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精實創業應用之個案研究-Hii匿名App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精實創業應用之個案研究-Hii匿名App為例"

Copied!
1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ion of Mass Communication N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精實創業應用之個案研究-Hii 匿名 App 為例 Lean Startup Methodology Application Research Hii App Anonymous Platform Case Study 研究生:黃榮慶 Rong-Cing Huang. 指導教授:王維菁 博士 Advisor:Wei-Ching Wang,Ph.D.. 中華民國 105 年 8 月 August,2016.

(2) 誌 謝 四年了,研究所生活終於要畫下句點,這段時間確實漫長,但經歷了許 多事情因此感覺充實,只想說這四年已經把想做的事情差不多試過了,沒 有甚麼遺憾,這些經驗,無論是好的、壞的、開心的、不愉快的、光榮 的、可笑的,都會讓我更勇敢、更成熟,我要好好地帶到我的未來去。. 謝謝維菁老師,最喜歡上你的課,在你的引導之下總能激盪精彩的討 論,如同活水般灌溉我並生長出各種思維與想法,你給空間讓我發揮創 意,讓我想出一些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事,你對我充滿期待,這也是我很重 要的自信與勇氣來源,然後,我的論文一定讓你傷透腦筋了吧!非常感謝 你。. 謝謝炳宏老師,邀請我進入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讓我認識一群很棒的 同事,擔任媒體素養營總召對我來說也是印象深刻,有些做不好的地方謝 謝你的包容,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經驗。謝謝你邀請我到蘭嶼,那已經 不是學習可以形容,而是重要的人生經歷,最後你對於媒體素養教育的堅 持與做人的風骨,也一直是我的榜樣。. 謝謝 Eva 老師、Kelly 老師、東泰老師、幼偉老師、旭政老師,你們提 供的價值不只在課堂上,也在下課後對於學生的言行與關心上充分體現, 謝謝張姊、郁凌用心良苦地提醒我畢業該注意時程,並協助我處裡繁瑣的 行政程序。. 謝謝黑鐵克! 時正,我相依為命的合夥人;誌培,一直情義相挺的學弟 和隊友。一直支持我們,我卻無以回報的開發團隊,孝文、左手、柚子、 小明,以創意支持我們的設計團隊,紫柔、林偉,謝謝你們讓 Hii 成為可 能,沒有你們也不會有這篇論文。.

(3) 謝謝大傳所的朋友們,傑文,一起熱血打球、一起度過報告生活的夥 伴;琦瑋、晏慈、倢平,三個常駐所上的開心果;子玉,最幫我忙的 17 歲 少女;研究一哥維傑;浩克承翰;馬杰雙人組;歌神際勇…還有許多好同 學們謝謝你們,大傳所帶給我很多珍貴的回憶,縱然感覺已經離開很久 了,但我不會忘記這裡就如同家一般溫馨。. 最後謝謝我真正的家,謝謝我的父母,在我做任何決定時總是給我寶貴 的建議,在我堅持時又無悔地支持,謝謝郁婷,在我忙著論文又同時忙著 工作時包容著我,並且用心地照顧著我。. 未來我希望能夠把這些感謝,化成實質的行動回饋,期許自己未來一定 要做到,榮慶請在未來的日子加油前進!.

(4) 摘要. 創業是帶動產業轉型進步的重要動力,同時也是以創新提升人類生 活品質的重要行動,政府近年推動鼓勵青年創業相關政策,無非是希望藉 由推動青年創業,改善就業問題,並進一步創造經濟效應。在此背景下, 研究者以對於匿名社群與傳播科技的觀察,在就讀碩班時期經歷提出構 想、驗證構想的過程,並與夥伴推出一款名為 Hii 匿名社群平台的 App, 目的為創造一個讓陌生人可以放心暢所欲言並建立關係的平台,並以此產 品為主題創業。. 本研究在過程中參考美國創業家 Eric Ries(2011)所提出的精實創 業方法執行創業計畫,是國內少有以本身創業計畫實行過程探討精實創業 實作的案例,本研究可以藉此個案探究精實創業方法具體執行的過程,與 實際運用的狀況成效,並進一步檢討運用精實創業方法實際遇到的問題, 從其中歸納出對未來青年創業者可能的建議。. 另一方面藉由精實創業科學化的假設驗證機制,分析創業過程中累 積大量的使用者回饋與數據資料,本研究發現在 Hii 匿名平台所設計的對 話機制有機會促成良好的對話情境,在此對話情境下社群具有暢所欲言、 深度對話、發展關係的特色,描繪一種網路社群可能發展的方向。. 關鍵字:精實創業、匿名社群、匿名平台、App 開發.

(5) Abstract. Entrepreneurship is key factor caus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also a series of actions enhancing human living with innovation. Government encourages youngsters to run startups for improving employment and economics. In this circumstance, researcher constructed the idea and examined it based on observation of anonymous communit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uring graduate school. After that, researcher launched Hii App and ran a startup, in the purpose of creating an anonymous platform where users could speak out in words freely and build up relationship. This study referred the lean startup methodology proposing by Eric Ries in 2011. It was a rare study in Taiwan that research the whole execution process of lean startup methodology in a specific startup case. By researching the process of the startup case execution, researcher can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result, review the problems occurred during lean-startup method application,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young entrepreneur by concluding this study. Using the hypothesis verifying system of lean startup method to analyze the user feedback and data, this study came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Hii App could form an ideal conversation environment. In such environment, the community could speak out in words freely, developed depth dialogue, and built up relationship. Hii App and the anonymous community based on it showed a pattern and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of anonymous community. Keywords: Lean startup, Anonymous community, Anonymous platform, App development.

(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二章. 文獻回顧..............................................6. 第一節. 精實創業的背景........................................6. 第二節. 精實創業的重要概念................................9. 第三節. 對於精實創業的批評...............................12. 的四節. 網路匿名社群.....................................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16. 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16. 第二節. 研究設計.........................................18. 第三節. 研究架構.........................................19. 第四章. 精實創業實作.........................................20. 第一節. 創業構想具體化...................................20. 第二節. 產品開發前置.....................................43. 第三節. App 正式上架.....................................44. 第四節. 平台後期經營.....................................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5. 參考文獻.......................................................96.

(7) 表目錄 表一:匿名簡訊實驗數據紀錄.........................................26 表二:案例一對話組合之一...........................................74 表三:案例一對話組合之二...........................................75 表四:案例二對話組合之一...........................................76 表五:案例二對話組合之二...........................................77 表六:案例一對話組合之三...........................................77 表七:案例三對話組合之一...........................................78 表八:案例三對話組合之二...........................................79 表九:案例三對話組合之三...........................................80. 圖目錄 圖一:創業金字塔....................................................9 圖二:開發-評估-學習循環機制.......................................11 圖三:Stephen Kemmis 所提出的行動研究方法..........................17 圖四:本文研究架構.................................................19 圖五:創業構想-平台架構圖..........................................23 圖六:創業構想-訊息發送流程........................................23 圖七:創業構想-對話模式 1... ........................................24 圖八:創業構想-對話模式 2...........................................24 圖九:MVP 運作模式-使用者發訊.......................................25 圖十:MVP 運作模式-使用者發訊回覆...................................25.

(8) 圖十一:一版介面設計-收發訊欄位.....................................38 圖十二:一版介面-對話頁面...........................................38 圖十三:二版介面設計-收訊頁面.......................................39 圖十四:二版介面設計-對話頁面.......................................39 圖十五:上架介面與功能流程圖........................................41 圖十六:Hii 平台發訊數據/使用者數量折線圖...........................45 圖十七:Hii 平台對話數量/發訊數量/使用者數量折線圖..................46 圖十八:Hii 平台平均發訊/對話比/平均對話折線圖......................47 圖十九:使用者回饋截圖 1............................................48 圖二十:使用者回饋截圖 2............................................48 圖二十一:使用者回饋截圖 3..........................................49 圖二十二:使用者回饋截圖 4..........................................50 圖二十三:解安裝折線圖... .............. ..........................52 圖二十四:使用者來信反應連線問題...................................53 圖二十五:對話鎖死問題示意圖.......................................54 圖二十六:使用者來信反應對話鎖死問題...............................54 圖二十七:空帳號比率折線圖.........................................56 圖二十八:空帳號比率/使用者平均發訊數折線圖........................57 圖二十九:Hii 粉絲團頁面截圖............... ........................58 圖三十:Hii 粉絲團經營內容截圖......................................59 圖三十一:Hii 粉絲團作為服務公告截圖................................60 圖三十二:以紛絲團私訊功能作為客服管道截圖..........................60 圖三十三:實體行銷活動紛絲團宣傳截圖................................61.

