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論

由於採購受到諸多內、外在環境因素及政策等方面的影響,且採購資料取得方便 容易,針對採購行為的實證研究是個歷久彌新的議題。囿於資料取得限制,國內的實 證研究多以工程類案件為主題,財物與勞務類型採購案件的實證研究並不多見,針對 屬資訊服務類型採購案件等特定類別進行實證研究的文獻則更少。我國政府機關每年 花費新臺幣 100 億餘元進行資訊服務採購作業,總金額看似不高,但其成果好壞直接 影響到每一個國民,試想如果戶政資訊系統罷工,屆時任何都沒辦法申請身分證或戶 籍謄本,也不能利用戶籍資料洽辦任何行政服務,如土地買賣、房屋過戶、請領補助 等,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為了解押標金機制對政府資訊服務採購案件的影響,及決標金額與底價金額的影 響因素,本研究利用政府電子採購網的公開資料,針對 859 筆內政部暨所屬機關辦理 之政府資訊服務採購案件進行分析。為避免因樣本選擇不當可能產生的估計誤差,我 們利用 Heckman 二階段估計法,先估計案件收取押標金的機率,然後再分析影響決 標金額與底價金額的原因。

我們以文獻歸納的工程案件決標影響因素,進行勞務案件決標影響因素分析,發 現工程案件與勞務案件決標的部分影響因素是不一樣,例如,對工程案件而言,未來 增購金額與履約日曆天數都是正的顯著影響,但對資訊服務類勞務案件而言則有負的 顯著影響。現行以工程思維為基礎的政府採購法制與採購政策,確有必要因應勞務案 件差異進行必要的修正與改變。

兩階段估計法的實證結果顯示,選樣誤差(IMR)對決標金額與底價金額的影響 是正的顯著,表示過往以計量模型進行決標金額與底價金額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因 未考量押標金對決標金額與底價金額的扭曲效果,其研究結果應再檢視。

最後,除了本研究所指出的因素以外,影響決標金額與底價金額的原因還有很多,

例如廠商自身的因素(公司規模、履約實績、正在執行的案件數量等)、市場環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案件困難度、不可預期的風險等。雖然資料本身取得容易,但該資料內容並未包含這 些因素,使得本研究無法進一步探究其影響程度,是本研究的主要限制。我們希望未 來能有更多的學者,針對這些限制做更進一步的探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王友恭、王隆昌(1998)。政府公共工程採購發包預算編訂底價訂定之理論與實證探 討。營建管理季刊,37,33-58。

王忠宗(2000)。採購管理。臺北:日正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16)。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統計要覽。臺北:行政院公 共工程委員會。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編)(2016)。105-107 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彙整 報告。臺北: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吳太隆(2004)。機率模型應用在工程底價訂定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道生(1997)。營建工程競標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論文,未 出版,臺北。

林俊秀(2014)。服務業國際化-資訊服務業推動作法。公共治理季刊,2(2),93-100。

花佳正(2013)。我國三業四化的目標市場思維與推動措施-五大亮點推動產業為例。

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6(4),41-47。

邱仲賜(2007)。公路工程採購訂定底價與決標價間差距之研析。逢甲大學交通工程 與管理所未出版,臺中。

邱松山(2012)。以類神經網路與支援向量機預測公共工程決標金額之研究。國立高 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防災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金淑慧(2011)。整裝待發、逐鹿中原 台灣資訊服務業新契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

34(6),56-62。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2013)。100-101 年度經營活動報告。臺北:財團法人商業 發展研究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2014)。100-101 年度經營活動報告。臺北:財團法人商業 發展研究院。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2015)。101-102 年度經營活動報告。臺北:財團法人商業 發展研究院。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2016)。102-103 年度經營活動報告。臺北:財團法人商業 發展研究院。

張維迎(2001)。賽局理論與信息經濟學。臺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許廷彰(2009)。應用模糊理論與統計精煉模型於道路工程標價之預測。逢甲大學土 木工程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秀鳳(2001)。公營事業採購方式之研究--以個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國立(2001)。工程採購決標趨勢之初步研究。營建管理季刊,49,15-19。

虞順逸(2002)。以迴歸分析預測最低標之研究-以美國 A+B 競標法及我國道路工程 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蕭瑞祥、傅大煜(2010)。叡揚資訊-CMMI 啟動組織變革。管理評論,29(2),55-72。

Ahmad, I. (1990). Decision-support system for modeling bid/no-bid decision problem.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16(4), 595-608.

Baumol, W. J. (1947). Notes on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Economica, 14(53), 1-18.

Bulow, J., and J. Roberts (1989). The simple economics of optimal auctions.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7(5), 1060-1090.

Bulow, J., and P. Klemperer (1998). The tobacco deal.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Microeconomics, 1998, 323-394.

Chatterjee, K., and W. Samuelson (1983). Bargaining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Operations Research, 31(5), 835-85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Chua, D. K. H., and D. Li (2000). Key factors in bid reasoning mode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26(5), 349-357.

Egemen, M., and A. N. Mohamed (2007). A framework for contractors to reach strategically correct bid/no bid and mark-up size decision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42(3), 1373-1385.

Fayek, A. (1998). Competitive bidding strategy model and software system for bid preparat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24(1), 1-10.

Friedman, L. (1956). A competitive-bidding strategy. Operations Research, 4(1), 104-112.

Heckman, J. J. (1979). 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pecification Error. Econometrica, 47(1), 153-161.

Hendricks, K., Pinkse, J., and R. H. Porter (2003). Empirical implications of equilibrium bidding in first-price, symmetric, common value auction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0(1), 115-145.

Holt, C. A. (1979). Uncertainty and the bidding for incentive contract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9(4), 697-705.

Klemperer, P. (2004). Auc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yerson, R. B. (1981). Optimal auction design. 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6(1), 58-73.

Riley, J. G., and W. F. Samuelson (1981). Optimal auction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 381-392.

Rogerson, W. P. (1994). Economic incentives and the defense procurement proces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8(4), 65-90.

Shash, A. A. (1993). Factors considered in tendering decisions by top UK contractor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11(2), 111-1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Tirole, J. (1986). Procurement and renegotiation.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2), 235-259.

Vickrey, W. (1961). Counterspeculation, auctions, and competitive sealed tender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6(1), 8-37.

Wilson, R. (1977). A bidding model of perfect competiti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44(3), 511-518.

(budget)這個變數,IMR 的係數仍為顯著,對整體結論並沒有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