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 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 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Copied!
1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玉枝 博士

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 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研究生:楊立愷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8 月

(2)
(3)
(4)

三年的暑期時光,眨眼即逝。從社教人轉入體育人,心理無不戒慎恐懼,害 怕無法適應而休學。然而在體育系這個大家庭中,我感受到教授們如沐春風及精 闢而深入的教導,以及同學們之間的相互扶持,使我能繼續在體育領域裡探索更 高深的學問,進而完成學業。首先感謝我的論文指導教授陳玉枝博士,沒有她如 嚴父般嚴謹的督促與慈母般時時刻刻的關心,我無法順利我的論文。另外臺灣師 大的闕月清博士與高雄師大的鄭漢吾博士的誠心斧正,提供寶貴意見,使本論文 更加充實與完整。

另外,當我在碩一遞出休學單時,給我正向鼓勵及心理建設的班導范春源教 授,沒有您就沒有現在穿上碩士服我。此外,在論文資料蒐集時大力協助我的各 校校長、主任、老師們,才能順利回收寶貴的資料,在此一並致謝。也要感謝同 組同學明和、淑慎、首銘及仁傑,不厭其煩的給於我在課業上協助與精神上的鼓 勵。感謝系上所有教授與班上同學,三年來你們豐富了我人生中的色彩與記憶,

將使我難忘。

最後,感謝我的父母、我美麗賢慧的老婆美蓉、兩個寶貝兒子晉閤與洸閤,

謝謝你們這三年來的體諒與支持,讓我順利完成論文及學業。

完成學業,取得學業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起點的開始。未來的路上,我將 秉持教授們嚴謹專業的態度和同學們之間互助扶持的精神,在教學現場上發揮所 長。再次感謝所有指導過我的教授與協助過我的同學,以及支持我的親朋好友 們。謝謝!

楊立愷 謹誌

中華民國 103 年 8 月

(5)

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研 究 生:楊立愷 指導教授:陳玉枝 日 期:2014.8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 意度的現況及探討其相關、預測情形。以臺東縣 102 學年度國小四、五年級 452 位學童為研究對象。透過自編問卷,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進行調查,總計取得 450 份有效問卷。再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皮爾森積差相關、雪費法事後比較及多元逐步迴歸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 果發現:ㄧ、臺東縣國小學童參與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很高,學習滿意度也 很高。(一)參與學童以四年級男生、參與時間未滿 1 年、訓練時間 1 小時以上至 未滿 2 小時及參賽經驗以參加校內預賽者居多。(二)參與動機(M=4.07)頗高,其 因素以「健康適能」最高,其次依序為「運動發展」、「人際關係」、「成就感」,而

「環境影響」程度居末。(三)學習滿意度(M=4.15)很高,其因素以「課程內容」

能最高,其次依序為「學習成效」、「場地設備」、「教師(教練) 教學」、「同儕關係」, 而「學校行政」程度居末。二、不同性別與不同參賽經驗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參 與動機具有顯著差異。(一)男性學童在「人際關係」、「成就感」、「健康適能」三 個參與動機因素與整體參與動機上較女性學童有較高之表現。(二)參加縣內決賽 的國小學童,在「人際關係」、「成就感」、「健康適能」、「運動發展」、「環境影響」

五個參與動機因素與整體參與動機上較參與校內選拔賽、地區預賽、縣內複賽有 較高之表現。三、不同性別、參與樂樂棒球團隊時間、每週訓練時數及參賽經驗 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學習滿意度上具有顯著差異。(一)男生在「學習成效」、「場 地設備」二個學習滿意度因素較女生有較高之

表現。(二)參加時間「1 年以上至未滿 2 年」的在「學校行政」學習滿意度較高。

(三)每週訓練時數「2 小時以上至未滿 4 小時」在「教師(教練)教學」學習滿意度 較高。(四)參加縣內決賽的學童在整體及「學習成效」、「學校行政」、「場地 設備」、「教師(教練)教學」、「同儕關係」上學習滿意度較高。四、臺東縣 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間具有高度正向相關

(r=.714)。五、臺東縣國小學童樂樂棒球運動參與動機能預測學習滿意度。

關鍵詞:樂樂棒球運動、參與動機、學習滿意度

(6)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ee Ball

M. ED.Thesis: August 2014 Graduate:Yang Likai

Advisor:Yuh-Chih Chen, Ph. D.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aitu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participating in Tee Ball. In addition, the study examined the difference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sampling 452 students of fourth and fif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Taitung County in 102 academic year.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Independent Single-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Scheffe’s Method and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 1.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ee Ball in Tiatugn County had high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as well as high levels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1) The major participators were those students who were fourth grade boys, participating less than 1 year, and involving in training from 1 to 2 hours, also the contestants of preliminary games in school. (2)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M=4.07) remained high. “Health and Fitness”, was on the top, followed by “Sports Develop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Environmental Influence” was the last.

(3) The category, “Learning Satisfaction”, receives high score(M=4.15). The factor,

“Course Content” tops the chart, followed by “Learning Result”, “Facility”, “Teaching (Coaching) Instruction”, “Peer Relationship”,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was at the bottom. 2.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showed in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of the students in Taitung County, determined by Genders and experiences. (1) Boys showed stronger motivations than girls in the categori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elf-Fulfillment", "Health and Fitness". (2) As the children who contested in final competition of the county’s tournaments had stronger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in the item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e of Achievement”, “Health and Fitness”,

(7)

students in Tiatung County showed great distinction among levels of satisfaction in the term of group practice, weekly training hours, and competition experiences. (1) Boys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satisfaction in the items of “learning Result” and “Facility” than girls. (2)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from 1 to 2 years had higher levels of satisfaction in the items of “School Ammonization”, “Facility”, “Teaching (Coaching) Instruction”,

“Peer Relationship”. (3)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training from 2 to 4 hours had higher levels of satisfaction in “Teaching (Coaching) Instruction”, “School

Administration”. (4)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country final had higher levels of satisfaction in “Learning Result”, “School Administration”, Facility”,

“Teaching(Coaching) Instruction”, and “Peer Relationship”. 4. The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tung Country in Tee Ball showed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r=.714) 5. The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ee Ball in Tiatugn County had predictive the effect on learning satisfaction.

Keywords: Tee Ball,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atisfaction

(8)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授權書

謝誌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表次...

vi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六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樂樂棒球運動之起源與發展... 6

第二節 參與動機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11

第三節 學習滿意度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27

第四節 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8

第二節 研究流程... 79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8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83

第五節 資料分析... 9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94

(9)

現況分析... 94

第二節 不同背景項國小學童樂樂棒球運動參與動機之差異情 形... 100

第三節 不同背景項國小學童樂樂棒球運動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 形... 109

第四節 臺東縣國小學童樂樂棒球運動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 分析... 117

第五節 臺東縣國小學童樂樂棒球運動參與動機對學習滿意度之預測 分析... 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28

中文部分... 128

英文部分... 140

附錄... 143

附錄一 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初始問 卷... 144

附錄二 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預試問 卷... 148

附錄三 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正式問 卷... 152

(10)