(9) 圖三十四:臉書廣告後台設定介面.....................................62 圖三十五:臉書廣告成效圖............................................63 圖三十六:使用者成長折線圖.........................................63 圖三十七:使用者解安裝折線圖.......................................63 圖三十八:於 ptt 論壇 wisdom 版的版宣內容............................64 圖三十九:wisdom 版友針對版宣的回應.................................64 圖四十:ptt 板宣點擊數分佈長條圖....................................65 圖四十一:使用者成長折線圖..........................................65 圖四十二:Hii App 相關報導...........................................67 圖四十三:媒體曝光效益..............................................68 圖四十四:媒體曝光對於使用者人數的影響.............................68 圖四十五:使用者解安裝數折線圖......................................69 圖四十六:橫幅廣告示意圖............................................81 圖四十七:廣告營收折線圖...........................................81 圖四十八:廣告單價折線圖............................................82 圖四十九:商店介面示意圖............................................83 圖五十:Tapjoy 介面示意圖...........................................83.

(10) 第一章 第一節. 壹、. 緒論. 研究背景. 創業的社會意義.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在各時期受到來自不同領域創業家所開創事業 影響, 以台灣的經濟發展為例,1950 年代的創業家以出口製造業為主, 奠定了台灣工業生產的基礎,1980 年代的創業家則以電子科技為主,如鴻 海精密、宏碁、華碩、廣達、台積電等企業皆為此時期所創立,時至今日 仍然是支撐台灣經濟的重要產業,而於 1995 年後順應世界潮流,台灣成立 了大量的網路公司,其中雅虎、PChome Online 等極具影響力的網路公司 也是於此時期成立(數位時代,2013,06,29:50-55),至今 2010 年初, 創業的面向更加廣闊,從雲端技術運用、App 開發、軟硬體整合概念與物 聯網概念都可能會成為未來創業的重要方向。. 台灣在全球創業精神發展機構(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於 2015 年所公佈之全球創業精神指標,名列全 球第八,亞洲第一,而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0-2012 的調查年報,台灣民眾認為媒體經常可以看到創業成功 的比率為 82%,且創業意圖高達 26.1%,每年有 8%的人口處於早期階段創 業活動中,但實際上每年退出或結束企業的比率高達 4.9%,顯示在鼓勵創 業的社會氛圍下,台灣人有強烈的創業企圖,但卻仍有相當高的失敗機 率。. 近年來台灣政府機關為鼓勵青年創業,針對應屆畢業生或是在學學 生推出相關創業獎勵政策,包括國發基金天使計畫、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Ustart 計畫、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等,每年在相關計畫幫助下成立的 公司為數不少,然而即便這些新創企業有政府機關的補助,仍只有極少數 能夠持續營運,政府對於中小企業或是青年提供之創業補助和輔導在相關. 1.

(11) 企業實際執行狀況,亦是需要探討驗證的重要面向,本研究的創業主題 Hii 匿名社群即為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103 年度 U-start 計畫第一階段獲選 的團隊,從創業個案的研究中也能探尋政府補助與相關社會資源在青年創 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貳、個人創業動機. 台灣的教育制度以升學考試作為主要決定學生就讀科系的方式,研 究者高中時就讀建國中學,是當時屬於第一志願的男校,同儕間在課業上 良性競爭下,在學測與指考成績均有良好表現,但研究者在此時期未能全 心準備,未能在考試上獲得良好成績以享有更多選擇科系權益,且在選填 科系上也缺乏想法,現今回想有三個重要原因,第一為不清楚準備各學科 考試與未來發展的關連性,第二為不了解大學各科系與就業關連性,第三 則為不清楚本身的性向發展,雖主要原因還是由於當時研究者本身缺乏生 涯規劃,但觀察到每年有許多年輕學子在考試中迷失自己的適性發展,可 見台灣教育在結構上確實存在問題。. 研究者在大學時進入政大就讀社會學系,此階段社會學的訓練刺激 研究者以抽象概念出發思考,並建立批判與辯證的思維模式,雖說對於社 會學知識有興趣,但屆升大學四年級時就業壓力浮現,此時覺察到社會學 系在就業上除學術領域少有直接對應工作職缺,且研究者對於學術研究無 興趣而開始其他規劃,研究者在大學因有機會多次製作系上社團影片,在 此機緣對於多媒體製作產生興趣,決定報考新聞傳播相關研究所,並順利 錄取台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 經歷一年服完兵役,開始進入台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就讀,經歷研 究所訓練期間經歷在課堂上與教授對於媒體趨勢的討論、閱讀文本中產生 的反思以及自行在網路上搜尋資訊的學習過程,研究者對於新媒體科技領 域知識開始產生興趣,尤其好奇既有的網路服務是如何從構想開始形成, 因此開始主動研讀精實創業與使用者中心設計的理論,並嘗試思考發想創 2.

(12) 新構想(Idea),因而開始創業這條路。 參、台灣創業環境. (在台灣)新創公司(由其是網路公司)通常被認為是風險高的,所以 通常很難得到早期資金投入,在台灣的新創公司在被資本市場注意前,必 須證明他們有被併購或是公開上市的潛力,許多新創公司依賴自身募資、 向銀行貸款或是申請政府補助,所以台灣新創公司大多將其首要目標放在 賺錢而不是要改變世界,這也是毫無意外的(Jeffrey,2014) 台灣的創業者 因為自行面臨較高的財務風險,並背負短期資金周轉的壓力,創業者被要 求在短時間內獲利,才得以填補財務上的資金需求存活,也才有機會爭取 投資人青睞,也因此降低台灣創業者投入風險較高或是需要較長期資金投 入才得以回收的產業或是創業議題。. 台灣的成功模式總是習慣依循著計畫經濟的模式,我們的各大企業 都是由上而下的運作方式,老闆列出五到十年的長期計劃交給員工執行… 但當意識到有意外發生時,計畫已經大到不能倒,無法及時調整方向。... 這時精實創業的理論則悄悄醞釀,其實精實創業也是一種風險控管思維的 轉變:現在任何長期決策的風險大增,創業者或公司老闆被迫要讓決策夠 小、決策夠快,然後避免犯下災難性的錯誤(楊玉山,2013)。. 參、創業構想背景. 本研究以 Hii 匿名 App 的服務作為創業計畫的題目,服務推出的背 景在於觀察到如 facebook 的實名網路社群開始,由於在這類平台上延伸現 實中的人際關係,對於人們真實情感想法抒發的重要需求有所壓抑。表達 真實想法,宣洩情緒是人的基本需求,研究者觀察到即便現今有如 facebook、LINE 等便利的網路媒體工具,但將人際網絡放上網路,雖然讓 關係變得更加緊密,但其實壓抑了個人的想法,另一方面,目前的匿名網 路媒體仍有其不足處無法讓人放心的表達想法,研究者以本身大眾傳播背 景知識,就目前現有的實名社群媒體、匿名平台及軟體進行研究與分析, 3.

(13) 以滿足人們期待表達真實想法、宣洩情緒並得到真誠回應的需求,發想創 業的概念,並與創業團隊夥伴具體力行實踐創業構想。. 就服務部分來說,Hii 匿名 App 為一種新形式的匿名短訊服務,概 念發想來自於隨機對象配對的聊天室,切入現今社群媒體無法滿足表達真 實想法的需求,為驗證需求的假設曾架設聊天室並邀請受試者進行多次匿 名對話實驗,並於實驗後進行深訪,發現匿名聊天室未如想像能讓使用者 暢所欲言,因此針對現有使用者可以抒發想法的網路平台及媒體工具進行 研究,結果觀察到現有網路服務並未提供一種有效的方式能讓使用者表達 真實想法,發現此需求如此重要卻未被滿足,經過想法激盪、調查研究以 及實驗執行,發展出了匿名短訊服務 App 的創業構想。.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目前國內以精實創業作為分析工具的研究,多用個案研究方法切入 分析,然而精實創業實際上並不是一套研究方法,而是一套創業方法,為 掌握精實創業方法在創業實務上創業構想發展、執行細節以及使用者分析 的一手資料,必須藉由創業者親自將精實創業方法應用於創業個案,本研 究的價值在於從個案執行者的角度出發研究,得以從計畫執行的作為與背 後決策思考的脈絡中,探討精實創業方法的應用情境,從中觀察到實行的 狀況以了解理論與實務的差距,本研究有以下幾點研究目的:. 一、描述精實創業方法具體執行的過程:. 研究者同時為創業構想實踐者,在此身分下,研究者能在以精實創業方 法實踐創業的過程中收集創業過程得到的第一手資料作為研究素材,並且 得以描述精實創業方法執行背後的思維,因此本研究可以藉由本創業個案 研究描述精實創業方法的具體執行過程。. 4.

