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的形式,也改變了公民參與政治的面貌。

例如強調菁英角色的修正民主理論學者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便在其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的著作中將 民主定義為一套政治方法或制度性的安排,用他的話來說:「民主的方法乃是達 成政治決策的制度性安排,在此制度下個人必須經由競爭手段獲取人民選票,以 獲取決策的權力。」(Schumpeter 1987, 269)。在修正民主理論學者的眼中,民眾 沒有必要瞭解或專精所有的政治事務,只需把精力與時間放在與自身有關的生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此,當前對此一問題一個比較容易被接受的暫時論點應該是:公民應該或 多或少具有政治事務的認識,但對政治事務認識的程度或品質與其政治參與的行 為之間或許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且綜合民主政治的規範層面與實踐經驗來看,正 因為大部分的選民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對政治事務沒有太多的瞭解及關注,但是 為了在選舉時能夠選出能代表自身利益或理念的代議士或政黨,因此選民有動機 去接觸相關的選舉資訊,並藉著資訊的消化去累積選舉知識,有了相關的選舉知 識之後,才有可能進一步做出投票抉擇。而且此種政治資訊的取得,並不一定就 是客觀的選舉資訊,也不見得是完整的內容,也造成了對政治事務的認識有不同 程度與內涵的各種公民。換言之,就當前民主政治下的公民參與行為來講,公民 對政治事務的瞭解程度雖然不是必要條件,但公民總是會被期待對其生活其中的 政治生活有更多的認識,尤其是對代議士、政黨或整體政治制度有更多的認識,

如此的政治參與也可以儘量往古典民主理論所揭櫫的理想接近。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台灣在 2005 年通過修憲,將過去立委選舉所採用的「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 投票制」(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with Multi-Member-District System,簡稱 SNTV-MMD)改為「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Mixed-Member Majoritarian System,

簡稱 MMM),並於 2008 年第七屆立委選舉首度實施,對相關的政黨、候選人以 及選民產生重大的影響,也在實務界與學術界有相當多的關注與討論(王業立 2008;游清鑫 2006)。在這些關注與討論當中,有關民眾如何認識與瞭解新選 舉制度的研究卻相對不足,尤其是從選民的角度來看,究竟新選舉制度包含哪些 與以往不同的成分,以及這些組成成分具有哪些特性(政治影響),以及民眾是 否會因為這樣的認識與瞭解而在投票參與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表現等,學界起初並 沒有比較具系統性的研究,一開始反而將較多的關注放在此一變革對政黨與候選 人的競選策略、選區經營或是選民投票決定的直接影響。

雖然後來國內學者 Huang 等人(2011)以及游清鑫(2012b)開始藉由電訪調 查所得到的個體資料對此一主題進行研究,初步的研究結論顯示民眾對新立委選

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制的認知的確與其投票行為之間有顯著的關聯性,但是筆者發現國內過去的研究 在測量民眾選制知識的性質上都聚焦於新選制的制度成分,並沒有進一步探索民 眾對這些制度成分可能帶來的政治影響的瞭解程度。可以預期的是,當選民對新 選制的設計瞭解有限時,便無法期待選民可以在投票時將這些影響納入考量。再 者,根據相關的文獻檢閱結果,政治知識的測量可進一步細分為事實性知識 (factual knowledge)與概念性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兩大類別(Lambert et al.

1988; Neuman 1986)。若能將民眾的概念性知識,例如,民眾對政治制度設計可 能的政治影響之瞭解程度一併納入研究的分析中,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民眾對制 度的事實性認知,將有助我們更精確地評估民眾對新選制的瞭解與其政治參與行 為之間的關聯性,降低高估或低估政治知識影響政治行為的可能性。

基於這樣的認識,本文嘗試延續現有為數不多的民眾選制知識文獻所討論的 內容,進一步延伸討論民眾對於不同類型選制知識的認知情形,並討論其與選民 投票參與的關連性。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可以理解的,政黨與候選人兩者由於長期在政治領域當中活動,自然對新選 制的成分與政治影響的瞭解要比一般民眾來得多,更重要的是,政黨與候選人由 於有勝選及連任的需求,因此在選舉過程當中,會以各種選舉策略強化新選制中 有利於自己的特性,向民眾進行說服的工作。而相較之下,民眾對於新選制的成 分與政治影響的理解,整體來講不如政黨或是候選人來得透徹,在選舉過程中,

大部分的民眾只能透過政府所提供的公開選舉資訊認識新的選舉制度,甚至是在 政黨與候選人選舉策略的操作之下,不知不覺地實踐新選制,至於民眾是否真的 認識新的選舉制度,甚至瞭解新的選舉制度所可能帶來的政治影響,這樣的問題 在選舉之後似乎較少被提起。

2008 年立委新選制(MMM)與舊選制(SNTV-MMD)的差異以及其所可能造成 的政治影響如下所述:(一)、立委總席次由 225 席減半為 113 席,除了選舉競爭 強度的明顯上升之外,小黨更由於議席數的減少使得生存空間受到壓縮;(二)、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選區應選名額由多席改為一席。在 SNTV 底下,由於選區應選名額為多席,因此 當選者得票不一定要過半,候選人只要掌握一部分的選票仍有機會可以當選,然 而在新選制之下,選區應選名額降為一名,當選者必須得到過半數選票,因此選 民若將區域選票投給第三勢力的小黨很有可能因此而浪費選票;(三)、選票結構 上選民可投兩票,一票於區域選舉中投人,另一票投政黨名單,選民有分裂投票 之可能;(四)、政黨名單席次分配門檻雖然保持 5%不變,但計票規則由原先 SNTV 底下,區域候選人的得票直接換算為政黨得票的比例與席次,更改為新選 制底下區域候選人的得票與政黨名單得票的比例分開計算,選民可以分別考慮候 選人與政黨(游清鑫 2012b,4-6)。

在新舊選制之間存有如此重大差異的情況下,本研究希望藉由政治大學選舉 研究中心在 2012 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前後所執行的電訪資料,來瞭解台灣民 眾對立委選制整體的認識程度,並且嘗試從事實性與概念性知識的探索性研究,

瞭解究竟民眾除了知道新選制的制度成分之外,對於新選制可能的政治影響的瞭 解程度是如何?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性?影響民眾對立委選制的事實性與 概念性知識高低的因素是什麼?最後則試圖評估事實性與概念性選制知識兩者 對民眾分裂投票的影響又是如何?

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