表 1 臺東縣歷年樂樂棒球賽參賽隊伍數(舊制)... 10

表 2 臺東縣歷年樂樂棒球賽參賽隊伍數(新制)... 11

表 3 動機的定義彙整表... 12

表 4 有關運動休閒之參與動機的因素彙整表... 17

表 5 有關運動社團之參與動機的因素彙整表... 17

表 6 有關運動代表隊之參與動機的因素彙整表... 20

表 7 不同研究者研究參與動機構面之摘要表... 21

表 8 學習滿意度的因素彙整表... 30

表 9 學生學習滿意度構面之摘要表... 33

表 10 不同性別與參與動機相關研究摘要表... 38

表 11 不同性別與參與動機相關研究彙整表... 40

表 12 不同年級與參與動機相關研究摘要表... 42

表 13 不同年級與參與動機相關研究彙整表... 45

表 14 不同參與球隊時間與參與動機相關研究摘要表... 47

表 15 不同參與球隊時間與參與動機相關研究彙整表... 50

表 16 每週不同訓練時數與參與動機相關研究摘要表... 51

表 17 每週不同訓練時數與參與動機相關研究彙整表... 54

表 18 不同參賽經驗與參與動機相關研究摘要表... 55

表 19 不同參賽經驗與參與動機相關研究彙整表... 57

(11)

表 21 不同性別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彙整表... 59

表 22 不同年級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摘要表... 61

表 23 不同年級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彙整表... 63

表 24 不同參與球隊時間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摘要表... 65

表 25 不同參與球隊時間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彙整表... 66

表 26 每週不同訓練時數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摘要表... 68

表 27 每週不同訓練時數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彙整表... 69

表 28 不同參賽經驗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摘要表... 70

表 29 不同參賽經驗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彙整表... 72

表 30 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研究摘要表... 72

表 31 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研究彙整表... 75

表 32 參與動機對學習滿意度預測研究摘要表... 76

表 33 參與動機對學習滿意度的預測彙整表... 76

表 34 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之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預測問卷 發放分配情形表... 81

表 35 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之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正式問卷 發放分配情形表... 81

表 36 國小學童參與動機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83

表 37 國小學童參與動機量表第一次因素分析摘要表... 84

表 38 國小學童參與動機量表第二次因素分析摘要表... 85

(12)

表 40 國小學童學習滿意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88

表 41 國小學童學習滿意度量表因素分析... 90

表 42 國小學童學習滿意度量表信度分析... 91

表 43 臺東縣國小學童背景項之描述性分析... 94

表 44 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參與動機量表中各題項平均數分析摘要表... 96

表 45 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參與動機各構面之平均數分析摘要表... 98

表 46 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學習滿意度各題項平均數分析摘要表... 98

表 47 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學習滿意度各構面平均數分析摘要... 98

表 48 不同性別在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01

表 49 不同年級在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02

表 50 不同參與樂樂棒球團隊時間在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03

表 51 不同每週訓練時數在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04

表 52 不同樂樂球運動參賽經驗在參與動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06

表 53 不同性別在學習滿意度之t 檢定及差異分析摘要表... 110

表 54 不同年級在學習滿意度之t 檢定及差異分析摘要表... 111

表 55 不同參與樂樂棒球團隊時間在學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 112

表 56 不同每週訓練時數在學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3

表 57 不同樂樂球運動參賽經驗在學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115

(13)

表 59 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參與動機對整體學習滿意度之多元逐步回歸分

析... 119

表 60 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參與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120

表 61 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參與動機對學校行政之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121

表 62 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參與動機對同儕關係之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121

表 63 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參與動機對教師(教練)教學之多元逐步回歸 分... 122

表 64 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參與動機對場地設備之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123

表 65 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參與動機對課程內容之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124

(14)

圖 1 樂樂棒球場地... 9

圖 2 期望理論中期望與工具價值的關係... 27

圖 3 研究架構圖... 78

圖 4 研究步驟... 79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章針對研究者對研究的構思加以整理。全章共分六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

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假設;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 限制;第六節為名詞解釋。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968 年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理事長謝國城先生邀請甫獲得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 棒賽冠軍的日本隊來台友誼賽,我國則派出全國冠軍隊臺東紅葉少棒隊迎戰。結 果紅葉以 7 比 0 勝日本和歌山隊 (江 杰 龍 , 2012)。從此之後,全國各地棒球運 動蓬勃發展起來,國小棒球隊更是猶如雨後的春筍般的成立。同一時期,青少棒 及青棒也因這股風潮而日漸興盛,更在 70 年代創下三級棒球同時獲得 6 次世界冠 軍的輝煌成績,也因為三級棒球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成棒及職棒提供了相當優秀的 人才,而奠定了棒球在臺灣國球的地位。

然而近年來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學生人數的減少,棒球器材昂貴,經費場地 不足和安全顧慮,主管的支持度等因素,使得全國的少年棒球隊數呈現停滯不前 的趨勢(學生棒球聯盟官網,2012)。相較於棒球的危險性擊球與訓練的難度,樂 樂棒球的優點是安全且男女皆容易上手,因此政府近年來於校園大力推廣樂樂棒 球運動,目的就是爲了推展基層棒球運動,培養基層棒球人才,增進學童對棒球 運動的興趣; 2008 年教育部提出「促進優質學生棒球運動方案」推動理念,讓台 灣的學童及選手能「國小玩棒球,國中學棒球,高中練棒球,大專愛棒球」。另外 行政院國家發展計畫挑戰 2008 年 E 世代人才培育計畫,以「一人一運動,一校一 團隊」為主軸推動校園棒球。2009 年 5 月起推動「國中小學普及化運動」,為配合 棒球振興方案,國小五、六年級訂為「樂樂棒球」,以增進校園棒球運動人口為目 標。2012 持續推動「促進優質學生棒球運動方案」及「國中小學普及化運動」兩 項計畫,無非是希望邁向優質永續經營之學生棒球運動(教育部官網,2012)。2013 年 4 月 3 日教育部長蔣偉寧說,教育部正大力推廣棒球,樂樂棒球可算入門棒球 活動,因此不會停辦比賽,還會擴大棒球相關活動規模 (中央社,2013)。2013 年 5 月 31 日教育部體育署在國民中小學生普及化運動規劃會議中決議,樂樂棒球 由現階段 5 至 6 年級改為 3 至 5 年級,讓樂樂棒球這項運動向下紮根及擴展參與 層面。

臺東縣是紅葉少棒的發源地,也號稱臺灣的棒球王國。雖然臺東縣政府每年 投入棒球的資源占體育預算的 1/6,不過受少子化影響,球隊被迫解散(中央社,

2013)。這點可以從臺東縣軟硬式少棒隊伍從 97 學年度的 31 隊到 101 學年度的 17 隊(學生棒球聯盟官方網站,2012),有逐年遞減的趨勢;但從 98 學年樂樂棒球運 動推動以來,參與的隊數從 98 學年度的 55 校 61 隊,直到 101 學年度的 84 校 105 隊(臺東縣教育處,2009、2010、2011、2012)。可見樂樂棒球在臺東縣基層推廣

(16)

的成效。由於樂樂棒球具有安全性、趣味性、男女皆宜的普及性(賴名彥,2006) 與棒球規則的共通性(陳慶宜,2011),使得樂樂棒球在學校體育教學中讓學童對 棒球產生了興趣,對於棒球運動人口的增加與普及可說是一重要助力。

臺東縣樂樂棒球運動既然如此興盛,其學童之參與動機為何,令研究者相當 好奇。多年以來國小學童運動參與動機一直是心理學研究討論的議題(鄧瑞芳,

2008;顏盟展,2010)。Yoesting 和 Burkhead (1973)認為兒童時期的參與經驗 十分重要。而參與過程中是受何因素或驅動力驅使,更是學者們關注的重點(Gill

