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綜合討論

本節針對前三節「物理屬性與出版屬性」、「內容特徵」與「科學史資訊」

的分析結果,分別進行特徵之綜合討論。

一、物理屬性之特徵

本研究透過單純特徵之描述呈現物理屬性,發現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在這一 屬性上具有某些特性,分別整理與討論如下:

(一)裝訂注重實用性與耐用性:

本研究所分析之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沒有任何一套以精裝裝訂,全部都是平 裝書,顯示大專物理教科書的裝訂偏向以實用性的考量來印製。而在內文裝訂方 式方面,有兩套採膠裝,而其餘三套採線膠裝方式裝訂,顯示本研究之大專物理 教科書多以裝訂較牢固的線膠裝方式裝訂內文。

(二)紙質與磅數:

在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的封面紙質與磅數方面,除編號 1 號為 250 磅以外,

其餘皆以銅板紙 200 磅為主,顯示在封面紙質與磅數方面頗具一致性。在內頁紙 質與磅數上,五套教科書全都採用道林紙,具有一致性;而磅數分為三種,一套 50 磅、三套 70 磅,另一套 80 磅,顯示大致以 70 磅居多。依據教育部國民小學 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印製標準規格,符合國中小學童閱讀的書籍封面磅數應在 190P 以上,內文國小應在 80P 以上,而國中應在 70P 以上,整體來說,五套大 專物理教科書在封面都符合教育部訂的教科書標準,而內頁磅數大多數都符合國 中教科書標準。

(三)全為黑白圖片:

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沒有任何一套有彩色圖片,顯示大專物理教科書可以再 提升視覺上的清晰與美感。

(四)總頁數差距大:

雖然同樣是大專物理教科書,但總數差距頗大,編號 4 號僅有 338 頁,然而 編號 5 號多達 906 頁,顯示編著者對大專物理教科書的頁數之多寡並沒有相近的 看法。

二、出版屬性之特徵

本研究探討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在出版屬性上具有某些特性,條列分述如 下:

(一)以教學用書自居:

研究者透過電話訪問出版社的人員,得知教育部曾規定凡是教科書都必須在 版權頁上標示基本定價,而本研究中有三套大專物理教科書有標示基本定價,顯 示本研究之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的出版社有一半以上都將其定位於教學用書,因 此其內容的適切性對教學的影響就更值得重視。

(二)定價差異接近三倍:

在定價方面,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的價位最高為 1000 元、最低價位為 350 元,價差接近三倍,且研究發現定價並不與頁數成正比。至於教育部曾規定教科 書都要標示基本定價,但基本定價與新台幣之定價的倍率又因出版社不同而有所 差異,顯示這種基本定價的標示方式有待標明其意義,或許統一用新台幣標示,

將更方便讀者了解其流通的定價。

(三)編著者的學術背景與物理概念類別的含量:

由表 4-1-6 與表 4-2-1,編號 1 號的編著者—葉偉成先生的學術背景為醫學,

所以有關醫學類的內容均列入其他類中,有 40 頁之多,佔全書之比例達 9.2%;

而編號 2 號的三位編著者都未標示其背景,研究者透過出版社與網路搜尋也查不 到資料。其他三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之編著者均為物理背景,顯示大多數大專物理 教科書的編著者均具理工背景。

(四)再版之修訂:

本研究之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在初版之後均有再刷,顯示五套大專物理教 科書在市面上都有一定的銷售量;由於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之初版年除了編號 1 號在民國 85 年以外,其餘四套均在民國 89 年~91 年間,在本研究著手搜集時 都有再刷,但沒有再版,因此再版時是否需要隨著科學的進展修訂內容,或許 值得編著者深思。

三、內容屬性之特徵

姜蓓蒂(民 79)與 Leite(2002)的研究中都指出教師從事教學活動時十分 仰賴教科。現今中小學課程的實施有教育部頒布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可依循,即 使開放民間出版教科書,各版本中小學的教科書內容也不致於會有很大的差異。

反觀大專用書,由於大學學術自主,並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或綱要,因而在教科 書編著者在內容的選取與撰寫的型式上都可以自由發揮,因此可能造成不同版本 的大專物理教科書所包含的內容會不一致。以下討論本研究在內容屬性的分析結

果:

(一)重視學科而忽略科學史

以往的教科書都會依據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來編輯,而現今大專教育並沒 有統一的課程標準,但是本研究發現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不是偏重「力學」(編 號1號、4號與5號),就是偏重「電磁學」(編號2號與3號),顯示學科內容並 未被忽略。然而本研究發現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中只有編號2號有一個小節專門 寫近代物理學發展簡史以外,其餘四套並未有單一章節的科學史內容,這個結果 與Rodriguez & Niaz(2002)的研究相呼應。Rodriguez & Niaz(2002)的研究指 出近來的科學教育研究都承認科學史及科學哲學的重要性,但不論新教科書