(14) 二、精實創業方法執行的檢討:. 精實創業方法是一套原則性的方法,而並非有固定步驟或是標準程序的方 法,研究者雖依據精實創業方法執行創業計畫,但創業具有變動快速、決 策頻繁、資源消耗快速的性質,計畫變動難以避免,因此精實創業方法的 執行可能存在瑕疵,藉由回顧執行過程的細節,得以對於精實創業方法的 執行檢討。. 三、本創業計畫實行精實創業方法過程遇到的重大問題與解決方式:. 精實創業的核心原則為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與改進產品,在精實創業方法 執行本研究之創業計劃過程中,研究者實際面對所遭遇到各種預期或非預 期性的問題,能解決的問題可作為下一次改善的學習成果,而在研究者能 力範圍外無法解決的問題則也可作為檢討分析。. 四、對於本創業計畫實行精實創業方法的檢討與建議:. 從本研究創業計畫實行過程回顧執行經驗中,反思精實創業這套創 業方法在實際應用上是否有可改善之處,並以本研究中提出可供有意使用 精實創業方法創業者的參考與建議。. 五、匿名平台個案研究. 本創業構想 Hii App 為一匿名平台,平台上特殊的對話機制與情境有其 獨特性,根據平台上的使用者回饋、使用者對話內容與資料庫數據,可以 深入觀察個案情境,並對於匿名平台與匿名社群研究領域提出具價值的成 果。. 5.

(1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精實創業的背景. 壹、豐田生產方式. 精實創業這個名詞源起於豐田汽車公司所提出的精實製造,這個主張顛 覆了全球製造業供應鏈與生產線的運作模式,它的主要原則為:讓每位員 工充分貢獻所學並負起應負的責任、縮短每批工作的生產數量、在市場有 需求即時進行生產並控制數量,以及加快生產線的速度(Eric,2011)。. 一般典型的公司哲學是”製造好的產品給顧客”,而 Toyota 的哲學則 是”要成為一間永續經營的公司,必須藉由改良和演進,了解如何製造好 的產品給顧客才能實現”,這兩者的哲學雖然乍看相當類似,但兩者存在 極大的差別,一般典型公司的哲學認為改進與演進是附加的,有足夠的時 間或是特殊需求才需要執行,但對於 Toyoya 的哲學來說,改良與演進被移 至核心的位置,Toyota 認為這就是他們所應該作的 (Mike,2010)。. 豐田生產方式的主要思想,是以透過降低庫存來暴露多的潛在問題點, 帶出更多的改善機會,使企業體能邁向盡善盡美的境界,而使得企業的競 爭力大為提升(曾逸豐,2013)。豐田生產方式與其它製造系統是一樣的, 最終目標是在追求利潤,而創造利潤的原則是提供價廉物美的商品以滿足 使用者的需求。唯有物美品質好,才能贏得消費者的滿意與喜愛,也才能 爭取更多的使用者。也唯有不斷尋求成本的低減,才能提供價廉物美的商 品。豐田生產方式中強調利潤等於售價減去成本,而售價係由市場行情決 定,故利潤來自成本的降低,為有降低成本才能直接提升利潤(江瑞坤、大 野義男、候東旭,2007)。. 6.

(16) 豐田內部在做績效評估時,對用來創造績效得流程和這些流程創造出來 的成果看得一樣重要。這套流程的目的,在於取得重要供應鏈要素的平 衡,這些要素包括產品的多樣性(variety)、產品流動的速度(velocity)、 結果與預測對照之下的變異性(variability)、以及可供學習的流程能見度 (visibility)。促進持續改善的流程會以文件詳加記載,人員再從中學 習。...豐田流程的學習特點是,可不斷產生規劃「 (Plan)-確認(Do)-檢 查(Check)-行動(Act) 」,簡稱 PDCA 迴路(Ananth,Sridhar&Roy,2009)。 豐田生產的優勢在於能夠有系統地演進生產的效率,將生產的模式與流程 視為可以持續管理優化的系統,並歸納出一套可以反覆操作的循環學習流 程,不僅是生產管理的經典,也成為精實創業,開發-驗證-學習循環機制 的理論基礎。. 精實創業是精實製造(Toyota 的生產模式)在新創事業的應用,目的在節 省時間跟金錢的狀況下,成功的創立一個新的事業(楊玉山,2013)。精實 透過簡單直達優雅中心。不管是從專業還是個人的角度來看,精實的重點 都是:刪除不重要的事情,多做點重要的事情。...豐田是從理想境界開 始,而精實正是該模式的實踐(Matthew,2006)。豐田的生產模式在追求效 益的過程中,演進出一套管理的原則,也就是所謂的精實(lean),這套原 則以效益最大化為目的,主軸在於藉由設計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統發現不必 要的成本及時間並將其去除,將成本與時間有效率地運用在做對的事務 上。. 7.

(17) 貳、精實創業的原則. 承續豐田生產方式的精實原則,創業家 Eric Ries 將豐田模式理念 應用在創業領域,與傳統觀點通常將創業成功歸究於創業家本身特質的想 法不同,精實創業的哲學認為創業可以用科學化方式管理,透過開發、驗 證、學習的循環機制,驗證企業或創業團隊本身的核心假設,Eric Ries 認為以此嚴謹的驗證方法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創業家。精實創業首先打破 了創業者個人特質決定論的迷思,認為只要透過科學化、系統性的管理方 式,每個人都有潛力創業,這樣的思維開啟了對於創業者不同的想像,以 往對於創業者的想像可能來自於其擁有特定技術的專業或是具備特定領域 的知識,但精實創業的思維則是認為即便是一般人,只要發現特定族群需 解決問題的存在,藉由建立假設、推出產品驗證使用者需求、檢討假設並 學習再次推出產品的循環流程,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其了解的領域創新創 業。. 精實創業的概念本身並不限於外部創業(entrepreneur)實行,同時 也可以適用於既存企業內部創業(intraprineur)的應用。許多擁有龐大資 源的公司也適用精實創業,重點是有效率的學習與創新,導入精實創業也 可以改善跨部門的溝通,提高創新的能力 (曾逸峰,2013) 。. 精實創業的想法是這樣的:如果我們確切的知道客戶需求,當需求 發生時,我們再提供產品給客戶,這種需求帶動的牽引法的生產模式,對 公司來說是最節省成本的方式(楊玉山,2013)。重視使用者需求是精實創 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將使用者需求的優先性放在產品開發之前,並 且重視使用者的回饋去評估產品是否能滿足使用者需求是精實創業以使用 者為中心的原則體現,掌握使用者的需求並且使產品開發的方向與其一致 可以避免浪費不必要的開發成本與時間,並進一步降低因為使用者需求與 產品開發方向不一致所導致失敗所附出的成本。. 8.

(18) 精實創業的精神是藉由實驗來驗證其策略,透過驗證過的策略來調 整引導產品的構想、開發與銷售,並由一次又一次的小成功推進營收成長 讓公司願景邁進、產品、策略與願景方向應是一致的。若任何的「行動」 無法提升公司的獲利,公司就不該浪費投入(何文楨、林金榮、項維欣, 2013)。精實創業並不僅是一套產品開發方式或是使用者經驗分析的工具, 精實創業重視企業整體策略的一致,從企業整體策略架構、從願景、策略 到產品,都必須要緊扣核心的價值並相互一致,這樣鉅觀的原則是創業者 在做決策規劃及資源分配時需省思注意的。. 第二節 精實創業的重要概念. 壹、精實創業金字塔. Eric Ries 於 2011 年提出了創業金字塔(Startup pyramid)的概 念,推動一個企業最基礎的價值在於其所追求的願景,在追求願景之下會 擬定相關策略試圖達到願景的目標,而在其策略之下就是企業所推出的產 品,金字塔由下而上依序由最基礎的願景依序支持著相對應的策略,策略 上再支持接續的產品。企業為提升本身服務的品質與競爭力,會針對此三 面向進行提升與修正,願景本身是企業的基礎因此初定時必須明確,通常 不應有太大變動,而策略面可能因為實行狀況而有所變動而偏離原本方 向,稱為軸轉(Pivot),而產品本身則可能有更高頻率的更動,稱作為產品 的優化(Optimization),創業者本身在改善服務過程必須注意改善屬於哪 面向,以及三個面向之間的邏輯合理性。 產品. 優化 軸轉. 策略 願景 圖一 創業金字塔:本研究製作. 9.

