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針對研究者對研究的構思加以整理。全章共分六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

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假設;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 限制;第六節為名詞解釋。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968 年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理事長謝國城先生邀請甫獲得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 棒賽冠軍的日本隊來台友誼賽,我國則派出全國冠軍隊臺東紅葉少棒隊迎戰。結 果紅葉以 7 比 0 勝日本和歌山隊 (江 杰 龍 , 2012)。從此之後,全國各地棒球運 動蓬勃發展起來,國小棒球隊更是猶如雨後的春筍般的成立。同一時期,青少棒 及青棒也因這股風潮而日漸興盛,更在 70 年代創下三級棒球同時獲得 6 次世界冠 軍的輝煌成績,也因為三級棒球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成棒及職棒提供了相當優秀的 人才,而奠定了棒球在臺灣國球的地位。

然而近年來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學生人數的減少,棒球器材昂貴,經費場地 不足和安全顧慮,主管的支持度等因素,使得全國的少年棒球隊數呈現停滯不前 的趨勢(學生棒球聯盟官網,2012)。相較於棒球的危險性擊球與訓練的難度,樂 樂棒球的優點是安全且男女皆容易上手,因此政府近年來於校園大力推廣樂樂棒 球運動,目的就是爲了推展基層棒球運動,培養基層棒球人才,增進學童對棒球 運動的興趣; 2008 年教育部提出「促進優質學生棒球運動方案」推動理念,讓台 灣的學童及選手能「國小玩棒球,國中學棒球,高中練棒球,大專愛棒球」。另外 行政院國家發展計畫挑戰 2008 年 E 世代人才培育計畫,以「一人一運動,一校一 團隊」為主軸推動校園棒球。2009 年 5 月起推動「國中小學普及化運動」,為配合 棒球振興方案,國小五、六年級訂為「樂樂棒球」,以增進校園棒球運動人口為目 標。2012 持續推動「促進優質學生棒球運動方案」及「國中小學普及化運動」兩 項計畫,無非是希望邁向優質永續經營之學生棒球運動(教育部官網,2012)。2013 年 4 月 3 日教育部長蔣偉寧說,教育部正大力推廣棒球,樂樂棒球可算入門棒球 活動,因此不會停辦比賽,還會擴大棒球相關活動規模 (中央社,2013)。2013 年 5 月 31 日教育部體育署在國民中小學生普及化運動規劃會議中決議,樂樂棒球 由現階段 5 至 6 年級改為 3 至 5 年級,讓樂樂棒球這項運動向下紮根及擴展參與 層面。

臺東縣是紅葉少棒的發源地,也號稱臺灣的棒球王國。雖然臺東縣政府每年 投入棒球的資源占體育預算的 1/6,不過受少子化影響,球隊被迫解散(中央社,

2013)。這點可以從臺東縣軟硬式少棒隊伍從 97 學年度的 31 隊到 101 學年度的 17 隊(學生棒球聯盟官方網站,2012),有逐年遞減的趨勢;但從 98 學年樂樂棒球運 動推動以來,參與的隊數從 98 學年度的 55 校 61 隊,直到 101 學年度的 84 校 105 隊(臺東縣教育處,2009、2010、2011、2012)。可見樂樂棒球在臺東縣基層推廣

的成效。由於樂樂棒球具有安全性、趣味性、男女皆宜的普及性(賴名彥,2006) 與棒球規則的共通性(陳慶宜,2011),使得樂樂棒球在學校體育教學中讓學童對 棒球產生了興趣,對於棒球運動人口的增加與普及可說是一重要助力。

臺東縣樂樂棒球運動既然如此興盛,其學童之參與動機為何,令研究者相當 好奇。多年以來國小學童運動參與動機一直是心理學研究討論的議題(鄧瑞芳,

2008;顏盟展,2010)。Yoesting 和 Burkhead (1973)認為兒童時期的參與經驗 十分重要。而參與過程中是受何因素或驅動力驅使,更是學者們關注的重點(Gill

