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等待時間與顧客價值知覺的正面關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等待時間與顧客價值知覺的正面關係

等待經常被視為是服務中的負面經驗,然而此觀點係以「理性主義」來看 待「等待」,卻忽略了等待者在過程中所獲得的正面情緒價值,如因等待時間所 產生的期待效用以及為消除認知失調而轉為提高服務評價的結果。而在我們生 活中也會許多實際例子顯示出,人們不見得是不願意等待的。因此在本節中將 會以心理期待效用、認知失調理論以及其他實證研究,針對等待時間對顧客價 值知覺的正面影響作更深入的說明。

一、心理期待效用理論(Psychological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Caplin & Leahy,1997)

(一)定義

所有的顧客都希望能藉由消費來獲得最大的快樂,而學者Hsee &

Tasi(2006)認為除了消費服務/產品本身所帶來的快樂之外,顧客還從中獲 得認知效用(Cognition Utility)。例如你因為參加抽獎而獲得免費到巴黎遊玩 三日,那麼除了因為行程本身而獲得的快樂感(消費效用)之外,你還會因為 聽到這個消息而感到快樂(消息效用)、當開始期待該次旅遊(期待效用)、

回憶該次旅遊所產生的樂趣(回憶樂趣)。消費效用就像是光的來源,而認 知效用就是它的月暈;如果沒有光的話,那麼也不會有月暈效果存在,也就 是說如果顧客無法從該服務產品獲得消費效用,那麼也不會有認知效用的存 在。但是一旦顧客被消費效用所吸引,那麼認知效用可增強它的吸引力。

另 外 , 在 Loewenstein(1987) 以 及 其 與 Shane Frederick,Ted O’donoghue(2002)之研究中,以經濟學的跨期消費理論觀點說明顧客的整體 消費效用包含了服務/產品本身所獲得的,以及因對未來消費的期待所產生 的效用(anticipation of the future),此效用亦正亦負;正面的效用稱之為嘗味 (savoring),而負面效用被稱為厭惡(dread)。

(二)期待效用的產生

Caplin 與 Leahy(2001)兩位學者發現人會因期待 (Anticipate)未來的愉悅 消費經驗而產生效用(Utility),因此人們寧願讓自己去等待某樣正面的結 果。學者 Loewenstein (1987)以五種不同類型的等待結果作為標的物,在不 同的等待時間之下探討標的物內容的不同與願意支付金額間的關係。在該項 研究中發現顧客並不一定討厭等待,也不見得認為越快消費越好,因為期待 效用使得等待為等待者帶來更多的消費樂趣。

例如所等待的標的物中,其中一項即是贏得所愛慕的電影明星香吻。研 究中他要求受試者去想像,若他們能從一位他們所喜歡的電影明星獲得香吻 一個,在不同的等待時間之下(立即獲得、三個小時後、一天後、三天後、

一年、十年後),他們所願意付出的費用是多少。根據傳統的效用遞減理論,

人們會為了更快能得到他們所希望的而付出更高的成本,因為隨著等待的時 間越長,吸引力也會隨之降低。然而,從 30 位受訪者的調查結果發現, 人 們願意付出最高費用取得電影明星香吻的卻是在三天後,而不是立即或三個 小時後,意即隨著等待的時間拉長該結果的價值反而因等待而逐漸增加,受 試者所願意付出的代價越高。但若要求受訪者必須等待一年、十年,則其所 願意付出的成本反而會下降,也就是說,一旦時間超過受試者可接受的等待 時間長度,其價值則會反轉向下。

針對此一現象,學者Loewenstein (1987)認為時間落差會使得等待者產 生期待,並因為想像未來愉悅的消費經驗而產生更高的消費樂趣,致使在等 待的情況下反而能獲得更高的服務價值;然而等待除了因心理期待效用所帶 來正面效用之外,同時也會因為等待時間帶來的焦慮、不滿等負面情緒而降 低服務產品的評價。

對未來經驗的期待所產生之效用,其強度及正負向影響會受到顧客能否 想像其結果以及等待標的物之特性(好/壞,數目金額大/小)等其它因素的影 響 (Nowlis et.al., 2004)。茲將影響期待效用的因素彙總如下:

1. 以產品特性而言

由於期待效用來自於對未來消費經驗的想像,因此廣泛來說,

唯有享樂性消費(Hedonic Consumption)方能因為等待時間而產生 期待效用; O'Curry、Michal 與 Strahilevitz(2001)三位學者認為享 樂性消費是起自於消費者想要滿足感官上對於快樂、愉悅與幻想的 需求(如到 KTV 唱歌、看電影等);而實用性消費則是因為功能上 以及必要性的需求而進行消費(如電器用品維修服務、法律諮詢);

因此,相對於實用性消費,享樂性產品/服務提供了更多的體驗性 (Experience)、高興(Pleasure)、有趣(Fun)以及興奮(Excitement);致 使享樂性消費除了來自於本身消費所帶來的快樂,還加上想像與幻 想所帶來的快樂。

和傳統的消費概念不同的是,享樂性消費的基礎不在於顧客知 不知道實際的消費經驗會如何,而是他們所想要(Desire)的消費情 境,也就是說,享樂性消費與顧客對現實的想像是緊密相連的

