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首 g 小調〈奇想曲〉(Capriccio)

第三章 《幻想曲》作品 116 之樂曲分析

第三節 第三首 g 小調〈奇想曲〉(Capriccio)

第三首g小調〈奇想曲〉,2/2拍,熱情的快板(Allegro passionate),為ABA1 三段式的型態。樂曲結構與小節數詳見表3-3。

38

b3 91-98 a3 99-104

A 樂段:1-34 小節

A 樂段分為樂句 a(1-4 小節)、樂句 a1(5-8 小節)和、樂句 b(9-12 小節)、

樂句 a(13-16 小節)、樂句 a1(17-20 小節)、樂句 b1(21-28 小節)、樂句 a2

(29-34 小節)。將樂句 a 細分成兩個動機:動機 1 為第 1 小節的右手,出現下 行的分解和絃,且在第 2 拍構成一個半減七和弦(g2-eb2-c2-a1),為 g 小調的 ii7

級,之後左手緊接著反向解決到 g 小調 V7級的分解和絃上;動機 2 為第 2 小節 的右手,由連續 3 個二度上行級進的四分音符節奏所構成。第 3 小節為動機 1 的模進,但在第 2 拍和弦性質改為減七和弦(bb1-g1-e1 -c#1),第 4 小節的動機 2 由上行級進轉為上行大跳的音型。

樂句 a1與樂句 a 不同在於左手音型方向改變,為下行的分解和絃,動機 2 從原先上行的音型也轉變為下行來發展(譜例 3-12)。

譜例 3-12 布拉姆斯,第三首〈奇想曲〉,第 1-6 小節

樂句 b 雙手平行八度的琶音音型持續 4 個小節,並以動機 1 的下行分解和弦

39

做發展,從第 9 小節右手上聲部的長音 e2到第 11 小節的 f2與第 12 小節的 g2, 可以看出在樂句 b 出現動機 2 的蹤影,以連續二度上行級進來做推進。

浪漫時期在和聲上比較特別的地方,為在任何屬和弦或是大三和弦的五音,

皆可以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若以 C 大調來舉例:V7級為 G-B-D-F,就可以轉 變成 G-B-D#-F 或 G-B-Db-F。此概念應用在第 9 小節上,就為 g 小調的 V9和弦 d2-f#1-ab1-c2-eb2和 d2-f#1-a1-c2-eb2,布拉姆斯在此增加些許的和聲外音,在第 2 拍 的 c#2為倚音並解決到 d2,強調 V9和弦的根音,之後將九和弦慢慢二度平移上行,

在第 11 小節變成 e2-g #1-b1-d2-f2和 e2-g #1-bb1-d2-f2,一樣在第 2 拍的 d#2為倚音解 決至 e2,並在第 12 小節轉為 f2-a1-c2-e2-g2,此和弦在這裡並不明顯,因為 f2並沒 有出現,導致 g2沒辦法解決至 f2,隨著樂曲的氣勢逐漸高漲,讓樂句 b 沒有解 決直接往上推進,直接在第 13 小節接回樂句 a。而此處也有另一種分析的方式,

可以將第 9 小節,看成是拿坡里六和絃加上屬和絃的形式。再現回到樂句 a 的右 手,將動機 1 的節奏由八分音符增值為四分音符,左手一開始出現動機 1(譜例 3-13)。

40

譜例 3-13 布拉姆斯,第三首〈奇想曲〉,第 7-15 小節

第 21 小節為樂句 b1,與樂句 b 的開頭音不同,但一樣以動機 1 的下行分解 和弦來做雙手平行八度的琶音音型,將和絃平移不斷地推進。但在第 25 小節開 始就與樂句 b 不太相同,音型皆為下行的分解和絃,布拉姆斯將樂句 b1做擴充,

擴大了四個小節,從和聲進行來看,這四小節都為 g 小調 V7級的擴充,中間皆 為經過和絃,從右手的最高音可以看出半音級進上行(c2-c#2-d2-eb2-e2-f2-f#2),

由 d2往上半音級進推到 f#2,停在半終止上強調 f#2,為了接到下一段來預告 A 樂 段即將結束,但以和聲來看並沒有立刻接回 i 級,而是出現二分休止符,在第 29 小節將 f#2解決至 g2,並接到 g 小調的 iv 級。