&Willians,1996;Zhang,Smith,Pease& Mahar,1996)。Stipek(1993)指出,內 在動機是維持運動原從事運動的主要動力。盧俊宏(1994)指出,動機是引起個體 活動並維持此項活動朝向某依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張榮勳(1998)亦指出,透過 動機的了解能幫住我們找出兒童們真正需求的運動。美國 T.Ball 協會指出樂樂棒 球是大多數孩子的第一團隊運動之一,有高水準的成年人的支援和熱情。樂樂棒 球已被證明是自然過渡到標準棒球和壘球技術的一種運動。為此,它提供年輕球 員了穩定且完整的棒壘球的基本技能與對於這運動的熱情。陳慶宜(2010)指出臺 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樂樂棒球的參與動機因素為「運動發展」、「環境影響」、「滿 足需求」及「教師教學」;趙鋅國(2011)指出台北縣國小樂樂棒球選手的參與動機 因素為「滿足需求」、「訓練情境」「人際關係」、「自我成就」及「獎賞稱讚」。為 此研究者對於臺東縣國小學童樂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是否與其他縣市不同,

而致使推廣如此迅速,希望能經由本研究研究結果提供建議,能有助於尚未組隊 的學校能參與樂樂棒球運動,是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張春興(1991)認為學習滿意度是指個體從活動中獲得滿足感,此種滿足感又 轉而強化個體繼續參與活動的動機。謝惠卿 (2002)指出,學生學習滿意度是一種 感覺或態度,而這種感覺或態度來自於學習者對整個學習活動的喜愛程度。范淑 媚(2006)認為學生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者在參與學習之後,對整體學習活動的喜 歡程度或達成學習需求,目標的滿足程度。郭美貝(2012)認為學習滿意度係指學 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各種學習活動的一種主觀感受狀況,呈現出達到學習者原 先的需求或預期結果的滿意程度。在其他運動及體育課之學習滿意度研究相當普 遍。吳欣慈(2009)指出基隆市國小學童新式健身操學習滿意度因素為「場地設 備」、「教師教學」、「課程內容」、「同儕關係」及「學習成效」。陳世雄(2011)指出 臺北市國小體育班與普通班運動代表隊學習滿意度因素為「場地設備」、「學校行 政」、「教師教學」及「同儕關係」。陳進展(2006)認為臺南縣國小學生「健康與體 育學習領域」學習滿意度因素為「場地設備」、「學校行政」、「教師教學」、「課程 內容」、「同儕關係」及「學習成效」。2003 年教育部將樂樂棒球列入體育推行計畫 中,所以樂樂棒球不只是運動亦是體育課程。因此樂棒球運動的推展與落實與否 攸關於學校體育的成效,而學校體育的成效的優劣則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且樂樂棒球是學校體育推展的重要項目之一,學校行政單位、教師教學以及課程 與環境,扮演著重要且關鍵的學習滿意度因素。因此探究學童對樂樂棒球的學習

(17)

滿意度是本研究動機之二。

2013年教育部體育白皮書指出,普及化運動方案的實施對促進學生運動參與 人口有所助益,然各級政府與學校運動種類選用與學生身心發展特質的契合性,

以及辦理方式的適當性均可再改善,以符合普及性運動的本質。因此了解學童參 與樂樂棒球的動機因素,藉此引發及維持興趣,使得更多學童參與此項運動,並 從學習中獲得滿意及成就感,進而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是故,激發學童對樂樂 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瞭解學童的學習滿意度因素,是本研究動機之三。

本研究期望瞭解臺東縣參與樂樂棒球運動學童的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二者 之間是否有關連?二者之間是否有影響?期能有助於推展樂樂棒球運動,提升學 校樂樂棒球運動風氣,加深學童對棒球運動的熱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臺東縣 102 學年度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 機與學習滿意度的現況及探討相關、預測情形。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瞭解臺東縣國小參加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童之背景資料、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 度的現況。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 。

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 形。

四、探討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間的之相關。

五、探討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對學習滿意度之預測。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臺東縣國小參加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童之背景資料、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的 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為 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為 何?

四、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間是否有顯著相 關?

五、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是否能有效預測學習滿意度?

(18)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級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參與球隊時間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 著差異。

(四)不同每週訓練時數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 著差異。

(五)不同運動成績表現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有顯 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級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參與球隊時間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有顯 著差異。

(四)不同每週訓練時數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有顯 著差異。

(五)不同運動成績表現的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學習滿意度有顯 著差異。

三、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

四、臺東縣國小學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對學習滿意度有ㄧ定的預測力。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茲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臺東縣以 102 學年度參加臺東縣樂樂棒球賽之四、五年級學童為 研究對象為範圍

二、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結果有其限制性,是否適用於其他地區與年級,宜再進一步研究 。

(二) 本研究已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問卷填答採自陳量表,因此學童本 身心理、生理、社會期許或環境因素等影響因素,故本研究將無法控制 受測者填答的真實程度,僅能假設受測者均誠實填答問卷,為本研究之 限制。

(19)

第六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針對「樂樂棒球」、「參與動機」和「學習滿意度」等重要名詞界定說 明如下:

一、樂樂棒球(Tee Ball)

樂樂棒球源自於美國,世界各國俗稱為 Tee Ball,臺灣譯名為”樂樂棒球”

。1996 年由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成立研發小組,發展出的一種類似棒壘球的運 動。其特色為無年齡限制、活動安全、不受場地限制、比賽多變好玩。本研 究之樂樂棒球運動是指 102 年改制後之樂樂棒球運動。

二、參與動機(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參與動機係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使該一活動朝某一目 標的內在歷程 (張春興,1991)。本研究之參與動機是指在「臺東縣國小學童 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問卷」中,「參與動機量表」

上填答之得分情形,得分越高表示參與動機越高;得分越低,則反之。

三、學習滿意度(Learning Satisfaction):學習滿意度是一種對學習活動的感覺 或態度,這種態度的形成,是學生喜愛該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之期望、

需求獲得達成(馬芳婷,1989)。本研究之學習滿意度是指在「臺東縣國小學 童在樂樂棒球運動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問卷」中,「學習滿意度量 表」上填答之得分情形,得分越高表示學習滿意度越高;得分越低,則反之。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針對與本研究有關之文獻加以分析整理。全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樂樂 棒球運動之起源與發展;第二節為參與動機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學習滿 意度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為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研究。茲分述如 下:

第一節 樂樂棒球運動之起源與發展

本節分為五項要點介紹:一為樂樂棒球運動的起源。二為臺灣樂樂棒球運動的 推廣。三為樂樂棒球運動的器材及規則。四為樂樂棒球運動的特色。五為臺東縣 樂樂棒球的發展現況。

一、樂樂棒球運動的起源

樂樂棒球源自於美國的 Tee Ball ,大約於 1940 到 1950 年代。由一位小學老 師 Dayton Hobbs 所發明。他將棒球器材與規則稍做改良,應用於兒童棒球的教學 上,此為最早的雛形。1970 年 Dayton Hobbs 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 Tee Ball 註冊 商標。此為 Tee Ball 正式名稱的最早起源 (賴名彥,2006) 。

Tee Ball 是一種讓學童自然過渡到標準棒球和壘球並學習棒壘球技能與瞭解棒 壘球規則的趣味性遊戲,它為這些棒壘運動提供了已經配備基本的技能和熱情的 大量年輕球員(美國 Teeball 協會,2013)。

二、臺灣樂樂棒球運動的推廣

1996 年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舉辦的「美國大聯盟聯歡園遊會」Tee Ball 正式 引進台灣(黑中亮,1996)。由於好玩且老少咸宜,因此逐漸在國小流行。同時教 育部深感棒球運動受限於場地限制、器材經費的昂貴、擊球的安全考量及專業教 練的不足,一般棒球很難在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施行與落實。因此,教育部委託中 華民國棒球協會成立研發小組,由莊洋文先生及莊美玲教授研發球具及制定規 則,並正式命名為「樂樂棒球」,英文名稱為 Happy Ball,從此發展出臺灣自己的 樂樂棒球。希望藉此增加棒球運動人口,讓國球向下紮根。因此,教育部規劃三 階段發展樂樂棒球運動(洪嘉文,2002),接著 2013 年教育部為更落實普及化運動 為第四階段精進期,其內容如下:

