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壹、 創業的社會意義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在各時期受到來自不同領域創業家所開創事業 影響, 以台灣的經濟發展為例,1950 年代的創業家以出口製造業為主,

奠定了台灣工業生產的基礎,1980 年代的創業家則以電子科技為主,如鴻 海精密、宏碁、華碩、廣達、台積電等企業皆為此時期所創立,時至今日 仍然是支撐台灣經濟的重要產業,而於 1995 年後順應世界潮流,台灣成立 了大量的網路公司,其中雅虎、PChome Online 等極具影響力的網路公司 也是於此時期成立(數位時代,2013,06,29:50-55),至今 2010 年初,

創業的面向更加廣闊,從雲端技術運用、App 開發、軟硬體整合概念與物 聯網概念都可能會成為未來創業的重要方向。

台灣在全球創業精神發展機構(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於 2015 年所公佈之全球創業精神指標,名列全 球第八,亞洲第一,而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0-2012 的調查年報,台灣民眾認為媒體經常可以看到創業成功 的比率為 82%,且創業意圖高達 26.1%,每年有 8%的人口處於早期階段創 業活動中,但實際上每年退出或結束企業的比率高達 4.9%,顯示在鼓勵創 業的社會氛圍下,台灣人有強烈的創業企圖,但卻仍有相當高的失敗機 率。

近年來台灣政府機關為鼓勵青年創業,針對應屆畢業生或是在學學 生推出相關創業獎勵政策,包括國發基金天使計畫、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U-start 計畫、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等,每年在相關計畫幫助下成立的 公司為數不少,然而即便這些新創企業有政府機關的補助,仍只有極少數 能夠持續營運,政府對於中小企業或是青年提供之創業補助和輔導在相關

2

企業實際執行狀況,亦是需要探討驗證的重要面向,本研究的創業主題 Hii 匿名社群即為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103 年度 U-start 計畫第一階段獲選 的團隊,從創業個案的研究中也能探尋政府補助與相關社會資源在青年創 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貳、個人創業動機

台灣的教育制度以升學考試作為主要決定學生就讀科系的方式,研 究者高中時就讀建國中學,是當時屬於第一志願的男校,同儕間在課業上 良性競爭下,在學測與指考成績均有良好表現,但研究者在此時期未能全 心準備,未能在考試上獲得良好成績以享有更多選擇科系權益,且在選填 科系上也缺乏想法,現今回想有三個重要原因,第一為不清楚準備各學科 考試與未來發展的關連性,第二為不了解大學各科系與就業關連性,第三 則為不清楚本身的性向發展,雖主要原因還是由於當時研究者本身缺乏生 涯規劃,但觀察到每年有許多年輕學子在考試中迷失自己的適性發展,可 見台灣教育在結構上確實存在問題。

研究者在大學時進入政大就讀社會學系,此階段社會學的訓練刺激 研究者以抽象概念出發思考,並建立批判與辯證的思維模式,雖說對於社 會學知識有興趣,但屆升大學四年級時就業壓力浮現,此時覺察到社會學 系在就業上除學術領域少有直接對應工作職缺,且研究者對於學術研究無 興趣而開始其他規劃,研究者在大學因有機會多次製作系上社團影片,在 此機緣對於多媒體製作產生興趣,決定報考新聞傳播相關研究所,並順利 錄取台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

經歷一年服完兵役,開始進入台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就讀,經歷研 究所訓練期間經歷在課堂上與教授對於媒體趨勢的討論、閱讀文本中產生 的反思以及自行在網路上搜尋資訊的學習過程,研究者對於新媒體科技領 域知識開始產生興趣,尤其好奇既有的網路服務是如何從構想開始形成,

因此開始主動研讀精實創業與使用者中心設計的理論,並嘗試思考發想創

3

新構想(Idea),因而開始創業這條路。

參、台灣創業環境

(在台灣)新創公司(由其是網路公司)通常被認為是風險高的,所以 通常很難得到早期資金投入,在台灣的新創公司在被資本市場注意前,必 須證明他們有被併購或是公開上市的潛力,許多新創公司依賴自身募資、

向銀行貸款或是申請政府補助,所以台灣新創公司大多將其首要目標放在 賺錢而不是要改變世界,這也是毫無意外的(Jeffrey,2014) 台灣的創業者 因為自行面臨較高的財務風險,並背負短期資金周轉的壓力,創業者被要 求在短時間內獲利,才得以填補財務上的資金需求存活,也才有機會爭取 投資人青睞,也因此降低台灣創業者投入風險較高或是需要較長期資金投 入才得以回收的產業或是創業議題。

台灣的成功模式總是習慣依循著計畫經濟的模式,我們的各大企業 都是由上而下的運作方式,老闆列出五到十年的長期計劃交給員工執行…

但當意識到有意外發生時,計畫已經大到不能倒,無法及時調整方向。...

