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糖尿病者之自我照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糖尿病者之自我照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討個人行為時,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疾病狀況常是影響行為的因素,以下 分別加以探討:

一、 社會人口學變項

(一)性別

國內外許多研究發現,性別不同其遵從的自我照顧行為亦不 同。何千惠(2003)、林冠品(2004)及白玉玲(2005)研究指 出男性糖尿病病人自我照顧行為優於女性。Aljasem等人(2001)

對309名第2型糖尿病病人的研究,發現女性的自我照顧行為較 好。但也有研究顯示性別在自我照顧行為並無顯著差異(余文彬,

2004;樓美玲、李怡娟、葉明珍、張彩秀,2004;Toljamo &Hentinen, 2001)。由以上研究結果得知,男性自我照顧行為大致優於女性。

(二)年齡

有關年齡對自我照顧的影響,在國內研究方面。鄭曉璘(2005)

研究發現70歲以上的病人其自我照顧行為比30-49歲的病人為佳。

張新儀(2005)研究也指出較高齡的糖尿病人,自我照顧行為較 好。在國外研究方面,Ruggieo, Glasgow,Dryfoos, Rossi, Prochaska, Orleans, Prokhorov, Rossi, Greene, Reed, Kelly, Chobanian &

Johnson(1997)探討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結果發現,隨著年齡 增加,其自我照顧行為越好。AlbrightParchaman, Burge & the RRNeST investigators(2001)對第2型糖尿病病人的研究顯示,年 齡較大者執行的自我照顧行為較好。但,邱馨誼(2002)研究發 現年齡越輕,自我照顧行為越好。也有研究發現,糖尿病病人年 齡與自我照顧行為無關(何千惠,2003;白玉玲,2004;余文彬 2004;林冠品,2004;樓美玲等,2004)。由以上研究結果可知,

年齡較大者,其自我照顧行為較好。

(三)社經地位

何千恵(2003)研究指出,中高社經者自我照顧行為分別優 於中低社經及低社經者,中社經地位者亦分別優於中低社經及低 社經者。林冠品(2004)研究發現,社經地位高者自我照顧行為 優於低社經地位者。白玉玲(2005)研究指出經濟狀況高者自我 照顧行為優於低經濟狀況者。Skinner&Hampson(2001)研究結果 為低社經地位的群體,自我照顧較差。由此可見,研究結果大致 以社經地位高者,自我照顧行為較好。

(四)婚姻狀況

在糖尿病的研究指出,何千惠(2003)、余文彬(2004)、

林冠品(2004)、樓美玲等(2004)、白玉玲(2005)研究顯示,

自我照顧行為不因婚姻狀況而有顯著差異。

(五)居住狀況

樓美玲等(2004)研究指出與家人同住且有家庭支持者有較 好的自我照顧行為。但Wang&Fensky(1997)研究指出與糖尿病 病人同住的人,若給予太多的協助,會阻礙病人的自我照顧行為。

大致而言,與家人同住者自我照顧行為較好。

二、疾病狀況

(一)罹病時間

研究顯示罹病時間與自我照顧行為無顯著相關(余文彬,

2004;林冠品,2004),且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罹病年數在自我照 顧行為上無顯著性差異。陳滋茨等(1998)的研究發現糖尿病病 人罹病時間大於或等於11年者,自我照顧行為優於小於或等於10 年者。樓美玲等(2004)研究發現,罹病時間年數越長其自我照 顧行為越好。白玉玲(2005)研究指出,罹病期間越長,老年第2 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照顧行為越好。也有研究有不同的結果,鄭曉 璘(2005)研究發現,罹病時間為六個月以上,未滿一年的病人,

其自我照顧行為較好。邱馨誼(2002)研究指出罹病時間愈久者,

其自我照顧行為愈差。由研究大多結果得知,罹病期間越久,其 自我照顧行為越好。

(二)治療方式

研究顯示,老年糖尿病病人以口服降血糖藥物、胰島素注射 或兩者並用治療在自我照顧行為上無顯著差異。同樣也有研究指 出治療方式與自我照顧行為無關(余文彬,2004;何千恵,2003)。