(一)規劃期-1999 年 11 月至 12 月

1.召開樂樂棒球籌備會議,擬訂遊戲規則與器材,並確定中文名稱。

2.以臺北市東園國小為實驗班,經測過測試與改良確定樂樂棒球之適用 性。

(二)推廣期-2000 年 1 月至 5 月

1.規劃召開各縣市種子教師研習會之事宜,研討與研習課程、教學手冊與 錄影帶製作。

2.由臺北市召開樂樂棒球推廣說明會。

(21)

3.各縣市遴選 2 位教師代表參加全國種子教師研習會。

4.由各縣市自行舉辦研習會與體育教學觀摩活動。

(三)普及期-2000 年 6 月起

1.開始在國小實施樂樂棒球體育教學,奠定棒球運動之紮根工作。

2.預定 2001 年開始舉辦樂樂棒球觀摩活動。

3.樂樂棒球至此開始正式推廣,普及全國各縣市。

4.2009 年執行「國中小學生普及化運動方案」。

(四)精進期-2013 年 6 月起(102 學年度教育部體育署國民中小學普及化運 動規劃會議紀錄。102 年 5 月 31 日,體育聯合辦公大樓,台北市)

1.參與年級由 5-6 年級改為 3-5 年級。

2.三、四年級由校內決賽開始至縣內決賽為止。

3.五年級由校內決賽開始至全國決賽為止。

4.規則更新(如本節三之(三)說明)。

三、樂樂棒球運動的器材及規則(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2002)

(一)樂樂棒球運動的器材

1.球棒 70 公分長,外包 PU 泡棉,底部有防甩底座。

2.樂樂棒球為橘黃 PU 發泡 70 公克,重 27 公分圓周。

3.打擊座為橡膠製白色本壘板上面裝兩節可伸縮黑管。

4.各壘 38x38x0.7 公分正方型橡膠製白橘雙併壘板。

5.守備時只用雙手接球,不可使用手套或帽子接球。

(二)樂樂棒球運動的規則(101 學年度以前)

1.投手不投球只守備;打擊者依個人喜好,將置於打擊座的球擊向場內 任何一處有效區。

2.打者上未擊球前,壘上跑者禁止離壘及盜壘。

3.打者擊球後跑者即可向下一壘包推進;若該球被接殺,打者出局,跑 者則必須返回原來之壘包,此狀況下無雙殺或叁殺之守備。

4.禁止守備員以觸殺方式封殺跑者,與封殺跑壘者皆以踩壘封殺方式進 行;跑壘者嚴禁以滑壘方式進壘,違者以出局論。跑壘者除一壘及本 壘可衝壘外,二壘及三壘必須球到該壘時確實踩壘,否則已出局論。

5.各壘左側有一明顯 5 公尺線,跑者跑壘時依自己能力做試探性衝壘。

若超過此線,則跑者必須向下一壘包前進,除非下一壘包已有跑者。

6.無四死球,三好球出局(含揮空、擊球出界及擊球未超出 5 公尺線)。

7.守備員將球傳出場外五公尺之外,每位壘上跑者則加保送一個壘。

8.比賽採九人制,上場九人中必須有三位(含)以上女生參與;三人出局 後則換對隊攻擊。守方踩白色壘包,攻方則採橘色壘包,避免選手發 生衝撞。

9.勝負判定為 6 局 50 分鐘,得分多者為勝。若平手則採突破僵局制。

(22)

若時間不夠則以猜拳或擲銅板決定勝負。

(三)102 學年新賽制

1.比賽四局,以班級為單位組隊,鼓勵全班參與。

2.守備方面:一隊分兩組,每組 9 人,分擔、雙數局輪流上場守備,第 1、3 局由背號 1-9 號上場守備,第 2、4 局由背號 10-18 號上場守 備;替補隊員至少 2 名至多 7 名。

3.打擊方面:一隊分 2 組,每組 9 人,分單、雙數局數輪流上場守備,

第 1、3 局由背號 1 至 9 號輪流上場打擊 1 次,不論出局數。第 2、4 局由背號 10 至 18 號輪流上場打擊 1 次,不論出局數。惟開打前第 一局若有殘壘,則前一局原先殘壘上之跑壘員,須先上到壘包後,才 開始比賽。比賽無提前結束制,一律打完 4 局。

4.下場 9 人中,男女生差異不得超過 3 人。

(四)樂樂棒球場地如圖 1

1.守備區:壘距 15M,投手距離 9M,內野無效區 5M,界外區 5M,全壘打 距 40M。

2.打擊者不可折返線 5M。

(23)

圖 1 樂樂棒球場地 四、樂樂棒球運動的特色

研究者依據洪嘉文(2003)與教育部精進期提出樂樂棒球之特色歸納整理如 下:

(一)安全性高:所有器材皆由塑膠及泡棉等材料做成不易造成學生傷害與校 園設施之損毀;且規則中明定禁止滑壘及觸殺,跑者與防守員皆有自己 的壘包,以避免碰撞及推擠造成的傷害。

(二)男女不拘:規則中明定一隊中必須有 3 位女選手參與。倘若班級或學校 女生比例較高則女生參與比例更高,甚至全部皆為女生亦可。

(三)老少皆宜:樂樂棒球不受年齡限制,幼兒至成年或老年人皆可享受揮擊 棒球的樂趣。因此,小型學校亦可組成一支混齡的球隊參加縣內比賽。

(四)賽制彈性:賽制除 3 出局制外,教學者更可依參與人數的多寡及參與的 趣味性,可變化出不同的出局制度,以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玩法多元:除了標準 9 人制外,教學者亦可因應小班人數不足變化玩法,

(24)

將四壘制改成 3 壘制或 2 壘制。

(六)場地不限:樂樂棒球可在室外(草地、水泥地或 PU 材質)場地及室內(體 育館)進行。

(七)重視團隊:樂樂棒球是一項團體的運動,是經由遊戲讓參與者享受棒球 的樂趣與體驗棒球之技巧與規則,強調兩人以上的團隊合作精神。

(八) 擴大參與:102 學年度參與年級由 5 至 6 年級改為 3 至 5 年級;增加每 班比賽人數為 18 人,每人需上場守備及打擊各 2 局。

五、臺東縣樂樂棒球的發展現況

臺東縣政府從 97 學年度起配合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普及化運動,97 學年度 辦理樂樂棒球種子教師研習,98 學年度至 102 學年度正式舉辦比賽如舊製表 1 與 新制表 2 所示。

表 1

臺東縣歷年樂樂棒球賽參賽隊伍數(舊制)

年度 臺東縣分 區隊伍

隊伍數

合計隊數

全縣國小 92 所 (含國立及私立 各乙所) 全縣隊

數 五年級 六年級

98 學年度

臺東區 7 21 28

70

大武區 2 7 9

關山區 4 15 19 成功區 2 12 14

離島區 0 0 0

五年級 六年級

99 學年度

臺東區 17 17 34

84 大武區 0 12 12

關山區 4 18 22 成功區 6 10 16

離島區 0 0 0

100 學年度

臺東區 16 19 35

93 大武區 3 11 14

關山區 3 21 24 成功區 3 14 17

離島區 0 3 3

(25)

表 1

臺東縣歷年樂樂棒球賽參賽隊伍數(舊制續)

年度 臺東縣分 區隊伍

隊伍數

合計隊數

全縣國小 92 所 (含國立及私立 各乙所) 全縣隊

數 五年級 六年級

101 學年度

臺東區 15 21 35

105 大武區 5 11 16

關山區 7 16 23 成功區 2 14 16

離島區 2 3 5

表 2

臺東縣歷年樂樂棒球賽參賽隊伍數(新制)