這時精實創業的理論則悄悄醞釀,其實精實創業也是一種風險控管思維的 轉變:現在任何長期決策的風險大增,創業者或公司老闆被迫要讓決策夠 小、決策夠快,然後避免犯下災難性的錯誤(楊玉山,2013)。

參、創業構想背景

本研究以 Hii 匿名 App 的服務作為創業計畫的題目,服務推出的背 景在於觀察到如 facebook 的實名網路社群開始,由於在這類平台上延伸現 實中的人際關係,對於人們真實情感想法抒發的重要需求有所壓抑。表達 真實想法,宣洩情緒是人的基本需求,研究者觀察到即便現今有如

facebook、LINE 等便利的網路媒體工具,但將人際網絡放上網路,雖然讓 關係變得更加緊密,但其實壓抑了個人的想法,另一方面,目前的匿名網 路媒體仍有其不足處無法讓人放心的表達想法,研究者以本身大眾傳播背 景知識,就目前現有的實名社群媒體、匿名平台及軟體進行研究與分析,

4

以滿足人們期待表達真實想法、宣洩情緒並得到真誠回應的需求,發想創 業的概念,並與創業團隊夥伴具體力行實踐創業構想。

就服務部分來說,Hii 匿名 App 為一種新形式的匿名短訊服務,概 念發想來自於隨機對象配對的聊天室,切入現今社群媒體無法滿足表達真 實想法的需求,為驗證需求的假設曾架設聊天室並邀請受試者進行多次匿 名對話實驗,並於實驗後進行深訪,發現匿名聊天室未如想像能讓使用者 暢所欲言,因此針對現有使用者可以抒發想法的網路平台及媒體工具進行 研究,結果觀察到現有網路服務並未提供一種有效的方式能讓使用者表達 真實想法,發現此需求如此重要卻未被滿足,經過想法激盪、調查研究以 及實驗執行,發展出了匿名短訊服務 App 的創業構想。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目前國內以精實創業作為分析工具的研究,多用個案研究方法切入 分析,然而精實創業實際上並不是一套研究方法,而是一套創業方法,為 掌握精實創業方法在創業實務上創業構想發展、執行細節以及使用者分析 的一手資料,必須藉由創業者親自將精實創業方法應用於創業個案,本研 究的價值在於從個案執行者的角度出發研究,得以從計畫執行的作為與背 後決策思考的脈絡中,探討精實創業方法的應用情境,從中觀察到實行的 狀況以了解理論與實務的差距,本研究有以下幾點研究目的:

一、 描述精實創業方法具體執行的過程:

研究者同時為創業構想實踐者,在此身分下,研究者能在以精實創業方 法實踐創業的過程中收集創業過程得到的第一手資料作為研究素材,並且 得以描述精實創業方法執行背後的思維,因此本研究可以藉由本創業個案 研究描述精實創業方法的具體執行過程。

5

二、 精實創業方法執行的檢討:

精實創業方法是一套原則性的方法,而並非有固定步驟或是標準程序的方 法,研究者雖依據精實創業方法執行創業計畫,但創業具有變動快速、決 策頻繁、資源消耗快速的性質,計畫變動難以避免,因此精實創業方法的 執行可能存在瑕疵,藉由回顧執行過程的細節,得以對於精實創業方法的 執行檢討。

三、 本創業計畫實行精實創業方法過程遇到的重大問題與解決方式:

精實創業的核心原則為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與改進產品,在精實創業方法 執行本研究之創業計劃過程中,研究者實際面對所遭遇到各種預期或非預 期性的問題,能解決的問題可作為下一次改善的學習成果,而在研究者能 力範圍外無法解決的問題則也可作為檢討分析。

四、對於本創業計畫實行精實創業方法的檢討與建議:

從本研究創業計畫實行過程回顧執行經驗中,反思精實創業這套創 業方法在實際應用上是否有可改善之處,並以本研究中提出可供有意使用 精實創業方法創業者的參考與建議。

五、 匿名平台個案研究

本創業構想 Hii App 為一匿名平台,平台上特殊的對話機制與情境有其 獨特性,根據平台上的使用者回饋、使用者對話內容與資料庫數據,可以 深入觀察個案情境,並對於匿名平台與匿名社群研究領域提出具價值的成 果。

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