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 -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將於第一節講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介紹臺灣貧窮現象的發生原 因,並提及新貧族的興起,簡述傳統上的貧窮與工作貧窮差異何在,於第二節敘 述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最後為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全球性金融海嘯使得臺灣地區經濟蕭條,低收入人口數不斷攀升,貧富差距 缺口日趨擴大,種種因素使得失業人口數遽增、所得分配不均程度惡化、貧窮問 題日漸嚴重。依行政院主計處資料顯示,臺灣家戶可支配所得之所得差距倍數 不斷擴大,自 1980 年的 4.17 倍擴增至 2008 年的 6.05 倍,而吉尼係數也從 0.278 增加至 0.341。由此可知,臺灣貧富差距擴大使得社會結構隨之改變,進而讓貧 窮問題愈來愈嚴重。1

臺灣近來興起「新貧窮族群」,這群新貧族最具代表性的三個族群就是:低 薪的貧窮工作人口、有工作能力卻失業的人口,以及女性單親家庭 (郭奕伶,

2003)。本文所研究者乃「低薪的貧窮工作人口」,而香港研究機關稱之為「在 職貧窮」,又名為「工作貧窮」(Working Poor)。

臺灣收入不均等的情形日漸嚴重,貧困者已不再侷限於無工作者的身上,現 今亦發生於工作者的現象。過去認為有工作即可免於貧困的生活,但隨著時代的 變遷,低收入戶數逐漸上升,高工時、低工資使得有工作的低收入者卻不一定能

1 衡量所得分配平均的指標有二,分別為所得差距倍數及吉尼係數,定義如下:

(1) 所得差距倍數:俗稱為「大島指數」,將全國家庭依其可支配所得大小排序後,再將戶數 5 等分 (每等分均包含全國 20%的家庭),計算最高 20%家庭的平均所得為最低 20%家庭所得之 倍數,即 5 等分差距倍數,倍數愈大,所得分配愈不均;倍數愈小,所得分配愈平均 (行政 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

(2) 吉尼係數:係測量洛倫滋曲線 (Lorez Curve,即戶數累積百分比為橫軸,所得累積百分比為 縱軸之所得分配曲線) 與完全均等直線間所包含之面積對完全均等直線以下整個三角形面積 之比率,此項係數愈大,表示所得分配不均等的程度愈高,反之,係數愈小,表示不均等的 程度愈低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免於貧窮,而興起了工作貧窮的問題,這是我們亟需關切的議題。社會政策的制 訂或許能改善收入窘困,但低收入者在勞動市場可能因其能力不足而受到考驗,

仍然領取較低的工資,形成「工作貧窮」。據此,不應只關注勞動市場外的貧困 者,亦應關注勞動市場內的貧困者,因此引發個人探討工作貧窮現象的興趣。有 鑑於此,本研究欲瞭解為何出現工作貧窮的現象,而工作者中有多少比例屬於工 作貧窮者,並探討為何其已工作卻仍陷入貧窮。進而分析工作貧窮者的特質,估 計致貧因素對其之影響程度,以探究臺灣工作貧窮現況的真實面貌,盼能對相關 研究及政策制定有所幫助。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進行研究分析,資料全部來自於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 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其乃依據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第八科「家庭收 支調查報告」提供之資料、問卷,製作程式檔與編碼簿。主要調查對象為居住 於臺灣地區內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之個人及其所組成之家庭,調查項目包括家庭 戶口組成、家庭設備及住宅概況、收支。而本研究之對象乃針對家庭收支調查報 告中受訪家戶之經濟戶長的相關資料作為分析之依據。

受制於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資料的取得,且該報告每數年就會對訪查表做重 大變更,每一年的受訪家戶總數也不盡相同,如該資料自 1999 年以後,戶口組 成卡將家庭經濟戶長個別獨立出來,且新增戶內人口數、就業人口數、成年人 口數、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等變項。而自 2007 年起,便無受訪者及其家戶成員 所在之行政區及地區層別資料,所謂行政區為臺灣省各縣市之區域代號,而地 區層別係指都市、城鎮、鄉村。因此,本研究採用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1999 年至 2006 年之資料作為分析實證結果之依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3 -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將以邏輯特模型 (Logit Model) 分析臺灣家庭經濟戶長之個人特質、

家庭狀況、工作狀況、環境因素、時間因素,地區因素對於其成為工作貧窮者是 否有顯著之影響,並將時間分為三個區段,而將地區分為三區討論之。本研究共 分為五章,各章節之內容概述如下。第一章為緒論,其中第一節為研究動機及 目的,第二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三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章為文獻回顧,其 中第一節為傳統對貧窮的測量與定義,第二節為工作貧窮的測量與定義,第三 節為工作貧窮之研究現況;第三章為研究方法,其中第一節為實證模型設定,

第二節為資料來源,第三節為變數界定及預期結果;第四章實證結果,其中第 一節為基本統計分析,第二節為實證結果分析;最後,第五章闡述本研究之結 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