年度 臺東縣分 區隊伍

隊伍數

合計隊數

全縣國小 91 所 (含國立及私立 各乙所) 全縣隊

數 四年級 五年級

102 學年度

臺東區 9 21 30

87 大武區 3 12 15

關山區 6 15 21 成功區 6 9 15 離島區 1 5 6

※臺東縣國小多數屬六班小校,每班人數多為 15 人以下,因此多為跨班甚至跨 校組隊報名。

註:臺東縣教育處(2013)。臺東縣政府 98 學年度至 102 學年度普及化運動樂樂棒球比賽秩序冊。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樂樂棒球在臺灣推廣已超過十年,在臺東縣雖然只有 5 年,參賽隊伍數逐年增加;它不但簡單且容易學習,況且它解決了棒球在學校推 廣的困境成為正式的體育課程。學童更可從課程中學習到棒球技巧與規則,更能 培養學童對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視與追求個人棒球技巧的精進。經過樂樂棒球課活 動的引導,能讓學童認識棒球進而愛棒球、持續參與和學習棒球運動,以期能為 棒球運動向下紮根奠定基礎。

第二節 參與動機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相關文獻內容分為四個部分來探討:一、動機的意義。二、參與動機之 意義及相關理論。三、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四、本節小結。茲分述如下:

一、動機的意義

(26)

有關研究動機的科學大約啟始於伍德沃思(R,Woodworth),他對於行為的驅動 力特別感興趣,分別在 1918 年出版了「動力心理學」及 1958 年的「行為動力學」

兩本書。他提出了機制與驅力兩概念以此解釋人的一切活動。然而從二十世紀初,

發現學習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結,確認了學習與動機之間的關係,進而提出 效果論(Low of effect),也才建立了「動機」的概念(江南發,1996)。

動機(motivation)一詞源於拉丁語動詞 Movere 的字根,意思是 move(動),隱 含 著 「 運 動 」 (movement) 或 激 發 (activation) , 表 示 動 機 被 高 度 引 發 的 狀 態 (Willis&Campbell,1997) 。張春興(1995)認為動機乃屬偏重於意識性的動機,

係指個體在某一情境下行為的動機,或具體的指個體趨向某目標活動時的動機。

盧俊宏(1995)認為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並維持此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歷 程,是指個體一種內在的原動力;這種內在的原動力不斷驅使去做某件事,能量 用完,活動也就停止。周紹忠、岑漢康(2000)認為動機是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活 動的內部動因或動力;而人的行為動機是生理組織和社會組織要求相結合的產 物,前者(生理組織)是形成動機的自然基礎,後者(社會組織要求)是形成動 機的社會基礎。

在國內外有關「動機」研究相當多,而瞿海源(1991)指出,動機無法直接觀 察測量,必須從個體推測而得,因此,從不同面向探討,說法自然有些許不同。

茲將學者對動機的定義做一統整如表 3:

表 3

動機的定義彙整表

學者 年代 動機定義

孫邦正 1967

動機是學習的原動力,是人類一切活動的驅策力,這種內 驅力使人類對於某種刺激發生某種反應。動機是一種內在 的需要,這種內在的需要常呈現一種緊張狀態,而驅使人 類向環境中有關的刺激或目標,發生有效的活動,一直等 到需要滿足,緊張狀態解除後,活動使行停止。

張松禮 1968

動機的解釋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的動機是指動機是與生 理需要有關行為,它是有目的且正在進行中的行為,而廣 義的動機只動機本身就是一種活動,人的所有行為均含有 動機。

施金池 1968

動機是推進學習的原動力。動機能賦於學習的方向,並使 其活動旺盛。動機不僅用於學習的上的概念,而是人的壹 切行為的原動力。

胡秉正 1985

廣義的動機是指任何能刺激行為的東西,即是能誘發、維 持與指導活動的力量,是指任何能誘發個體學習的東西。

動機作用則是誘發行為及增強行為的歷程,他也刺激行為 指向一特定目標。

(27)

表 3

動機的定義彙整表(續)

學者 年代 動機定義

黃金柱 1987

動機意指驅使一個人在不同情境中表現或不表現行動的過 程。動機研究的範圍包含:人們為什麼去做某事?人們為 什麼強烈的想去做某事?為什麼他們能持續地工作或表現 能力。

王克先 1989

動機是指有機體內的一中生理或心理的需求(need)或趨 力(drive)而言,有了需求有機體的身心就成緊張狀態,

且感到煩擾不安,進而對環境中有關的目標或刺激產生有 效的活動,務使需求獲得滿足並達成目標

袁之琦

游恆之 1990

動機意為推動個體行動的內在力量,他是引起漢維持個體 行為,並將此行為導向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歷 程,在此所稱活動是指行為,意及動機是個體的內在過程,

行為是這種內在過程的結果。

王文科 1991 動機係指個體將行為導向某一特定目的,並將此依行為維 持一段時間的種種內部狀態和過程。

李德高 1991

動機是內在一種不停的動力,這種動力促使體內的機能不 停的活動。動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涉及到各體內在的 動力對些刺激與反應的狀況。

劉兆明 1992 動機隱含有探求行動機制及行動發生的原因之意。

陳顯宗

戴遐齡 1994 動機是一種與需要有關且有目的的行為。

單繩武 1994 動機是由於需要或刺激所引起的一種內驅力,它促使個人 產生活動並朝某一目標前進,直到滿足為止。

楊語芸 1994 那些指導你的行為之理由或目的便是動機。

陳文長 1995 動機係指機起某依行為的心理歷程,期程度的大小端視行 為後所能獲得的報酬或滿足感而定。

馬啟偉

張力為 1996 動機是推動個人進行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內部動力。

黃天中

洪英正 1996 動機是激起某一行為的心理歷程,動機的強弱端視行為的 結果所能獲得的報酬或滿足感之高低而定。

朱敬先 1997

動機乃激發、引導、及持續行為支一種內在的狀態。動機 常與本能、驅力、需求、誘因、懼怕、目標、、社會壓力、

自信、興趣、好奇、成敗歸因、信念、價值等意義相同。

(28)

表 3

動機的定義彙整表(續)

學者 年代 動機定義

許樹淵 2000

動機係指個體是一種意識、一種驅力,人的行為在正常情 況下都有他的動機,機立他去從事某項活動。也就是說人 參與任何活動,「動機」扮演著參加與否的重要因素。

溫世頌 2007

動機是指引發個體行為的內在狀態,它是個體感覺需求、

促動行為、朝向目標、以致獲得滿足等環節的重要促進因 素。

張孝銘 2008 動機是指促使各人產生行動的內在驅力,進而產生行為。

Kotler 1991

每一個人在一個既定的時間內,都會有不同的需要,這些 需要包含心理和生理的,當這些需要達到一定強度時,就 變成動機。

Stipek 1993 內在動機是維持運動員持續從事運動的主要動力。

Willis 和 Campbell

1992

1997 動機是被高度引發的狀態。

Lunenburg 和 Ornstein

1996 動機是一個個人內在刺激導引行為朝向有利組織的歷程之 統稱,包含三個層面:努力、持續、方向。

Pintrich 2002 動機是引發、引導和維持行為的一種內在狀態。

Slavin 2005

動機就是會使你去做、機緒做,並解會使你朝某個方向區 努力的東西。動機不僅會影響學生是否重是某項活動而 已,動機還會影響學生能從活動中以及從所接觸到的訊息 中學到多少。

從以上眾多專家學者的研究發現,研究者將學者專家對「動機」的定義歸納 如下:

(一)動機是從事某種行為的內在力量,而這種行為的歷程是動機的外顯表現。

(二)動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一種推動力,這種推動力會引發生命體的活動並 持續及維持活動的進行,並朝向及達成某一目標為止。因此動機是驅策生 命體達成目標的原動力。

