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等向性半無限域之線狀抽水問題探討

第四章 參數影響分析 4.1 前言

4.3 等向性半無限域之線狀抽水問題探討

4.3.1 地表模擬為透水情況時線狀抽水所引致之地表垂直位移

本單元亦擬根據第三章之說明,討論點抽水所引致之地表(z = 0)垂直位移。茲 引用無因次化的概念,並以抽水長度 L 等於水井深度 h 時,地表模擬為透水邊界下之 最大沉陷量 為無因次化的基準量,則可將由式(3.7b)所得出之地表垂直位 移予以無因次化。基於此,可得:

,

1 1 (4.4)

由式(3.14)知,

於進行參數影響分析時,擬考慮取水長度 與井深 的比值 ⁄ 分別為 0.1、0.3、

0.5、0.8、1,所得結果如圖 4.12 ~4.17 所示。當線抽水強度 ⁄ = 1 時,會在地表產 生最大沉陷量 ,即地表沉陷量與抽水強度 ⁄ 有關。由圖 4.12 的觀察得知,

當線抽水強度 ⁄ = 0.1 時,地表沉陷量約為地表最大沉陷量 的 0.005 倍;

又由圖 4.15 的觀察得知,當線抽水強度 ⁄ = 0.8 時,地表沉陷量約為地表最大沉陷 量 的 0.4 倍。圖 4.17 是將上述五個參數的影響繪製在一起,由此圖可知,

當線抽水強度由 ⁄ = 0.8 增至 1.0 時,抽水所引致的最大地表沉陷量約會增加 1.5

附 182

48

倍。

圖 4.18 為透水情況下點抽水與線狀抽水所引致沉陷量的比較,比較過程中是考 慮點抽水的抽水量 Q 等於所對應之線狀抽水的抽水量 qL(且模擬 ⁄ 1)。由圖 4.18 可知,若所考慮的抽水量相同,則在對稱軸上點抽水與線狀抽水所引起的最大沉陷量 會相同,但除了對稱軸位置以外之地表面,所呈現的地層下陷均以點抽水情況較嚴重,

例如在 r/h = 1 之地表面位置上,地表沉陷量結果約有兩倍的差距。

4.3.2 地表模擬為不透水情況時線狀抽水所引致之地表垂直位移

如 4.3.1 單元所引述的概念,擬以地表模擬為透水邊界時之最大沉陷量 為無因次化的基準量,茲引用由式(3.8b)所得出之地表垂直位移並予以無因次化,可 得:

,

2 1 1

sinh 1 sinh (4.5)

由式(3.14)的研討知,上式中之

於進行參數影響分析時,考慮取水長度 與井深 的比值 ⁄ 分別為 0.1、0.3、0.5、

0.8、1,含水層之柏松比 則分別模擬為 0.15、0.2、0.25、0.3、0.35、0.4、0.45,所 得結果如圖 4.19~圖 4.58 所示。當取水長度 與井深 的比值 ⁄ = 0.1、 = 0.1~0.45 時相關之沉陷量數值變化結果如圖 4.19~圖 4.26 所示; ⁄ = 0.3、 = 0.1~0.45 時,

相關之沉陷量數值變化結果如圖 4.27~圖 4.34 所示。依此類推, ⁄ = 0.5、 = 0.1~0.45 時,相關之沉陷量數值變化結果如圖 4.35~圖 4.42 所示; ⁄ = 0.8、 = 0.1~0.45 時,相關之沉陷量數值變化結果如圖 4.43~圖 4.50 所示; ⁄ = 1、 = 0.1~0.45 時,相關之沉陷量數值變化結果如圖 4.51~圖 4.58 所示。

圖 4.19~圖 4.58 之圖組的討論過程中,是分別固定取水長度 與井深 的比值 ⁄ ,

附 183

49

再改變含水層之柏松比。而圖 4.59~圖 4.65 的討論方式,則是分別固定含水層之柏松 比,再改變取水長度 與井深 的比值 ⁄ 。基於此,圖 4.59~圖 4.65 均係討論含水層 柏松比 = 0.15~0.45 時,取水長度 與井深 的比值 ⁄ 分別為 0.1、0.3、0.5、0.8、1.0 時,線狀抽水所引起的壓密沉陷行為。

各項數值結果均呈:(1)含水層之柏松比增加時地表沉陷量也增加,這是因為含 水層之柏松比變大時,地層較容易產生變形,故反映出較大之地表沉陷量。(2)取水 長度 與井深 的比值 ⁄ 增加時,地表沉陷量也呈增加的現象,這是因為取水長度 增 加時,抽水量也會增加,故壓密沉陷量也會增加。例如由圖 4.58 知,當模擬取水長 度 與井深 的比值 ⁄ 1、含水層之柏松比 0.45 時,抽水所引致的地表沉陷量 約為模擬含水層之柏松比 0.35 時的兩倍。又由圖 4.65 知,當模擬含水層之柏松 比 0.45、取水長度 與井深 的比值 ⁄ 1 時,抽水所引致的地表沉陷量約為模 擬 ⁄ 0.1 時的兩倍。

由圖 4.66 知:(1) 地表模擬為不透水情況時,線狀抽水所引致的地表沉陷會較大,

這是因為當地表面模擬為不透水邊界時,抽水會引起較大之負的超額孔隙水壓力,故 會引起含水層之有效應力增加,導致地表沉陷量變大。(2)取水長度 與井深 的比值

⁄ 增加時地表沉陷量也增加的現象,這是因為取水長度 增加時,抽水量會增加,

故壓密沉陷量也會增加之故。

本單元之研究成果與曾鈞敏(2009)的研究成果亦有相似之處,其研究中曾指出:

「相同地質參數條件下,拘限含水層之土體變形範圍大於非拘限含水層。」因拘限含 水層具有不透水之邊界,抽水所引致之負的超額孔隙水壓無法在不透水之邊界面上消 散,故導致含水層之有效應力上升較多,因而引起較大範圍之土體變形。

4.3.3 地表模擬為透水或不透水情況時線狀抽水所引致之地表水平位移

本單元亦擬根據第三章之說明,討論線狀抽水所引起的地表水平位移。由第三章 之研討知,地表邊界模擬為透水與不透水邊界時,所研討出之地表水平位移完全相同,

附 184

50

因此可一併討論之。本單元仍以地表邊界模擬為透水時之最大沉陷量 為無

因次化的基準量,基於此,無因次化之地表水平位移可表為:

,

,

,

(4.6) 由上式知,進行無因次化後,線狀抽水所引致之地表水平位移與水文地質參數 G、

、k 等無關,相關之數值結果繪製於圖 4.67。由圖 4.67 知:(1)取水長度 與井深 的 比值 ⁄ 增加時,抽水所引起的地表水平位移量會跟著增加,因 ⁄ 的比值增加代表 抽水量亦呈增加之勢。(2)抽水所引起的地表水平位移量會在水井邊逐漸升高後逐步 降低,這是因為單井抽水所引起的地表水平位移是一軸對稱問題,故地表面在對稱點 上之水平位移量應為零;另外,含水層遠處受抽水擾動的影響很小,故地表遠處之水 平位移量亦很小。(3)線狀抽水時,地表最大水平位移發生位置約位於 ⁄ 1的位置 上,此與點抽水所引致地表最大水平位移是落在 ⋍ 1.272 位置上之結論相當 接近。

本單元之研究成果與曾鈞敏(2009)的研究成果亦有相似之處,其研究中曾指出:

「無論拘限或非拘限含水層於抽水後,水平位移量在抽水點源邊會逐漸升高後逐步降 低。」本研究在此一研究重點上之結論與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