(1970~1992)或舊教科書(1929~1967),大多數的化學教科書都忽略科學史及 科學哲學。顯示本研究之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仍是重視「力學」與「電磁學」等 學科的物理概念,忽略「科學史」,未能配合近年來科學教育的發展趨勢。

(二)重視「力學」與「電磁學」

本研究之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中,佔全書比例最多的有三套是「力學」(編 號 1 號、4 號與 5 號),另外兩套是「電磁學」(編號 2 號與 3 號),顯示「力 學」與「電磁學」是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之編著者較重視的物理概念。

(三)圖多於表

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中在圖與表的個數方面,每一套大專物理教科書均是圖 多於表;在平均每頁的含量比例方面,也是圖所佔的比例高於表所佔的比例,例 如:編號 5 號圖的比例為 0.89 幅/頁,但表的比例只有 0.04 個/頁,圖與表兩者間 的比例差距頗大。

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中的圖片數量都比表格的數量多,且相差的比例很大,

例如編號 5 號平均一頁中有 0.89 幅圖與 0.04 個表格,圖與表個數的差距達 22.25 倍之多。可能原因是在大專物理教科書中以圖呈現的題材較多元,例如科學家圖

像、照片、軌跡圖、實驗裝置圖與分析圖等;而表主要在呈現數據資料,因而在 大專物理教科書篇幅中並不會佔多數。

(四)習題以封閉性題型較多

在習題呈現方面,本研究發現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的習題型式多數是採用

「選擇」、「計算」與「問答」三種型式。而「選擇」、「填充」與「計算」都 是封閉式的習題型式。本研究發現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都以封閉式習題為主,顯 示大專物理教科書的編著者在評量型式上都重視封閉式的習題類型,可能的原因 是封閉式習題有標準答案,較方便讀者自我評量。

透過評量可以檢測學習成效,習題是眾多評量方式之其中一種。本研究之五 套大專物理教科書均有習題呈現,顯示多數編著者可能將所編輯的大專物理教科 書定位為教學用書,也顯示大專物理教科書編著者都認為習題是教學用書內容架 構上的一項主要特徵。

(五)章節前後資料以摘要為主要特徵

本研究發現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中,除編號 4 號沒有摘要以外,其餘四套在 各章節前後的參考資料裡都包含「摘要」,顯示有四套大專物理教科書的編著者 認為「摘要」是教學用書內容架構上的主要特徵之一。呈現摘要的原因可能是多 數大專物理教科書的編著者認為讓讀者閱讀摘要,就能概覽整章節重點,也方便 讀者復習,因此認為有必要呈現章節摘要。

四、科學史資訊之分析

(一)各大專物理教科書提到的科學家人數差異大

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總計提到 5 位東方科學家與 130 位西方科學家,突顯被 提到的東西方科學家人數之差異頗大。其中提到最多東方科學家是編號 2 號最 多,但也只有 4 位,沒提到的有編號 1 號、4 號與 5 號等三套;而提到西方科學 家人數最多的是編號 5 號,共提到 79 位;編號 3 號次之,共提到 62 位;而編號

1 號提到的西方科學家人數最少,只有 22 位。顯示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不論在提 到東方或西方科學家的人數上,提到最多的與最少的人數有明顯之差異。

五套大專物理教科書之編著者忽略東方科學家可能的原因是與西方科學家 比較,東方科學較沒有系統,而且近代西方科學發展較為進步,因此大專物理教 科書編著者在對科學家的描述上偏重西方科學,提到的西方科學家人數就遠多於 東方。

(二)科學家的年代考據不足

整體來說,被提到的東方科學家只有 5 位,西方科學家總計有 130 位,其中,

5 位東方科學家中提到完整年代的只有 1 位;而 130 位西方科學家共有 76 位科學 家有被提到完整的年代,其餘的有 9 位在被提到時並未標示任何相關的年代資 料,有 45 位只呈現其發明理論或發現等事件的年代,但並未標示科學家之出生 與辭世之年代。顯示不論東方或西方科學家的年代有錯誤或沒有考據的人數均頗 多,因此編輯大專物理教科書的編著者應詳加考證年代,而不是忽略科學家所屬 年代或未經考證而呈現錯誤的資料。

至於年代考據不足可能的原因是大專物理教科書之編著者認為科學家年代 並不是學習科學知識的重點,因而未詳加考證或忽略;此外,在以往網際網路還 沒發達的時代,要確切的查證西方科學家的年代資料費時又費力,因而被編著者

至於年代考據不足可能的原因是大專物理教科書之編著者認為科學家年代 並不是學習科學知識的重點,因而未詳加考證或忽略;此外,在以往網際網路還 沒發達的時代,要確切的查證西方科學家的年代資料費時又費力,因而被編著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