(三)動機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種內在的心理歷程,是一種意念及驅動 力,更是一種主導與控制行為表現的內在力量。

(四)動機是指外在事務具有誘因而使個體去從事該種活動。

二、參與動機之意義及相關理論

參與動機的內含包括參與動機,休閒參與動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和運動參 與動機。因此在運動心理學的領域中所謂之參與動機是指探討個體開始、持續或 中斷某一行為的原因。它反應出運動員的挑戰與樂趣,對於個體所引發的行動慾 望或好奇心,或外來獎賞、鼓勵所引起的行為動機 (韓大衛、郭正煜,2002) 。

(29)

盧俊宏(1995)認為對於所有的運動者來說,運動帶給他們快樂、放鬆、興奮的感 覺就是運動的參與動機,另外藉由運動轉換情緒和調整情緒、舒洩等作用是參與 運動的另一動機。王智賢(2008)認為人為促成某種行動、方向並為達成特定目標 所發至個人的內在驅力,此驅力所產生的參與行為有時會同時受不同動機所影 響,並因目標的達成或新目標的產生而有源源不絕的驅力產生。就是激發參與者 朝向目標的原動力。丘前峯(2009)指出人為促成某種行為、方向並為達成特定目 標所發自個人的內在驅力,此驅力所產生的參與行為有時會同時受不同動機影 響,並因目標達成或新目標的產生而有源源不斷的驅力產生。顏盟展(2010)指出 參與動機個體為滿足生理或生理的需求或對運動具有高度熱誠興趣,而主動、自 發從事運動的歷程。

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對於參與動機的涵義乃是個體加入或參與這個活動的 誘發因素或驅策力,這股力量來自於個體的內在或者是外在因素,使個體朝其目 標前進。而內外因素的增強或減弱甚至消失,都會影響參與動機的強弱。

參與動機主要探討人為何開始去從事一項活動,參與之後因為個人內在因素 與環境外在因素的不同程度影響,以至於個體繼續從事或中斷活動的的情事產 生,因此我們必須透過相關的參與動機理論來瞭解影響因素。

(一)Harter 能力動機論(Competence Motivation Theory)

Harter(1978)認為個體會有體驗或表達社會行為、認知、或身體等三方面的 慾望。此種動機通常又與自我認知有關,尤其是能力自我知覺與控制自我知覺。

因此,當兒童自認為有足夠的能力及能控制環境某些因素而達成目標時,兒童就 會參與該方面的活動。依據能力動機理論而言,參與運動的兒童之屬性是自認有 能力與控制力來完成某項技能;相對的,不參加或中途退對者,持相反的的看法。

(二)Nicholls 成就動機理論(Achievement Orientation Theory)

Nicholls (1980)提出成就動機理論,認為個體參與動機主要來自以下三個目 標導向:能力、工作和社會支持取向;亦以自我知覺能力為主,而且考慮成就的 客觀條件亦能影響動機,且客觀條件及其影響情況是有個別差異的。依據這個論 點,Nicholls(1984)認為競技運動之動機,可分為工作涉入目標取向及自我涉入 目標取向兩種。工作涉入者之成就是指個人的全部或動作的熟練。自我涉入者則 解釋成功為表現比別人好,是以社會行為比較訊息來決定是否成功。Nicholls 的 成就動機理理論已被用來探討運動中的動機歷程和行為,除了探討在成就情境中 不同的目標取向特質與情境對個體的認知歷程與後續成就行為的影響外,目標取 向理論並提出運動的發展概念。Nicholls 認為經由發展的過程造就兒童對努力及 能力的分化,進而對能力的瞭解逐漸成熟,並且發現學童直到十二歲左右才會達 到完全分化的階段。在一般有關兒童動機的研究中,大多缺乏對兒童能力概念發 展的認識,因而忽略了年齡發展的改變可能對兒童心理歷程及身體發展所造成的 影響(季力康,1997)。

(三)Smith 社會交換理論(Smith’s conceptual model of sport with drawl)

(30)

此理論認為社會關係是一連串的社會交換,當社會行動者認定行為所帶來的 獎賞勝過付出的成本時,行為才會繼續,也就是說運動參與者認為參與運動時能 帶來比付出成本還高的效益時,參與者會持續參與並維持動機;Smith(1986)主張 社會行為受到擴大正面經驗和縮小負面經驗的驅使,只要結果是個體所要的,行 為便可持續進行。如果縮小正面經驗已擴大負面經驗,那動機將會停止,退隊的 行為也會發生。

(四)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Deci 和 Ryan(1985,1991)提出自我決定理論(SDT),是指個體在社會情境中從 事活動會持有不同自主決定的動機模式,人們會依循自我決定程度的不同而有不 同的參與動機,能力高時表現出高度參與動機;在被要求或強迫時則表現出低度 參與動機。在 SDT 理論中,根據個體自我決定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三種決定參與 運動行為的動機型態:

1.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指參與活動的個體在沒有任何外在報 酬,只為了活動本身所帶給個體的滿意以及從活動中獲得興趣與滿足。

2.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指個體參與活動是外發性的,是個體 非自我決定的行為。所以維持個體對運動的參與動機,主要是來自外在誘 因的影響。例如他人讚賞、獎勵、聲望、好成績…等。

3.無動機(Amotivation):此動機型態既非內在動機亦非外在動機,而是 勝任能力消失或發現行為與結果無法成正比或連結時,亦即是個體沒有 很好的理由去驅使自身繼續參與活動,造成個體停止訓練或退出此項活 動。

(五)馬斯洛需求理論(Need Hierarchy Theory)

Maslow(1943)認為個體有七種基本需求,依照滿足先後排成一個類似金字塔 的階層,依序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認知需求、審 美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前四種為不滿足的動機,後三種為成長動機。

綜合上述參與動機理論可以發現,人們參與動機是廣泛且多元,不外乎個體 本身自我知覺,加上外在環境及內在心理性與生理性動機等因素交互影響作用下 而產生的結果,況且在不同的背景變項下,個體的參與運動動機程度也不同。因 此本研究擬從參與動機的角度來探討不同變項對國小樂樂棒球隊選手的影響,找 出學童參與動機起源,以滿足學童的基本需求且提供學童最適切的學習方式。

三、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

2000 年以來,國內許多學指對於參與動機的相關研究相當多,針對國小體育 運動之參與動機就近四十篇,研究者認為針對樂樂棒球的特色,認定為休閒運動。

但教育部將樂樂棒球歸為普及化運動是應屬於社團運動性質;然而教育部將此運 動設計了 4 至 5 個層級的比賽,又屬於運動代表隊性質。因此研究者將有關國小 休閒運動、社團運動與體育運動代表隊之參與動機的因素相關文獻整理如表 4、表 5 和表 6:

(31)

表 4

有關運動休閒之參與動機的因素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名稱 參與動機因素

王薰禾 2004 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 與動機及休閒阻礙之研究

成就需求、心理需求、

健康適能、追求卓越、

建議與鼓勵、社會需求 王振宇 2009 臺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

動機之研究

健康適能、人際需求、

心理需求、社會需求 陳青雲 2009 臺北市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

機之研究

健康適能、人際關係、

成就需求、利益認知、

心理需求 表 5

有關運動社團之參與動機的因素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名稱 參與動機因素

洪輝宗 2004 國小學童國術運動參與動機因素之 差異性研究

知 識 需 求 、 社 會 需 求、健康適能、成就 需求、刺激避免、心 理需求

謝鴻隆 2003 台北市國小學童課後運動之參與動 機、知覺運動障礙之研究

技 巧 發 展 、 自 我 挑 戰、運動樂趣、同儕 關係、團隊氣氛、健 康適能

張豐盛 2004 臺南市國小民俗體育團隊學童參與 動機之研究

運 動 需 求 、 成 就 需 求 、 友 誼 與 知 性 追 求、刺激避免、他人 建議與鼓勵

許碧章 2005 臺北縣國民小學手球團隊學童運動 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健 康 適 能 、 技 術 需 求、刺激避免、成就 需求、社會需求 林曉怡 2005 台南市國小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

