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狀況和經濟制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三十多年中 GDP 年均增長速度將近 10%,官方資料顯示中國在 2010 年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 體。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國家實力和民眾生活水準也相應明顯提高,貧困率下降 到不足 10%,民眾預期壽命達到 76 歲。但與此同時,在改革的過程中,因為制度 的不完善和法治的缺失,經濟運行產生了許多灰色地帶,催生了自上而下的腐敗以 及尋租行為,社會不平等現象也越來越突出。1978 年中國的基尼係數還僅為 0.317,

但自 2000 年開始越過 0.4 的警戒線,並逐年上升,2004 年超過了 0.465。此後,中 國國家統計局不再公佈基尼係數資料。直到 2012 年底,西南財經大學團隊根據調 查測算出 2010 年中國家庭收入的基尼係數為 0.61,民眾一片譁然。國家統計部門 才迫於壓力公佈了之前隱瞞的資料,官方聲稱,2013 年中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為 0.473,儘管可信度令人懷疑,但也接近 0.5 的警戒線。總之,各方面來源資料均顯 示中國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城鄉收入差異、地區間收入差異、行業間 收入差異均隨著高速的經濟發展有了不同程度的擴大。在收入差距較大的情況下,

收入分配狀況惡化對社會公正提出了嚴重的挑戰,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導致社會衝 突增加,並可能使經濟增長陷入停滯。

關於收入差異的產生機制與原因,經濟學界與社會學界都有廣泛的探討。普遍

的研究有資本收入差異和勞動收入差異兩個方面,其中勞動收入差異的研究又主 要有以下幾個切入視角:(1)經濟學的個人主義視角,也就是 20 世紀 60 年代出現 的人力資本理論(Schultz,1961;Becker,1962),他們將勞動者收入差異主要歸結為勞 動者人力資本的不同;(2)結構主義視角,包括經濟學中的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M Reich, DM Gordon, RC Edwards,1973)與社會學領域中的地位取得理論。前者認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市場分割造成的結構壁壘導致了收入差異,後者則認為家庭背景對地位獲得的影 響,並是隨之收入差異產生的原因。(3)源於社會學領域的關係主義或者社會網絡 的研究視角(Lin,1990),認為嵌入在人們社會網絡中的社會資本也是引起收入差異 的重要原因。而這一角度近些年來被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廣泛關注,可能對解釋中 國問題有特殊的意義與效果。

中國近代思想家梁漱溟先生曾經說過,比之於西方社會,中國社會既不是個人

本位,也不是社會本位,而是一個關係本位的社會。由儒家文化和社會等級觀念支 配的家庭制度,是中國社會的根基,維持著中國的社會秩序。家庭制度也由此造成 了中國社會中裙帶關係和社會腐敗的流行,「缺乏社會紀律的家庭制度使所有社會 組織形式都歸於失敗,比如它通過裙帶關係使國家的行政機構失去功能」,而政治 上的腐敗,又會「促使著個人為生計不得不拼死爭奪」而不具備社會意識。簡而言 之,「關係」作為中國文化環境下的一個關鍵字在很大程度上將每一個社會行動者 的方方面面捲入其中,成為一個無所不在的社會機器。於是,不可避免的,「關係」

也被中國人充分運用到了工作與就業這樣的直接關乎未來生活和收入的人生大事 上。Bian(1997)在有關城市居民求職的意向研究中發現,人民傾向於通過「關係 網」獲得工作。而邊燕杰和張文宏(2001)基於 1999 年天津市就業調查資料的研究則 認為,社會網絡發揮作用的形式以提供人情為主,以傳遞資訊為輔,並且這些作用在 轉型經濟時代尤為突出。Zhang 和 Li(2003)研究了「關係」對於中國農村居民非農 就業的影響,發現它對於農民獲得非農就業具有顯著的影響,而且擁有的不同的「關 係」對農民選擇某種非農就業具有不同的影響。他們認為「關係」在傳遞勞動力市 場上的資訊,特別是向年輕的民工傳遞資訊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勞動力尋職本就是勞動經濟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對社交網絡關係影響勞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力尋職結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中國龐大的勞 動力規模和不完善的勞動力市場決定了就業問題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在 現階段,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就業問題和社會關係網絡交織,找工作「靠拼 爹」的說法在網絡的中興起透露出現實的無奈。民眾普遍認為,擁有優質的社會網 絡的個體通過「關係」找到一分前途光明的工作,這份工作提供給他較高的薪資和 社會地位,讓他有能力維繫甚至拓展自己的社會網絡,以創造更多的晉升機會。於 是形成一種「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惡性循環,社會收入差距與不公平也隨之增 加,導致階層固化,社會難以流動。最終,也許因為勞動市場中難以形成有效的激 勵機制,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造成中國經濟高速的增長難以維持,遂而產生進一步 的社會問題。

因而,研究社會網絡對勞動力尋職以及薪資收入的影響,對更好的理解仍處在 轉型中的中國經濟運行具有特殊意義。就目前研究來看,歐美學者對已開發國家和 未開發國家相關問題均已有了一定研究,理論普遍認為運用「關係」這樣的「非正 式」制度在經濟發展中有傳遞資訊和彌補市場缺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實證分析 沒有形成統一的結論。在很多國家,社會網絡的使用並不能導致收入的增加,學者 也尚未能給出有力的解釋。關於中國的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對社交網絡影響中國 勞動力市場表現的研究文獻較少,且研究方法仍需進一步完善。

基於上述理由,我們在本文中想要基於一份中國社會調查資料回答如下問題:

在中國的勞動市場當中,社會網絡的利用是否會對個體的就業和收入水準產生影 響?如果有影響,這種影響背後的經濟機制是什麼?不同層面的社會網絡所起的作 用是否有所不同?利用關係求職的人群在特質上是否同自主求職人群有所不同?

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有利於加深我們對於中國轉型經濟中社會網絡的作用的理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文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將對現有的相關文獻做詳盡的回顧和評論, 並 通過比較指出本文的貢獻;第三部分是計量模型設計介紹;第四部分是資料來源以 及資料的描述;第五部分將基於薪資決定方程對社會網絡與收入關係作出分析,並 對比不同求職管道人群薪資特徵及網絡作用;最後一部分將對全文進行總結並提出 文章不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