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3年度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自有住宅家庭佔全 體家庭百分之八十四,從85年到92年自有住宅的比率均維持在百分之八十五 左右,92年到98年略為提升一到二個百分比,99年到103年也是維持在百分之 八十五左右,表示在台灣自有住宅比率還是偏高的,因此對多數家庭而言一 輩子辛苦的工作,無非為了就是擁有一間屬於自已的房子,自有住宅可以提 昇家庭居住的品質,可依自已的喜好改變房子的裝潢及定期維護,即享有更 多彈性的改變權,這是居住在租屋所沒有辦法做到的,自有住宅也可以對鄰 里產生穩定的作用,發揮守望相助的居住環境,並且會對居住環境產生認同 感與責任感,並且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但是如果沒有衡量家庭的經濟收入而 勉強持有房屋,影響到家庭其他消費,揹負著龐大的貸款壓力,反而會影響 家庭的生活品質。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房子(house)只是一個硬碟設施,家(home)是一種人與家屋所形成的情感關 係 , 因為 居 住而 對房子 這 樣的 環 境產 生了情 感 而成 為一 個 有意義 的 家 (Dovey,1985)。而家庭(family)組成的基本則是人口,家庭是人一出生成長的地 方,而房子所代表的是一個家的概念,家可分為三個概念房子、家與家庭的 概念,家屋只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產品,而家是指房子內的家人,由家人所組 成的即為一個家庭,而家屋是一個居住的環境,家不只是一個居住的環境,

也提供我們情感上的認同,人們因為居住在這個家屋內而對這個家有了歸屬 感,進而想要照顧這塊土地及這個家庭,這是一個情感的認同所構成的行為;

建築(building)是指在一塊土地上建造一個立體的空間,讓人們可以安定的棲 息,再再的顯示,我們要的不是一個家屋而已,而是朝向購築一個家庭的家。

大家庭在傳統社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社會上它具有教育、宗教、

福利等等的功能,但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的經濟活動被改變了,機器 化取代了人力,企業中的組織生產與分工更強調效率,傳統的經濟活動被迫 改變,加速了人口的移動,家中成員因工作因素到大都市,教育的普及使得

- 2 -

年輕家戶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空間,一方面因為工作的關係,一方面不願在 大家庭權威下生活,造成核心家庭的成長,也造成家屋需求的增加(李雲婷,

2003),隨著社會的變遷家屋對於家戶而言是必要的資產,無論是買、租或者 與父母親同住。

第二節 研究動機

依據內政部營建署一百零三年第四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結果綜合分析,

本季首購佔百分之五十三、換屋佔百分之二十九、投資佔百分之十八從數據 中我們可以發現自有住宅的需求仍然維持在很高的比率,表示住宅需求一直 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其中自用住宅以改善居家環境佔百分之三十三、結婚 佔百分之二十二、工作佔百分之十八,在家庭生命週期的重大事件中,結婚 及工作佔了房屋自有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由此可知從生命週期來了解房屋自 有的考量因素是值得被研究的,且在本季中房屋自有且自住需求佔了百分之 四十六,換屋自住需求佔百分之三十七,顯示出大部份的購置住宅仍以自住 為主,在家庭經濟支出排擠作用下,發現購置家屋主要排擠生活支出減少會 對實質生活產生部份影響的比率為百分之四十三,休閒娛樂支出減少則佔百 分之二十五,影響日常生活必要開支佔百分之二十一,由此我們發現大部份 購置房屋對家庭總支出的分配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從上述研究結果中,

可歸納出幾個影響房屋自有的影響因素為改善生活品質、結婚、工作因素、

投資及經濟狀況等因素皆會造成影響房屋自有。

對於家戶而言購買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是每個家戶一輩子的夢想,但 由於房子是屬於高單價的物品,由於住宅是屬於高單價的財產,房屋自有乃 一整個家庭共同資金需求的周轉,且需累積一定的金錢後且是具有高度的門 檻,需經過深思熟慮後才會選擇是否購置住宅(許秉翔,2002),因此對於一個 家庭而言購買房子這個決策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並且因為購買房子這 個決策可能會排擠掉其他消費支出,且會受到很多家庭經濟、戶長年齡、結 婚時間點、貸款利率、住宅價格、生子、所得、原生家庭資源、居住地點等 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影響房屋自有的因素有那些?而那些因素所佔的比重為何?

