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精實創業的重要概念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精實創業的重要概念

精實創業的精神是藉由實驗來驗證其策略,透過驗證過的策略來調 整引導產品的構想、開發與銷售,並由一次又一次的小成功推進營收成長 讓公司願景邁進、產品、策略與願景方向應是一致的。若任何的「行動」

無法提升公司的獲利,公司就不該浪費投入(何文楨、林金榮、項維欣,

2013)。精實創業並不僅是一套產品開發方式或是使用者經驗分析的工具,

精實創業重視企業整體策略的一致,從企業整體策略架構、從願景、策略 到產品,都必須要緊扣核心的價值並相互一致,這樣鉅觀的原則是創業者 在做決策規劃及資源分配時需省思注意的。

第二節 精實創業的重要概念

壹、精實創業金字塔

Eric Ries 於 2011 年提出了創業金字塔(Startup pyramid)的概 念,推動一個企業最基礎的價值在於其所追求的願景,在追求願景之下會 擬定相關策略試圖達到願景的目標,而在其策略之下就是企業所推出的產 品,金字塔由下而上依序由最基礎的願景依序支持著相對應的策略,策略 上再支持接續的產品。企業為提升本身服務的品質與競爭力,會針對此三 面向進行提升與修正,願景本身是企業的基礎因此初定時必須明確,通常 不應有太大變動,而策略面可能因為實行狀況而有所變動而偏離原本方 向,稱為軸轉(Pivot),而產品本身則可能有更高頻率的更動,稱作為產品 的優化(Optimization),創業者本身在改善服務過程必須注意改善屬於哪 面向,以及三個面向之間的邏輯合理性。

圖一 創業金字塔:本研究製作 產品

策略 願景

軸轉 優化

10

貳、假設驗證的過程

每一項商業企畫都是從假設出發的,列出的策略都把假設當成已知 的事實,然後直接提出如何達成公司的願景。由於假設未經過驗證,其實 很多都是錯誤的,因此初創公司初期的目標應該是盡快對價值假設進行測 試(Eric Ries,2011)。

Eric Ries(2011)將假設的類型分為價值假設(value hypothesis)以 及成長假設(growth hypothesis),價值假設是對於使用者價值的預設,即 是預期推出產品或服務預期能帶給使用者何種具體的價值,而成長假設則 為使用者行為指標成長的預設,即是對於使用者對於某項產品的行為指標 的預期,而無論價值假設或是成長假設類型,只要是企業必須符合假設驗 證才能達到願景目標的假設,因其重要性被稱作為絕對信念假設(leap-of-faith assumption),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必須達到自己的絕對信念假設才能 回應本身願景。

絕對信念假設是整個構想的最根本。若這假設是錯的,那建構在這 絕對信念假設的構想、事業與後續都不會發生(何文楨、林金榮、項維欣,

2013)。企業必須依照整體願景歸納出核心的絕對信念假設,絕對信念假設 並非能直接從其他相對應產業及服務類推而來,絕對信念直接關係企業成 敗,除了注意價值面以及成長面兩面向重要類型假設外,還需深入公司整 體願景擬定,假設必須在實驗中得到驗證,精實創業的理論重視使用者的 回饋以及產品實際的使用情境,認為實驗必須真正進入使用者使用產品的 情境才能得到重要的回饋資料。

參、開發-驗證-學習循環機制

科學化的驗證過程與程序是精實創業核心精神,創業時期公司的資 源有限,投下的每分資源都必須有其目的與效益,因此精實創業理論追求 產品驗證並從中學習改進的速度及效率,Eric Ries(2011)提出了開發-評

11

估-學習的循環機制(Build-Measure-Learn loop),其循環的過程如下:一 個構想發想提出後必須要開發出來成為產品,有了最基本的產品才能和使 習的基本需求,即屬浪費(Eris Ries,2011)。

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 MVP)的概念延伸

12

需要的重要資料,而在驗證的過程當中必須清楚創業概念的假設,並注重 其驗證學習的效益,因此最小可行性產品(MVP)不要求功能完整而只需要足 以驗證測量該階段的學習目的,重點在於快速地得到使用者的回饋並從中 學習改善,比起以往瀑布流冒著投入大量時間與資源卻因無法滿足目標使 用者需求的風險,將所有完善功能開發完成才推出商品而得到使用者回饋 的方式,相較之下開發功能精要的最小可行性產品可以即早接觸使用者得 到回饋,並從回饋中得到改進產品的方向,減少不必要資源與時間的花費 與偏離使用者需求的風險。

第三節 對精實創業的批評

精實創業的理論仍有其侷限性,因為各種創業計畫的情境都是獨特 的,精實創業的理論很難直接套用在各個創業情境之中,此外精實創業並 非純然的科學方法,如各種測量的變項可能難以獨立分析,收集到的資料 可能並不純粹,此外測量的樣本可能過小,很容易讓人覺得”既然我最後 還是得靠自己主觀做判斷,何畢要花費心力做這些測試呢?”(Giff

