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地方的民間故事或神話,經常是父母用來哄小孩睡覺的工具,或是被當作是 怪力亂神的荒野雜談,僅作為茶餘飯後的娛樂消遣。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生活週 遭,不難發現民間故事無時無刻都在影響我們的社會活動,例如開工儀式,婚喪 喜慶,開運祈福,這些各式各樣的信仰文化,無一不是來自於民間故事,具有凝 聚人心,撫慰心靈的效果。

此外,民間故事經常肩負著文化傳承、善惡價值判斷的使命。在民智未開的 時代,或是正處於懵懂時期的兒童,無法用過於抽象或艱澀的詞句,來教導道德 是非的觀念。如果能將深奧難懂的人生哲學以淺顯易懂的故事來呈現,甚至情節 生動讓人聽得津津有味並且到處流傳,也就達到社會教化的目的。

民間故事也經常是藝術創作的泉源,古今皆然,從西方的聖經故事到希臘羅 馬神話,從北歐神話到日本的古事紀,從印度神話到中國的聊齋志異,無一不提 供文人書畫、舞蹈戲劇的靈感泉源,甚至好萊塢的電影創作題材亦然。由此可見 藝術創作的核心文本不一定要原創,也不一定非現代或抽象題材不可,只要是能 夠體現創作者的文化脈絡,有獨特的表現形式,並足以引起觀賞者的情感共鳴,

仍然是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

創作敘事性繪畫的過程,最有趣也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將抽象的文字敘 述轉化為腦海的想像,再將這些想像轉化為實體的圖像。雖然我們在閱讀故事或 是口頭敘述時,腦海中已經能夠想像大致的場景內容,但實際執行時卻是困難重 重,第一個碰到的就是人物造型、動作的選用,例如人物的年齡、長相、身材,

再來就是服裝與道具的歷史考據,最後則是場景的安排、燈光氣氛的處理。筆者 在這一系列的創作中,也使用了大量的人體模特兒、塑膠模型以及電腦 3D 軟體 進行人物的模擬與塑造,並實地到戶外取景,並收集相關的素材與圖騰,其複雜 程度實在是一開始無法想像的。

73

筆者使用象徵主義風格進行創作,因為目前臺灣關於民間故事的繪畫,最大 宗為廟宇的裝飾畫,或是版畫、水墨的表現形式,再其次就是故事書中的插畫。

由於上述的各種表現形式並不是筆者熟悉的領域,所以試著以西畫的表現形式來 呈現,在初期階段,筆者原本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例如把虎姑婆中的小女孩 畫成女人,或是加入希臘神話的元素,但在多次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終於逐漸 將目標聚焦在象徵主義的表現形式上。一來是過於分散、龐大的主題,會讓論文 的製作變得極為困難;二來是筆者以往的創作形式本身就很接近象徵主義,著重 於氣氛以及委婉唯美的人物姿態,所以最後決定先把現有的風格延續、發展到成 熟的階段,再慢慢地隨著思想的成熟,生活歷鍊的增長,自然而然地轉變,而不 是急躁地為變而變。

象徵主義的畫家經常選用神話或故事為創作題材,因為象徵主義本身就是一 種逃避現實的風格,象徵主義充滿著以幻想為真實,以憂鬰為美麗的「世紀末」

思想,在此前提之下,虛構的民間故事便成為畫家最好的避風港。所以筆者試圖 在欠缺感性的線性故事脈絡中,找出更多個人情感的可能性。雖然象徵主義並不 是由筆者原創的表現形式,民間故事也不是由筆者編撰,然而以象徵主義來呈現 臺灣的民間故事,卻是極為有趣並且能夠開拓表現視野的創作。象徵主義並不一 定是最佳,也不是唯一的表現形式,未來筆者仍然會試著以各種不同的風格形式,

