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瞭解以上各國評估系統之後,再與我國系統比較,便可看出我國的 綠建築研究與評估具有下列問題。而其解決的初步建議如下:

問題一:對大氣環境評估的不周全性

日本、BEES 等國家除了地球溫暖化(CO2)之外、也評估臭氧層破 壞(氟氯碳化物)、酸性化(SOx)、大氣污染(NOx)之影響。因為台灣 缺乏建材氟氯碳化物、SOx、NOx 排放量之統計資料,此種評估方式在短 期內將難以在我國實施。建議依據聯合國 CSD 所設定之指標,做長期之 監控及資料收集,以增加我國評估系統的完整性與可信性。

問題二:建築設備的評估尚無法進行

一如上項問題,台灣也缺乏建築設備,如空調設備、冷凍設備、照 明設備、電線、管路等等之相關 CO2、氟氯碳化物、SOx、NOx 的統計資 料,因而對建築設備之餘環境的衝擊無法正確評估,也連帶無法完整地 評估整棟建築物。建議解決方式如上。

問題三:室內環境品質應納入評估

目前與健康及舒適相關之議題,如:溫度、濕度、礦物纖維、有機 揮發性物質、室內污染源、換氣次數、晝光照明、噪音控制等尚未納入 評估。此等因子主要由建材性質所影響,因此應建立綠色建材評估及標 章制度。建議應積極發展室內空氣品質研究之領域。

於其他國家。建議應對綠色構造技術積極研究與發展。

問題五:綠色交通之評估應予以納入

交通對於環境的衝擊一直佔有極重要的份量,世界環保先進國無不 想盡辦法透過都市計畫、都市設計或建築計畫,設置各種配合措施將燃 燒汽油的車輛交通減至最低。在台灣這方面的議題尚未被提出討論,而 與建築相關的綠色交通問題也未納入探討與評估的範圍之內。建議應該 之納入研究及以政策落實。

問題六:維護管理之有無應予以評估

相同的建物會因有無維護管理系統而導致不同的能量消耗。因此、

完整的評估需將維護管理加入考量範圍。由於維護管理一直是台灣營建 界的弱點,建議應加強對維護管理方面的注意力,同時將之納入綠建築 的一環。

問題七:經濟效益(回收年限)之評估

綠建築措施的初期投資往往會比一般的傳統工法為高,因而導致民 眾的卻步。事實上、此種措施可在數年的使用後,因使用維護費的減省 或使用壽命的增長而獲得成本回收。甚至由建物的生命週期來看,比一 般傳統工法更為經濟。建議回收年限的評估也應該被納入綠建築的評估 之中。

問題八:分階段與使用對象設計繁簡不同的評估法

我國目前的評估體系適用於設計階段,而缺乏設計前與使用階段之 評估系統。設計前的階段可採用簡易之檢核表,針對以提醒設計者或業 主種種綠色設計之概念,也可供非專業的一般使消費者使用。使用階段 的評估則可採用「用後評估」(POE)的方式進行。

問題九:既有建築之評估

目前台灣的綠建築評估體制是以新建的建物為對象,對於既有建物 卻沒有評估方法。事實上、新建的建物只佔所有建築存量的一小部分,

對於為數更多得既有建築理應研發評估方法,以控制其對環境之衝擊。

建議應積極研發對既有建物的評估法。

問題十:誘導式設計之建物

與其他技術相比,誘導式設計幾乎不必花費購置設備的額外經費,

只需以設計的手法便能達到省能的目的,又可省下製造設備的材料與設 備的維修運轉費用,是值得提倡的環保行為。建議應將誘導式設計積極 納入研究。

問題十一:合理的建物使用面積

建物需使用建地,便恰好剝奪了生物的生存空間。為使生物的生存 環境不致因為人類過度使用建地而越來越小,建物就必須運用使用與機 能之合理化,以便節約建築用地。建議應將建物對土地使用之多寡納入 評估系統之中,且應積極加以研究其落實方法。

問題十二:綠色社區之評估

我國的綠建築技術與評估體系目前尚偏向於建築物本身之議題,而 對於社區方面的課題,如生物生存空間、敷地的封蓋度、植物綠覆率等 等幾乎都尚未加以探討。事實上、社區建設正是永續發展政策的基本落 實之處,又直接關係著生態環境的塑造。建議依據聯合國 Agenda 21 的 基本精神及政策方向,不但將綠色社區納入評估系統之中,更應積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