&Willians,1996;Zhang,Smith,Pease& Mahar,1996)。Stipek(1993)指出,內 在動機是維持運動原從事運動的主要動力。盧俊宏(1994)指出,動機是引起個體 活動並維持此項活動朝向某依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張榮勳(1998)亦指出,透過 動機的了解能幫住我們找出兒童們真正需求的運動。美國 T.Ball 協會指出樂樂棒 球是大多數孩子的第一團隊運動之一,有高水準的成年人的支援和熱情。樂樂棒 球已被證明是自然過渡到標準棒球和壘球技術的一種運動。為此,它提供年輕球 員了穩定且完整的棒壘球的基本技能與對於這運動的熱情。陳慶宜(2010)指出臺 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樂樂棒球的參與動機因素為「運動發展」、「環境影響」、「滿 足需求」及「教師教學」;趙鋅國(2011)指出台北縣國小樂樂棒球選手的參與動機 因素為「滿足需求」、「訓練情境」「人際關係」、「自我成就」及「獎賞稱讚」。為 此研究者對於臺東縣國小學童樂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是否與其他縣市不同,

而致使推廣如此迅速,希望能經由本研究研究結果提供建議,能有助於尚未組隊 的學校能參與樂樂棒球運動,是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張春興(1991)認為學習滿意度是指個體從活動中獲得滿足感,此種滿足感又 轉而強化個體繼續參與活動的動機。謝惠卿 (2002)指出,學生學習滿意度是一種 感覺或態度,而這種感覺或態度來自於學習者對整個學習活動的喜愛程度。范淑 媚(2006)認為學生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者在參與學習之後,對整體學習活動的喜 歡程度或達成學習需求,目標的滿足程度。郭美貝(2012)認為學習滿意度係指學 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各種學習活動的一種主觀感受狀況,呈現出達到學習者原 先的需求或預期結果的滿意程度。在其他運動及體育課之學習滿意度研究相當普 遍。吳欣慈(2009)指出基隆市國小學童新式健身操學習滿意度因素為「場地設 備」、「教師教學」、「課程內容」、「同儕關係」及「學習成效」。陳世雄(2011)指出 臺北市國小體育班與普通班運動代表隊學習滿意度因素為「場地設備」、「學校行 政」、「教師教學」及「同儕關係」。陳進展(2006)認為臺南縣國小學生「健康與體 育學習領域」學習滿意度因素為「場地設備」、「學校行政」、「教師教學」、「課程 內容」、「同儕關係」及「學習成效」。2003 年教育部將樂樂棒球列入體育推行計畫 中,所以樂樂棒球不只是運動亦是體育課程。因此樂棒球運動的推展與落實與否 攸關於學校體育的成效,而學校體育的成效的優劣則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且樂樂棒球是學校體育推展的重要項目之一,學校行政單位、教師教學以及課程 與環境,扮演著重要且關鍵的學習滿意度因素。因此探究學童對樂樂棒球的學習

滿意度是本研究動機之二。

2013年教育部體育白皮書指出,普及化運動方案的實施對促進學生運動參與 人口有所助益,然各級政府與學校運動種類選用與學生身心發展特質的契合性,

以及辦理方式的適當性均可再改善,以符合普及性運動的本質。因此了解學童參 與樂樂棒球的動機因素,藉此引發及維持興趣,使得更多學童參與此項運動,並 從學習中獲得滿意及成就感,進而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是故,激發學童對樂樂 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瞭解學童的學習滿意度因素,是本研究動機之三。

本研究期望瞭解臺東縣參與樂樂棒球運動學童的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二者 之間是否有關連?二者之間是否有影響?期能有助於推展樂樂棒球運動,提升學 校樂樂棒球運動風氣,加深學童對棒球運動的熱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臺東縣 102 學年度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 機與學習滿意度的現況及探討相關、預測情形。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瞭解臺東縣國小參加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童之背景資料、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 度的現況。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 。

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 形。

四、探討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間的之相關。

五、探討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對學習滿意度之預測。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臺東縣國小參加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童之背景資料、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的 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為 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為 何?

四、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間是否有顯著相 關?

五、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是否能有效預測學習滿意度?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級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參與球隊時間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 著差異。

(四)不同每週訓練時數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 著差異。

(五)不同運動成績表現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 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