(19) 貳、假設驗證的過程. 每一項商業企畫都是從假設出發的,列出的策略都把假設當成已知 的事實,然後直接提出如何達成公司的願景。由於假設未經過驗證,其實 很多都是錯誤的,因此初創公司初期的目標應該是盡快對價值假設進行測 試(Eric Ries,2011)。. Eric Ries(2011)將假設的類型分為價值假設(value hypothesis)以 及成長假設(growth hypothesis),價值假設是對於使用者價值的預設,即 是預期推出產品或服務預期能帶給使用者何種具體的價值,而成長假設則 為使用者行為指標成長的預設,即是對於使用者對於某項產品的行為指標 的預期,而無論價值假設或是成長假設類型,只要是企業必須符合假設驗 證才能達到願景目標的假設,因其重要性被稱作為絕對信念假設(leap-offaith assumption),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必須達到自己的絕對信念假設才能 回應本身願景。. 絕對信念假設是整個構想的最根本。若這假設是錯的,那建構在這 絕對信念假設的構想、事業與後續都不會發生(何文楨、林金榮、項維欣, 2013)。企業必須依照整體願景歸納出核心的絕對信念假設,絕對信念假設 並非能直接從其他相對應產業及服務類推而來,絕對信念直接關係企業成 敗,除了注意價值面以及成長面兩面向重要類型假設外,還需深入公司整 體願景擬定,假設必須在實驗中得到驗證,精實創業的理論重視使用者的 回饋以及產品實際的使用情境,認為實驗必須真正進入使用者使用產品的 情境才能得到重要的回饋資料。. 參、開發-驗證-學習循環機制. 科學化的驗證過程與程序是精實創業核心精神,創業時期公司的資 源有限,投下的每分資源都必須有其目的與效益,因此精實創業理論追求 產品驗證並從中學習改進的速度及效率,Eric Ries(2011)提出了開發-評 10.

(20) 估-學習的循環機制(Build-Measure-Learn loop),其循環的過程如下:一 個構想發想提出後必須要開發出來成為產品,有了最基本的產品才能和使 用者產生互動,並在互動過程中獲得到珍貴的回饋,但必需依公司目的建 立指標及適當的觀察方式進行測量,如此可從測量使用者使用產品所得到 的回饋資料有效的學習,在針對使用者的回饋以及所得到有意義數據之中 學習發想改善產品的方式或新的構想再開始一個新的循環,如此反覆循環 改善服務或產品,一個成功的新創企業必須縮短整個循環花費的時間,並 在開發、測量及學習三個環節中有效地執行。 創業 想法 學習 檢討. 開發. 得到 資料. 推出 產品. 產品. 測量 評估 圖二 開發-評估-學習循環機制:本研究製作. 肆、開發最小可行性產品. 最小可行性產品的重點為:一項產品功能再重要,只要它超過了足夠開始學 習的基本需求,即屬浪費(Eris Ries,2011)。. 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 MVP)的概念延伸 自精實創業的開發-驗證-學習循環機制,精實創業講求實際了解服務情 境、傾聽使用者回饋以貼近使用者需求,注重驗證使用者需求的科學方式 與效益,採取開發-驗證-學習循環機制,為縮短開發-評估-學習的循環週 期,創業團隊必須針對本身的學習目標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開發出足以驗證 學習的產品讓使用者使用,在最短的時間內花費最低的成本測量出學習所 11.

(21) 需要的重要資料,而在驗證的過程當中必須清楚創業概念的假設,並注重 其驗證學習的效益,因此最小可行性產品(MVP)不要求功能完整而只需要足 以驗證測量該階段的學習目的,重點在於快速地得到使用者的回饋並從中 學習改善,比起以往瀑布流冒著投入大量時間與資源卻因無法滿足目標使 用者需求的風險,將所有完善功能開發完成才推出商品而得到使用者回饋 的方式,相較之下開發功能精要的最小可行性產品可以即早接觸使用者得 到回饋,並從回饋中得到改進產品的方向,減少不必要資源與時間的花費 與偏離使用者需求的風險。. 第三節 對精實創業的批評. 精實創業的理論仍有其侷限性,因為各種創業計畫的情境都是獨特 的,精實創業的理論很難直接套用在各個創業情境之中,此外精實創業並 非純然的科學方法,如各種測量的變項可能難以獨立分析,收集到的資料 可能並不純粹,此外測量的樣本可能過小,很容易讓人覺得”既然我最後 還是得靠自己主觀做判斷,何畢要花費心力做這些測試呢?”(Giff Constable,2012)。成功創業沒有既定步驟及模式可循,成功創業案例也無 法直接應用於其它的創業個案,如果創業者純粹信仰精實創業模式,卻無 法依據本身的情境有效的應用理論,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Giff Constable 也提出了創業者對於精實創業常見的錯誤認知如 下;詢問使用者他們要什麼、純粹對推出產品貼上 MVP 的標籤、每十分鐘 就測試一個新的構想、做任何事都想壓低成本,他認為對精實創業正確的 認知應該如下;將創業計畫規劃成一連串的假設以供檢驗、不斷藉由有清 楚目的之實驗挑戰自己的構想、想出最快速且無負擔的方式去建立對於構 想的信心、將有效學習的重要性放在產品和流量成長之前、在快速進行實 驗的週期確實驗證結果而非純粹接受、測量進展與資料數據並作為決策依 據等,畢竟精實創業只是一套創業理論,是否能有效運用幫助創業,還是 要回歸到創業者本身。. 12.

(22) 第四節 網路匿名社群. 網路是人與人間互動的媒介,無論未來推出何種新型態的網路平 台,其本質終究是在回應人們渴望互動的需求,社會學符號互動論的開創 者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認為人的自我(self)是經由社會活動與社會 關係的發展而出現的,對米德而言在缺乏社會經驗的情況下,自我的出現 是無從想像的。Allan G.Johnson(2004)則認為自我是認知自身存在最重要 的一個概念,自我如同實體事物一般真實,其所以重要的原因在於自我指 出我們和其他人、以及和社會體系的關連,人們渴望互動的原因,在於互 動本身就是發展自我的行為。.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會形成關係,個人因為本身的出生背景及人生經 歷,會形成不同的人際網絡,這些人際網絡帶來了情感與經濟上的連結, 個人的行為與言語都在有意、無意間因顧慮到這些人際網絡而受到影響, 除了人際網絡的影響之外,人的行為也會受到社會的影響,米德認為自我 的完整發展是藉由將他人的個別態度組織成有組織的社會或團體態度,也 就是將社會或團體行為的一般系統模式變成一種個體反應,他提出概化他 人(generalized other)的概念,用來解釋社會或是組織扮演著概化他人的 角色,概化他人是自我形成不可或缺的角色,人們在自我探索的過程受到 社會上其他人潛移默化地影響。自我呈現理論(Self-presentational theory)說明人在社交場合中,希望可以控制自己外在的形象,自己的身 分可以被認同,並有效管理自我呈現,避免讓他人眼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Caplan,2007;Schlenker&Leary,1982)。但當人對自我呈現的管理能力 失去信心,但又希望在讓他人眼中建立良好的印象,社交焦慮就會因而形 成(social anxiety)(Schlenker&Leary,1982,1985)。. 網路上的實名社群主要是以實際的人際關係為基礎建立,也就是說將現實 中的人際關係移至網路的平台上,在實名制的網路社群中,由於關係是由 實際的人際網絡形成,使用者因為已在平台上建立大量的弱連接關係,在 大量朋友觀察的情境之下發言會有所保留,人們因為對於自己本身的揭露 13.

(23) 的資訊缺乏自信而產生社交焦慮,並影響其揭露的程度(俞菁,邱海棠,曾 馨瑩,2012)。而在 facebook 上,由於使用者會預期自己的身分會被辨 識,且放上的平台的內容預期會被自己所認識的人觀看,因此人們會傾向 將自己想被他人觀看的面向展現給他人觀看,也就是說在實名社群上使用 者傾向會展現自己期待被他人看待的自我形象。. Goffman(1959)以戲劇扮演的方式理解自我的意義,他將每個人在社 會上的行為類比為在舞台上的演員,個人在社會上的行為也是一種表演。 個人在社會上謹慎地扮演自己的角色,目的是讓自身的形象能達到自己的 目的,就如同演員預想台下的觀眾的期望而表現出適宜在台上的行為。在 人際網絡以及社會的限制下,人們一方面表現周遭他人所期待的行為,另 一方面將不想被其他人看到的真實自我隱藏起來,並從這些行為中建立所 謂的自我形象,然而當人際關係與社會期待長期對於個人產生壓抑,導致 個人揭露真實情感想法的需求長期無法得到滿足。本研究的創業個案 Hii 匿名談心 App 原初想法的啟發來自於研究者觀察到本身與周遭人群使用 facebook 這類實名社群,使用者會希望展現自己期望他人看到的形象,同 時也會因為顧慮周遭認識的人而壓抑自己的想法及行為。. 人與人之間在社會中日常生活的互動接觸過程中,會透露出關於自 己的資訊,並且將這些資訊傳達給其他人,這個過程就稱為自我揭露 (Goffman, 1959)。自我揭露不僅是一種溝通過程,在這種溝通過程中,不 論是文字、口說或是帶有情緒的表述,都可以讓溝通者彼此之間的關係更 加緊密 (Derlega et al., 1993; Jourard & Lasakow, 1958; Wheeless & Grotz, 1976)。社會滲透理論(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認為在人與人 之間未建立關係以前,人際互動缺乏深度,但隨著雙方關係的進展逐漸, 會增加揭露的資訊(Altman & Taylor, 1973)。在匿名電腦(網路)中介情境 中,個人因為面對的社會壓力較少,不用擔心任何行為導致將來受到孤 立,對平時因害怕他人評斷而無法展現的面向,個人會覺得在其中吐露的 風險較低,更願意進行較深入的自我揭露,(Bargh, McKenna, & Fitzsimons, 2002) 14.

