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雖然極端語言相對論(Strong Linguistic Relativity Hypothesis)已經被 淘汰,弱勢語言相對論(Weak Linguistic Relativity Hypothesis),尤其是語 言、文化與認知互相的關係仍受到心理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界的關注。

Lakoff & Johnson(1980)認為每個語言都用隱喻來形容人的環境,從這些 隱喻可得知,人怎麼知覺到他的環境。心理學家 Boroditsky 的文章「Does Language Shape Thought?: Mandarin and English Speakers’ Conception of Time」(2001)引起了不少的論爭(Chen, 2007; January & Kako, 2007; Tse &

Altarriba, 2008; Chen & O'Seaghdha, 2013)。此篇論文想要繼續探討該議題,

提供新的證據來推進語言相對論的領域。

2

Chen(2007)、January & Kako(2007)、Tse & Altarriba(2008)嘗試 複製 Boroditsky (2001)的實驗,不過三者都無法成功。Chen 也調查中文語 料,發現中文裡橫向的空間隱喻比垂直的空間隱喻多。中文裡頭有橫向的 時空隱喻(如:前天、後天等等),而且,跟英文不同,還有直向的時空 隱喻(如:上星期,下星期)。不過 Chen 發現,跟橫向隱喻比起來,直向 的時空隱喻只不過占三分之一而已。邏輯方面此結果跟 Boroditsky 的研究 有衝突:如果中文以橫向的空間隱喻為主,怎麼會有整體的垂直偏向?

Boroditsky, Orly & Kelly(2011)認為,跟英文比起來中文裡的垂直時 空隱喻來的多,因此中文母語者和英文母語者應該有認知的差別。

3

雙語言背景和程度、以及文字的排版方向。

本論文要繼續研究文字的排版方向和文化對於時間認知的影響,以及 了解過去的實驗結果為什麼有差別。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本論文針對時間判斷的因素提出下列三個研究問題:

1. 除了時空的譬喻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到華語者的時間觀嗎?

2. 文字排版方向對時間的判斷有沒有影響?

3. 文化是否為時間認知其中一個因素?

針對上述的研究問題,筆者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1. 時空隱喻可能是影響到華語者時間觀的其中一個因素,不過並不是唯 一的因素。

2. 文字排版方向對時間的判斷有影響。

3. 想時間的時候文化亦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5

Chomsky 認為語言和認知是兩種不同的機能(faculties)。(三)Vygotsky 則認為語言和認知有獨立的起源,後來才相互依賴。(四)Sapir-Whorf hypothesis 則主張語言決定認知,因此也叫語言決定論。該論文深入地探 討的是語言決定論,因此接下來列出最近的研究結果。

根據 Körner (2000),語言相對論可以追溯到德國語言學家 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甚至於到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和洛克(John Locke),兩位深刻影響到 Humboldt 的哲學家。Wilhelm von Humboldt 認為語言是認知的纖維,也就是說語法結構影響人的思想。他也 認為,有些語言的結構比較複雜,因此講比較複雜語言的人的思想較優越。

第 20 世紀初,美國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 Franz Boas 首先挑戰 Humboldt 的 論點。他則認為,語言結構不能決定人的文化,反而是文化影響人的語言。

Boas 的學生 Edward Sapir 認為語言跟語言之間的差別可能很大,造成對於 世界看法的不同。雖然 Sapir 沒有贊成所謂極端的語言決定論,他的思想 還是影響到他的學生 Benjamin Lee Whorf。Whorf 的研究領域包括語法結 構如何影響人的認知。雖然 Sapir 和 Whorf 從來沒有合著過書,也沒有提 出任何相關的語言決定論,但該假設後來被稱為 Sapir-Whorf-Hypothesis。

Brown & Lenneberg(1954)後來才下了語言決定論的定義,提出了兩個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