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精實創業實作

第三節 App 正式上架

壹、精實創業執行

本時期假設驗證的資訊性質主要可分為使用頻率與使用者回饋內容兩方面,行 為發生的頻率面可以藉由追蹤 Hii App 資料庫的發訊數據了解,而使用者回饋 內容面包括平台上的訊息內容,此外也包括開發團隊由團隊信箱、粉絲團、

Google Play 的使用者評論等管道所得到的使用者回饋。資訊來源包括 Google Console 所追蹤各時期的使用者下載人數、每日安裝數、解安裝數以及現有安 裝使用者數、服務資料庫累積的資訊,包括平台上的發出訊息與回應數量,藉 由分析來自這些管道的資訊除了能幫助驗證商業構想的假設外,也可以幫助開 發者去了解在開發、設計以及行銷方面的成效,可作為服務與策略改進的參 考。

一、假設驗證與學習

回顧本創業構有兩個核心假設需要在產品上架後驗證,第一個假設為;與 位處人際網絡外的陌生人對話可以去除掉對於自我揭露的限制,而第二個假設 為;Hii 平台的運作模式可以藉由讓不認識的人對話,達到自我揭露、抒解心 裡上的壓抑的目的。假設一所描述;去除自我揭露限制的概念在具體行為上就 是以文字、口語行為上的表達,表達的頻率與內容即為驗證的重點,而在 Hii 平台上的具體表現即為在平台上發送訊息的頻率與內容,因此在第一個假設所 建立的驗證指標即為發訊數量。

(一)從數據面分析

自 2014 年 7 月開始至 2015 年 8 月止,Hii 平台上總共累積 74060 則發訊 數,平均每月寄出 5290 則訊息,平均每個使用者一個月會寄出 5.24 則訊息,

平均每個使用者一週會發送 1.31 次的訊息,可以證明發訊行為有一定的頻率,

可以推論假設一去除自我揭露的限制在行為發生頻率面上合乎推測。從圖十六

45 積 1905560 則對話訊息,平均每月寄出 136111.43 則對話訊息,平均每個使用 者一個月會貢獻 107.66 則對話、一週會貢獻 26.92 則回覆訊息,可以證明對話

0.477 0.252

2.493 3.648 3.359 4.791 6.646

0.073 0.069 0.212 0.782 0.766 1.102 1.477 1.483 1.191 1.144 1.816 1.649 1.585 1.44

使用者平均發訊 發訊數量(1000則) 使用者數量(1000人)

46

782 766 1102

1477 1483

1191 1144

1816 1649 1585 1440

30.35 25.39303.91634.36503.43665.55 1265.78

1039.22 577.7

413.46

3691.253875.98

3009.023020.2

47.7 25.2 249.3 364.8 335.9 479.1 664.6 576.4

327.6 213.8

1362.21325.8 813.2

620.4

使用者數量 對話數量(100則) 發訊數量(10則)

47

48

到:1.即便是在完全匿名的對話情境中,對話者在初期談話並不容易因此立刻 進行到具體、揭露各自狀況細節上的討論上。2.然而收訊者追問下發訊者雖並 未透露具體的狀況,但在雙方想法的交流過程,發訊者也能從收訊者的正向回 應中得到被關心的感受,並且在分享想法的過程中抒發情感。

圖十九 使用者回饋截圖 1

在圖二十中的對話串中,發訊者以一個想要了解收訊者經歷的問題開啟對 話,內容為:「你人生中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呢?我想聽你說」,雖然這是一個 具體詢問經驗的問題,發訊者應該預期收訊者的回應是一個經驗或是具體的描 述,但該則訊息收訊者的回應雖並未描述本身的經歷,而是提出自己對於該問 題的想法回應「想說才發覺是小事,所以應該是:在人生裡太入戲了,於是看 不清未來吧」,接著雙方在「要以何種心態在自身難以參透並掌握的人生中思考 判斷」這個主題持續分享彼此的見解,可以從此對話中觀察到:即便兩位對話 者彼此陌生不認識,在對話雙方對於聊天的主題有所共鳴的前提下,即便是缺 乏彼此身分背景情境的描述下,雙方也能夠主動地針對該主題進行想法上的交 流。

圖二十 使用者回饋截圖 2

49

在圖二十一中的對話,發訊者的訊息內容中詳細描述自己工作上所遇 到不愉快的情況,並且表達出在工作上對於同事的不滿,針對該訊息有得到來 自兩位不同人的回應,圖二十一左側使用者回應的訊息為 「最難的是做人,永 遠學不完」,該回應傳達了建議發訊者要從此事中反求諸己,學習與他人共處能 力,而圖二十一右側使用者則偏向指責同事的無能,並且建議採取報復的方式 回擊對方,從此對話可以觀察到,同一則訊息在平台上很可能會得到截然不同 類型的回應,促成多元的對話內容。

圖二十一 使用者回饋截圖 3

圖二十二的對話中能觀察到一位使用者在發文中描述自己得到重大傷病的 狀態,文中敘述發文者為了要把握自己的生命去嘗試了許多事情,但仍然感受 到落寞的情況,傳達出的情緒悲傷且氣氛沉重,延續這樣的氣氛與情緒,她對 於匿名平台上的其他使用者提出如對方僅剩下最後 3 年可以活,會如何運用自 己僅剩生命的假設性問題,從發文者的文字充分傳達她背後隱藏的傷感情緒,