(24) 在虛擬空間中社群成員是以暱稱互稱,具有一定的匿名性,網路的身份可 以是反映個人的現實生活,也可以是反映個人內心世界中的想像。積極地 參與虛擬社群的對話,則可以從虛擬社群中可以得到更加多元而豐富的回 饋。(張元力,2005)由於進入虛擬社區時的自我認知與社會連帶的改變, 以及在虛擬社區中互動符號與社會連帶的侷限性,造成了使用者有能力改 變、重建自己的身分,匿名性區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匿名性、異名性與 同名性,匿名性指的是一種嚴格的匿名定義,在這樣的定義中,使用者將 自己的身分隱藏,類似於隱形人的角色。在虛擬社群中,真正匿名的使用 者並不多,大多的使用者皆屬於異名性的模式,異名性使得虛擬社群的成 員獲得相當大的自由度得以更換、創造、甚至扮演另外一種身分。這方面 的現象在虛擬社群中是非常普遍與豐富的;第三是同名性,指的是使用者 試圖將自己在真實世界中的身分過渡到虛擬社區之中。這三種特質-匿名 性、異名性與同名性,彼此之間是互相鑲嵌的(簡恆信,1998). 匿名性並非影響網路匿名平台上使用情境的唯一要素,Holmes(1997)提出 了網路去中心化的特性,並將網際網路時代稱為互動社區(interactive community),將其與電視時代的廣播社區(broadcasting community)作區 隔,佐證網路平台個體之間的互動的重要性,吳姝蒨(1996)認為電腦網路 系統有兩個重要類項,第一個類項為同步及非同步,第二個類項為一對多 或多對多,提出了在訊息的延時性以及網路平台上個體的訊息傳遞模式的 重要性。網路平台的訊息傳遞模式與訊息傳遞的延時性都會影響平台使用 者的情境並進而影響在平台上的行為。. 15.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實務工作者研究(practitioner research)的一種型態, 可以用來幫助改善在各種不同場合的專業實務(professional practices)。實務工作者研究就是經由研究者進入自己的實務工作的方式 完成研究(McNiff, Lomax,& Whitehead,2001)。. 行動研究也是指一種探究自己學習歷程的特殊研究方式,透過觀察 實務工作驗證這些實務工作是否真的如所願預期發生或進展,而此種研究 型態研究者需要對自己的所作行為詳加思考,所以也被稱為自我(反思)研 究。行動研究是一組實務工作,包括蒐集資料、反映資料表達出來的行動 意義、從資料中提出證據,和根據有效證據得出結論,進而產生知識陳 述。(McNiff & Whitehead,2002)。.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action research)做為研究方法,選定的原 因如下:. 壹、創業個案具獨特情境. 行動研究的目的在於透過實際的行動,改善實際問題以及工作環 境,而非保持價值中立之科學實證研究,研究重點在於深入情境,分析該 情境中面對問題的實務反應(蔡清田,2005),由於創業個案本身具有獨特 可能的情境狀態,難以其他個案的相關研究進行推論,因此行動研究法深 入創業個案情境中,透過實際行動進行研究,對於創業個案而言是較為適 當的研究方法。. 16.

(26) 貳、創業重點為解決實際問題. 創業本身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解決問題所需的作為與決 策背後存在其脈絡,這些重要的核心問題是一般深度訪談以及個案研究所 難深究的,選定行動研究做為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因在於,唯有深入創業個 案本身的執行過程,才能從實際解決問題的情境之中回應本研究目的。. 行動研究的顯著特色為循環式的運作,行動研究循環(action research cycle)或螺旋(spiral)常被作為一種表徵行動研究的方式,其重 要特徵在計畫、執行和適時發現之間的循環。(McNiff,Lomax,& Whitehead,2001)。Stephen Kemmis(1995)提出一套行動研究的方法,他認 為行動研究可以依序分為四個簡單的步驟(見圖三),即為計畫(plan)、行 動( act)、觀察(observe)、反省(reflect),一開始計畫如何執行,之後 依照計畫採取具體的行動,而後觀察行動執行得到的結果,最後針對結果 反省,再進入到執行前的計畫,以此依序進行計畫、行動、觀察與反省的 循環,這種以動態循環方式執行並檢討驗證成果的方式與 Chris Ries 的精 實創業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本創業計畫的實行也是採取精實創業的精 神實踐,因此適合使用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作為研究方法。. 計畫. 反省. 行動. 觀察. 圖三 Stephen Kemmis 所提出的行動研究方法:本研究製作. 17.

(27) 第二節. 研究設計. 研究法的應用方面,本研究將採用 Stephen Kemmis(1995)所提出的 行動研究循環;以計畫(plan)、行動( act)、觀察(observe)、反省 (reflect)等四步驟,反覆循環檢驗,以在創業實作中同時有效研究,並作 為下一次實作的改良依據,選取此理論作為研究基本架構的原因,在於考 量到因為本創業計畫採取精實創業的原則,採取此方法可以有效配合創業 計劃本身實務採取開發-評估-學習的循環機制,得以在研究過程中減少對 於創業計畫的限制,也因此獲得貼近事實的研究成果。. 研究的架構方面,因為創業為一多要素互動的動態進行過程,為建 立清楚的分析架構,本研究將創業過程依照時間順序拆解成多個假設驗證 的事件,各個事件經過從一開始擬定假設、建立指標、測試方法的選定、 效益評估到假設的驗證,假設驗證的過程背後具有邏輯與價值選擇,較先 前的事件所學習的成果則會應用於下一個事件的驗證過程中。. 研究資料方面,本研究的研究資料依照資料產生的面向不同,主要 分為三個部分,即是創業構想的經驗紀錄、創業過程的使用者回饋、產品 各指標數據紀錄等。. 壹、創業構想經驗紀錄. 創業構想示意圖、實驗設計以及實驗成果都是創業構想經驗紀錄的 研究資料,在創業構想初始時期研究者將構想運作的概念繪製成示意圖, 以此作為溝通工具並在討論過程修改,對照示意圖的演進有助於了解創業 構想的形塑過程,而實驗設計以及其成果之資料則可幫助讀者了解研究者 在創業初期如何探尋使用者需求。. 18.

(28) 貳、創業過程的使用者回饋. 使用者回饋資料包括問卷、訪談、Google Play 評論及評分、使用 者來信、粉絲團私訊等等,藉由分析來自多重管道的使用者回饋,將其配 合各時期執行事項(做了什麼),執行之後得到的回饋(得到什麼效果),以 及得到回饋後再次執行(做了什麼改善),有助於了解創業過程中與使用者 互動並決策的過程。. 參、產品各指標數據紀錄. 本研究推出產品為 App,產品數據包括來自於 Google Analytics 的 一定期間活躍使用者人數、每頁面的點擊次數、一定期間不重複登入次數 等指標數據、Google Console 的總下載人數、累積使用者人數、每日安裝 數、每日解安裝數等指標數據、facebook 粉絲團貼文的按讚數、觸及人 數、互動人數等指標數據,以及廣告聯播平台 Admob 的廣告單價、廣告數 量等指標數據,藉由分析從不同統計平台上個指標得到的數據,再與執行 事項加以對照,可以做為行動研究中觀察與檢討的重要支持資料。.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將創業過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創業構想具體化,. 第二個部分為 App 的開發及上架,第三個部分為平台後期經營,會以驗證 假設為核心架構,將其中所發生的事件與其產生的資料與回饋放入架構分 析,請見圖四:. 圖四 本文研究架構 19.

(29) 第四章 精實創業實作 第一節 創業構想具體化. 創業構想來自於觀察到現實生活中待解決或是仍有改善空間之問 題,必須先確定此問題存在且必須解決,而後再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解決 的方案,然而構想來自於發想者本身主觀的觀察以及假想,或是以其專業 知識為框架出發的推測,無論推測再縝密且符合邏輯,創業構想本身的價 值仍需回到這些推測可能存在的問題,在目標客群的實際情境中是否存 在。本小節將透過實驗、文本分析、資料分析、訪談去驗證本創業構想是 否與假設相符合,並對於創業構想作出適當的調整。. 壹、推測需求. 透過與匿名社群文獻的對話,研究者對於匿名社群的特性,與匿名 對話情境的運作模式有更深刻的理解,以此為基礎可以發掘出人們對於匿 名社群的核心需求,並從中發展出可能的匿名對話情境。. Goffman(1959)認為自我揭露是發生於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的互動接觸 中,在互動過程中人們會透露出關於自己的資訊,並且將這些資訊傳達給 其他人。而再進一步深入探討自我揭露的本質,能發現到自我揭露不僅是 一種溝通過程,而是一種關係的建立,因為在這種溝通過程中,不論是文 字、口說或是帶有情緒的表述,都可以讓溝通者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緊 密。但使用者在匿名情境中自我揭露的程度仍是漸進式的,如社會滲透理 論(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就認為在人與人之間未建立關係以前,人 際互動較缺乏深度,必須隨著對話的雙方關係逐漸進展,才會增加揭露的 資訊。. 當自我揭露發生在實名制的網路社群中,由於使用者因為已在平台 上建立大量的弱連接關係,而關係是由實際的人際網絡形成,人們會因為. 20.

