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利用Manhattan 距離量尺概念擴展的『多點部分給分 S-P 表分析 法』,探討國小因數與倍數概念測驗之施測,從作答反應資料進行細部分析,歸 納出受試者的學習狀況,及試題之優劣判斷,以供教師在進行因數與倍數教學時 之參考。透過前述之文獻理論基礎,提出相關研究架構,使用研究工具進行統計 分析,針對研究目的得到相關結果與討論。最後,將依據實證資料分析的結果,

做一完整的回顧與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供往後的教學及未來研究參考。

壹、結論

隆博於1969 年提出的二元計分S-P表分析理論已無法真實反應現今教育測驗 中的試題題型及計分模式。是以,針對國小因數與倍數相關概念編製多點部分給 分的測驗工具,再以『多點部分給分S-P表分析法』進行分析。得到相關研究結 論如下:

一、試題信度

本次測驗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係數為 0.870,各試題刪除後 Cronbach’s α 值為 0.860~0.878 之間,顯示本次的測驗結果是一致、穩定且可靠的。是一份 優良的教育測驗。

二、六年級學童在因數與倍數概念之理解概況

本次測驗的學生大部分都能正確理解因數與倍數之相關概念。只有極少學生 其得分百分比<60% 是需要教師加強實施補救教學。

其次,對學生而言,「C10 最大公因數」的概念理解略顯不足,需再加強。

並且,對於「C9 公因數個數」概念的理解更是缺乏,或是混淆,因此,教師必 須對此概念再次進行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更清楚此概念。

三、二元計分、部分給分、多點部分給分S-P 表分析法之差異。

(一)差異係數

三種 S-P 表分析法的 值都落在形成性測驗 的標準值左右,皆顯示 出授課教師與學習者互動反應具有高度的密切性。

D D =0.4

(二)學生注意係數

透過學生注意係數和學生得分百分比進行學生類型及狀況分類。多點部分給 分S-P 表分析法比二元計分及部分給分分別多篩選出 4 位及 2 位學生。

(三)試題注意係數

透過試題注意係數和答對試題學生人數百分比進行試題屬性分類。多點部分 給分S-P 表分析法都比二元計分及部分給分多篩選出 13 題試題。

整體結果顯示多點部分給分S-P 表分析法較其他二種計分模式對異常反應組 型的判斷更為靈敏、精準,其判斷結果具有積極改進命題、教學及學習輔導的參 考價值!

四、多點部分給分S-P 表分析結果

(一)學生學習狀況

學生的學習狀況穩定,大部分是屬於 A、B、A’類型,佔了全體學生數量的 85%,其中的學生 S08 及 S14 需教師隨時叮嚀。

對於欠缺充分型(B’)的 2 位學生 S17、S21,值得教師多加留意與提醒,將 能逐漸達到穩定的學習狀況。

而學力不足型(C)的學生 S12 及學習異常型(C’)的學生 S11,需要教師 特別關心,給予基礎的練習及個別補救教學。透過教師的循循善誘,才有可能逐 漸改善其學習狀況。

(二)試題編製情形

測驗試題以 A 與 A’類型的試題居多,佔了總題數的 87%,試題難度不高,

適合進行因數與倍數概念的檢測。亦可用來檢測出低成就的學生。

而對於拙劣型試題(B’)的三個試題,經分析判斷後,可將試題 P09 的敘述 進行修改,使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能正確判斷題意。保留試題P12 並建議教師 加強學生的質因數概念。最後修改試題P27 為單一步驟的解題類型,或是修改為 兩階段式的引導問法。

貳、建議

雖然,『多點部分給分S-P 表分析法』較二元計分、部分給分 S-P 表分析法,

提供教師更為靈敏、精準、可靠的參考資料。但其分析資料並不是絕對的,教師 在應用S-P 表分析結果進行判斷時,亦應參考其他資料,予以全面性的判斷與應 用(余民寧,2011)。

一、教學評量方面

(一)在一般教室的測驗裡,使用S-P 分析法進行試題判斷時,宜將班上低成就 之學生先行刪除,再行S-P 表分析。因為在樣本數較少的班級中,低成就 學生的異常作答反應組型極容易干擾試題品質(CP 值)的判斷,造成分 析判斷錯誤。