- 3 -

是一個相當受到重視的課題。

本研究主要以「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為 主,PSFD包含了教育、工作、婚姻與配偶、親屬及居住等適合做為房屋自有 的研究,PSFD是由中研院在1999年首次進行面談調查,該計畫是針對24年次 到72年次為調查對象,目前已進行到第十三年計劃,可以說是目前台灣所有 資料庫中,對於住宅研究最適合也最完整的資料庫。

結婚與否必然會面臨個人生命週期的改變,結婚後共組家庭成為家戶,

進而考慮是否生小孩從而改變家庭型態,由原本的租屋或者與父母同住進而 考慮是否購買房子,從家庭的生命週期來探討影響家戶房屋自有的因素為何?

結婚與否、小孩個數及家戶類型的生命週期做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房屋自 有可視為是一種資產也可視為是一種投資,當第一次自有房屋通常會以自住 為主,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會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進而換屋,當資產達到 一定的標準,會想購買第二棟以上的房子,為了留給以後的孩子或者是投資 等等,而本研究主要以房屋自有為主。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藉由統計方法的分析已擁屋者的個人特質、家庭狀況及離家的原 因是否對房屋自有存在著顯著影響因素,作為將來有意願擁屋者的參考,進 行房屋自有時,其過程是極為複雜且多元的,透過文獻資料分析為架構,且 使用PSFD資料庫透過已擁屋者的個人特質來分析從家庭生命週期探討影響 房屋自有因素的動態過程,對購買因素及購買前的決策行為,透過資料庫的 分析,深入且完整的分析在房屋自有前可能在家庭生命週期所發生的重大事 件,以建立台灣家庭住宅房屋自有權屬選擇模型,以此瞭解住宅選擇的重要 因素。

鑑於上述的研究動機及目的,透過文獻的閱讀及分析探討住宅自有前的 因素,整合住宅自有因素的相關研究並且歸納出真正影響房屋自有的行為模 式及構面,以及確認住宅因素的屬性;在住宅因素屬性方向,受到家庭人員

- 4 -

及特性的影響,透過家庭生命週期理論的整合,家庭生命週期事件的發生會 直接影響住宅因素的屬性,依據居住時間的發生事件,主要區分為結婚時期、

未有小孩時間,小孩求學時期、小孩成年結婚時期等三大時期,分別對住宅 的需求及考量因素的整合。

在離家因素探討方向,主要針對經濟因素,受到整體家庭資源的分配,

家中的成員的人數及房屋自有資金皆是影響家中資源分配的重大項目,因此 當考量是否離家時首要考量的因素應為經濟因素;其次為父母因素,在傳統 華人社會中俸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照顧父母是子女的責任也是義務,

因考量到是否與父母同住,或年邁的父母無人照顧時,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

雖然可以獨立門戶,但也可能因為父母原因而繼續與父母同住;第三個可能 考量離家的原因為工作因素,受限於工作地點的原因,必需離開家裡到外面 居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最後本研究試著將文獻整理出房屋自有時所考量的原因,從PSFD中整理 出符合本研究變項的研究問項,了解不同的個人特質對離家因素的影響程度、

不同個人特質對房屋自有的影響程度、不同家戶類型對房屋自有的影響程度 及離家因素對房屋自有的影響程度為何?透過資料的整理,統計分析的方法整 理出本研究的研究結論與討論,期望對後續的研究能在本研究的限制上,期 望有更好的發現與建議。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內容主要包含如下:

第一章緒論部份主要說明,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名詞解釋、

研究流程及研究限制。第二章為相關理論。第三章為研究設計內容包含研究 架構、研究方法、資料來源主要為華人動態資料庫及變項操作。

依據前三章的內容,將本文的研究流程由研究動機於目的,依據文獻回 顧釐清房屋自有理論及家庭生命週期相關文獻做為本研究的研究變項,研究 變項主要區分為家庭生命週期家戶類型及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二類自變項分

- 5 -

析房屋自有因素進行分析,影響房屋自有的主要因素為何?

圖 1-4-1 研究流程圖

是否房屋自有

實證結果分析

結論與討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文獻回顧

房屋自有理論相 關文獻

家庭生命週期相 關文獻

家庭生命週期家戶類型:

婚姻狀況 小孩個數

尚無子女階段(A1) 養育子女階段家庭(0-18 歲)(A2)

子女已成年階段家庭(19 歲 以上的家庭)(A3)

家庭生命週期-離家因素的 階段:

經濟因素 父母因素 工作因素 個人特質:

性別 年齡 教育年數 職業 家庭收入

- 6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