Constable,2012)。成功創業沒有既定步驟及模式可循,成功創業案例也無 法直接應用於其它的創業個案,如果創業者純粹信仰精實創業模式,卻無 法依據本身的情境有效的應用理論,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Giff Constable 也提出了創業者對於精實創業常見的錯誤認知如 下;詢問使用者他們要什麼、純粹對推出產品貼上 MVP 的標籤、每十分鐘 就測試一個新的構想、做任何事都想壓低成本,他認為對精實創業正確的 認知應該如下;將創業計畫規劃成一連串的假設以供檢驗、不斷藉由有清 楚目的之實驗挑戰自己的構想、想出最快速且無負擔的方式去建立對於構 想的信心、將有效學習的重要性放在產品和流量成長之前、在快速進行實 驗的週期確實驗證結果而非純粹接受、測量進展與資料數據並作為決策依 據等,畢竟精實創業只是一套創業理論,是否能有效運用幫助創業,還是 要回歸到創業者本身。

13

第四節 網路匿名社群

網路是人與人間互動的媒介,無論未來推出何種新型態的網路平 台,其本質終究是在回應人們渴望互動的需求,社會學符號互動論的開創 者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認為人的自我(self)是經由社會活動與社會 關係的發展而出現的,對米德而言在缺乏社會經驗的情況下,自我的出現 是無從想像的。Allan G.Johnson(2004)則認為自我是認知自身存在最重要 的一個概念,自我如同實體事物一般真實,其所以重要的原因在於自我指 出我們和其他人、以及和社會體系的關連,人們渴望互動的原因,在於互 動本身就是發展自我的行為。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會形成關係,個人因為本身的出生背景及人生經 歷,會形成不同的人際網絡,這些人際網絡帶來了情感與經濟上的連結,

個人的行為與言語都在有意、無意間因顧慮到這些人際網絡而受到影響,

除了人際網絡的影響之外,人的行為也會受到社會的影響,米德認為自我 的完整發展是藉由將他人的個別態度組織成有組織的社會或團體態度,也 就是將社會或團體行為的一般系統模式變成一種個體反應,他提出概化他 人(generalized other)的概念,用來解釋社會或是組織扮演著概化他人的 角色,概化他人是自我形成不可或缺的角色,人們在自我探索的過程受到 社會上其他人潛移默化地影響。自我呈現理論(Self-presentational theory)說明人在社交場合中,希望可以控制自己外在的形象,自己的身 分可以被認同,並有效管理自我呈現,避免讓他人眼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Caplan,2007;Schlenker&Leary,1982)。但當人對自我呈現的管理能力 失去信心,但又希望在讓他人眼中建立良好的印象,社交焦慮就會因而形 成(social anxiety)(Schlenker&Leary,1982,1985)。

網路上的實名社群主要是以實際的人際關係為基礎建立,也就是說將現實 中的人際關係移至網路的平台上,在實名制的網路社群中,由於關係是由 實際的人際網絡形成,使用者因為已在平台上建立大量的弱連接關係,在 大量朋友觀察的情境之下發言會有所保留,人們因為對於自己本身的揭露

14

的資訊缺乏自信而產生社交焦慮,並影響其揭露的程度(俞菁,邱海棠,曾 馨瑩,2012)。而在 facebook 上,由於使用者會預期自己的身分會被辨 識,且放上的平台的內容預期會被自己所認識的人觀看,因此人們會傾向 將自己想被他人觀看的面向展現給他人觀看,也就是說在實名社群上使用 者傾向會展現自己期待被他人看待的自我形象。

Goffman(1959)以戲劇扮演的方式理解自我的意義,他將每個人在社 會上的行為類比為在舞台上的演員,個人在社會上的行為也是一種表演。

個人在社會上謹慎地扮演自己的角色,目的是讓自身的形象能達到自己的 目的,就如同演員預想台下的觀眾的期望而表現出適宜在台上的行為。在 人際網絡以及社會的限制下,人們一方面表現周遭他人所期待的行為,另 一方面將不想被其他人看到的真實自我隱藏起來,並從這些行為中建立所 謂的自我形象,然而當人際關係與社會期待長期對於個人產生壓抑,導致 個人揭露真實情感想法的需求長期無法得到滿足。本研究的創業個案 Hii 匿名談心 App 原初想法的啟發來自於研究者觀察到本身與周遭人群使用 facebook 這類實名社群,使用者會希望展現自己期望他人看到的形象,同 時也會因為顧慮周遭認識的人而壓抑自己的想法及行為。

個人在社會上謹慎地扮演自己的角色,目的是讓自身的形象能達到自己的 目的,就如同演員預想台下的觀眾的期望而表現出適宜在台上的行為。在 人際網絡以及社會的限制下,人們一方面表現周遭他人所期待的行為,另 一方面將不想被其他人看到的真實自我隱藏起來,並從這些行為中建立所 謂的自我形象,然而當人際關係與社會期待長期對於個人產生壓抑,導致 個人揭露真實情感想法的需求長期無法得到滿足。本研究的創業個案 Hii 匿名談心 App 原初想法的啟發來自於研究者觀察到本身與周遭人群使用 facebook 這類實名社群,使用者會希望展現自己期望他人看到的形象,同 時也會因為顧慮周遭認識的人而壓抑自己的想法及行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