(30) 對於自己本身的揭露的資訊缺乏自信而產生社交焦慮,並影響其揭露的程 度。因此對於身處互動與溝通情境中的對象而言,人際關係是影響自我揭 露行為的重要因素,在無法得知自我揭露所透露訊息會對於人際關係造成 影響的狀況下, 很可能會因此產生情緒上的焦慮而在大量朋友觀察的情境 之下發言會有所保留。但在匿名 CMC 情境中,由於身分被被隱藏,個人面 對的社會壓力較少且不用擔心任何行為導致將來受到孤立,較願意進行較 深入的自我揭露,自我揭露的風險較低,較易展現平時因害怕他人評斷而 無法展現的面向。以理論為基礎,對於使用者需求的思考分析可以得到以 下的結論:. 1.. 使用者會在網路實名平台上選擇性自我揭露 人們會預想自我揭露後其他人對於本身形象的看法,因此會選擇性揭 露自己所期待他人看待的自我形象,並將可能對於自己形象有負面影 響的一面隱藏起來,而人與人之間在網路上的實名社群平台上延伸了 現實的人際關係,讓基於對於人際網絡的顧慮延伸到平台之上,網路 上的人際關係延伸超越了現實中人於人關係的可及之處,對於個人而 言比起現實生活更難掌握,同時在網路上扮演自己的角色比起現實生 活更加複雜,讓壓抑真實自我,選擇性自我揭露的情況更加嚴重。. 2.. 選擇性自我揭露導致心理壓抑 自我揭露是形塑自我的重要行為,選擇性揭露週遭他人期待的形象, 並隱藏真實自我可能導致心理壓抑並產生不適感,也可能導致不良的 人格發展。. 3.. 網路匿名平台的對話情境可以成為真實自我揭露的場域. 匿名平台去除掉追蹤現實身分的線索,提供一個可能的場域讓使用者 可以將因為身分顧慮而隱藏的自我揭露出來,降低在現實人際關係上的壓 抑感。. 21.

(31) 貳、構想的重要假設. 前一部分的需求推論是基於文獻資料以及現象觀察基礎,由創業者主觀思 考後得出的推論,在現實的生活中此需求不一定與推論的結果相符合,要證明 此推論正確必須在現實情境中測試,在測試之前研究者將擬定假設作為此推論 的前提,假設必須成立此推論才可能成立。針對需求所擬定的假設如下:. 1.. 與位處人際網絡外的陌生人對話可以去除掉對於自我揭露的限制。. 2.. Hii 平台的運作模式可以藉由讓不認識的人對話,達到自我揭露、抒 解心裡上的壓抑的目的。. 參、以 MVP 驗證創業構想. 為了能夠以最低的成本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使用者的回饋,並從其回 饋中學習,研究者根據精實創業的方法,建立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簡稱 MVP)去驗證創業構想的假設,本段落會將創業構想的概念具體化 為運作的模式,並發想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去測試類似的運作模式,也就是 MVP 的建立,以下將說明這個過程。: 一、創業構想的具體化 本研究的創業構想是以一個中介陌生人文字通信的平台,去解決一般人在 人際網絡中自我揭露限制的問題,平台架構請參考圖五,以此圖作為假設說 明,於中央較大圓形 p 為此平台,外圍小圓型則代表平台上的使用者並以字母 代表區別,圖中中央方型為使用者所寄出之訊息 m(message),假設平台上有 8 名使用者,圖中可見平台 p 連接 A~H 此 8 名使用者。其運作的基本流程如下, 圖中可見使用者於平台 A 寄出訊息 m 至 p 平台,此訊息 m 不會讓所有平台上使 用者接收到,而是除了 A 本身外選取一部分使用者接收,以圖中為例,即為使 用者 C、F、G 以及 H 接收到此訊息 m,另外的使用者 B、D 以及 E 並未收到此訊 息 m。平台上使用者之間不以任何姓名或代號代表,因此無法直接針對特定對 象發信連絡,使用者的一切互動皆建立在訊息的接收與回應中。. 22.

(32) 圖五 創業構想-平台架構圖. 以訊息本身為主體去介紹傳送流程可見圖六,圖六為使用者在平台上發送 訊息的流程示意圖,圖型上的符號由左至右依序為;S 圓形代表發訊者 (Sender)、m 矩形代表訊息(message)、M 圓角矩形代表訊息數量的加乘過程 (Multiply)、D 圓角矩形代表訊息的分配過程(Distribution)、而 R 圓型則代 表收訊者(Receiver)。實際運作的模式如下,當發訊者 S 寄出訊息 m 時,在平 台上會先經過加乘的過程去決定這封訊息要讓多少人接收到,待訊息量確定後 就會進入到下一階段分配的流程,決定哪些使用者會收到此訊息 m。. 圖六 創業構想-訊息發送流程 進入到對話情境說明,圖七為使用者對話模式示意圖,圓型 A 與 B 為兩名 平台使用者,A 先寄出訊息 m1,m1 被分配給 B,假設 B 未回應 m1,並未將 m2 寄出,A 與 B 的對話就不會發生。. 23.

(33) 圖七 創業構想-對話模式 1 見圖八,又假設前一情況 B 回應 A 所寄出 m1,寄出 m2 回覆 A,即開啟一段 對話,則 A 這時就可再回覆訊息 m3,反之如 A 未回覆 B 訊息 m3,則 B 則無法再 追加回覆訊息 m4 予 A。. 圖八 創業構想-對話模式 2 二、建立最小可行性產品(MVP). 計畫開發 App 以智慧型手機作為載具,運作模式如上述;使用者以匿名身 分於平台上發送訊息,訊息將發送給平台上其他匿名使用者,一則訊息可能開 啟一段私訊對話,但必須要收訊者回應才可能開啟,通信進行限定一來一回的 進行模式,也就是說只要其中一方未回應,另一方就無法再追加發送訊息,通 信就會中斷。由於 App 開發需要大量時間與人力投入,由於手機本身就有簡訊 功能可進行文字通信,研究者選擇以手機收發簡訊的方式設計實驗,以在短時 間及低成本完成準備並進行 MVP 測試,本實驗有 20 名受試者參與,自 2014 年 5 月 6 日至 6 月 13 日共計進行 38 日。 圖十為 MVP 發訊的運作模式,共有編號由 1~20 的受試者,研究者 RS(Researcher)扮演中介手機簡訊訊息的角色,見圖九,假設 1 號受試者使用 24.

(34) 手機寄了一封簡訊 m1(message1)給研究者(RS),研究者會將此訊息以群組方式 轉寄給除了受試者以外的所有受試者(2~20 號受試者),模擬創業構想平台將使 用者寄出訊息加乘(M:Multiply)與分配的流程(D:Distribution)。. 圖九 MVP 運作模式-使用者發訊 圖十為 MVP 使用者回訊息的運作模式,假設 3 號受試者收到訊息 m1,決定 回應 1 號受試者,因此寄出回覆的訊息 m1r1(回覆 message1 的第一個回覆 reply1,簡稱 m1r1)給研究者(RS),研究者會將 m1r1 的簡訊轉發給 1 號受試 者,模擬創業構想平台上使用者之間對話建立後的私訊對話。. 圖十 MVP 運作模式-使用者發訊回覆. 25.