可以觀察到發文者相當需要其他使用者的正面回應。

針對此則訊息,回應者的回應內容一開始就是以「你好勇敢也很棒」這句 話語作為開頭,鼓勵並且肯定發訊者面對重大傷病仍然坦然勇敢面對,並且提 出自己如和發文者有類似情況可能會做的事情直接回應發文者一開始提出的問 題,這樣的回應也開啟發文者從一開始較廣泛情境描述之外,進行後續更深層 的自我揭露。發文者在後續回應中回應下述的話語;「只可惜不能和自己喜歡的 人擁抱 XDDD 這樣會不會很貪心」這句話,表達想要自己喜歡的人能有進一步的 接觸與互動的深層需求,但懊惱於基於某些原因而阻礙了這樣的想法,而這次 回應者則以;「如果我是你,我會試試看,我都會自己勇敢這麼久了,不差這一 次,我不要最後扼腕我明明這麼喜歡他,最後卻連一個友誼的擁抱都不敢要 (T^T)」,這段話鼓勵發文者踏出勇敢表達的第一步,從對話過程中可以觀察到 回應者持續正面且積極的回應,逐漸轉換一開始沉重的氣氛。

50

而對話的結尾,回應者與發文者分別以「加油,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被 一個小感冒打敗,努力活著,Fighting\^0^/」,與「謝謝你,北極熊君,那些 你規畫的事一定要好好實現,去跟深愛的人擁抱,一定很幸福!」雙方的結尾對 話停留在一個良好的氣氛結束,從這段對話可以觀察到三件重要的事,1.人們 願意在 Hii 上吐露深層脆弱的一面,表示平台上塑造了一個安心的對話平台,

是使用者所信任的。2.在 Hii 匿名的對話情境中,即使在不知道對方身分的狀 態下,積極且用心地關心陌生人是很可能發生的。3.Hii 平台上所發展的良性 的對話,能夠有效改善帶有負面情緒者的情緒狀態。

圖二十二 使用者回饋截圖 4

分析使用者回饋的重點可發現:在發訊者端,發訊者雖然在初期談話並不 會因此立刻進行到具體、揭露各自狀況細節上的討論上,但在對話過程中,發 訊者會願意在 Hii 上吐露深層脆弱的一面,表示平台上塑造了一個安心的對話

51

平台,是使用者所信任的。而在收訊者端,收訊者即使在不知道對方身分的狀 態下,還是很可能發生積極且用心地關心陌生人的行為

在對話過程中,能夠觀察到在對話雙方對於聊天的主題有所共鳴的前提 下,即便是缺乏彼此身分背景情境的描述下,雙方也能夠主動地針對該主題進 行想法上的交流。而平台上多元的對話,很可能開啟自同一則訊息在平台上所 得到截然不同類型的回應,而對話中最重要的發現在於,Hii 平台上所發展的 良性的對話,能夠有效改善帶有負面情緒者的情緒狀態。

發訊者與收訊者之中建立了微妙的關係,發訊者通常並不會透露具體的狀 況,但在雙方想法的交流過程,發訊者也能從收訊者的正向回應中得到被關心 的感受,並且在分享想法的過程中抒發情感,這樣正向的關係,從對話中建 立,並且能夠從對話中持續延續下去。

從上述觀察與分析歸納,並驗證假設;使用者依照平台設計進行匿名自我 揭露的行為,可推論假設一:「與位處人際網絡外的陌生人對話可以去除掉對於 自我揭露的限制是成立的」,而使用者對於平台使用良好的回饋也可以推論假 設二:「Hii 平台的運作模式可以藉由讓不認識的人對話,達到自我揭露、抒 解心裡上的壓抑的目的」同是成立的。

二、服務改進與問題解決

以精實創業的概念為核心,為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少的開發資源推出產品 接觸使用者,並縮短產品測試得到使用者回饋學習的循環週期,在缺乏一些基 本功能的情況下就決定推出初版 App 上架,可以預期使用者會因為這些被認為 應該具備的基本功能而有不佳的使用體驗,但早期使用者對於產品的容忍度較 高,如產品創新的互動模式可以提供使用者價值,通常使用者是會給予機會與 時間讓開發者逐步改進的。

本時期的測試重要的除了以精實創業原則,驗證創業構想重要的核心假設 外,由於開發資源的限制,必須將開發的時間與資源分配在最重要的功能上,

開發團隊可從上架後得到的使用者回饋與數據等資訊中進行歸納分析,並得到 對於產品開發功能規劃的優先順序,並作出服務改進的決策。

52

(一)服務系統不穩定

在聯合報媒體報導 Hii 匿名 App 後,在三日內帶入了超過兩百名的使用 者,短時間大量增加使用者的情況引起突發的系統問題,使用者的手機端由於 系統問題而無法正常連到伺服器,因此會在使用者的手機端顯示”請檢查網路 連線”的警示,但由於實際上是因為系統出現狀況,並非使用者所在網路不穩

在聯合報媒體報導 Hii 匿名 App 後,在三日內帶入了超過兩百名的使用 者,短時間大量增加使用者的情況引起突發的系統問題,使用者的手機端由於 系統問題而無法正常連到伺服器,因此會在使用者的手機端顯示”請檢查網路 連線”的警示,但由於實際上是因為系統出現狀況,並非使用者所在網路不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