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健 康 適 能 、 技 術 需 求、成就需求、社會 需求、刺激避免

(32)

表 5

有關運動社團之參與動機的因素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名稱 參與動機因素

錢家慧 2007 臺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 學校運動社團動機研究

運 動 發 展 、 親 和 放 鬆、自我挑戰、運動 樂趣、成就需求

黃建智 2007 國民小學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團隊 選手參與動機之研究

成功&成就、挑戰&

競爭、運動發展、精 力釋放、環境影響、

活動、友誼 黃文賢 2007 國小排球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

力之研究

滿 足 需 求 、 調 適 身 心、訓練情境、成就 感、、獎賞稱讚 鄭國隆 2009

臺北市中正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 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

研究

健 康 適 能 、 成 就 需 求、技巧發展、運動 樂趣、環境影響 葉政萍 2009 嘉義地區國小學童運動育樂營參與

動機之研究

親 和 放 鬆 、 健 康 需 求、運動樂趣、社會 需求

陳月琴 2009 高雄市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參與 動機之研究

運 動 發 展 、 運 動 樂 趣、自我挑戰、親和 放鬆、社會需求

廖文偉 2009 臺北縣國小學童對民俗體育舞龍參 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運 動 發 展 、 團 隊 訓 練、成就需求、競爭 挑戰、運動樂趣、環 境影響

李家蓉 2009

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 機、人際關係與

幸福感之研究

興 趣 學 習 、 成 就 需 求、人際需求、獎賞 稱讚、逃避情境 石倡海 2009 臺北市空手道館學員參與動機與學

習滿意度調查之研究

豐 富 生 活 、 學 習 技 能、自我實現、增進 身體健康

林貝芬 2010 民俗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 究—以桃園縣國小扯鈴活動為例

運 動 發 展 、 成 就 需 求、競爭挑戰、運動 樂趣、環境影響因素

(33)

表 5

有關運動社團之參與動機的因素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名稱 參與動機因素

陸義淵 2010 國小籃球選手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

知識技術需求、健康 需求、成就需求、社 會需求、刺激避免 陳慶宜 2010 臺北市高年級學童在樂樂棒球的參

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運動發展、教師教學、

滿足需求、環境影響 趙鋅國 2011 臺北縣樂樂棒球選手參與動機與團

隊凝聚力之研究

需求滿足、訓練情境、

人際關係、自我成就、

獎賞稱讚 林新枝 2011 臺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

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學習興趣、心理需求、

成就需求、社會需求 鄭谷蘭 2012 臺北市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動機、社

會支持與身體活動量之研究

健康需求、心理需求、

成就需求、社會需求 劉佳惠 2012 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學校運動社

團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運動樂趣、身心適能、

自我表現 李建霖 2012 台南市國小田徑選手運動參與動機

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成就需求、技術需求、

社會需求、健康適能

張伯謙 2003 臺北市國小學校運動代表隊學童參 與動機之研究

運 動 發 展 、 成 功 / 成 就、挑戰/競爭、精力 釋放、環境影響、活 動、友誼。

楊紋貞 2005 臺中縣國小跆拳道校隊選手運動參 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

健康適能、技術需求、

刺激避免、社會需求、

成就需求 李旭旻 2005 台北縣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

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獎賞稱讚、訓練情境、

滿足需求、人際關係、

成就感

吳筱真 2007 排球運動代表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 研究--以臺北縣為例

自我實現、滿足需求、

心理利益、成就需求、

壓力避免、心理需求、

獎賞稱讚

(34)

表 6

有關運動代表隊之參與動機的因素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名稱 參與動機因素

王智賢 2008 臺北市田徑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與 阻礙因素之研究

運動發展、運動樂趣、

人際關係、成就需求、

環境影響 張淑惠 2008 高雄市國小桌球代表隊參與動機之

研究

技 術 需 求 、 健 康 需 求、成就需求、刺激 避免、社會需求 白貽修 2008 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

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健 康 適 能 、 人 際 友 誼、訓練情境、獎賞 鼓勵、成就感

鄧瑞芳 2008 國小排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 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運 動 樂 趣 、 教 練 領 導、友誼獲得、運動 發展、重要他人、滿 足需求、環境影響

廖燕燕 2006 台北市扯鈴運動代表隊選手之參與 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團隊訓練、運動發 展、成就需求、運動 樂趣、競爭挑戰、環

境影響」

丘前峯 2009 臺北地區國小巧固球代表隊選手參 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運動發展、運動樂 趣、人際關係、環境

影響、成就需求 顏盟展 2010 高雄市國小棒球隊選手參與動機之

研究

運動樂趣、成就需 求、健康適能、社會

需求、刺激避免 黃玉青 2010 國小躲避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社會支

持、參與動機之研究及學習滿意度

健康適能、成就需 求、社會需求

陳信勳 2011 屏東縣國小棒球運動代表隊參與動 機

人際關係、運動樂 趣、成就需求、環境 影響、運動發展、健

康適能 黃信元 2011 臺北市國小國小女童運動代表隊選

手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技術需求、健康需 求、成就需求、社會

需求

(35)

表 6

有關運動代表隊之參與動機的因素彙整表(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名稱 參與動機因素

陳文良 2012 台南市國小羽球運動代表隊參與動 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運動發展、運動樂 趣、成就需求、環境

影響 蔡妙玫 2012

運動代表隊選手社會支持、參與動機 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新北巿國

小田徑選手為例

健康適能、成就需 求、社會需求

陳佳宜 2012 桃園縣國小田徑代表隊參與動機與 阻礙因素之研究

自我成就、運動樂 趣、人際關係、獎賞

稱讚

綜合以上學者研究理論與文獻,可以得知國小學童的參與運動的動機是廣泛 且多元的,其中有三項主要因素。1.心理動機方面包含:「刺激避免」、「運動樂趣」、

「壓力避免」、「滿足需求」、「成就感」、「親和放鬆」、「精力釋放」、「自我挑戰」。 2 生理動機方面包含:「健康適能」、「運動發展」、「知識技術需求」等。3 社會動 機方面包含:「人際關係」、「重要他人」、「友誼獲得」、「團隊氣氛」、「環境影響」。

本研究針對上述之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參與動機構面加以彙整如表 7。

表 7

不同研究者研究參與動機構面之摘要表

學者

(年代) 研究主題 運動 樂趣

成就感 /自我挑

戰 /滿 足需求

健康適 能/健康 需求/親 和放鬆/

精力釋 放

運動發 展/知識

技能

人際關 係/友誼 獲得/重 要他人/

團隊氣 氛

環境影 響/社會

需求

張伯謙 2003

臺北市國小學校運動 代表隊學童參與動機

之研究

● ● ● ● ●

謝鴻隆 2003

台北市國小學童課後 運動之參與動機、知覺

運動障礙之研究

● ● ● ● ●

洪輝宗 2004

國小學童國術運動參 與動機因素之差異性

研究

● ● ● ●

(36)

表 7

不同研究者研究參與動機構面之摘要表(續)