探討民間故事在繪畫上的各種表現性。

74

圖次

編號 圖片 說明 頁碼

圖1-1 侯建平,《Psalms 23:4》,2006,油彩畫布,

227.0×182.0cm

2

圖2-1 臺灣新北市板橋區慈惠宮的 2013 年媽祖 遶境活動,此為七爺范無救,故事中為一

矮胖男子。(攝影/侯建平)

14

圖2-2 臺灣新北市板橋區慈惠宮的 2013 年媽祖 遶境活動,此為八爺謝必安,故事中為一

高瘦男子。(攝影/侯建平)

14

圖3-1 凡.艾克,《阿爾諾非尼夫婦》,1434,油

彩木板,82.2 x 60cm,收藏於英國國家美

術館。

25

圖3-2 維梅爾,《信仰的寓意》,約 1670-1672,

油彩畫布,114.3 x 88.9cm,收藏於紐約大

都會博物館。

25

75

圖3-3 里帕著,《圖像譜》,1644,National Gallery of Art Library, Washington。

25

圖3-4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宋人 摹本,絹本設色,27.1 x 572.8cm,北京故

宮博物院。

28

圖3-5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宋人 摹本,絹本設色,27.1 x 572.8cm,北京故

宮博物院。

28

圖3-6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宋人 摹本,絹本設色,27.1 x 572.8cm,北京故

宮博物院。

28

圖3-7 敦煌壁畫,《乘象入胎》,三七五窟 30

圖3-8 敦煌壁畫,《乘象入胎》,三七五窟 30

圖3-9 徐悲鴻《愚公移山圖》,1940,紙本設色,

144x421cm,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32

76

圖3-10 夏瑟里奧,〈海中的維納斯〉,1838,油彩 畫布,65.5 x 55cm,巴黎羅浮宮。

33

圖3-11 安格爾,〈水中站起的維納斯〉,

1808-1848,油彩畫布,162.5 x 91.4cm,

Condé Museum, Chantilly

33

圖3-12 波提且利,〈維納斯的誕生〉,約 1486,蛋

彩畫布,172.5 x 278.9cm,Uffizi, Florence

34

圖3-13 牟侯,〈伊底帕斯和人面獅身〉,1864,油 彩畫布,206 x 104cm,紐約大都會美術

館。

35

圖3-14 安格爾,〈伊底帕斯和人面獅身〉,

1808-1825,油彩畫布,189 x 144cm,巴

黎羅浮宮。

35

圖3-15 阿尼巴爾.卡拉齊,〈獨眼巨人〉,

1595-1605,溼壁畫,尺寸不詳,羅馬法泥

澤別墅(Galleria Carraci, Roma)。

36

77

圖3-16 牟侯,〈卡拉蝶〉,約 1880,油彩畫布,

66x85.5cm,Private Collection。

37

圖3-17 魯頓,〈獨眼巨人〉,約 1914,油彩畫布,

64 x 51cm,Museum Kroller-Mueller,

Otterlo, The Netherlands。

37

圖4-1 《林投姊》。發想草稿。 49

圖4-2 《林投姊》。輪廓稿。 49

圖4-3 《林投姊》。水彩色調習作。 49

78

圖4-4 《林投姊》。同色系明暗變化。 49

圖4-5 《林投姊》。處理物體色彩。 49

圖4-6 《林投姊》。描寫細節,完成。 49

圖5-1 侯建平,《媽祖出巡》,2014,油彩畫布,

162.0×112.0cm。

51

圖5-2 臺灣新北市板橋區慈惠宮的 2013 年媽祖 遶境活動,紅臉為順風耳,青臉為千里眼。

(攝影/侯建平)

