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敘述本研究的概況,共分為四節,包括: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 的、研究範圍及限制、名詞解釋。以下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總務工作猶如三軍之後勤單位,其施展之良窳,關係全校教學與行政工作之 成敗,其性質與內容之煩瑣,實非自身經歷者,所能體會與瞭解(任晟蓀,2012)。

而在師資培育體系中,所教授之課程皆與教學事務息息相關,並未針對國民小學 總務工作進行詳實而有系統的訓練,而從事總務工作所需具備之專業知識及眾多 法律條文的熟稔,常使有意從事國民小學主任工作的老師望而卻步。

研究者於臺東縣特殊偏遠地區學校服務,且於 100 年度起代理總務主任工作,

迄今已一年有餘,任期內處理過違章建築合法化、公立國中小校舍詳細評估、教 育優先區整修學校社區化活動所工程、校地占用處理、校長移交業務等重要工作,

以及一般性的小額採購、財產設備維護、環境教育推動等,常感專業知能的不足,

造成身心極大的壓力。然而總務工作在學校行政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何在帄時逐步建立起總務處工作的系統化管理模式,實為務實性的一項課題。

1992 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Robert Kaplan 及美國 Nolan Norton Institute 執 行長 David Norton 提出帄衡計分卡,其優點是除了傳統財務構面外,還納入了 非財務構面之績效,將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成長四大構面整合為企業績 效管理及策略執行的工具。而帄衡計分卡在非營利組織的應用,於 1996 年後開 始萌芽,並於其後四年間,逐漸在全世界的非營利組織被廣泛的採納與使用(ARC 遠擎管理顧問公司策略績效事業部譯,2002)。

國內教育行政組織最早以帄衡計分卡制度做為績效管理者,係時任臺東縣政 府教育局局長張志明,於 2001 年引進該項制度做為教育局之績效管理依據(張明 輝,2004)。此後,帄衡計分卡也陸續應用於教育領域研究,且都收到不錯的成 效。但是,檢視相關文獻,研究範圍大多數以學校學務工作為主,應用於國小總 務處之相關課題卻從未提及,因此,將帄衡計分卡理念導入國民小學總務處之研 究,確有其探討之迫切性及價值性。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欲探討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國民小學總務工作績效現況及指標建構分析。

二、 分析不同背景與環境變項者對於建構臺東縣國民小學總務處帄衡計分 卡之看法。

三、 建構臺東縣國民小學總務處帄衡計分卡績效指標。

四、 建構臺東縣國民小學總務處帄衡計分卡關係模型。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一、 本研究研究範圍是以臺東縣國民小學有從事總務工作經驗之校長及總 務主任為調查對象,主要是想了解帄衡計分卡導入國民小學辦理總務業務移 交之可行性,並未針對國、高中及縣府內其他各處主管進行研究,樣本範圍 較小,僅可用於解釋國民小學總務工作,並不適用其他處室、學制及職業。

二、 臺東縣地廣人稀,學校規模大都是 6 至 12 班,總務處除主任外,最多 設置事務組長一名,6 班以下學校總務處行政業務,多由老師兼任,因此本 研究可能不適用於規模 25 班以上學校。

三、 由於國民小學 12 班以下之總務處並無設置組長,每校工作分配方式不 盡相同,容易造成問卷填答者對於帄衡計分卡之衡量指標的認知有所不同,

也可能因個人主觀造成誤差。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國民小學總務工作:任晟蓀(2012)認為總務處行政工作內容包含了總務主任 行政工作、文書組行政工作、事務組行政工作及出納組行政工作;吳清山 (2004)認為,學校總務工作,主要是文書處理、檔案管理、營繕工程、工友 管理、財產管理、經費收支等事項。

二、總務處績效指標:整合國民小學總務工作、臺東縣 101 年度國民小學總務研 習及公務人員交代條例臺東縣施行細則,訂定總務處績效指標,計四構面、

十三向度、五十二項指標。

三、帄衡計分卡:指美國哈佛大學 RobertKaplan 及 David Norton 於 1990 年共 同主持「未來的組織績效衡量方法」的研究計畫,經過了一年多的研究,兩 人在 1992 年總結了研究成果,提出了「帄衡計分卡」,它不僅是一績效衡量 系統,更是一策略管理工具。帄衡計分卡有四大構面,除了傳統以來深受重 視的財務構面外,另外納入了顧客構面、內部流程構面及學習成長構面。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