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民國 68 年,我到救總「安老設施籌建委員會」工作,到現在前 後 28 年,一路走來,看到老人照顧這個領域在這段期間產生極大變 化,從 40 年代安置孤苦無依長者的救濟院,後改為「仁愛之家」,到 70 年代政府鼓勵民間興辦自費安養中心,近幾年私人企業看好未來 市場無限,紛紛投入老人住宅、養生村的籌畫興建,整個服務型態已 從救濟安置轉型發展成商機無限的「銀髮產業」。

從顧客面來看,近 20 年來,會進住安養機構的長著,多是民國 38 年隨政府來臺的「外省」長輩,這些長輩來臺已 58 年,多已垂垂 老矣,退潮非常快,而本省籍的長輩有土、(有財)、有家族的照顧,

不需也無意進住機構。

從經濟面來看,也有很多人有需求,但負擔不起費用。綜合以上 各種原因,目前全省安養護機構的床位已供過於求了,市場競爭日趨 激烈。因此,如何在已市場化、商品化、產業化的大環境中取得經營 機構關鍵成功因素,保有競爭優勢,是我作此研究的首要動機。

壹、研究背景

老人照顧需求

內政部歷年老人狀況調查,健康狀況不佳及非常不好者,民 國 94 年已達 29.5%,普通者占 36.6%,綜合以上資料顯示:臺 灣因人口老化,平均壽命延長,未來長期照護的需求將更為殷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表 1-1 老人健康狀況

年度調查結果 良好 不太好

但可自行料理生活 無法自行料理生活

82 年 45.41 50.33 2.99

85 年 44.31 50.26 5.43

89 年 41.19 53.76 4.77

很好 還算好 普通 不太好 很不好 很難說 91 年 16.52 32.95 22.98 22.10 5.14 0.31 94 年 11.58 21.86 36.62 22.83 6.69 0.43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民 95 年 8 月)

依據內政部老人福利機構統計資料顯示,至 2005 年 6 月,機構 式照顧服務床位數如表 1-2。

表 1-2 臺灣地區機構式照顧

類 別 家 數 可提供床位數 進 住 率 構 47 家 8,162 床

構 824 家 33,941 床 70%

長 期 照 護 機 構 26 家 1,966 床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2005 年 6 月)

貳、研究動機

目前臺灣安養護機構進住率並不理想,進住率 70%,但在大環 境高齡化、少子化的支持下,未來充滿前景,在新型老人服務機構不 斷加入營運,使競爭更加白熱化,許多經營者為求最大利潤而走向商 業 色 彩 濃 厚 的 經 營 型 態 , 失 去 了 經 營 安 養 機 構 應 有 的 「 應 許 」

(Commitment),等而次之的以「削價競爭」搶佔市場,更有些機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未作好充份準備,或認知不清等情況,就投入此一事業,還申請了政 府的補助,興建好後門可羅雀,顯示出此一事業進場門檻不高,但退 出卻不易的窘況。

雖然如此,還是有許多經營成功的案例。於是,本研究想探究安 養事業要如何經營才能獲致成功?經營成功是否有其關鍵成功因 素?關鍵成功因素如何獲得?關鍵成功因素與本身經營的條件及能 力是否有關?

回顧老人福利服務機構經營管理之研究,大部份偏重在社會需 求、規劃技術及服務提升等,至於老人機構經營應具備那些「關鍵成 功要素」,才能建構並維持競爭優勢,進而經營成功,並未有大量的 文獻討論。研究者在老人安養護機構服務多年,希望透過在職進修論 文的完成,整理出安養護機構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以期對自己及業界 之未來發展有所助益。

第二節 研究目的

老人安養護機構的營運是一個整合性的事業,它需要有土地、人 力、資金及專業管理能力的投入與相關法令、制度的配合,更需要一 套正確經營的方法與方向。

有鑑於此,本研究欲努力的方向及研究目的為:

一、探討臺灣老人安養護機構的關鍵成功因素。

二、探討機構建構其持久競爭優勢的共同性脈絡。

三、整合研究結果,提供有志業者,作為一個參考指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範圍:

本研究以立意取樣臺灣地區十家經政府 93 年評鑑績優,財團法 人經營之老人安養護機構負責人為主要研究對象。

限制:

一、本研究限於財力、物力、人力與研究時間,研究對象僅限於 北部、東部、南部共十家機構。

二、研究對象為十位機構主要負責人,樣本數較少,所以不具普 遍性的準則。

三、本研究採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與受訪者之間只有訪談時的 接觸,因此研究者蒐集之資料,多受限於訪談時語言的陳 述,故研究結果需考慮此一限制。

相關文件