53

圖5-3 侯建平,〈媽祖出巡〉,2007,油彩畫布,

91.0x72.5cm。

53

圖5-4 《媽祖出巡》。人體素描習作。 53

79

圖5-5 侯建平,《虎姑婆》,2014,油彩畫布,

116.5×91.0cm。

54

圖5-6 安格爾,《泉》,1856,油彩畫布,80×

163cm,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

55

圖5-7 《虎姑婆》。水彩習作。 55

圖5-8 侯建平,《好鼻司》,2014,油彩畫布,

91.0×116.5cm。

56

圖5-9 侯建平,《好鼻司》3D 模擬圖,2014,數 位影像。

57

圖5-10 侯建平,《林投姊》,2014,油彩畫布,

91.0×116.5cm。

58

圖5-11 牟侯,《海克力斯與九頭怪蛇》(Hercules and the Lernaean Hydra),1876,油彩畫

布,179 x 154cm,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

59

80

圖5-12 侯建平,《半屏山》,2014,油彩畫布,

91.0×116.5cm。

60

圖5-13 牟侯,〈赫西俄德與眾繆司〉(Hesiod and the Muses),1860,油彩畫布,155 x 236cm,

牟侯美術館,法國巴黎。

61

圖5-14 侯建平,《七爺八爺》,2014,油彩畫布,

116.5×91.0cm。

62

圖5-15 牟侯,《聖殤》(Pieta),1860,油彩木板,

23 x 16cm,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63

圖5-16 侯建平,《鄭成功傳奇:鶯歌石》,2014,

油彩畫布,116.5×91.0cm。

64

圖5-17 侯建平,《鄭成功傳奇:劍潭》,2014,油 彩畫布,116.5×91.0cm。

66

81

圖5-18 侯建平,《水鬼做城隍》,2014,油彩畫布,

91.0×116.5cm。

68

圖5-19 侯建平,《火金姑》,2014,油彩畫布,

91.0×116.5cm。

70

圖5-20 螢火蟲於夜間發光。(攝影/侯建平) 71

82

參考書目

一、 口頭文學、神話學與民間故事

1. 陳慶浩、王秋桂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集》第一集-《臺灣民間故事 集》,台北:遠流出版社,1989 年 6 月初版。

2. 鐘敬文主編,《民俗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年 12 月初 版。

3. 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著,楊德睿譯,《神話與意義》,台北:

麥田出版,2010 年 12 月二版一刷。

4.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許薔薔、許綺玲譯,《神話學》,台 北:桂冠圖書,2002 月 6 月初版二刷。

5. 朱惠美,《臺灣民間故事之民俗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7。

二、 符號學與圖像學

6. 林疋愔,《透視茉莉花革命:符號力量的建構》,台北:透威資訊,2013 年 2 月 BOD 一版

7. 飲茶著,江裕真譯,《史上最強哲學入門:解答你人生的疑惑》,台北:

大牌出版,2011 初版。

8.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出版社,2008 年 1 月初版。

三、 民間故事的繪畫表現性

9. 黃晨淳,《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台北: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1。

10. 李明明,《古典與象徵的界限:象徵主義畫家莫侯及其詩人寓意畫》,台 北:東大圖書,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11. 劉振源,《世紀末繪畫》,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5 年初版

12. 朱伯雄,《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3

83

年 3 月初版。

13. 周運順,《敘事性繪畫之創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6

14. 蔣勳,《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臺北:雄獅美術,2003 年 11 月初版。

15. 江學瀅,《林玉山‧虎姑婆》,臺北:雄獅圖書,2007 年 6 月二版四刷。

16. 段文杰,《中國敦煌壁畫全集.敦煌初唐》,中國: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6 年初版。

17. 王慶鐘,〈從徐悲鴻的「中國畫改良論」探討〈愚公移山圖〉創作理念 之實踐〉,造形藝術學刊,2002 年 12 月。

18. ,《世界名畫家全集-安格爾》,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10 年 5 月初版。

四、 創作理念與技法

19. 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 年 12 月初 版五刷。

20. 姚爾暢,《美術家實用手冊.油畫》,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 年 7 月

21. 王勝,《西方傳統油畫三大技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民國八十九 年十一月出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