴 來到第一樂章力度最強的段落(ff),由小提琴的雙聲部旋律以似獨白的的方式帶出,

至第 45 小節鋼琴才以十六分音符作為動力,使樂曲再次出現不安的氛圍,預示新 段落的到來。

以鋼琴來看,整個第二段的陳述呈現較停滯躊躇的狀態,除第 28-31 小節的主 題外,第 32-38 小節游移在 E 音上,第 39-50 小節將主要中心放在 D 音上。故此 段落在小提琴的技巧部分顯得較為複雜。

此樂章於第 51 小節第一次來到升種調上 (b 小調),雖仍是建立在帶有感傷特 質的小調上,但在聽覺上卻有煥然一新的感受,哀愁中多了一份冷峻的蕭瑟。小 提琴兩聲部以屬音 F#為軸心分別向兩邊延伸,像是不得逃脫的野獸被自縛著。第 57 小節,鋼琴左手突如其來的力度記號 (f),以音域最低的一次主題陳述劃破了原 本的空寂,浦氏巧妙地將主題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三個音像是“命運”沉

重地敲擊,是主題音域擴大至最極端的一次,見【譜例 6】。

【譜例 6】第一樂章 第 57-58、61-62 小節

B 段的出離段 (第 69 小節) 來到了 f 小調的五級─ c 小調上,這是小提琴首 次唱出鋼琴的陳述主題,且同樣位於樂器的最低音區,鋼琴則是以長線條的音階 呼應,見【譜例 7】。

【譜例 7】第一樂章 第 69-73 小節

自第 79 小節開始,樂曲終於回到了 f 小調上,鋼琴以穩定的四分音符再次陳 述了主題,此次以五小節為一個樂句單位。整個重述段可以聽見鋼琴在色塊上的 轉移,像是墓地裡蕭瑟的背景,小提琴則像是「墓地裡的一陣風」,見【譜例 8】。

其中,鋼琴於第 89 節和第 98 小節分別再次完整地插入樂曲開頭的陳述主題 ,見

【譜例 9】。不同的是,小提琴以宣敘式的半音下行撥奏呼應,像是對命運最後的 反擊。

最後一次鋼琴的陳述 (第 102 小節),只剩鋼琴左手對於主題的表現,小提琴 以開頭第一次出現的 G-Ab二音回應。第 107 小節像是結束於一場夢,以極柔 (pp) 的八度和五度空心聲響消逝於空氣中 ,見【譜例 9】 。

【譜例 8】第一樂章 第 79-80 小節

【譜例 9】第一樂章 第 98-102 小節

以第一樂章而言,浦氏將調性的明確性建立在主音與屬音之間的關聯,聽覺 上似有調性的存在,卻利用大量的二度級進轉調方式,在和聲與和聲外音間透露 出浦氏的心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