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藉由這一趟的生命故事探索,隱形人看見了她的生長環境與經驗是如何的影 響著她看待自己的態度,如何影響著她的處事態度,更看見了自己內心一直以來 被忽略的需求與感受,經由練習她開始會給予從前與現在的自己疼惜與安慰,經 由調整自己,她開始變得比從前有自信,更有勇氣跟家人朋友說出自己的想法。

之一~重建溝通模式

日記

那一天 7/12 與父親在公園重啟父女對話,才知道原來我們這麼近,我不知道 那道鴻溝究竟是我自己想來的,還是自從那一次的歇斯底里抓狂之後,讓父親真 正接納我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也想選擇自己的人生,總之他開始聽我說話,

跟我分享與溝通了,他說去非洲的那段時間,他喜歡上純樸與原始的生活,現在 他退休了,希望再回到一個寧靜自然單純的生活環境,但媽媽不同,雖然未來的 生活之中只剩下夫妻兩個人,但仍希望家附近有人可以說話,可以離孩子近一點,

所以當我提出去台東定居這件事,媽媽其實是投反對票的,他很怕我們不要他了。

爸爸說我的未來讓我自己選擇,生活的地方也好,工作也好,只要不要固執地拒 絕掉所有的機會,他希望機會來的時候我可以多嘗試,或許可以讓我看到更寬廣 的世界,我其實很感動,對於父親的支持,原來那種喜歡單純原始的生活不是憑 空而來,而是父親遺傳到我身上的因子,突然覺得我不再是個和姐姐們風格迥異 的怪小孩,父親體諒母親的擔心,也或許這其實是父親對我放不下心,他說調去 台東後會不會很難調回來?要不要考慮暑假長住兩個月就好?還有那裡的醫療?

面對這樣的聲音,我不再像以往那樣覺得你們又要干涉我了,相反的,我開始分 享自己想去台東的原因,還有我對那裡的認識,未知會帶來疑惑與恐懼,所以希 望多說一些可以讓父親放心一點

在探究自己與家庭成員關係的過程中,隱形人察覺到自己的家族成員間沒有

104

溝通的習慣,也害怕衝突,所以大多是以上對下,長輩們說了算,做晚輩的不但 得逆來順受,還得做到守口如瓶。成員彼此總以為事情引發的情緒會隨著時間淡 去,然而,長久下來,情緒不但沒有淡化,反而因為新的事件帶來新的情緒,在 不知不覺中負面情緒與誤會越積越深,這對家庭成員的互動其實是會帶來負面影 響的。

不溝通的模式不僅存在於家中,無形中隱形人也將這樣的模式複製到她與同 事朋友的互動中,有話常放心中,有情緒不說出來,等到情緒無法再累積的時候 才突然爆發、大哭,常因為這樣嚇到同事。

後來在接受諮商的過程中,諮商師扮演隱形人的姐姐,隱形人試著把她當成 姊姊,對著她說出潛藏在心中多年的話,伴隨著話語及情緒的釋放,隱形人整個 心情頓時輕鬆不少,有了這樣的新體驗,回到原生家庭,隱形人也試著在遇到狀 況的時候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最高興的莫過於她的父母親了,這樣他們 才會知道隱形人都在想些甚麼,透過溝通,隱形人也慢慢了解,許多事並不是像 她所想的那樣。而在同事之間,隱形人也選擇有想法就表達,剛開始,還會有點 擔心,但當同事給她回饋,告訴她:「妳變勇敢了。」或「妳的想法很好。」時,

隱形人發現自己更有自信表達了。

之二~學習接納自我

「我是人,不是神」,當我願意讓自己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也就是我開始 接納自己不完美的時候了。

我是人,我也有自己的需求,為什麼尊重、追求自己需求的同時,要為自己 冠上一個自私的稱號,正如想搬出去是一種對於自己生活空間的需求,但並不意 謂我要放棄自己的父母親,為什麼要扣上不孝的帽子?那長年因為工作而必須住 在外面的人怎麼辦呢?正如情緒宣洩是個人調節心理狀況的歷程與需求,為什麼 我可以體諒並鼓勵朋友心情不好要說,卻因為怕帶給別人壞心情而要求自己忍 耐?正如朋友拒絕我的請求,我能夠體諒,那為什麼拒絕別人時,我不能正視自

105

己當下有完成自己事情的需求?為什麼我不能接受自己能力有限是事實?而要讓 自己擁有強烈的罪惡感?

道德是一種因為希望人們擁有良善行為而訂出來的準則,但由誰制定呢?又 由甚麼角度制定呢?如果選擇不遵守會怎麼樣?好像也不會怎麼樣,只是要承受 的是不認同者的批評與指教,但是那又如何呢?突然覺得一切都是自己在綁自 己,自己假想別人可能對我的批評,考驗自己能否承受得住別人投予自己的異樣 眼光。

不受他人言論左右的人較能活得自在,因為他清楚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別 人的話可以當作參考,卻不盡然要奉為圭臬;然而在意別人評價的人,就得辛苦 的改變自己,以求自己成為他人眼中完美的人,「完美」看似一個正向的評價,背 後要忽視多少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放掉多少自己想做的事?會不會為了符合 別人的期待,有一天,突然發現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外在獲得的評價是完 美了,但內心的接受度呢?我希望被別人「看見」,但我愛不愛這個符合別人期待 的自己?我想不想當別人期待下的自己?