(二)教師在班級測驗中進行S-P 表分析法,可以參酌班級學生的狀況,對 CP 及CS 值的判斷標準進行調整,以符合班級實際情形。

(三)對於部分給分之試題,應統一評分標準,依據學生的答題歷程給予相對的 分數,可使多點部分給分S-P 表分析法的判斷更為精準。

(四)鼓勵教師推廣多點部分給分S-P 表分析法於各學科的教學與評量,將可提 升班級的教學效果。

二、後續研究方面

(一)本研究以臺中市國小一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結果不宜做過度 推論。若能將之發展為網路線上檢測,則可更方便教師進行教學分析。並 透過大量的使用,將能建置優良的題庫,更準確地判斷學生學習類型。

(二)本研究「多點部分給分S-P 表分析法」中的多點計分是以題型作為計分標 準。各類型試題之權重標準大都是以教師經驗為準,不同配分將致使學生 得分產生差異,進而影響多點部分給分S-P 表的分析。是以,各類型試題 的配分標準為何,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三)本研究是以題型作為計分標準,對於具有知識結構的數學概念測驗而言,

若改以概念的難易作為計分標準,對於學生相關概念的診斷是否能達到相 同的結果,是值得繼續研究的。

(四)可參考土田泰子(2008)建置多點部分給分的 S-P-R 表分析法,把誤答現 象的原因清楚的指示出來。或是將多點部分給分S-P 表分析法的概念應用 到許天維和永井正武研究團隊的灰朦理論Grey S-P 表分析上(Wang, Sheu

& Nagai, 2011; Liang, Sheu, Tzeng, Wang & Nagai, 2011; Wang, Sheu, Liang, Tzeng & Nagai, 2011),亦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于國善(2003)。國小學童因數補救教學之個案分析。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王施惠(2003)。開發因數教學模組進行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 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環源、林原宏(2009)。基於次序理論之國小學童因數與倍數概念階層結構探 討。2009 年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研討會論文集(頁 46-53)。文化大學。

朱芹儀(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分數加減法之概念探討-S-P 表及加權多元計

IRS 整合分析。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東墀、蕭金土(1995)。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之鑑定、學習問題診斷、學習 策略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

何欣玫(2004)。國小六年級學生因數與倍數之數學解題溝通能力之研究。國立 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英奇(1989)。精熟學習策略配合微電腦化 S-P 表分析診斷對學生學習效果的 實驗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2,191-214。

余民寧(1995)。認知診斷測驗的發展趨勢。教育研究雙月刊,45,14-22。

余民寧(201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三版)。臺北市:

心理。

吳育楨(2008)。國小六年級學童因數與倍數概念階層之模糊詮釋結構模式分析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青蓉、傅瓊儀、林世華(2005)。九年一貫課程英語文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解 讀-以Bloom 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析之。九年一貫課程英語教學挑 戰與對策,1-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佳修(2002)。無參數試題選項分析事後部分給分模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 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2004)。修訂 Bloom 認知分類及命題實例。教育研究月刊,122,98-127

李坤崇(2006)。情意技能教學目標分類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44,123-133

李坤崇(2009)。認知情意技能教育目標分類及其在評量的應用。臺北:高等教 育。

李坤崇、劉文夫、黃順忠(2001)。國民中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之歷 程、實力分析。南一書局主編。

李宜玫、王逸慧、林世華(2004)。社會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由 Bloom 教育目標分類系統(增訂版)析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2),1-34

李浚淵(2003)。以知識結構為主的診斷測驗編製及其在補救教學分組之應用─

以國小數學領域五年級因數與倍數單元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

李淑芳(2008)。國中數學科學習路徑分析之研究─以因數與倍數為例。淡江大 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源煌、楊玉女(2000)。建立學科評量量尺之理論基礎。中華民國測驗學會測 驗年刊,47,1,95-116。

汪端正(2008)。適性診斷測驗與數位個別指導教材之研發-以國小六年級質數 與合數單元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文忠(2002)。國小學童因數與倍數迷思概念類型及成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0-2521-S-153-002)。

林世華(2000)。由多元評量的觀念看傳統評量的角色與功能。科學教育月刊,

231,67-71。

林孟嫻(2008)。國小學童小數加減表現之研究—以 S-P 表與次序理論分析為例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原宏(1999)。三元計分模式的 S-P 表理論研究。臺中師院教育統計測驗統計 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哲民(2013)。國小學生因數與倍數學習進程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珮如(2002)。國小學童因數迷思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邱慧珍(2002)。國小學童倍數迷思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俞克斌、許天維(2012)。部分給分 S-P 表分析法在及其在國中數學測驗上的應 用。第十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江西師範大學,中國大陸

施美多(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因數概念之分析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

施美多(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因數概念之分析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