(35) 三、實驗與分析 本實驗進行期間為 2014 年 5 月 6 日至 2014 年 6 月 13 日,共計 38 日,期 間總共發出的訊息數共有 87 則,將訊息進一步分為受試者開始發出主題的原初 訊息,與收到原初訊息後回覆的對話訊息,原初訊息共有 15 則而對話訊息共有 72 則,有高達 35%的回應率,平均一則對話的數量為 4.8 次。 匿名簡訊實驗數據紀錄 時間:103 年 5 月 6 日 日. 至 103 年 6 月 13 日. 共計 38. 總訊息數. 對話訊息. 原初訊息. 訊息回應率. 平均對話量. 87(則). 72(則). 15(則). 35%. 4.8(次). 表一 匿名簡訊實驗數據記錄. 從數據中可以發現發訊者寄出的原初訊息數量有 15 則,平均每日有 0.39 則,原初訊息數量較少的原因可推測如下;使用者本身的需求不頻繁、實驗平 台的匿名保護不佳、使用簡訊操作不便,另一方面高達 35%的訊息回應率與高 達 4.8 次的平均對話量,可以看出實驗平台上受試者樂於回覆訊息的狀況,可 推測發訊者在平台上發訊能達到獲得回應的目的,預期如果改善平台上對於匿 名的保護,並簡化使用者訊息發送的程序應可有效提高使用者發訊的意願。 另一方面,研究者也將實驗進行過程中所累積的訊息內容統整,將其中與 回應本創業構想假設有關之內容歸納,並列出文本分析,從訊息的內容和對話 脈絡中分析出有價值的資訊:. 10 號受試者:你們會因為怕榮慶看到,知道是誰發的,而不好意思問心理真正想知道的問 題,只敢問表象的問題,而感到有點意興蘭跚嘛? 19 號受試者:其實還好 有時候會有點在意簡訊要花多少錢 衡量之後就懶得發了。 11 號受試者:哈哈哈不會呀 依然發自內心問問題 所以榮慶會偷看我們的問題 13 號受試者:我覺得好像有點耶!覺得榮嗝會偷看:D 18 號受試者:是不會擔心,但會擔心不回訊息或發訊息會讓榮慶困擾…可是真不知道 發什麼…你會因為這困擾嗎? 15 號受試者:會喔,所以都很正經地回答或不發一語哈哈. 26.

(36) 10 號受試者於訊息中提出了對於研究者作為訊息中介者與觀察者可能追蹤 受試者的疑慮,11 受試者回應表示不會擔心研究者追蹤身分,可推測是基於對 於研究者的信任,但會擔心因為研究者的期待而困擾是否發文,而其中 13 與 15 受試者的回應都反映對於研究者的顧慮,因此可能會影響到發訊的意願與發 訊的內容,11 號受試者也因為此訊息而產生身分追蹤之疑問,19 號受試者則在 回應中表示簡訊的電信費用會影響其發訊頻率(雖然研究者有補助電信費)。由 對話內容可發現受試者在心態上確實會因為研究者作為訊息中介者而有所顧 慮,而甚至可能會影響到發訊的內容以及頻率,此外以手機簡訊的測試模式因 為電信費用的關係也可能影響某些受試者的發訊意願。 5 號受試者:要怎麼去釋懷一段關係中的不對等狀態?例如我需要對方時他無法在我身邊而相反 的話我會飛奔過去 11 號受試者:如果對這樣的關係感到痛苦可能就要有所改變 例如不要因為 自己付出而 期待對方也要付出,或是不要再把重心放在他身上,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是朋友、 情侶,那應該可以溝通討論一下 5 號受試者:謝謝你又提醒我 日子久了又忘記”不要因為自己付出就期待他也付 出” 11:不用客氣,因為我也常常需要人提醒這想法。. 5 號受試者的訊息內容中傳達出其對於關係經營的困擾,並提出了一個具 體的疑問希望尋求平台上其他受試者的建議,而 11 號受試者則在回應中提出了 具體的建議,還細心地分析發訊者的使用情境提出不同的建議,從中可觀察存 在發訊者願意將感情上的問題以匿名訊息的方式尋求其他匿名者的建議,而也 存在收訊者願意給予具體建議,對話中 5 號受試者與 11 號受試者在最後兩則回 覆中也表露了對於該項問題的共鳴,並且以道謝與回覆感謝作結,可觀察到對 話的氣氛相當良好。. 20 號受試者:暗戀到底該不該說出口呢?說了怕對方沒意思又當不成朋友,不說卻也覺得 心中會留下遺憾… 5 號受試者:說吧!至少你坦誠面對自己不用壓抑 這事是可以好好處理 若當不成朋友就 是緣分了 3 號受試者:要說。不過我覺得問題不是要不要說,而是如何提高說的成功率。若是相處 機會多的話就不急著說,用行動明示對她好再觀察她反應 你心裡就有底了;若沒有機會 27.

(37) 相處可靠訊息聊天觀察;若再無任何交集那就出發好了~不過不可能吧?沒任何交集那是怎 麼喜歡上 的…?總之祝你成功 1 號受試者:你可以慢慢開始對她表示善意或對她好,並也觀察她的回應及與你的互動, 從中來判斷他的意願及在一起的可能性,不一定需要說破阿,維持朦朧有時也是一種不錯 的辦法。. 20 號受試者寄出訊息對於平台上其他匿名受試者提出感情的困擾並尋求建 議,5 號受試者於回覆中提出建議坦誠表白的建議,並希望 20 號受試者調整心 態,3 號受試者則以提高表白成功率為主提供建議, 但由於 3 號受試者並不了 解 20 號受試者的具體情況,所以以問句自問自答去分析情境,而 1 號受試者則 以經營關係為主提出建議,認為表白成功不一定是重點,能維持良好關係比較 重要,從文中可以發現發訊尋求感情建議的受試者,可能收到來自收訊受試者 來自不同面向的建議, 但也發現由於受試者本身並不了解各自背景狀況,而發 訊者的訊息內容有限無法將背景情境詳細說明,所以回訊者也只能就收到訊息 的內容揣測回應,需要延續更多的對話才能更深入情境,也才有機會發展更深 入的對話。. 7 號受試者:“學習”最初的感覺是甚麼?為了各種證明、們感學習著,感覺人生漫漫長路、” 學海無涯”、這邊感覺卻變成負面、壓力的感覺… 11 號受試者:我覺得,學習是一種開發,開發自己的潛力、開發自己的興趣,當然有受 挫或是發現不喜歡的時候,這時的克服也是另一種的學習,加油呦 17 號受試者:學習不如預期容易有低成就感,而長久累積的習得無助感容易讓人喪失學 習的動能可以試著想想看,學習的無力感是怎麼來的?甚麼時候開始的?如果無力感會說 話,它會想說什麼?試著先同理自己目前的狀態,接著想想,. 學習的負面情緒是來自. 學習方法上的無效?學習過程中自己或環境的干擾?還是對學習標的本身的不感興趣呢?加 油,至少能覺察到自己的狀態。 7 號受試者:謝謝你,後來我覺得學習的感覺一直都在,沒有變,指示環境太過要求 學以致用,. 經濟性、具體性的”用”,我的無力感要跟外界做好溝通,或許是. 某部分對社會結構的妥協吧。. 7 號受試者於發出的訊息中表達出對於自己對於”學習”的迷惘,11 號受 試者的回覆訊息中表達出自己對於”學習”的看法,並以正向的語氣鼓勵 7 號 發訊者,而另一位 17 號收訊者則在回覆訊息中提出多個追問,嘗試幫助 7 號發. 28.

(38) 訊者整理對於此迷惘的思緒,而 7 號發訊者收到 17 號收訊者的回覆後,也在其 對於 17 號收訊者的回覆訊息中,傳達出其對於”學習”迷惘的反思,表達出自 己喜愛學習但因為外在環境的影響對學習動機產生了質疑,在對話中可以發現 受試者在彼此匿名的狀態下,仍願意認真地針對陌生人的疑問回覆,即便發訊 者提出的主題是一個缺乏情境脈絡且不容易簡單回答的議題,收訊者仍願意用 追問的方式提供參考的分析架構去幫助發訊者自我思考,此外收訊者的回應也 多是正向鼓勵的態度,也因此發訊者得到回應後的反應也是正面的。. 11 號受試者:昨天發生的捷運事件也太可怕了吧…以前好喜歡搭捷運 現在完全不想搭 10 號受試者:我倒是覺得短期之內應該安全,因為大家會比較提防,而且會有加派警 力。不然你要如何通勤呢有別的辦法阿 11 號受試者:目前就以坐公車為主 但我擔心會出現仿效者 昨天臉書已出現支持鄭 捷粉絲團蠻扯的 6 號受試者:發生這種事,一定會有陰影的,我同學前幾年出事情的時候我也花了好久才 走出來…但我也不知道該說是好是壞,很多問題本來就存在在社會上,但出事了政府才有 動作,雖然有些悲哀,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短時間內捷運會警備深嚴,短期應該不太會 有同樣的事情再發生,還是可以放心坐捷運呢!(只是不管是不是做捷運,都要注意自己周 遭,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喔!) 11 號受試者:真的!無時無刻都要保持警戒 以前還覺得台灣捷運很安全 不像法國 或英國需要擔心被扒手偷東西 但沒想到我們居然發生更可怕的事 03 號受試者:我也覺得好害怕。我甚至連走在街上都害怕,不敢去人多的地方。隨之而 來是各式各樣的論述來自媒體或網路看了也讓人消沉恐慌。生命無常。我們多保護自己然 後珍惜你愛的人。RIP 11 號受試者:真的要好好把握 珍惜身邊的人~小心謹慎之餘 還是要相信世界有黑 好存在噢 別因為此對人性感到失望 09 號受試者:是真的蠻可怕的,我今天也有搭,其實看到很多警察還是覺得滿恐怖的, 希望可以趕快平靜下來 11 號受試者:但往好處想有警察就表示多一份安全 看到警察應該咬感到安心一些 喲~ 08 號受試者:我想都是不安全感在作祟吧!. 29.

