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透過本論文研究者的研究背景與動機,為建構台東地區產業陪伴模式,藉由 研究者任職於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之經驗,探討台東地區產業模式,並且 進一步建構台東地區產業特色之陪伴模式。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013 年 3 月,英國的營運持續協會(BCI, The Business Continuity Institute)公 佈一份調查報告,統計發生營運中斷事件的次數排序,前四名分別是 H1N1, 資 通訊中斷、惡劣氣候、能源短缺。隨著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問題持續惡化,全球 環保意識日益提昇,產品的環境影響已成為一項重要採購指標,綠色產品與服務 市場快速崛起。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掌握永續力量—綠色創新滾動市場商 機”一書中表示,為順應全球綠色潮流,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自 2011 年起實施「綠 色貿易推動方案」,以國際行銷為主軸,藉由輔導、培訓、行銷三大重點工作項 目,協助台灣廠商因應國際綠色趨勢進行轉型升級,以提供全球市場更多優質的 綠色產品及綠色服務。

然而,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早在 1996 年 11 月,成立【臺東師範學院中小 企業創新育成中心】,為全國最早重要成立的 8 個創育中心之一。重要成果有羊 胎萃取胎盤素、廚餘有機處理完全系統開發,於 2001 年計畫終止。在 2008 年 12 月再次成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籌備處」,由資訊管理系王聖銘老師擔任籌 備處主任,隔年 4 月,承接教育部「臺東縣 98 年度數位機會中心輔導計劃」立 下基礎,2010 年 2 月通過審查,且當年 6 月因王聖銘老師生涯規劃因素,轉任他 校服務,育成中心主任一職由理工學院院長劉烱錫教授兼主任迄今,以統籌理工 學院各學系與各中心之學術研究與推廣業務,投入在地產業的創新育成服務。

臺東大學的前身是師範體系,一向以培育優秀教師的教育為主,在 1948 年 成立臺東師範學校,並於 1969 年改制為東師範專科學校,在 1987 年轉為台東師 範學院,更在 2003 年為平衡東部高等教育資源之不足,改制為「國立臺東大學」, 是臺東縣唯一的國立大學,除了原有的師範學院,亦增設科系有理工、人文等學 院。

其中,國立臺東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劉烱錫教授,對於臺東環保非常的重視,

自接任國立台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後更是發起「綠色科學博覽會」,使之成為每 一年重要活動之一,然而,代表著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蝴蝶」的標識,正是 意指臺東地形就像一隻蝴蝶緊閉雙翅樣貌。由此開啓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之 路。

2

為提升創新育成中心之能力,特別聘請國立臺東大學第三屆校友柴松林教授 為精神領袖,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東部產業服務中心郭煌村經理兼產業顧問與綠 色科技產業碩士班創新創業課程教授,敦聘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蘇振明教授 兼美術總監,敦聘資訊管理系謝昆霖主任擔任首席諮詢委員。

但因,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處於人事尚未確定,導致育成事務無法進入運 作軌道,當時的執行目標僅止於完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補(捐)助公民營機構 設置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計畫】之基本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簡 稱 KPI),並未有其他發展,再者,對於校內教授領域範圍不熟悉,無法突顯創新 育成中心平台之角色,將在地產業連結臺東大學教授,基於以上種種因素,導致 創新育成中心制度尚未成型,學校相關資源難以連結,拜訪廠商時常因人情因素 影響,勉強進駐成為陪伴對象,但成效不彰。

再加上,根據以下宜蘭、花蓮、臺東進行產業類別的分析,分別以農林漁牧 業、工礦業、製造業、營造業、批發零售業、及住宿餐飲業等產業類別進行統計 與分析,得知台東產業欠缺外部資源的聯結與市場上的刺激,這也是台東大學所 看見的台東產業,因此藉由經濟部於 1996 開始籌設「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 」, 並積極推動中小企業創新育成政策,期以既有之軟硬體資源,整合技術、資訊、

人力及實務經驗,以培育中小企業或個人在進行技術創新、研發或創業為標的,

來加速台灣中小企業的產業升及升級(經濟部中小企處,2002)。

表 1 102 年東部產業類別統計分析 縣市/

產業別

農林漁牧業 工礦業 製造業 營造業 批發零售 住宿餐飲

台東 204 65 300 842 6262 2158 花蓮 180 175 656 1993 9578 3203 宜蘭 2127 130 2403 2652 12062 2804

資料來源:102 年東部產業類別統計分析

本論文研究者是典型的臺東女兒,以農為業自小與家庭從事台東特色農產維 業父親還是農會活耀分子,研究者自小耳薰目染與這塊土地結下深厚緣分,除與 家人參與台東典型自然農作,也因個性外向活潑喜好與人廣結善緣,所以 1989 年開始於臺東縣農會工作,逐步接觸到台東特色農作產品、純真農夫與對台東農 特產品有深厚情感及偏執的消費族群朋友們,除對台東土地產生難以割捨情感,

