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鄉村企業育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鄉村企業育成

根據印度的創新育成中心對於新創公司提供了一連串的資源協助及服務,及 培育的競爭計畫,協助新創企業邁向成功之路。這與台灣創新育成中心,對於新 創公司所提供的輔導資源及營運計畫書之撰寫是類似的。

企業育成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提供公司創造工作、良善的溝通。企業育成很自 然地塑造企業的發展,當企業在脆弱的時候給予適合地協助並且在新創時期成 長。

印度的創新育成中心是主要的目標是:企業育成提供了在地公司的服務支援,

例如:導覽、計劃和維持預算。育成通常也是提供公司有彈性的租用空間、分享 辦公室的服務和設備的使用。

印度的創新育成中心提供的服務項目:

(一)、提供專業的服務: 導覽、計劃和預算等服務。這與本中心所提供的 服務:專業技術/商務/法務/管理等諮詢及顧問服務、經營管理/工商管理等培 育推廣課程、)管理諮詢服務(包括市場評估、新產品發展評估、風險管理、

成本效益分析、創投資金規劃等)、指導計劃書之撰寫等類似。

(二)、提供辦公室、設備等的租用。這與本中心所提供的服務: 實驗室 及辦公室及會議室空間之提供租借,是相類類似的。

在美國有 99%是由小企業組成,99%裡有一半是雇用在私人部門。能夠支撐 在印度國家中的鄉村地區的因素是多元性的,在它的歷史中,標示課程的學習與 練習有以下幾點:

(一)鄉村和部落的挑戰:表現於企業,企業上的育成,以小企業的成長

(二)企業育成的重要的組成和企業上的物質

(三)企業育成的潛在優勢,特別是在印度國家的鄉村

(四)美國人詳細分析案例支持

熱那亞市是以育成小型公司為出發點,提供的營運公司的品質、空間、以及 專業的評委,除此之外,育成一間公司的首要工作則是營造友善的企業形象、科 技的協助、改善組織。此一目標做為育成成功案例,打造一個創新育成中心,並 將該社區視為拓展創新和吸引新創企業的概念形象。以下為該社區必須完成的的 項目:

1. 鼓勵新創公司

2. 使其產品和服務可滿足市場之需求 3. 透過廣告行銷推廣

12

4. 協助節稅

5. 提供額外的交通服務,可增加新顧客

該地區之育成,提供新創企業的益處為: 低價的空間租金、以及設備使用、

各種領域的專業指導、協同合作形成群聚商業,頓時,育成成為該地區新創事業 的催化劑,透過為期約 12 個月的計畫育成新創企業,以下為計畫期間執行項目:

1. 新創企業之商標與命名: 包含企業的目的、以及產品的目標市場。

2. 建立資源網絡: 產、官、學、研跨部會合作,異業結盟形成群聚效應。

3. 建立工作團隊: 控管專案期程、財務管理、廣告行銷、保險、合法性、房地產、

大專院校、國際商會、公部門、經濟成長、經營管理…等,團隊的建立非依時半 刻即可建立,則是循序漸進形成。

二、對於企業在鄉村在面臨的阻礙

在鄉村,企業第一個面臨的挑戰,就是人口少,較難建立市場和創造工作機 會,且專業人才短缺,缺少有經驗之專業經理人,另外,距離偏遠交通不便利,

導致公司增加了交通運輸的成本,鮮少有資源與工作可以借力使力,在鄉村地區 市場上的活動也較不活躍,

二、對於印度國家的面臨鄉村的阻礙

由於鄉村地區較以自給自足,與銀行、財務等服務少有往來,且貸款的利率 不同,以及土地的使用權,執政者的短期就任,欠缺永續性的發展計劃,教育程 度普遍偏低,工作機會與工作能力受限於教育程度,歷史文化上的發展相較於其 他都市化的經濟發展慢。

三、鄉村地區企業的育成

設立於鄉村地區的企業,反觀都市的企業,透過育成的陪伴,可以節省新創 事業在起初所必需消耗的成本,經由育成的陪伴與媒合可以進行專業諮詢,透過 專業的診斷企業發展需要加強的部分,進行目標設定,鄉村地區的企業較容易連 結,形成區域企業網絡。

其提供的服務,根據 Adkins(2001)將其服務範圍列出,包括企業基本的財 務規劃範例、協助新創企業取得相關資源、資訊平台的租用、各項專業的服務(如:

會計、市場、法規、經營管理等)、以及知識平台的聯結、更重要的是人才培訓 以及在職訓練等多項服務。

然而,在陪伴新創企業的同時,創新育成中心內部的人員以及基本配備,如:

專業的有經驗的經理人、能夠有效運用的資金、承租辦法、經濟上的成長弧度、

13

以及良好的地點,更重要的是評審制度的完整度,其陪伴的目標,就是達成新創 企業的存活時間、協助該公司收入成長、以及創造就業機會,並且鼓勵在用當地 回饋於當地,以達到鄉村區域之均富。