第 29 小節回到動機 1 的素材(g2-eb2-c2-bb1-a1),在右手的第二拍上 g2、eb2 同時出現,緊接著在第 30-31 小節的內聲部可看到 c2、bb1、a1,節奏增值為二分 音符,而第 31-33 小節左手出現四個長音 d-Bb-A2-G1,可以觀察到布拉姆斯一樣

41

使用動機 1 的素材,由原先的 g2-eb2-c2-bb1-a1,將 g2去掉變為 eb2-c2-bb1-a1,將此 動機往下平移二度,節奏亦然增值為二分音符,和聲進行為 V-III+-vii-i,最後 A 樂段的最後一小節,結束在 g 小調的 i 級(譜例 3-14)。

譜例 3-14 布拉姆斯,第三首〈奇想曲〉,第 26-34 小節

綜觀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布拉姆斯將動機 1 不斷地擴大,不論在左右手皆 將主要素材一再發展與變奏,以創作手法來看不失其統整性。就以和聲來觀看,

樂句 a 從第 1 小節的 ii7級,到第 2 小節解決到 V7級,而第 3 小節是 g 小調的附 屬和弦為 V 級的 vii7級,到第 4 小節解決至 V 級;樂句 a1在和聲上亦是相同的 和聲進行,可以從中發現 A 樂段從頭至尾都未在 i 級出現,調性模糊不明顯,直 到最後一小節,調性才確立回到 g 小調的 i 級。

B 樂段:35-70 小節

B 樂段分為樂句 c(35-38 小節)、樂句 c1(39-46 小節)、樂句 d(47-50 小節)、樂句 d1(51-60 小節)、樂句 c2(61-70 小節)。

B 樂段與 A 樂段不相同在於調性及音型,B 樂段以三度的關係來轉調進行,

42

調性關係範圍擴大,為十九世紀常見的手法,由原先的 g 小調轉為 Eb大調。就 以音型來看,A 樂段大多為下行的音型,B 樂段則以上行音型為居多,但從第 43 小節開始右手音型開始往下行進行,並且使用 A 樂段二度級進的素材做結合。

從樂句 c 裡可以觀察出在左右手四個聲部內,皆有許多三連音的音型。第 38 小節的第 2 大拍為 V7級,解決至樂句 c1第 39 小節的 I 級上。第 41-42 小節,

右手聲部將三連音擴展,呈現較大的樂句,而在第 42 小節為 Eb大調的附屬和弦

(V7/V),之後從第 43-46 小節皆為 V 級的擴充(譜例 3-15)。

樂句 d 亦使用三度轉調關係轉至 G 大調,與樂句 c 一樣使用三對二的音型 節奏。第 61 小節接到樂句 c2,依然使用前面一樣的素材來進行,與樂句 c 開頭 一樣,但從第 64 小節的第 2 拍就與第 37 小節的第 2 拍不同,是為了預備要慢慢 地接回 A 樂段的 g 小調。

譜例 3-15 布拉姆斯,第三首〈奇想曲〉,第 35-42 小節

A1樂段:71-104 小節

A1樂段分為樂句 a(71-74 小節)、樂句 a1(75-78 小節)、樂句 b2 (79-82 小節)、樂句 a(83-86 小節)、樂句 a1(87-90 小節)、樂句 b3(91-98 小節)、

樂句 a3(99-104 小節)。第 71-78 小節與 A1樂段第 1-8 小節完全一樣,但樂句

43

b2與 A 樂段的樂句 b 開始不同,原先樂句 b 雙手的音型為八度平行,而樂句 b2 左手的音型方向則改為全部上行的分解和弦。第 83 小節也與第 13 小節有所不 同,左手轉變為三連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琶音上行音型。第 91 小節的左手一樣也 改變為上行的分解和弦,第 95 小節雙手為反向進行,不僅音型反向連左右手音 的順序也相反,亦與第 25 小節有所不同,但不變的是在第 95-98 小節,右手最 高音為 c2-c#2-d2-eb2-e2-f2-f#2,可以看出一樣亦是半音級進上行。樂曲到第 99 小節 為樂曲的高潮,與 29 小節一樣將動機 1 的素材 eb2-c2-bb1-a1呈現在右手,若以和 聲進行來看,第 99-101 小節都與第 29-31 小節的和弦級數相同,但從第 101 小 節的第 2 拍,左手依然出現 D-Bb-A-G 四個二分音符的長音,和聲進行由原先 g 小調的 V-III+-vii-i,改變為 V-vii/V-vii6-i,結束 A1樂段(譜例 3-16)。

譜例 3-16 布拉姆斯,第三首〈奇想曲〉,第 90-104 小節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