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綜合討論

茲根據研究結果,就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接納態度之分析,國小學生對資 源班同儕之態度與認知、情感、行為傾向三者之關係,影響國小學童對資源班同 儕接納態度變項分析及各研究變項間之相關情形綜合討論如下:

壹、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態度剖析

由表 4-10 可知,整體而言國小學生在態度全量表得分總平均為 32 題之總平均 數為 115.14 分(總分 160 分),態度全量表各題平均數為 3.69(五點量表);認知 分量表部分得分總平均為 33.52 分,認知分量表部分各題總平均數 3.52;情感分量 表部分得分總平均為 38.83 分,情感分量表部分各題總平均數 3.83;行為傾向分量 表部分得分總平均為 47.78 分,行為傾向分量表部分各題總平均數 3.56,顯示國小 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是積極、正面值得肯定的。

貳、同儕態度與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者間的關係

由表4-20可知,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態度全量表與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 個分量表得分之相關情形,國小學生在同儕態度問卷,「認知」、「情感」與「行 為傾向」三個分量表上與全量表的得分有顯著相關。在認知、情感與行為傾向三 方面的得分相關係數,介於.401到.832 之間,三個分量表與全量表得分的相關係 數,介於.708到.924 之間,以上相關情形,均達到統計顯著水準(P<.01) ,顯示認 知、情感與行為傾向應是態度的重要成分。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這三部份應包 含在態度之中,所以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者之間應有一致性,如果態度是正 向積極的,則對目標者應有正確而肯定的認識,在認知與信念上,應持積極的看

法,在情感上也應是喜歡與接納,在行為傾向方面,也應是傾向於願意去接觸、

談論與從事等(張照明,民85),此項研究結果與黃富廷(民84)、張照明(民85)、

吳勝儒(民88)之研究結果一致,態度全量表與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分量 表上的得分均呈現顯著的相關。

參、影響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態度的變項分析

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整體而言是積極、正面的,在五個背景變項(性 別、年級、接觸程度、學業成就、城鄉差距)中,有四個達到統計的顯著水準,

僅年級這個變項未受到統計上的支持。以下就各變項對態度的差異進行討論。

一、性別

本研究所得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在態度全量表上,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生,

對資源班同儕之接納態度有顯著差異,而女生比男生更能積極接納資源班同 儕,此研究與李碧貞(民81)林坤燦等(民81)、邱佩瑩(民83)、梁偉岳(民 84)、陳素真(民85)、吳秋燕(民87)、洪雪萍(民86)、張素玉等(民88)、黃富 廷(民89)、李玉琴(民91)、黃馭寰(民91)、邱鈺喬(民92)、林乾福(民 92)、楊麗香(民92)、彭源榮(民92)、林真鍊(民93)、呂美玲(民93)、陳 維錡(民94)、彭素真(民94)、黃玉嬌(民95)、Townsend et al.(1993)、 Hodge 與 Jansma(2000)、Krajewski 與 Flaherty(2000)、Nowicki 與 Sandieson

(2002)等對同儕態度的研究相吻合。此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可能基於母愛 的天性,因此較具有同情心,促使女性較易於表現出接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

女生在認知、情感與行為傾向三方面,表現均較男生主動積極,尤其在行為 傾向方面差異更大,可見女生對身心障礙者比較願意主動幫忙與協助。

二、年級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級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並沒有達到顯著差 異。此結果與林坤燦等(民81)、黃富廷(民89)、黃崑發(民91)涂添旺

(民91)、張君如(民92)、林東山(民94)、呂美玲(民93)、楊麗香(民 92)、彭素真(民94)、Barrett 與 Kitchenham(1992)、對態度的研究一致,

年級的因素對同儕態度的影響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綜合上述研究分析,研 究者初步推測:無論有無接觸經驗或性別之不同都不會因為年齡或年級不同 而影響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所以本研究支持「年級因素對同儕態度的影響」

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

三、接觸經驗

研究結果呈現「無接觸經驗較有接觸經驗的態度佳」。此項結果與林豐 城和蘇再添(民80)、邱佩瑩(民83)對同儕態度的研究結果一致,即認為 在實際接觸後比尚未接觸前,對資源班同儕的接納態度反而更低。究其原因 可能在於未與身心障礙者直接接觸經驗的學生受到學校教育、父母師長、社 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認為對於身心障礙者應該多照顧、幫助、關懷,發揮 愛心等,表現出社會期許性(socialdesirability),因此無法真正感受到身心障 礙兒童一旦在班上出現行為問題時,干擾老師、同學上課的情形。相對之下,

在一個未受到支持與鼓勵的環境中,對與資源班同班的學生而言,直接感受 到身心障礙兒童本身行為問題或學校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降低了接納的態度。

四、學業成就

研究結果顯示「學業成就較高者對資源班同儕的接受度較學業成就中等

傾向三方面都有優於其他兩組的表現,也許是學業程度較優的學生在認知上 對資源班學生的認識與瞭解得愈多,在情感方面就愈能表達接納的態度,在 表現在行為傾向方面,則願意和資源班同儕相處在一起,並會提供適時的幫 助。此項結果與涂添旺(民91)、林東山(民94)、呂美玲(民93)在同儕 接納態度之研究結果一致。

五、城鄉差距

本研究結果顯示「巿區學校的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較偏遠地區積 極」、「鄉鎮學校的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較偏遠地區積極」,此項結果 與張素玉等(民88)、彭源榮(民92)、林真鍊(民93)在同儕態度之研究 結果一致。

肆、各量表間之相關情形

國小學生在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分量表之間得分的相關係數頗高,且 達到顯著水準;三個分量表與全量表之間的相關係數也相當高,也達到顯著水準。

顯示內部一致性頗高,表示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在認知、情感與行為 傾向三方面具有相當的一致性與統整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