以美國伊利諾州熱那亞市(Genoa, Illinois)為例,熱那亞市位於伊利諾州的中 北部大約 15 英里的地方,它被發現於 175 年前,主要的服務範圍為鄰近的鄉村 地區,農業為其主要的工業,亦是重要的經濟,近幾年,這地區吸引了很多芝加 哥的西部的求職者來此求職。

在一個經營管理非常好的育成,在經濟的成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解 決問題的能力,通常結果是有效率的運用資金來源,為了達到創造就業機會和企 業的成長,根據 NBIA 的研究中發現,有 15 家鄉村育成,有 6 個是低成就的鄉 村育成,擁有較少的顧客、畢業、或創造工作的機會,在這 15 鄉村育成中很少 在財務上是自主經營的。

然而,台東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產業,其規模皆較小,根據經墨西哥 2002 年 所提出之 APEC 會議的重點議題之一定義為員工人數在 20 人以下的企業稱之。

台東產業大多數以微型企業為主。

微型企業概念創始於 1970 年代,許多開發中國家輔導微型企業,主要為減 少貧窮,改善弱勢民族的生活。外國微型企業近年來逐漸興起,營運方式如一般 小型企業,其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兩項,一為追求叫自由的生活形態與有彈性的工 作時間,如 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SOHO)族。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的盛行及科 技進步,創業家可以於自己住家設立公司,減少投資成本,發展所謂「Home-Based Business」。

曹君言(2010)歸納整理微型企業主要特徵有二:小規模、低資產。多數微 型企業因為規模不大,在面對變動快速的環境,能夠保有靈活應變能力; 為資產 不足之原因,讓多數微型企業面臨「資本額小、體質弱、力量分散」困境; 由於 微型企業不需投資大量金額即可開始運作營業,所以當社會掀起某種商業熱潮,

總是會吸引多數人進入競爭市場,同職業者如雨後春筍冒出,到處林立又迅速消 失,證明微型創業市場變動快速,因此微型企業需要運用取得適用資源,結合所 長,因硬環境的變化,找到立基市場,創造新價值,並能預測創業成長動態發展,

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而立於不敗。

因台東地處偏遠,與其他臨近城市之合作機會較少,近而參考產業群聚模式,

聚集在地產業並且提升該地之經濟發展,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即可以發展最小的 企業,與降低產業成本與風險。

早期的文獻認為群聚是經由相關部門正式生產鏈的合作,並不是關心地理區 位是否接近,因為產業間的相互交易是超越州或國家界線的。

14

群聚產業就廣義而言,可視為一種聚集經濟現象,亦即某區域因具備廠商在 生產上所需的要件,因而希望廠商在空間上聚集的現象。Weber(1929)藉由內 部經濟與外部經濟解釋聚集對廠商所產生的利益,是為聚集經濟相關理論之緣起。

其後,Hoover(1948); Nourse(1968)等學者都有進一步的解釋,但不外乎將聚 集經濟對廠商的影響,分為內部規模經濟、地方化經濟、都市化經濟及運輸經濟 等可以降低廠商成本之聚集誘因。

Porter (1998)認為,對於國家整體競爭力而言,群聚產業扮演一個很重要 的角色,常常存在其空間中具有促進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吸引外來投資、提高就 業率與提升人力資源水準等等,有助於提升整體國家經濟成長之成效。此種產業 群集的發展模式,是提升國家競爭優勢的關鍵,是相互依賴性很強的企業(包括 專業供應商)、知識生產機構(包括大學、研究機構),中介機構(創新育成中心 或咨詢顧問)和客戶透過價值鏈相互聯繫形成的網路。產業透過此種組織方式獲 取新的互補技術、從互補資產和利用知識的聯盟中獲得利益、加快學習過程、降 低交易成本、克服市場障礙、取得經濟合作效益、分散創新風險。

Luger (2001)認為群聚是由一價值鏈,同的產品及原料市場所鏈結的許多 公司、相關機構所組成,這些鏈結具有地理上的專業性,任何公司的競爭力來自 於群聚其他成員們的競爭力。

Rosenfeld (1995)解釋群聚為一群可以互相達成合作效果的相似、相關產 業廠商在地理範圍上的聚集。

Porter(1998)認為產業群聚幫助產業客服內在的慣性與僵化,破解競爭過 於沈寂的危機,主因是不斷有新加入者的刺激。進入群聚的廠商經過競爭與合作 的激盪,建立了競爭優勢力,而這也構成了該產業群聚的競爭優勢。廠商集群的 特別優勢,還包括透過大量買賣仲介與資訊交流增加市場競爭力,容易取得專業 維修、有力共享基礎建設、降低新創企業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等優勢。

閻永祺(2004)根據地區、文化與特色之差異歸納影響群聚產業的關鍵因素,包

閻永祺(2004)根據地區、文化與特色之差異歸納影響群聚產業的關鍵因素,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