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以客觀的診脈操作,配合儀器測量,找出脈位上下界的預壓 與間距,並對性別與不同身體質量指數(體位)是否在預壓與位移方面 造成影響做了評估,為儀器研發建立客觀的取脈模式,可供後續脈象定 義參考。而本次實驗結果還透露出許多訊息,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維三:難經知要,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台北 1985;p.12 2 黃維三:難經知要,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台北 1985;p.13

3 黃維三:難經發揮,中國醫藥學院出版組,台中 1990;p.13~p.15 4 趙恩儉:中醫脈診學,天津科技出版社,天津 1992;p.67

5 本間祥白著、井上惠理校閱、吳家鏡譯:難經之研究,正言出版社,

台南 p.9

6 黃維三:難經發揮,中國醫藥學院出版組,台中 1990;p.39 7 黃維三:難經發揮,中國醫藥學院出版組,台中 1990;p.42

8 本間祥白著、井上惠理校閱、吳家鏡譯:難經之研究,正言出版社,

台南 p.58

9 清心禪:一得集,珍本醫書集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北京 p.833 10 趙恩儉:中醫脈診學,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2;p.209

11 趙恩儉:中醫脈診學,天津科技出版社,天津 1992;p.151 12 黃維三:難經知要,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台北 1985;p.15 13 趙恩儉:中醫脈診學,天津科技出版社,天津 1992;p.214

14 黃維三:難經新解,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台北 1993;pp.27~28 15 本間祥白著、井上惠理校閱、吳家鏡譯:難經之研究,正言出版社,

台南 pp.31~33

16 黃維三主編:難經,中國醫藥大學,台中 1994 pp.18~19

17 黃維三:難經發揮,中國醫藥學院出版組,台中 1990;pp.43~44 18 清張心樵:厘正按摩要術,自由出版社,香港 1962;p.30

19 清李延是:脈訣匯辨,新文豐出版社,台北 1985;pp.119~120 20 清周學海:周學海醫學全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北京 1999;p.646 21 清黃宮繡:脈理求真,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 1983;p.34

22 清張璐:診宗三昧,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天津 2000;p.41 23 張維耀:中醫的現在與未來,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天津 1994;

pp.460~463

24 費兆馥:中國脈診研究,上海中醫學院,上海 1991;p.2

25 傅驄遠、牛欣:中醫脈象今釋,華夏出版社,北京 1993;p.172 26 王強:中醫脈診現代化研究的困境與對策。河南中醫 1994;14(3):

p.139

27 黎恩彰:脈診機械手指暨脈波分析系統之設計,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研 究所,桃園 1989;p.i

28 傅驄遠、牛欣:中醫脈象今釋,華夏出版社,北京 1993;pp.13~

15

29 楊天權、張鏡人:脈診研究的若干方法學問題。遼寧中醫雜誌 1986;

11:38-39

30 張維耀:中醫的現在與未來,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天津 1994;p.474 31 傅驄遠、牛欣:中醫脈象今釋,華夏出版社,北京 1993;pp.17~

19

32 傅驄遠、牛欣:中醫脈象今釋,華夏出版社,北京 1993;p.10

33 汪叔游、陳太羲、紀鴻明:內經五藏脈之判圖與真藏脈之預後,中國 醫藥學院研究年報 1981;12:pp.3~4

34 張白欣:懷孕初期、中期之脈波圖形研究,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 究所,台中 1987;p.3

35 黎恩彰:脈診機械手指暨脈波分析系統之設計,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研 究所,桃園 1989;p.2

36 張家慶、葛勇:脈診研究進展。中醫雜誌 1989;7:48

37 龔安特、顏文明、李冰星:中醫「三部九候」切脈的力學機理。湖南 醫藥雜誌 1984;1:2

38 文秀華、張雲飛:脈圖-脈診客觀化的標尺。新疆中醫藥 2004;22

(5):62

39 歐陽兵、黃泰康:中醫診法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北京 2002;

p.503

40 呂世明:外感在寸部脈波表現之探討,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 所,台中 2002;p.59

41 馮曄:周學海位數形勢學說應用於脈學理論與實驗之研究-以脈位浮 變之研究為例,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台中 1996;pp.23

~24

42 袁肇凱:國外脈診研究概況。浙江中醫雜誌 1989;7:329-330 43 傅驄遠、牛欣:中醫脈象今釋,華夏出版社,北京 1993;pp.7~8 44 董弘:多訊息脈波感測體之改良研究,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研究

所,台中 1998;p.5

45 傅驄遠:中醫脈診研究述評。北京中醫學院學報 1993;16(2):6

46 石明正:中醫脈診多脈波訊息感測體之設計與製作,逢甲大學自動控 制工程研究所,台中 1997;p.5

47 馮曄:周學海位數形勢學說應用於脈學理論與實驗之研究-以脈位浮 變之研究為例,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台中 1996;p.39 48 張維耀:中醫的現在與未來,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天津 1994;p.481 49 趙恩儉:中醫脈診學,天津科技出版社,天津 1992;p.176

50 馬光亞:中醫診斷學,國立編譯館,台北 1980;p.102

英文摘要

Pulse diagnosis had faced a serious problem which was no objective standard in education, clinical and research fields. We tried to establish standardized operating protocol of pulse diagnosis to set up a preload-displacement database with help of a measuring device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in sphygmograph and the application in clinic and education.

We divided 68 healthy individuals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body mass index (BMI). With the preload-displacement measuring device, a doctor took the pulse by a standardized operating protocol and recorded the preload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upper and lower border in tsun, guan and chi of the pulse area. Also, w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gender and BMI in preload and displacem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reload pressure of the upper border ranged from 0 to 11.82 mmHg, and 0.37 to 199.77 mmHg in lower border.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border was 10.27 mm.

Both gender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statistically related to preload rather than displacement. We also established a definite model for measuring the most important two parameters in pulse diagnosis, and the model could be used to define the pulse conditions. Moreover, the database would provide a fundament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ice development in pulse diagnosis in the future.

Keyword: standardized operating protocol; preload; displacement; pulse area

謝辭

在研究所的時光,一眨眼就過去了,細細品味兩年的學習,與論文 寫作的過程,真的有很多收獲,這都要歸功於許多師長朋友的幫助!

謝謝劉定明老師在脈診內容與論文撰寫上細心指導,使我在研究過 程中獲益良多;謝謝蘇奕彰老師在研究方法與思維邏輯上的教授,讓我 在思維模式上較以往進步;還要感謝林欽裕老師設計研究所使用的儀 器,並給予我脈診預壓與位移訊號方面的知識。

也謝謝醫能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儀器,及董弘、建宏提供相關資料與 分析軟體,使研究得以順利進行。研究中的統計分析,感謝李采娟老師 在百忙之中撥空給我建議。

實驗前的籌備,感謝睿珊學姐、嘉一學長與鈺鑫學長為我招募受試 者,許多同學熱心地協助;與實驗過程中雯怡稱職地協助電腦操作,使 實驗如期完成。

最後感謝親愛的父母與家人支持我讀研究所,以及李健祥老師、哈 鴻潛老師,與許多師長親友們一路上的關心,謹在此表達最衷心的謝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