(39) 11 號受試者:對阿畢竟這件事太可怕了 瞬間擊潰大家對社會的信任. 11 號受試者發訊表達因為先前”鄭捷捷運攻擊事件”而對於坐捷運產生恐 懼,甚至影響坐捷運的意願,因為此議題發生在台北重要的通勤工具捷運上, 與在生活在台北許多人的生活經驗有直接相關,因此本訊息與平台上許多受試 者發生共鳴,共有 5 名受試者回覆此訊息,比較其他訊息回覆數量高,有些受 試者回覆的訊息中以較理性的角度分析,如 10 號與 6 號受試者回覆提到因為有 加強警力所以反而安全,8 號受試者則回覆表達出主要因為心理因素而過度恐 懼的可能,而 3 號與 9 號受試者則同樣表達對於類似事件可能再發生的恐懼, 可以從中了解到發訊者可以從對其訊息的回覆中得到不同觀點和語氣的意義表 達。 而另一方面,11 號受試者本身再次回覆的訊息特性,也會因為收到不同性 質的回覆有所不同,11 號受試者在回覆 10 號受試者的訊息中,相對於 10 號受 試者表達出有警力戒備可放心的態度,11 號受試者表達出有觀察到有支持捷運 殺手鄭捷的團體存在所以必須小心的態度,而對於像是 3 號受試者與 9 號受試 者在回覆訊息中表達對於該事件的恐懼的狀況,11 號受試者反而在其再次回覆 的訊息中表達出如不要對人性失望與警察增派應該會比較安全的說法,相較對 於 10 號受試者的回覆較為負面審慎的態度,11 號受試者以較正向的說法回覆 3 號與 9 號受試者,可從中觀察到本實驗的對話情境中,一個同樣的使用者面對 不同的對象,使用者可能針對同樣自己提出的議題,用不同的觀點與說法去進 行對話。 11 號受試者:每天上班都覺得痛苦,不喜歡工內容,同事也聊不太來 tone 調不同,因此而離 職會很草莓族嗎? 5 號受試者:我覺得如果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已撐不下去就換工作人生是自己的何必在乎 別人怎說況且草莓族論述本就有問題 11 號受試者:感謝你耶~而且已經撐了一年 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努力過 應該有些工 作環境就是不適合吧 10 號受試者:不會,覺得痛苦的工作本來就不適合你,難怪同事也不合,年輕趁早離 開,工作不快樂效率差做不久。但若你找的每一個工作都如此,可能要檢討自己,想清楚 自己要甚麼再出發:) 11 號受試者:哈哈我第一次覺得工作這麼痛苦,前一份工作天都很期待上班也很有 成就感,以為換個環境試試新的東西會更有趣 沒想到過了一年還是覺得痛苦. 30.

(40) 6 號受試者:可以想想看是不是每份工作都是這樣,如果是,那可能就要沉澱一下反省一 下自己了呢;如果不是,那麼我認為,如果真的覺得這份工作除了前之外給不了你其他的 什麼(包括成就感與成長),那麼就勇敢的辭職吧!=D 11 號受試者:只有這份工作是這樣~而且連薪水都無法吸引我了哈哈 看樣子換工作 勢在必行了,謝謝你的鼓勵耶 8 號受試者:主要還是看這份工作能否學到東西吧!如果對未來工作有幫助的話,不如先 學會再離開也不遲阿!祝福你。. 11 號受試者寄出訊息提出關於如果不適應工作而離職是否代表自己的抗壓 性不足(被稱作草莓族)的疑問,因為青年工作議題與受試者的族群有所共鳴, 因此回應數高於平均,共有四位受試者回應,5 號受試者於回覆訊息表達出對 於 11 號受試者決定的支持,並希望對方對於自己人生的決定不要受到外在不正 確的論述影響,8 號受試者的回應中提醒 11 號受試者是否已經在該工作上學習 足夠,10 號受試者與 6 號受試者則在回應中以較中性的態度,提醒 11 號受試 者反思對工作不滿是否是出於自己的問題,但也支持對方如果在工作上失去學 習機會與工作的熱情,就勇敢地換掉現在的工作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11 號受 試者的再次回應敘述中則傳達出對於辭去該工作的決心,從對話中可發現受試 者在發訊時,對於其所拋出的問題已經有自身的答案,發出訊息的動機來自於 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同。 5 號受試者:你覺得愛會變嗎? 12 號受試者:愛會變也會消失~ 5 號受試者:感情好脆弱,之前看中國好聲音,汪峰說過老天不會因為這人對你至 關緊要就把他留在你身邊,無論是實質的離開或感情的逝去都讓人覺得無能為力, 這就是生命吧. ,好悲傷. 15 號受試者:萬物美每分每秒都在改變,愛也是如此 11 號受試者:我覺得會耶~因為人會隨著時間改變。但改變,不算是一件壞事對吧? 5 號受試者:嗯可是要接受愛是流動的很難 11 號受試者:但要是自己的愛流動改變了 可能就另當別論囉 13 號受試者:肯定會變,只是變得更愛或更不愛的差別。. 31.

(41) 5 號受試者於發文訊息中提出愛是否會改變的疑問,此訊息並非是一個尋 求建議的問題,而是較偏向要開啟對於想法概念的討論,共有四位受試者回應 高於平均,表示此議題對於受試者較易產生共鳴,收到訊息的受試者提出本身 對於該議題的想法,但對話數有限且訊息內容簡短,受試者之間無法深入此問 題討論,多是單方面陳述想法,未達到研究者對於雙方藉由對話深入討論的期 待。. 5 號受試者:如果母親非得你照她的安排過人生又無法溝通,要離家出走嗎? 14 號受試者:感覺蠻煎熬的~但是如果無法跟媽媽溝通的話,可能是媽媽的問題也可能是 自己的問題~所以你已經想清楚你往後的計畫了?如果已經很清楚而且有下一步的機會的話 那就再跟媽媽柔性勸導一次 XD 對方不能理解的話,就勇敢做覺得對的事,然後做好的 話,對方未來應該就有機會理解你了吧,只是過程似乎會很辛苦,feel sorry for u. 11 號受試者:如果經濟方面可以想辦法獨立,離家出走可以考慮,但也要先想想母親為 何會有那樣的規劃。. 5 號受試者於發問訊息中提出與母親溝通發生問題,有離家出走的打算, 要尋求平台上其他人的建議,14 號受試者在回應訊息中希望對方能夠想清楚與 母親的構通問題,如果打算離家出走也要先作計畫準備,而 11 號受試者則提出 只要經濟許可可以考慮離家出走,但也要考慮到母親的想法跟立場,在對話中 可以觀察到,受試者在平台上對於家庭關係之間衝突的建議是扮演類似緩衝者 的角色,可能基於對於發訊者的背景脈絡和其訊息產生的情境不清楚,他們不 會去定論這樣的作為(離家出走)的對錯,而是會給予再一步思考的提醒,並給 予安慰與支持。. 四、創業構想驗證結果. 以手機簡訊作為創業構想的最小可行性產品去測試創業構想兩項重要的假 設;第一,位處人際網絡外的陌生人對話可以去除掉對於自我揭露的限制,抒 解心裡上的壓抑。第二,Hii 平台的運作模式可以藉由讓不認識的人對話,達 到自我揭露、抒解心裡上的壓抑的目的,從上述簡訊中受試者訊息對話內容中 的分析歸納出以下的結論去回應此兩項假設,首先列出在實驗中發現具有意義 且對於創業計畫有幫助的觀察: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由於醫療業導入 ISO 9000 品保系統的「資歷」相當資淺,僅有 三年多的年資 11 ,因此,對於 ISO 9000 品保系統應用於醫療業之相關 研究實在少之又少,本研究嘗試以通過

Key word: OEM, ODM, Projector, Competition Strategy, Core Competitiveness, SWOT Matrix, Analysis-Of-Five-Forces... Projector( Digital Light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謝函亘﹝32﹞以衣夾為研究對象,採用 TRIZ 創新之方法,結合綠色設計(Green

譚志忠 (1999)利用 DEA 模式研究投資組合效率指數-應用

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 研 究 生:黃仁性 敬啟 指導教授:楊錦章 教授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

本研究旨在使用 TI-Nspire CAS 計算機之輔助教學模式,融入基礎 統計學的應用,及研究如何使用 TI-Nspire CAS

審視現今的創業活動,已非純粹為了追求個人英雄表現或創業家精 神的行為,一成功的創業個案絕大部分與是否有效發揮創業組織/團隊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