在因緣際會之下,台東豐沛天然風土人文特色,卻缺乏現代化技術產品加值更無 營運機制,讓在地鄉民與外地尋寶者急於探索台東,接觸台東後卻找不著門路,

3

在地方仕紳奔走握籌下,終於成立臺東原生植物園,以台東代表之植栽藥草特作 作物為基材、導入現代化加工製成致造成各式樣農產加工食材配方等,以現代化 股份公司營運模式建立最具特色東台灣特色館,研究者幸運參與園區草創及後續 經營,負責產、銷兩端連結及市場消費族群需求動機探索與創新產品開發,任職 20 年期間結識許多產銷班特色產品,尤其是原民特作作物及臺東八大部落產業 生態,在營運期間,更直接感受到何謂從一級產業農作產品直接跳升到觀光服務 及生活體驗之創意產業,隨著台灣產經社會變遷國立臺東大學在理工學院劉炯錫 院長接掌育成中心逐步將臺東大學與產業密切連結,研究者就在台東大學育成中 心任職期間,以在地特有模式協助微型業者,招引業著帶著自身產品進駐育成中 心成立「國立臺東大學有機農夫市集」,協助販賣,透過產協合作建立產品開發 及環境改進及經營型態創新設定,每家業者研究發展題目邀集學校老師及研究單 位專家餐與協助共同向政府單位研提輔導補助計畫,自 2010 年起,以理工學院 與進修部成立綠色產業碩士學程,培植台東未來產業專型發展專業人才,研究者 有幸獲得森之風渡假村籌備處王文清董事長推薦及經費支援,同時蒙國立臺東大 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劉烱錫院長與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經理郭煌村首肯,選定

「建構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陪伴模式-以國立臺東大學為例」並同意為論 文共同指導老師。

在東大育成中心期間,除全面性主動關懷訪視在地業者,擇定幾家體質優廠 商深入輔導,因專業技術需求盤點深獲學校各領域教授支持熱情參與,因中小企 業育成計畫安排與全國各區育成中心及產業業有密切往來,因執行輔導計畫與工 業研究院石資中心技術團隊長期合作,深切體驗到臺東地方產業屬性及輔導模式 有非常特殊處,其執行過程互動模式需求計畫推東及資源整合與西部大規模產業 運作大異其趣,為能啟動臺東未來產業發展之鑰建立臺東微型企業育成陪伴模式,

特徵詢指導老師同意進行「建構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陪伴模式-以國立臺 東大學為例」作為碩士論文題目,除將自身體驗經歷系統化探討,同時也藉機蒐 索文獻引證世界上同屬多元部落經濟型態微型產業發展與培育模式,除亟企盼對 台東產也發展有所助益,能在台灣創新創業育成服務模式區隔對台東特色之企業 陪伴模式有更厚實理論及經驗支持,更期盼此專題能拋磚磚引玉,觸動更多專家 學者及優質研究學人參與評論持續探討。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前一節動機與背景可知,本研究之目的是透過分析 36 家目前已進駐廠 商陪伴成效,以利建構台東創新育成陪伴模式,自 100 至 102 年度共三年度之營 運效率,並從中探討研擬一套客觀可行的「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陪伴模式」

的方法,提供給主管機關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以及其他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未來 在建制各育成中心的參考與運用,如此一來,可以建立完整且清楚之陪伴模式,

亦可以很清楚的篩選資源給不同程度之廠商。其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台東微型企業育成陪伴模式 二、建構台東地方特色產業陪伴機制 三、建議台東大學育成推動陪伴模式

第三節 研究限制

由於各校育成中心之 KPI 指標都由經濟部統一規範制定,進行量化分析恐 有影響在地育成中心真正發展之因素,故本論文採取質化分析的方式進行研究。

然而,育成中心所屬學校類型不同,相關內部重要資料的搜集與取得,誠屬不易,

此為本問問研究限制之一。

此外,由於牽涉到財務、資源、利益、商業機密,在地培育之廠商通常都會 非常謹慎且保守的態度,不願正面透露相關財務、策略等適宜。在面對訪談的同 時,容易出現實問虛答的問題,無法實際取得訪談的效果。

再者,由於台東地區產業與國外鄉村產業類型相似度極高,但是國內關於鄉 村育成比較沒有實際案例做分享,以及相關文獻有限,故在研究鄉村育成有相當

再者,由於台東地區產業與國外鄉村產業類型相似度極高,但是國內關於鄉 村育成比較沒有實際案例做分享,以及相關文獻有限,故在研究鄉村育成有相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