學者

(年代) 研究主題 運動 樂趣

成就感 /自我挑

戰 /滿 足需求

健康適 能/健康 需求/親 和放鬆/

精力釋 放

運動發 展/知識

技能

人際關 係/友誼 獲得/重 要他人/

團隊氣 氛

環境影 響/社會

需求

王薰禾 2004

高雄地區國小學童休 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研

● ●

蔡宗信 2004

臺南市國小民俗體育 團隊學童參與動機之

研究

● ● ●

楊妏貞 2005

臺中縣國小跆拳道校 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

之研究

● ● ● 李旭旻

2005

臺北縣立運動代表隊

選手參與動機之研究 ● ● ● ●

許碧章 2005

臺北縣國民小學手球 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

機之研究

● ●

林曉怡 2005

台南市國小游泳團隊 學童運動參與動機之

研究

● ●

廖燕燕 2006

台北市扯鈴運動代表

隊選手之參與動機 ● ● ● ●

錢家慧 2007

臺北市內湖區國小高 年級學童參與學校運 動社團動機研究

● ● ●

黃建智 2007

國民小學室內八人制 拔河運動團隊選手參

與動機之研究

● ● ● ●

吳筱真 2007

臺北縣排球運動代表 隊學童參與動機之研

● ●

(37)

表 7

不同研究者研究參與動機構面之摘要表(續)

學者

(年代) 研究主題 運動 樂趣

成就感 /自我挑

戰 /滿 足需求

健康適 能/健康 需求/親 和放鬆/

精力釋 放

運動發 展/知識

技能

人際關 係/友誼 獲得/重 要他人/

團隊氣 氛

環境影 響/社會

需求

黃文賢 2007

國小排球選手參與動

機之研究 ● ●

王智賢 2008

臺北市田徑運動代表

隊參與動機之研究 ● ● ● ● ●

白貽修 2008

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 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 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 ● ●

張淑惠 2008

高雄市國小桌球代 表隊參與動機之研

● ●

鄧瑞芳 2008

國小排球運動代表 隊選手參與動機之

研究

● ● ● ● ●

王振宇 2009

臺北市國小資優生 休閒運動之參與動

機之研究

● ● ● ●

葉政萍 2009

嘉義地區國小學童 運動育樂營參與動

機之研究

● ● ●

鄭國隆 2009

臺北市中正區國小 高年級學童參與學 校運動社團參與動

機之研究

● ● ● ● ●

陳青雲 2009

臺北市高年級學童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之研究

● ● ●

(38)

表 7

不同研究者研究參與動機構面之摘要表(續)

學者

(年代) 研究主題 運動 樂趣

成就感 /自我挑

戰 /滿 足需求

健康適 能/健康 需求/親 和放鬆/

精力釋 放

運動發 展/知識

技能

人際關 係/友誼 獲得/重 要他人/

團隊氣 氛

環境影 響/社會

需求

陳月琴 2009

高雄市國小學生課 後運動社團參與動

機之研究

● ● ● ●

廖文偉 2009

臺北縣國小學童對 民俗體育舞龍參與

動機之研究

● ● ● ● ●

李家蓉 2009

宜蘭縣國小高年級 學童社團參與動機

之研究

● ●

石倡海 2009

臺北市空手道館學 員參與動機與學習 滿意度調查之研究

● ● ●

丘前峯 2009

臺北地區國小巧固 球代表隊選手參與

動機之研究

● ● ● ● ●

林貝芬 2010

民俗活動參與動機 與阻礙因素之研 究—以桃園縣國小

扯鈴活動為例

● ● ● ●

顏盟展 2010

高雄市國小棒球隊 選手參與動機之研

● ● ● ● ●

陳慶宜 2010

臺北市高年級學童 在樂樂棒球的參與

動機之研究

● ● ●

陸義淵 2010

國小籃球選手參與

動機之研究 ● ● ● ●

(39)

表 7

不同研究者研究參與動機構面之摘要表(續)

學者

(年代) 研究主題 運動 樂趣

成就感 /自我挑

戰 /滿 足需求

健康適 能/健康 需求/親 和放鬆/

精力釋 放

運動發 展/知識

技能

人際關 係/友誼 獲得/重 要他人/

團隊氣 氛

環境影 響/社會

需求

黃玉青 2010

國小躲避球運動代 表隊選手參與動機

之研究

● ● 陳信勳

2011

屏東縣國小棒球運

動代表隊參與動機 ● ● ● ● ● ● 趙鋅國

2011

臺北縣樂樂棒球選

手參與動機之研究 ● ● ●

林新枝 2011

臺北市國小學童學 校運動社團參與動 機及學習滿意度之

研究

● ● ● ●

黃信元 2011

臺北市國小國小女 童運動代表隊選手 參與動機之研究

● ● ● ●

陳文良 2012

台南市國小羽球運 動代表隊參與動機

之研究

● ● ● ●

劉佳惠 2012

雲林縣國小高年級 學童學校運動社團 參與動機與學習滿

意度之研究

● ● ●

李建霖 2012

台南市國小田徑選 手運動參與動機之

研究

● ● ● ●

數據

圖 1 樂樂棒球場地  四、樂樂棒球運動的特色      研究者依據洪嘉文(2003)與教育部精進期提出樂樂棒球之特色歸納整理如 下:     (一)安全性高:所有器材皆由塑膠及泡棉等材料做成不易造成學生傷害與校 園設施之損毀;且規則中明定禁止滑壘及觸殺,跑者與防守員皆有自己 的壘包,以避免碰撞及推擠造成的傷害。     (二)男女不拘:規則中明定一隊中必須有 3 位女選手參與。倘若班級或學校 女生比例較高則女生參與比例更高,甚至全部皆為女生亦可。     (三)老少皆宜:樂樂棒球不受年齡限制,幼兒至成年或
表 1  臺東縣歷年樂樂棒球賽參賽隊伍數(舊制續)  年度  臺東縣分 區隊伍  隊伍數  合計隊數  全縣國小 92 所(含國立及私立 各乙所) 全縣隊 數 五年級 六年級  101 學年度  臺東區  15  21  35  105 大武區 5 11 16 關山區 7 16 23  成功區  2  14  16  離島區  2  3  5  表 2  臺東縣歷年樂樂棒球賽參賽隊伍數(新制)  年度  臺東縣分 區隊伍  隊伍數  合計隊數  全縣國小 91 所(含國立及私立 各乙所) 全縣隊 數 四年級
表 7   不同研究者研究參與動機構面之摘要表(續)  學者  (年代)  研究主題  運動 樂趣  成就感 /自我挑戰 /滿 足需求  健康適 能/健康需求/親和放鬆/精力釋 放  運動發 展/知識技能  人際關 係/友誼獲得/重要他人/團隊氣氛  環境影 響/社會需求  王薰禾 2004  高雄地區國小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研 究  ●  ●  蔡宗信  2004  臺南市國小民俗體育團隊學童參與動機之 研究  ●  ●  ●  楊妏貞  2005  臺中縣國小跆拳道校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 之研究  ●
表 7   不同研究者研究參與動機構面之摘要表(續)  學者  (年代)  研究主題  運動 樂趣  成就感 /自我挑戰 /滿 足需求  健康適 能/健康需求/親和放鬆/精力釋 放  運動發 展/知識技能  人際關 係/友誼獲得/重要他人/團隊氣氛  環境影 響/社會需求  黃文賢  2007  國小排球選手參與動機之研究  ●  ●  王智賢  2008  臺北市田徑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之研究  ●  ●  ●  ●  ●  白貽修  2008  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 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 Effective use of a variety of texts (e.g. information texts) to encourage deep reading, connect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base. -

• Enhancing Assessment Literac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at the Secondary Level: (I) Read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 Enhancing Assessment Literacy in the English

•providing different modes of support in learning tasks (e.g.. You are a summer intern in the publicity team of Go Green, a non- 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committed to

• To enha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under the ongoing renewal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 To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課次 課題名稱 學習重點 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級本配對活動 第1課 我的朋友 ‧認識與朋友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