(Holbrook & Hirschman, 1982),且其表明了顧客的消費經驗當中,

與多感官(Multi-sensory)、幻想(Fantasy)以及情緒(Emotion)方面相 關的消費者行為。

2. 結果是等待者所希望獲得的

消費效用來自於服務產品本身的享受以及期待消費該目標物 的效用 (Frederick et al., 2003);當等待的結果是顧客所喜歡的,則 等待/延遲所帶來的正面效用會抵消掉或甚至於大於所引起的負 面效用,如浮躁、生氣等情緒。

3. 以往的消費經驗與產品線索的提供(Caplin & Leahy 2001)

等待也會喚起人們的負面情緒,就像焦慮以及有壓迫感。因此 在等待帶來的挫折感與期待樂趣當中,究竟等待對人們的影響是什 麼,取決於顧客對該消費事件的熟悉度以及對於該想像該消費經驗 的生動程度。(Nowlis, M&el & McCabe, 2004) )。假如顧客不曾到 那家餐廳用餐過,對於期待所帶來的樂趣將會少於那些曾光顧過那 家餐廳、曾真正坐在餐廳裡等待顧客服務的顧客;顧客的想像能力 受限於其以往的消費經驗,若沒有消費過該服務產品,在沒有擁有 足夠的資訊之下,特別是當服務產品是屬於體驗性時,顧客無法從 有限的資訊當中,勾勒出未來消費的畫面,因而使得期待效用的效 果降低。

另外,顧客不喜歡延遲消費的原因,可能是起自於消費決策原 則-一個根深蒂固的想法;消費者認為不該為延遲/等待的產品或 服務,付更高的價值,即使他們也認為在等待的情況下,會得到較 高的消費樂趣,但仍是不願意花錢購買一項延遲的服務產品,或是

為它付更高的價錢。因此,若能夠提供顧客享樂性線索或請顧客仔 細地去思考此兩項線索,則可讓顧客丟棄他們以往所依據的購買準 則,選擇真正想要的。服務業者所提供的外部線索,可以幫助顧客 產生更高的期待樂趣,例如,提供未來消費的圖片或影片等高生動 性的資訊,可加強顧客的想像能力。

二、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一)認知失調的定義

認知失調理論指的是如果一個人擁有兩個在心理上不一致的認知,這個 不一致(失調)讓人產生不愉快的感覺,這個人便有了舒解此失調的動機 Festinger(1957)。失調可能經由這兩種認知中的一個或全部,或導入一種新 的認知。例如,我抽煙而我也知道抽煙有害我的健康,那麼我便會感覺到失 調,因為這兩種認知是心理上的不一致;所經驗到的這個失調可以經由改變 這兩種認知中的任一個,或導入一種新認知而得到舒緩。例如,可能戒煙,

但它或許很困難,所以採取別的方式,改變自己對抽煙有害健康的認知。又 或者是可導入一種新的認知,我可以接受我抽煙,而且抽煙有害健康,但又 宣稱抽煙可以舒解壓力與獲得快樂等。

認知失調理論是「一致性」理論中的一個成員:這個理論假設不一致是 不愉快的,人們在面臨這種情況時,總是會想辦法求得一致與平衡。學者 Festinger (1957)認為個人可能會採取行動降低認知失調,譬如可能避免新資 訊或是極力為自己錯誤的想法辯護。

Shefrin (2000)認為後悔對個人來說,是一種除了損失之外,還自認必須 對損失要負責的感受。因此後悔對於個人來說比損失還要感到痛苦。後悔可 能會影響個人的決策,為了避免後悔,個人比較沒有強烈的動機去改變,可 能會依循過去的原則,目的就是為了使未來後悔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這也會

導致某些投資人使用股利而不是賣股票來取得消費所需的費用,因為害怕賣 了股票之後會因失去賺資本利得的機會而感到後悔。

(二)認知失調與顧客價值知覺的關係

在等待發生的情況下,時間的投入對消費者而言是一種成本,且過去的 文 獻 亦 指 出 等 待 本 身 是 一 種 令 人 不 愉 悅 的 過 程(Clemmer & Schneider, 1993;Taylor, 1994;Tome & Lucey,1995, 1997)。,但如果消費者已經在自願 性等待中了,隨著時間的流逝,雖然消費者會因為成本增加而對服務產品產 生負面的情緒,然而因為人們會有避免認知失調的傾向,因此隨著時間拉 長、投入的時間成本越高,消費者反而會強化或改變自己的信念,從而提高 對服務產品的評價以合理化自身的理由。因此從認知失調的觀點來看,一旦 消費者選擇自願性地等待服務利益的實現,那麼在這種等待過程中會不斷地 強化自我對於服務價值的信念從而產生高度的價值知覺。然而這種自我強化 所帶來的效果會逐漸被等待所產生的不愉悅感所侵蝕;意即一旦等待時間過 長,所有等待帶來的正面效果都會消耗殆盡。

三、其他文獻根據

當等待標的物是人們是喜愛的,則準備效果(Planning Effect)會強化顧客 的消費效用,也因此成為顧客願意等待的誘因。而準備效果指的是在真正消費 前,因為事前作的規劃及準備而從中獲得的樂趣,且此樂趣甚至比實際消費時所 得到的體驗還要讓人感到快樂(Raghunathan,2003)。以學者 Loewenstein 的研究

當等待標的物是人們是喜愛的,則準備效果(Planning Effect)會強化顧客 的消費效用,也因此成為顧客願意等待的誘因。而準備效果指的是在真正消費 前,因為事前作的規劃及準備而從中獲得的樂趣,且此樂趣甚至比實際消費時所 得到的體驗還要讓人感到快樂(Raghunathan,2003)。以學者 Loewenstein 的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