到這一刻突然發現,生活的走向還是操之在己,願意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到 甚麼樣的程度,選擇權都在自己。想通了時候,勇氣似乎也就多了那麼一些些,

改變也就跟著多一點點。

102.4.30 日記

在撰寫自己的故事前,隱形人從來不覺得自己要求過高,只知道凡事都要盡 力完成,如果有人批評,她就會開始責怪自己做得不夠好;與人互動時,會盡量 做到滿足他人的需求,而將自己的感受擺一邊,即使心中產生負面感受,有時都 還會責怪自己不可以,要包容。在敘寫故事的過程中,隱形人發現,自己之所以 會有這些行為反應,其實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是有價值的,所以總想將事情做 好,卻忽略了自己能力的極限,而讓自己身心俱疲。於是,隱形人想改變自己看 待自己的態度,除了給予認真的自己正向肯定之外,也學著去正視自己的能力不 足,然後學著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納他人的不完美。這樣的改變,讓隱形人

106

的個性從多愁善感轉變成開朗,連帶的影響到周邊的人,也可以用較輕鬆的方式 與她相處,不用擔心會踩到她的地雷,引發她的負面情緒。

之三~學習設立界限

隱形人很重視家人朋友,總把他人的事擺在第一位,自己的事則放一邊,因 為怕拒絕別人,別人會難過,所以別人要求什麼她都說好,說好的結果就是讓自 己忙得團團轉,有時還會耽誤了自己的事,甚或引起些不必要的誤會,或捲入不 必要的紛爭而搞得自己灰頭土臉。其實這一切起因都來自於隱形人自己缺乏界 限,讓他人以為要求她做什麼都可以,最後的結果卻是「你好,我不好」的狀態,

要想改變這樣的結果,唯有設立明確的界限。能幫助別人是一件好事,但少了隱 形人的協助,別人一樣可以另外尋求支援,隱形人學著提醒自己不要一直承擔別 人的角色幫別人做甚麼,當自己想要幫別人做些甚麼的時候,要回到自己身上,

以自己為出發點,甚麼樣的是對自己最好的,別人有他自己的東西要負責,他不 好他要對自己負責,而隱形人要對自己負責,隱形人提醒自己要學著把關注放在 自己身上,以前並不習慣這樣做,她總是把很多心思放在別人身上,潛意識幫別 人去扛「我希望我做這些你可以快樂一點」,現在會學著先回到自己身上,才能幫 助到別人,因為自己自在了,才有辦法帶著自己身邊的人去走。

清楚的表達立場與界限,別人會更知道如何與她相處,隱形人也不會因為拒 絕而背負著拒絕的愧疚感。

之四~對舊有習俗觀念的改觀

在敘寫故事的過程中,隱形人意外的發現在自己的前後,母親有再懷孕,但 因為家中經濟的關係,只能選擇拿掉小孩,雖然事隔多年,這事仍一直惦記在母 親的心中。在民間的說法裡,被拿掉的孩子也是有靈魂的,亦即俗稱的「嬰靈」。 嬰靈予人的印象多帶有恐怖色彩,常讓人不敢碰觸,然而在諮商的過程中,諮商 師引導隱形人用不同的態度去看待與解讀,他主張未出生的孩子本是可以來到世

107

界的一個生命,卻因為一些因素而必須被取消來到人類世界的權利,即使無法來 到人類世界,孩子的靈魂仍希望有人關注到他曾經存在,那種被重視的感覺就如 同人類世界的人一般,這樣的思考焦點,讓隱形人重新建構對嬰靈的看法,同時 願意接受諮商師的建議,邀請家人去面對當初那曾經不被允許留下的三個小生 命,面對的當下心中不是懼怕,而是誠心誠意的表達家人們對他們的重視與祝福。

之五~尾聲

黑….是黑暗…是看不見自己….是缺乏自信,所以將不喜歡的肥胖的自己隱 身在黑暗之中眼不見為淨,走路總是低頭,與人說話總不敢眼睛對焦,永遠坐在 角落,對著別人的表現總是抱以欣賞讚嘆的心態。對自己的表現總持負面評價,

不太喜歡別人注視到自己,當別人需要自己的時候才看得見自己的價值,一但朋 友家人有了他們的重心,我彷彿就失去了自己,看不見自己生存的價值,但那種

不太喜歡別人注視到自己,當別人需要自己的時候才看得見自己的價值,一但朋 友家人有了他們的重心,我彷彿就失去了自己,看不見自己生存的價值,但那種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