中老年糖尿病病人以注射胰島素及飲食節制治療方式組,其飲食 自我照顧行為優於以口服降血糖藥物及飲食節制治療方式組。不 一致的研究結果値得再探討。

(三)相關併發症

Toljamo&Hentinen(2001)研究顯示糖尿病併發症與遵從或 忽略自我照顧沒有顯著相關。何千恵(2003)及余文彬(2004)

研究指出,自我照顧行為與糖尿病併發症有關,糖尿病併發症越 少者,其自我照顧行為越好。邱馨誼(2002)研究指出,有併發 症者之自我照顧行為比無併發症者或不知有無併發症者差。不一 致的研究結果,仍需再進一步探討。

(四)相關慢性病

研究顯示有無相關慢性病與自我照顧行為無關(余文彬,

2004;林冠品,2004;樓美玲等,2004)。Toljamo&Hentinen(2001)

研究亦顯示,同時有其他相關慢性病與遵從或忽略自我照顧沒有 顯著相關。邱馨誼(2002)研究指出,有其他疾病者之自我照顧

行為比無其他疾病者差。可見研究結果並不一致,仍需再探討。

综合以上文獻得知,性別、年齡、社經狀況、婚姻狀況、居 住狀況等社會人口學變項以及罹病時間與自我照顧行為間相關性 較有一致的結論,而治療方式、有無糖尿病相關併發症、有無其 他相關慢性病等變項,與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顧行為之間的相關 性,皆尚未有一致性結論,值得再探討。

三、糖尿病知識

許多研究指出患者知道疾病的知識越多,其自我照顧行為也越好

(林冠品,2004;陳玉敏等,2001)。林冠品(2004)指出糖尿病患 者的疾病知識是自我照顧行為的重要預測因素及以衛生所列管之糖 尿病患者為對象,所得研究結果為疾病知識與自我照顧行為總量表呈 顯著正相關,但疾病知識與運動行為次量表之間並無相關性。整體而 言,大部分研究都指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識越好,其自我照顧行 為的情形也越好。

國內調查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普遍為中低度程度,林冠品

(2004)調查高雄市衛生所列管之糖尿病患者的知識標準化得分為 76.5,屬於中等程度;陳玉敏等(2001)調查發現中部地區醫學中心 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的認知情形偏低,整體答對率只有62.33%;其 中醫療認知和自我照顧行為的相關性最強,但醫療認知答對率卻是最

低,僅有57.48%,顯示病患對糖尿病控制的基本觀念、血糖自我監測 技術,以及糖尿病的飲食、藥物和日常護理原則等方面的了解程度欠 佳,且極待加強。某項研究深度訪談台灣糖尿病患者對於自我照顧行 為中飲食、運動和用藥的看法,發現患者對糖尿病常見的迷思有「飲 食控制只要控制糖份的攝取」、「長期服用藥物很傷身,能不吃藥就 不要吃」、「藉著運動或流汗可以排岀藥物的毒素」(Lai, Lew-Ting,

& Chie,2005)。綜上所述,可見糖尿病患者對於糖尿病的認識不足,

特別是對藥物治療的了解很少,有待加強。

Deniz, Oya, Esin, and Aysun(2006)調查指出性別、年齡和教育 程度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認知情形有顯著影響,女性、高齡、學歷大學 以下的患者對於糖尿病的認知情形較差;最能預測糖尿病認知情形的 是教育程度,而患者罹病時間的長短則與糖尿病認知無關。國內學者 也發現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程度和糖尿病認知呈正相關,另外發現有職 業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明顯比較好,但是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罹病 年數等對糖尿病認知情形沒有影響(陳玉敏,2001)。

上述研究文獻指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越高,其糖尿 病自我照顧行為越好,國外ㄧ項研究也指出患者不正確的糖尿病知識 會影響他是否改變舊有習慣去遵從自我照顧行為(Albarran,

Ballesteros, Morales, &Ortega, 2006)。然而相關調查都指出糖尿病患 者的糖尿病知識欠缺,尚待衛生教育人員努力增進患者糖尿病知識,

以提升自我照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