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來氣候變遷的相關議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人類濫用資源、工業化的生 產活動,嚴重影響地球維持生命循環的平衡,因而造成各國氣候異常、全球暖化。

為了使地球能提供永續的生長環境,遏止溫室氣體(green house gas; GHG)排放 為各國努力的目標。聯合國於 1992 年 5 月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 或 FCCC), 該國際公約的目標在於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避免氣候系統遭受破壞,但沒有規定 相關實施的機制,且缺乏法律約束力。為設定強制排放限制,該公約在 1995 年 制訂著名的補充條款:「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京都議定書提出 3 種彈 性機制,以提供降低溫室氣體之經濟誘因與管理工具。1 其中,以市場為基礎

(market-based)的「排放交易」(Emission Trade, ET)為主要管理工具,因此,

各國政府紛紛透過實施「總量管制交易」(Cap and Trade)來達成排放減量目標。

參與廠商(以下簡稱廠商)加入汙染排放權交易機制,需依據取得政府免費 核配污染排放權(Emission allowances)、生產進度、污染排放權價格及提交污染 排放權給政府等會計事項,作會計紀錄並在財務報告揭露相關資訊。雖然在污染 汙染排放權交易機制中會計制度僅為配角,但會計資訊為股市的重要資訊之一,

對股價有重大的影響。如果會計資訊無法忠實表達廠商營運的情況,會影響公司 股價的表現。此外,透過正確反應污染排放權的價格,將外部成本內部化,可影 響廠商的生產決策,降低外部性對資源配置的扭曲,達成污染減量的目的。因此,

設置一個良好的會計制度,亦為污染權交易制度成功的重要一環。

但目前為止,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與國際會計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均未

1 3 種彈性機制分別為:聯合減量(Joint Implementation, JI)、清潔發展機制(Consumer Direct Marketing, CDM)、及排放交易 (Emission Trade, E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公布污染排放權的會計準則。國際財務報導準則解釋委員會(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Interpretations Committee, IFRIC)雖曾於 2004 年 12 月發布「國 際財務報告解釋公告第 3 號—排放權」(IFRIC3 emission rights),但僅僅實施 6 個月,於 2005 年 6 月被撤回。廠商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及揭露型態,

因此,即使是規模與特質相同的廠商,進行相同的生產程序,也可以因為選擇不 同的會計處理方法,而產生不同的會計數字。亦即,廠商的財務報告的本期損益、

資產與負債認列額度,會因為使用的會計程序不同而有差異。

基於國內缺乏污染汙染排放權交易機制之會計方法的研究,本文先透過文獻 蒐集 3 種實務界常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並說明其處理方式的異同點及特色;然 後,以數量方法驗證 3 種會計方法的揭露資訊的差異。因為缺乏實際資料,本文 模擬廠商規模、生產型態及排放權價格,建立 27 種廠商的數據,用以分析會計 處理方法對財務報導的影響,以期作為制訂污染排放權之會計準則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架構

本文研究目的列示如下:

一、介紹目前實務界常採用三種會計處理方法─美國淨額法、IAS38 成本法及 IAS38 重估法之異同點及特色。

二、分別探討資產、負債及政府補助的定義、分類、期初衡量與後續衡量等相關 認列問題。

三、透過模擬建立不同之廠商規模、廠商生產型態及價格波動情況的 27 種廠商 的數據,分析 3 種不同會計處理對汙染排放權、提交義務及淨利影響的差 異。

本文的研究架構共分成六章,將其流程整理成圖 1-1 並分述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主要介紹本文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架構及章節安排;

第二章為各國總量管制交易會計處理準則,藉由釋例說明美國淨額法與國際財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報告解釋公告第 3 號—排放權的會計分錄及財務報表表達方式,分析不同會計處 理對於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第三章為會計理論之探討,分別從資產、負 債和政府補助的定義、分類、期初衡量與後續衡量等,作深入的探討,然後整理 總量管制交易下不同的會計制度與相關實證研究;第四章為情境分析與實證結果,

以模擬建立數據的方法,進行資料的敘述性分析;第五章為結論,依實證結果提 出結論。並針對本文不足之處,對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各國總量管制交易會計處理準則

會計理論之探討

情境分析與實證結果

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架構圖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 8; SFAC No. 8),認為財務報表的目的為:

一、潛在投資者、借款者和其他貸款者作有關提供廠商資源的決策時,提供關於 general purpose financial reporting is to provide financi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porting entity that is useful to existing and potential investors, lenders, and other creditors i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providing resources to the entity. Those decisions involve buying, selling, or holding equity and debt instruments and providing or settling loans and other forms of credit.”

3 FASB, SFAC 8, para.OB3. “Decisions by existing and potential investors about buying, selling, or holding equity and debt instruments; for example, dividends, principal and interest payments, or market price increases. Similarly, decisions by existing and potential lenders and other creditors about providing or settling loans and other forms of credit depend on the principal and interest payments or other returns that they expect. Investors’, lenders’ and other creditors’ expectations about retu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