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節旨在說明研究中所使用之工具,包含量化工具、質性工具及教學工具三 部分,茲分別說明如下:

壹、量化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量化工具是依據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15)公布之測 驗標準與方法,進行四項健康體適能檢測,包括:身體組成、柔軟度、心肺耐力 及肌耐力。為符合智能障礙學生個別差異、特殊性及的體能狀況,將原為測驗心 肺耐力之 800 及 1600 公尺跑走項目,調整為三分鐘登階的方式來評量研究參與 者於研究期間的心肺功能表現。本研究蒐集研究參與者健康體適能測驗表現,並 以健康體適能測驗紀錄表(見附錄三)紀錄及分析。

一、 健康體適能測驗項目:如表 3-1 表 3-1

健康體適能測驗項目

健康體適能測驗項目 施測方式

身體組成 身體質量指數

柔軟度 坐姿體前彎

心肺耐力 三分鐘登階

肌耐力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二、 健康體適能測驗流程:如圖 3-2

圖 3-2 健康體適能測驗流程圖

測量身高、

體重 坐姿體前彎 三分鐘登階 一分鐘屈膝

仰臥起坐

28

三、 測驗工具及方法

依據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公布之測驗項目,包含:體重控制、坐姿體前 彎、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立定跳遠、800 及 1600 公尺跑走、三分鐘登階測驗,

以下就本研究所採用之測驗:體重控制、坐姿體前彎、三分鐘登階、一分鐘屈膝 仰臥起坐,分別所需使用之工具及使用方法說明如下(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

2015):

(一) 體重控制

1. 測驗目的:利用身高、體重之比率來推估個人之身體組成。

2. 測驗器材:身高器、體重器。

3. 測量前準備:身高、體重器使用前應校正調整。

4. 方法步驟 (1)身高

①受測者脫鞋站在身高器上,兩腳踵密接、直立,背部、臀部及腳 踵四部分均緊貼量尺。

②受測者眼向前平視,身高器的橫板輕 微接觸頭頂和身高器的量尺 成直角。眼耳線和橫板平行。

③測量結果以公分為單位,計至小數點一位,以下四捨五入。

(2)體重

①受測者最好在餐畢兩小時後測量,並著輕便服裝,脫去鞋帽及厚 重衣物。

②受測者站立於體重器上,測量此時之體重。

③測量結果以公斤為單位(計至小數點一位,以下四捨五入)

(3)記錄

將所得之身高(換以公尺為單位)、體重(以公斤為單位),代入此 公式中:

29

30

例如:中指指尖觸及 25 公分之點,則登記為 25 公分,中指指尖 若超過腳跟,所觸及之處為 27 公分,則成績登記為 27 公分,若 中指指尖觸及之點小於腳跟,若在 18 公分處,則登記為 18 公分。

5.記錄方法

①嘗試一次,測驗二次,取一次正式測試中最佳成績。

②記錄單位為公分。

6.注意事項

①患有腰部疾病、下背脊髓疼痛、後腿肌肉扭傷、懷孕女生皆不可 接受此項測驗。

②測驗前做適度的熱身運動。

③受測者上身前傾時要緩慢向前伸,不可用猛力前伸,測驗過程中 膝關節應保持伸直不彎曲。

(三) 三分鐘登階

1.測驗目的:測量心肺耐力。

2.測驗器材:①碼錶。②節拍器(可用錄帶事先錄好來代替節拍器)。③高 35 公分之質地堅實木箱,臺階表面需有防滑處理。

3.測量前準備:①準備高 35 公分高之木箱或水泥台階。②準備每分鐘 96 次之節拍器或音樂帶。

4.測驗時間:三分鐘 5.方法步驟

①聞「預備」口令時保持準備姿勢。

②聞「開始」口令,節拍「1」時受測者先以右(左)腳登上臺階,節 拍「2」時左(右)腳隨後登上,此時,受測者在臺階上之雙腿應伸 直。

③節拍「3」左(右)腳由臺階下,接著右(左)腳下來至地面。

31

④完成測驗後,測量一分至一分三十秒、二分至二分三十秒、三分 至三分三十秒,三個三十秒的腕脈博數。

⑤受測者隨著節拍器之速度,連續上上下下的登階三分鐘,若上下 臺階的節拍慢了三次以上;或在三分鐘未到前已無法持續登階運 動時,應立即停止,記錄其運動之時間並測量其脈博數並記錄之,

並用下述公式計算其體力指數。

6.記錄方法:將所有之脈博數帶入下列公式中:

體力指數=

7.注意事項

①凡醫生指示不可做運動及有心臟、腎臟、肺臟、關節炎、腿肌受 傷、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者、懷孕婦女皆不可接受此項測驗。

②應力求正確地完成規定之動作。

③先上木箱之腳也必須先下木箱。

④登木箱時上半身宜盡量挺直。

⑤登上木箱後雙腳要伸直。

⑥登階速度應符合規定之節拍。

⑦應避免跳上跳下之動作且不可僅以足尖上下台階。

⑧測驗前應詳盡說明,並提供適當示範及練習。

⑨測驗前二小時要用餐完畢。

(四)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1.測驗目的:評估身體腹肌之肌力與肌耐力。

2.測驗器材:①碼錶;②墊子或其他舒適的表面。

3.測量前準備: 準備適合測驗之墊子。

運動持續時間(秒)100 (恢復期三次脈搏數之總和)2

32

4.測驗時間:一分鐘 5.方法步驟:

①預備時,請受試者於墊上或地面仰臥平躺,雙手胸前交叉,雙手 掌輕放肩上(肩窩附近),手肘得離開胸部,雙膝屈曲約成九十度,

足底平貼地面。

②施測者以雙手按住受測者腳背,協助穩定。

③測驗時,利用腹肌收縮使上身起坐,雙肘觸及雙膝後,而構成一 完整動作,之後隨即放鬆腹肌仰臥回復預備動作。

④聞(預備)口令時保持①之姿勢,聞「開始」口令時盡力在一分 鐘內做起坐的動作,直到聽到「停」口令時動作結束,以次數愈 多者為愈佳。

6.記錄方法:以次為單位計時六十秒;在三十秒時與六十秒時分別記錄 其完整次數。

7. 注意事項

①凡醫生指示患有不宜激烈運動之疾病或懷孕女生皆不可接受此測 驗。

②測驗前做適度的熱身運動。

③受測者於仰臥起坐過程中不要閉氣,應保持自然呼吸。

④後腦勺在測驗進行中不可碰地。

⑤坐起時以雙肘接觸膝為準,仰臥時則以背部肩胛骨接觸 地面後才 可開始下一次的動作。記錄時亦以三十秒、六十秒時所完成之完 整次數為基準。

⑥測驗過程中,受測者如身體不適,可停止測驗。

⑦測驗前應詳盡說明,並提供適當示範和練習一次。

33

貳、質性工具

一、教師教學觀察日誌(附錄四)

本研究中由研究者擔任 Wii 遊戲課程授課教師,透過每次介入教學,填寫 教師教學觀察日誌來記錄研究參與者於課程中參與狀況,其內容能夠顯示研究 參與者在每次施測中的改變,也能讓研究者作為調整教學之參考。

二、學生學習課程回饋單(附錄五)

研究參與者在接受 Wii 遊戲教學課程後填寫學生學習課程回饋單,旨在讓 研究者瞭解此課程對研究參與者學習的主觀感受及影響。

參、教學工具

以「Wii 遊戲機」為本研究之教學工具,如圖 3-3 所示搭配遊戲軟體「Wii Sports」

進行教學,如圖 3-4 所示,遊戲軟體包含了五種運動模擬遊戲,主要是為了向新 玩家展示 Wii 遊樂器的動作感應功能,運動項目包含網球、棒球、保齡球、高爾 夫球和拳擊。玩家能使用 Wii 手柄做出與真實生活中的運動類似之動作,例如揮 動網球拍、丟擲保齡球等。每種運動遊戲的規則都經過簡化,讓剛接觸的玩者容 易上手。遊戲還擁有練習模式和監測玩家運動進展的體力測定模式(維基百科,

2019)。

研究者將 Wii Sports 其中的網球、棒球和拳擊所需的動作進行工作分析,並 以小步驟教學,親自示範遊戲所需動作,使研究參與者能夠瞭解遊戲進行方式及 注意事項。

34

圖 3-3 任天堂所推出之 Wii 遊戲機 圖 3-4「Wii Sports」遊戲軟體

第四節 實驗教學課程設計

本研究以單一受試研究法中的 A1-B-A2-C 實驗設計進行研究,在實施 Wii 遊戲教學前先對研究參與者進行體適能前測,接著再以 Wii 課程教學介入教學,

對研究參與者進行 8 週 Wii 遊戲機教學活動,課程結束後兩週中持續使用 Wii 遊戲機但不進行任何介入,兩週後進行體適能後測,探討 Wii 遊戲教學對高職智 能障礙學生體適能的成效,以及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填寫學習課程回饋單,表達對 Wii 遊戲機課程參與之感受。本研究所稱之健康體適能係以身體組成、柔軟度、

心肺耐力和肌耐力四種進行檢測,體適能檢測項目以身體組成(身體質量指數 BMI=體重 Kg/身高㎡)、坐姿體前彎的距離變化來測量柔軟度、三分鐘登階來 測量心肺耐力及一分鐘仰臥起坐的次數來測量肌耐力,分為基線期、處理期、撤 回期和維持期四階段測量,以實際測量成績的數據變化,以目視分析法統整資料,

進而了解 Wii 遊戲教學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成效。以下分別說 明教學設計方式、教學活動內容、教學時間、教學地點和實驗設計模式。

壹、教學設計方式

運動對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健康助益,而對於身心障礙者來說,身心障礙族群 與一般人相較有提早老化的現象,因為其所從事動態休閒活動比例普遍低於靜態

35

休閒活動(葉雪鳳,2010)。而高職階段的智能障礙學生,由於受限於先天上的 不足或是身心長期受到挫折,使其日常生活中缺乏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容易造 成身型肥胖、心肺功能、肌力等能力衰退。且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將面對校外職場 實習,為了提升學生工作時之體能及效率,故本研究使用 Wii 遊戲教學,以提升 學生參與運動課程之意願,進而增進健康體適能表現,教學設計原則如下:

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健康與體育領域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健康與體育 領域課程綱要內容,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在「自發」、「互動」與「共好」

三個層面有不同的學習重點與實踐方式。在「自發」層面,以學生為主體,

教導學生覺知各種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健康賦權」與「運動參與」的歷 程,培養個人實踐健康生活與終身運動的習慣,並以正向與積極的態度面 對人生。「互動」層面是強調個人、群體及環境的溝通思辨,培養學生透過

教導學生覺知各種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健康賦權」與「運動參與」的歷 程,培養個人實踐健康生活與終身運動的習慣,並以正向與積極的態度面 對人生。「互動」層面是強調個人、群體及環境的溝通思辨,培養學生透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