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是以合作學習來進行社會科教學,並評估其對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團隊 合作與人際溝通能力之影響,本章將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待答問題、名詞 解釋及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這個組織結構複雜的社會中,團隊合作與人際溝通的能力是不可忽視的。

近代臺灣教育強調的是能力的提升,不論是九年一貫課程、十二年國教,甚至是 各大專院校要發展的核心,都是希望學生在關鍵能力上有所提升。以九年一貫課 程綱要為例,提出的十項基本能力中,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列為其中第 四項及第五項的基本能力(教育部,2013),其內容特別說明,現今的教育目標,

不再是一味的灌輸繁雜的理論知識,而是培養學生具備能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民 國一百零三年正式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也是重視學生的多元能力(教育 部,2014)。此外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等各大學系所,其培養學生 的核心能力,皆包含有團隊合作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國立臺北大學,2013;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2013)。Cheer 快樂工作人雜誌每年針對「企業最愛大學生」進 行調查,為目前各大企業徵才及各大學辦學成效的重要指標,其調查內容含有八 項,團隊合作能力則為其中一項重要的指標(Cheer 雜誌,2014)。由上述可知,

團隊合作與人際溝通能力是未來社會中不容小覷的基本能力。

團隊合作與人際溝通能力在現今的社會中雖然相當重要,然而,現代學童在 家庭生活中,因為人口結構趨於簡單,不容易從中學習到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溝 通能力,那如何在學校學習環境中,強化這兩項能力,這也是本研究想要探究的

2

第一個重點。合作學習於十九世紀由英國發貣,發展至今已漸趨於成熟。合作學 習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重視學生之間的互信與互賴,最後的成果不只看個人 的績效,亦重視團體績效,且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團體歷程,可以幫助學生在合 作過程後自我檢討,積極增強正向行為,有效的協助學生達成團隊目標。因此,

本研究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作為提升學童的團隊合作能力與人際溝通能力的 策略,並與傳統教學做比較。

然而,在評估合作學習團隊合作能力與人際溝通能力之影響時,頇有一有效 可信的工具,在過去文獻中,少有針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團隊合作與人際溝通能力 測量的量表,而已有的量表,只是根據各種理論模式之構陎,所發展出來的量表,

只進行專家效度的測量,未用統計分析技術加以確認。另外,在過去有關團隊合 作的量表編製,其針對的對象都傾向於企業團隊、教師團隊或大專以上能力的各 團體等,較忽略國小學童此能力的量表編製。而針對國小學童人際溝通能力的研 究,多為特教學童或特定團體,因此,本研究將針對一般國小六年級學童編製團 隊合作能力與人際溝通能力量表,並採用統計分析方式,考驗其信度及建構效 度。

另外,在合作學習的相關研究中,王梅碟(2011)將合作學習法應用於社會 科的研究,發現在合作技巧上,女生顯著優於男生。而蔡鵑竹(2003)的研究,

卻發現社會科接受合作學習的學生,其同儕關係與合作技巧並未因性別而有顯著 差異。因此本研究也將針對社會科合作學習中,不同性別之學童在團隊合作能力 與人際溝通能力上的差異做探討,以便瞭解在社會科運用合作學習是否會有利於 某一性別學生的學習。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編製國小六年級學童團隊合作與人際溝通能力的量表,

3

並進行信度與建構效度的分析,再以此為研究工具,評估採用合作學習融入社會 科教學對學童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提升情形之影響。接著再分析接受合 作學習後,不同性別學生在這兩項能力上的差異。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以上之研究動機,茲將本研究之具體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對象,編製團隊合作能力之量表,並分析其信度與建構 效度。

二、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對象,編製人際溝通能力之量表,並分析其信度與建構 效度。

三、探討社會科採用不同教學法(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團隊 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的影響。

四、探討社會科採用不同教學法(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團隊 合作能力各構陎的影響。

五、探討社會科採用不同教學法(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人際 溝通能力各構陎的影響。

六、探討不同性別學生在合作學習後團隊合作能力的表現差異。

七、探討不同性別學生在合作學習後人際溝通能力的表現差異。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以上之研究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如下:

一、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對象,編製的團隊合作能力量表,其信度與建構效度為 何?

二、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對象,編製的人際溝通能力量表,其信度與建構效度為 何?

三、比較國小六年級學生在社會科分別接受「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後,其 團隊合作能力是否有差異?

四、比較國小六年級學生在社會科分別接受「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後,其 人際溝通能力是否有差異?

五、六年級學生在接受社會科合作學習後,其在團隊合作能力之協調、合作、資 訊分享表現上,是否有顯著提升?

六、六年級學生在接受社會科合作學習後,其在人際溝通能力之表達、傾聽、同 理反應、社交互動表現上,是否有顯著提升?

七、不同性別的六年級學生在接受社會科合作學習後,在團隊合作能力上是否有 顯著差異?

八、不同性別的六年級學生在接受社會科合作學習後,在人際溝通能力上是否有 顯著差異?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 (cooperative learning ) 是一種有計畫性的教學策略,為了提升學習

5

效果,透過學生之間互賴、溝通、合作來達到學習目標。其特色是透過異質分組 的方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在積極互賴的互動中,提升人際關係,以達 到更好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實驗組所使用的合作學習教學法為 Slavin 在 1978 年發展出的學生小 組成尌區分法 (student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簡稱 STAD),先按學生成績作 異質分組,配合國小六年級的社會科教材,進行合作學習,每單元都安排團體歷 程、個別測驗及個人與組別的獎勵。

二、傳統教學

本研究所指的傳統教學是一般傳統的講述式教學,教師按教材內容對全班講 述,學生坐在位子上聽講,學生可以隨時提出問題請教老師,教師授課後一樣進 行單元測驗,最後表揚個人成績優異者。其特色是教學內容全班一致,採用直接 傳授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習方式較為被動,本研究之對照組所採用的 教學法即為此種傳統教學。

三、團隊合作

團隊合作是兩個人以上,為團隊目標而互相依賴、支援,貢獻自己的知識才 能,為團隊目標而努力,並且共同承擔最後成敗的責任。

四、人際溝通

人際溝通能力為人能夠正確且有效的將訊息利用多元的方式傳達給收訊者,

並達到良好社會互動行為的能力。這互動了歷程應包含以下幾個正確性:1.訊息 傳達的管道正確。2.訊息傳達的目標正確。3.訊息傳達的內容正確。4.訊息傳達 的方式正確。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 102 學年度國小六年級上學期社會科為研究範圍,探討合作學習之 成效。正式教學實驗樣本採方便取樣,以臺中市一所國小之六年級兩個班級 53 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因取樣方法、人力、時間及資源有所限制,因此本研究之結 果是否能夠進一步推論至其他地區的學童或其他年齡層的學生,則還有待後續之 研究。

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